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时间:2020-10-14 01: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小灯泡亮了》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本文扩展阅读:灯泡,通过电能而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伴随社会的发展,对灯泡的利用也起着不同的变化,最初可能是为了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灯泡的使用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有了“汽车、美化环境、装饰”等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灯。

第二篇:《灯泡亮了》的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展开教学。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及其组件: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手电筒这一比较简单的常见电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仔细地观察交流,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连接实验,揭开了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做铺垫,从而实现了以“生活经验”引领下的科学探究。

二、以学生为主体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电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在做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然后去思考连接方法,学生自主发言后,我引领学生选择合理周密的方法连接。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不仅很快让灯泡连起来了,还画出了线路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三、以活动为核心,积极探究,培养素养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灯泡亮了》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想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动手拆一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手电筒的组成,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灯泡亮起来的”秘密,使学生有了下一步活动探究的目标,接着我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材料进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方法,每个学生谈看法,集思广益,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的意义更高更强;尤其是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成就了学生对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了一些素养,包括:科学技能、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有观察,又有动手;既有表达,又有记录。整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地合作,不断地交流,不断地亲历实验过程,既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又对电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既是对电的知识进行补充,又是拓展巩固电的知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那么对电的运用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激励着他们继续探究,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

第三篇:《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莱城区雪野镇鹿野学区

李秀杰

一、课前谈话

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学生自由的猜测)

师出示带来的灯笼,问喜欢吗?在什么时间会见到灯笼?为什么喜欢?

(在正月

十五、过年或盛大节日,学生自己谈谈喜欢的原因。)我们都喜欢灯笼的五光十色,那么请你猜一猜灯笼是靠什么来发光的?

(灯泡或是蜡烛)

现在的灯笼大都是用灯泡发光的,它靠哪些部分发光的呢?(灯泡、电线、电池)

你喜不喜欢灯笼?(喜欢)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灯笼。现在我们来学习《灯泡亮了》。

二、上课

同学们都喜欢做美丽又可爱的灯笼,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材料包,请你打开材料包认真观察你最喜欢的那件材料,然后将你的发现奉献给大家。5分钟后我们一块来交流。

交流(可依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来决定先交流哪一部分): 灯泡 最好引导学生交流出灯泡由玻璃泡、灯丝、螺纹、小圆点等组成。教师要依据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奖励。导线

引导学生得出它可以导电、捆东西、晒衣服等等,但主要的用途是导电。电池

可得出一端是一个小帽,而另一端是平的。这一部分学生说的越多越好。

三、实验

(一)、制定实验方案

我们刚才认识了这些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它们发起光来呢?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学会倾听与接纳)

(二)、发光实验

1、依据小组的实验方案来做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看哪个小组的小灯泡先亮起来。

2、对先亮起来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他们自己做一下总结。对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要做仔细的总结。(学会反思)

3、全班对先亮起来的小组进行评议,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怎样?你们小组为什么没有比他们先亮起来?(学会欣赏)

四、总结

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还可以对其他人、本小组或其他小组进 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五、课堂延伸

我们都能让一个灯泡发亮,谁能有办法让两个灯泡或是更多的灯泡同时发亮?想一想这样做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如果同学们课上能认识到或做到这一步,可以在课堂上解决。

一堂好“科学”课的思考

莱城区雪野镇鹿野学区

李秀杰

回首走过的路已近十年了。在这十年间有自己的收获,有自己的困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识。想来这几年的工作是不平静的,但是自己一直以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应该是先把自己的学生教育好,然后才有发言权。自己在课堂教学上也是尽心尽力的去改革去探索,终究是成效有限。

想来想去自己所上的课,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孙双金老师是这样描述的:一堂课下来得让学生的小手常举、小眼放光、小口常开、小脸通红。可以说是从新课改的三个纬度对一堂好课做了一个比较好的诠释。叶澜教授对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这样解释的: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这些人都是一些知名的教授或者专家,他们的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对于我们来讲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 学生自主生成的东西远多于老师教授的东西;学生自主探究到的东西远多于学生从老师这里得到的东西;学生的所得到的是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而不是某个人指令性的给予的;学生所得到老师指导的是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具体的知识得来全是学生用这些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自己说一说,说得还可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起来时就觉得想让学生自主,但是学生就是随不上拍,或者是你想说东他偏打到西边了„„所有的这一些不但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让我们的老师觉得无所适从,也让我们自己觉得想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是有多么难哟。再就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你想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或者说是按编者的思路走下来,但是学生的思路与编者、与老师的想法非得相去十万八千里,让我们觉得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难了,以后自己就逐渐的放弃了这样的实验。实际上这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所致。想一想一个三年级的小孩、四年级的小孩、五年级的小孩他能知道什么,你还想让他一步就走到编者或者是老师的这个水平,这不是拔苗助长这又是什么呢?老师一定得沉住气,让学生在自己的宽松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几次乃至十几次的失败,让大家有一个在失败中求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成才,有机会成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失败的尝试,成就他们为了成功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样的孩子就不会为了一点小挫折去寻死觅活,也同样能经受的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就我们的科学课来讲,这样的训练多了他自然而然的也就找到这里边的秘诀,自然也就能很快的适应了老师与编者的想法与 意图。想想这个磨合的阶段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想一想每个学生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考验,日后能不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甚至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还会成为一个有名的大科学家。退一万步讲:经受了这样一个情感与价值观熏陶的人,经受这样一个知识与技能考验的人,经受这样一个过程与方法培养的人怎能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怎么能不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由以上我就想我们以后的课堂还真的得:多些疏导,少些引导;多些对话,少些独白;多些交流,少些直白;多些生成,少些生硬。

第四篇:《小灯泡亮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关注课堂生成,体验探究乐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灯泡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我在授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第二是玩一玩带电的玩具(拆装简单电器);三是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基本电路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这是本课的研究重点);第三把开关加进简单电路中,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的通畅性,培养深入探究的能力。

结果我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情况: 教学片断:(第三个环节的情景)

师:看完老师的演示,你们想不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生:(高兴地)想!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材料。(组长领材料)

师:拿到后,同学们好好观察它们,一会儿,请你们介绍。(学生观察)

生:小灯泡里有灯丝,上面是玻璃的,下面是金属的,螺旋状的。生:电池有正极、负极。生:导线里有细细的铜丝。„„

师:你们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想想办法,把它画在记录纸上。师:你的办法行不行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老师出示要求(略)学生分组动手。

(出乎我的预料,很多小组没有使灯泡亮起来。)师:你成功了吗?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师用视频展示台讨论。

师:我们首先请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导线再分别连在小灯泡的底部和侧面。小灯泡亮了。

生: 我们就用一根导线就让小灯泡亮了。把小灯泡的底部放在正极上,用一根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侧面。师:你们真了不起!你知道它为什么亮吗? 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师: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也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谁来介绍。生: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底部。灯泡没亮。

生:我们也失败了。我们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都连接在了灯泡的侧面。

师:这些方法都用导线连接了电池与灯泡,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问题可能出现在哪儿呢?

生:是不是我们的电池没电或者灯泡坏了? 师:都是新的,应该没有问题。不信可以验证一下。(学生用亮的方法连接一下,小灯泡亮了。)

师:为什么同样的电池、小灯泡,不同的连接方法,结果却不同呢? 生:没亮的小灯泡没通上电,灯丝不发光。师:可是,灯泡与电池之间不是用导线连接着吗? 生:可是发光的是灯丝呀!生:导线不是要连接灯泡与电池,重要的是连接电池与灯泡中的灯丝。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这样呢?(出示灯泡的剖面图)

师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的各个部位。

师:什么使灯泡亮了?(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灯泡,经过灯丝回到负极。)师:现在你能说出灯泡不亮的原因吗?

生:虽然导线连接了电池与灯泡,可是只连了一个触点上,电流没有经过灯丝就流回负极了。

师:对。所以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热,这是一种短路现象。在用电中,是非常危险的,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师:这样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亮呢?(一根导线让灯泡亮的连接方法)生:虽然少了一根导线,但是电池与灯泡的两个触点连接上了,这是最重要的。电流经过了灯丝,灯泡亮了。

师小结:连接灯泡的导线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经过灯丝,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老师边小结边连接板书上的电池和灯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状态是我经过试上后才呈现出来的。在初备课时,我认为让孩子使小灯泡亮起来,是非常容易的,轻轻松松就能把这节课解决了。可是当我真正走进课堂时,出现了许多我没有预料到的新变化、新问题。许多孩子根本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操作时手忙脚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堂上乱糟糟的一片。为了完成教案上预定的课堂任务,我坚定不移地按教案往下上。上这堂课时,我信心十足,课上孩子实验却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儿呢?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中,要善于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平时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

课后我在对教案的修改中,我深刻体会到:要重视将学生真实的状态呈现在课堂上,不回避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要充分让学生尝试、摸索、思考,让学生“卷入”到探究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我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有差异。在宽松的民主氛围中,学生主动探索。也就是在孩子“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很多孩子原以为很简单,但却失败了;有小部分孩子成功了,但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却不一样。

这说明学生个体产生了知识经验的冲突,学生共同体中产生了差异,我不要把这些作为课堂上的绊脚石,而是应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我及时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失败、不同,通过引导唤醒孩子进行深入探究的激情。学生形成了“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小灯泡为什么这样连就亮”的心理需要,此时,我再一次通过课件让孩子了解灯泡的内部结构,灯泡亮的原因。再反思失败,学生就学习得更深入。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可以说课堂的生成与教案设计有差异,但也有精彩。

想想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差异开始的。在这节课中,通过深入实际分析学生的前概念,寻找“认知冲突”的点,以此作为下面环节的起点。经过我的不打断引导,层层点拨,课堂上呈现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激起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其实学生错了、有了差异,课堂上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才能生成。

下载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及教学反思[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一课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电的世界,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导语: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欢迎......

    教学反思点亮小灯泡

    观摩《点亮小灯泡》有感 金林敏 今天,很荣幸我能参加省农远工程小学科学录像课拍摄观摩活动,在椒江实验小学观摩了林志老师和张玲芳老师的两节科学课。这不仅提供了一次学习观......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点亮小灯泡》是有关电一单元的第二课,要发展的科学概念有: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 我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中首先进行的是比谁能把小灯泡点亮,稍过片刻,陆续出现有小组的同学点亮了小灯泡,学生一副得意的样,其实我心理非常明白这仅仅是一节课的......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电”这个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观察小灯泡、干电池的构造,最后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虽然我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但是......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

    点亮小灯泡反思(共5篇)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