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1 20: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教案》。

第一篇:人生教案

人 生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能力。

4.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能力。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想问问大家,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沧海横流,人世沧桑,古往今来,多少人用智慧解读人生,词人蒋捷用短短的几十个词诠释了他只记得人生经历和感慨,那么。丹麦作家勃兰兑斯又会怎样描绘他眼中的人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人生》。二.字词教学

①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忙碌lù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zèng ②词语积累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臆测:主观的推测。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③学生在文中标记并理解。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何感受? 四.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勃兰兑斯认为人生像什么?

明确:他认为人生像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开拓领域,工场劳作。2.这四个比喻是并列的吗?

明确:这几个比喻在逻辑上不是一个层面,“高塔”部分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是包含所有人的,后面三大人群则分别写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局部性的人群。

3.你觉得第一个比喻贴切吗?为什么?

明确:贴切。因为他们有相似点:①人生百年,有生有死;②人生少时,容易,新奇;年老时,困难,不在新鲜,不在留恋;③长久攀登,珍惜生命;④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4.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课后一题的第2小题)

在这里教师可以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顺利解决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学生不能顺利解决教师则给以一定的引导:课文在写每种人时都有一些关键词,使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词,如写“地洞”段:“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写“广阔领域”段:“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写“工场”段:“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

(注:在讨论每一种人时,也不要放弃朗读,但通读各段也没有必要,可择要朗读)

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的人。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以苦为乐。科学家居里夫人。

开拓领域的人:攫取更多土地征服更多人的人。开拓创新,追名逐利,精力充沛。政治家,军事家 秦始皇

工场劳作的人:钻研技艺精通技艺忘我工作的人。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发明家鲁班

五.难句解答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或者:不同意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A“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B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C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D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六.在读课文,领会主旨

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明确;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七.总结学习方法

1.疏通字词,获取初步感知; 2.提炼要点,概括文章内容; 3.抓住重点,分析归纳内容; 4.突破重点,领会情感主旨; 5.学以致用,延伸拓展知识。八.拓展延伸

冰心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勃兰兑斯说人生像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开拓疆土,工场劳作;

我说人生像。九.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篇:《人生》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篇:人生教案

人 生·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有的人在登上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总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a.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c.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d.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②过程与方法:a.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b.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c.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在本文中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因而可以鼓励学生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标题是“人生”,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方式

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及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等。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②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反思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鼓励有“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④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⑤鼓励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有效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⑥重视教与学的互动性,实行师生同读、同讲、同评、同议、同写,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构思

①导入激趣。联系生活,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②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③合作探究。四边互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④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张扬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课堂实录 师生活动 导入激趣

师:你知道你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

生1:有出生庆典、周岁、十岁、三十六岁、花甲。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2:还有满月、婚庆、古稀。

师:是的,人每走一段时间,总有一次庆典,直到你离开人世,你的后人还要为你举办一次隆重的告别典礼。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

生3:为亲朋好友相聚。

生4:庆祝这个人走完了某一阶段。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

(生小声议论)

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作家勃兰兑斯的《人生》,看看勃兰兑斯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

板书:人生 勃兰兑斯 丹麦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生迅速浏览课文)

师:我们读了一遍课文,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一个自然段,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

此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生轮流朗读)

师:谁能说说勃兰兑斯在本文的一开头把人生比做什么?

生1:他把人生比做高塔。

师: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2: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是一步一步攀登高塔一样。

师:不错,语言很简练。可是,勃兰兑斯却用了好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用了几段呢?

(学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

生3:勃兰兑斯一共用了四个自然段。

师:刚才那位同学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这个事情说得比较明白了,勃兰兑斯为何要用四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生4:四个自然段尽管都在写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但各有侧重。

师:好!说说看。

生4(继续说):第一自然段是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情况“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生5:第二自然段谈的是人类在攀登时的心理活动,先易后难,“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新鲜而且留恋,到最后则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了。

生6:第三自然段好像是在谈攀登时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人类对生命的珍惜。

师:“情感体验”一语用得好!接着说。

生6:第四段带有总结的意思在里面。“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不是说,人的一生尽管千差万别,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有一致性呢?

师:你说得很好,理解也不错,那么你同意勃兰兑斯的比喻吗?

生6(继续说):同意,他将人生比喻成攀登高塔,且先易后难,就像我们一样,小学六年级都很轻松,现在到了初三,压力越来越大,好像生活得很艰难似的。(学生笑)

师:哦!(老师也微笑着说)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呢!

生7:我不同意勃兰兑斯对老年人的看法:“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我觉得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老年人也更加珍惜生命。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也不同意勃兰兑斯的这种说法。这只是作者一家的观点,他强调的是老年人的弱点、缺点,而对老年人的心理意识、洞察力却忽略了,其实多数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盲从作者的观点,大胆质疑,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8:我认为他把人生比做高塔,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

师:你说说看。生8:好像是哪位名人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师: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在这一点上,勃兰兑斯与马克思有很相似的看法。

合作探究

师:勃兰兑斯不仅仅是把人生比做高塔,他还将人生比作什么呢?

生1:他还将人生比作“地洞”。

师:他是怎样把人生比作“地洞”的呢?

生1:他将人生比作地洞,洞越深,人生越精彩,反之,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

师:很好。请你将比喻成地洞的文字读一遍。

(生读5、6两段)

师:这种比喻你同意吗?

生1:他先将人生比做高塔,现在又成了地洞,我有点不明白。尤其是第6段的最后一句“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呀?

师:哦,这可能首先要知道阿基米德是什么人,谁知道?

生2:他是个科学家吧!

生3:数学家。

师:是的,他是科学家:不仅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他的关于浮力原理的发现很有名,被称作阿基米德定律。“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也是他说的。他生活在古罗马时代,相传罗马人攻陷他所居住的城堡时,他正在沙地上画几何图形,罗马人残忍地杀了他,在杀害他之前,他提出的惟一请求是“不要弄乱了我画的圆圈”!

生4:是说他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吧!我有点明白了,勃兰克斯是指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越钻研就越深入。

生5:我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

师:是的!有的人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这样,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谁能说说勃兰兑斯还将人生比作什么呢?

生6:他还把人生比“广阔的领域”。他对那些无休止的征战的人们好像持肯定的态度。

师:是吗,你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并说说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态度。

生6:(读后回答)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

生7:“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这一句也可以看出他的这个态度。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

生8:征战,搞侵略,还爱争斗,老师好像不赞同吧!

(生笑)

师:是的,这与我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单一的规范化教育,同学们现在处于一个多元的社会,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老师也不会强求你。

生9:其实第7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是相对的,前面说深度,这里说广度。

生10:他还将人生观比作工场。

生11:工场中的劳动的人们,刻苦勤奋,吃苦耐劳。

生12:作者写他们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了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生13:我觉得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性格好像都是对立的。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琐碎、微小,另一方面他们必将经过漫长的道路才能成为大师;一方面他们的工场不大,另一方面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

此环节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为个性化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是啊,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另一方面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

生14:老师,文章的最后一句“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这句话我还不太明白。“一只可爱的手”指的是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为他解答一下吗?

生15: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而沙漏计之所以延缓转动,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

生16:我觉得“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沙漏计延缓转动”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师:你俩说得都有道理,都是正确的。与前几类人相比,作者对这一类的描写显然更为充分、细致。

拓展延伸

师:勃兰兑斯将人生所作的后面三个比喻:地洞、广阔领域、工场,分别照应的有三种人,谁说说看是哪三种人?

生1:地洞里挖掘的人,就是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政治家、军事家;工场劳动的人,就是普通的劳动者。

师:说得很好。勃兰兑斯的三种人是不是将人类全部概括进去了呢?

生2:我觉得还没有。比如说像我们,全世界的学生也是人类的一员,而这三种人中却没有我们啊。

(生大笑)

师:同学们不会是笑这位同学说错了吧,其实他说的是对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模仿勃兰兑斯的语句来一段,给他补上去?请注意,勃兰兑斯每个比喻的开头都有提示语:“这里有一座高塔”“这里还有一个地洞”“还有一个„„广阔领域”“还有这样一种工场”。

(学生开始仿写)

师: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仿写,有多少就说多少。

生3:这里还有一条小溪„„

师:你为什么要把人生比作小溪呢?

生4:小溪不停地流淌,就像人的一生,从狭窄的山谷,流经宽阔的大江,直到汇入浩瀚的大海,一路饱经风雨,历尽沧桑。始终坚定:生命不息,奔流不止!

师:你说得真好!(鼓掌)

生5:这里还有一棵小树„„

师:你把人生比作小树?

生6:小树生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阳光,贪婪地吮吸雨露,拼命地摄取养分,希望快快地长成参天大树,给大地送去绿阴,或者给高楼撑起大梁„„ 师:太精彩了!(全班鼓掌)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读了勃兰兑斯的《人生》,使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有许多经典的名篇,哪个同学还知道哪些名人对人生做过经典的论述?

生7:我记不得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好像是一个叫劳伦斯的说过一句,在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大意好像是这样的。

师:劳伦斯是英国的作家吧,他的作品我不很熟悉,希望你能利用课前推荐的时间给我们推荐,行吗?

老师不避讳自己知识上的缺陷,诚心诚意地拜学生为师,让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生8:行!(很得意的)

生9: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师:很好,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说到这里,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个人,他就是英国哲学家和文学家培根,他写的《论人生》很有名气,有可能的话,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这本书。我们国家也有不少的优秀作家对人生也有很精彩的思考,比如冰心、鲁迅等,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相关文章,并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我们来一起交流,看谁写得最好。

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立足于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效果较好,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开头用生活现象导入,取得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效果。结尾的练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

(铃声响起,师生道别)

教学反思

①2001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显然,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就其深层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对话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体式”阅读教学。它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鲜活而新异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主体作用。

②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主体作用发挥上的正、负向性,它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一味迁就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作为阅读主体存在,同时还兼有阅读计划的拟定者、阅读信息的提供者、阅读情境的设置者和阅读过程参与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问答、陈述、撰写等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因此,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作壁上观。

③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训诫,要在现实的情景之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2.时代背景

作者源于直接或简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3.名家品评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牙牙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能,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或是受贫穷所迫,或是被厄运所困,或是由于智能与体力的局限,不得不在到达某一级阶梯之后停止攀登。那一级阶梯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后的生命进程中,他们不得不长久地停留在已经达到的那个位置上,为生存而付出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世事,维持生存。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但他们大多乐天知命,在他们到达的位置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有的人在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胸无大志,眼前的风景使他们迷醉,他们便不愿再冒摔跤的风险或吃攀登之苦;一部分人则由于因缘时会或阴差阳错,在社会的阶梯上步步登高,或青云直上,他们志得意满地陶醉在繁华景象之中,大多以为风光无限,数十年停留在那里,直到脚下那虚幻的社会阶梯忽然消失,才发现自己所达到的高度竟是那样虚幻。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能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他们的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烧,在一往无前的攀登过程中,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层,有人即使未能登上塔顶,也如萨特所言,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梅桑榆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忙碌lù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zèng ②词语积累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攫取:掠夺。充沛:充足而旺盛。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臆测:主观的推测。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2.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一(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人 二(5—6):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生 三(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四(8—9):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3.讨论解惑

①“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②“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③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试从两大方面来概括: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④“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⑤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似乎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要弄清三点: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②读懂和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③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学生说出关于人生的名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臆(yì)测:主观的推测。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同桌之间交流读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章第十二课、人生 教学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重要著作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臆(yì)测:主观的推测。馈(kuì)赠:赠送。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4、深入研讨,问题探究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5.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6、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第四篇:《人生》教案

《人生》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2

备课时间:9月15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

2、解读寓意。

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解读寓意。

2、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解读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二、介绍寓言

三、朗读

四、整体感知

1、感知内容。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五、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六、问题研究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4、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七、自我反思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八、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1、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2、学生可自由评说。

3、小结: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人生》教案2

第一站 人生需要坚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有关意志品质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思考,增强培养坚强意志的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使学生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并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人生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

三、教学难点:

坚强意志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人物竞猜,从而自然引出课题,通过这节课师生共同去寻找那对坚强的翅膀!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思考)

二、预习检测

1、人生的道路不会( ),每个人都( )。

2、( )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 爱心 专心

3、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 )。

4、人生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

5、坚强的意志的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三、合作探究:

1.请谈一谈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对待它的?世上是否有从未遇到过挫折的人?(学生发言)

2.健康人格的标准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阅读:16 页社会观察中霍金 的故事。

问题:霍金为什么都能取得成功?为什么坚强意志是成功 的保证?

四、展示提升: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1. 桑兰的故事

的确,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艰难险阻,困难将不会是那么难以逾越的。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

2. 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包括多方面的品质,坚强的意志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

用心 爱心 专心 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阅读“霍金的故事”。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五、小结。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坚强意志的作用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六、课堂检测

一 填空:

1、( )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坚强的意志是成功( )。

3、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是( )。

二、活动与探索

1.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所长,实在不分上下。于是这位教练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他却走到几十米外跟别人聊天去了,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1、请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2、教练使出这一招的意图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3、教练要选出什么样的队员?

4、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生》教案3

教多年,为了能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将知识以更艺术的方式传播给他们,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读了《经典课堂>>一书,此书收录了窦桂梅、郭初阳、贾志敏等名师的经典教学实录,让我的确受益匪浅。拜读名著的同时,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究竟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读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教师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如何给孩子一个经典的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情感的课堂

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如教授《渔歌子》一课,教室通过激情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张志和同喜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有了它,才能在课堂中使学生充满情感,融情于课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体验人生,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塑造经典课堂。自读课文的教学,全部采用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三)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师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实”的体验,最“美”的心灵。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录像资料等位学生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人生》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

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

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人生》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 、“对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故事:胆小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课堂小结〉

1.幻灯片,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人生》教案6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二、 自学:

1、资料助读——了解寓言、童话、神话三者的不同。

2、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积累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快速查词典然后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4、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三、 讨论: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明确: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出理由。

明确: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明确: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明确: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四、 质疑:

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五、 自测:

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体显示: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六、 自结:

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担承生活的挑战。

第8课 《人生寓言》——《落难的王子》

第2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字词

2、根据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不幸的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作 业:见自测

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板书文题、作者)

2、明确目标:见教学目的 (投影揭题)

二、 自学: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思考: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明确:——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

三、 讨论:

(1)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明确:——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明确:——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明确:——“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 自测:

1、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五、 自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五、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人生二境 唐骥锋(《作文》)

雄鹰排云直上蓝天,险峰劲拔刺人苍穹,是一种“直”的景致。

小溪缠绵于群山密林,曲折于幽园深谷,是一种“曲”的景致。

两种景致各有其动人之处。青云直上,飞流直下,使人感到豁达快捷,心无旁骛;曲径通幽,缠缠绵绵,则使人感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

其实,人生也分为直和曲两种。有人愿意走直路,直达顶峰,有人愿意走曲折的小径,艰难攀登。无论直也好,曲也好,都是美的。

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岌岌可危。樊哙径直走到项羽面前,喝斗酒,吃生肉,无半点隐讳。“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一句话,抹去所有的繁文缛节,使刘邦不再顾及礼节而逃离了刀俎之威胁。樊哙的直,使他的猛士形象裱贴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上。

如果说樊哙不顾礼节的“直”,造就了真的猛士,那么五柳先生的“曲”则使我们认识了全新的陶潜。他不屑案牍之劳形,蔑视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乐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清逸,何等洒脱!他宁愿耕种田园,享受那自然的幽深之美,也不愿为了五斗米而丧失原则。陶潜的隐逸,使他饱享了生命的曲幽之景-同时也使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去来兮辞》。

生活就是这样:直达光明的顶峰,可以让人领略雄奇;徘徊于深谷山林,可以让人感受婉转。两种生活都是美的,两种境界都是高的。立看排山倒海翻云覆雨是美的,坐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是美的。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是美的,闲云野鹤的清新淡雅也是美的。

人生的境界无论曲直,都有其别致的风韵。而如何选择,决定权全在自己,因为路在自己的脚下!

人生哲理

①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③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④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⑧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⑩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⑾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⑿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生活如虹

生活如虹.七彩纷呈。

如果你不能戊为翱翔的雄鹰,不用恕伤,你可以成为挺乐的小鸟。

如果你不能成为宽阔的大海,不要忧郁,你可以戊为缓缓的溪流。

如果你不能戊为娇艳的花朵,不必自卑,你可以成为默默的小革。

不要因为春花的凋零而神伤,毕竟,春花点缀过春天:

不要因为夏雨的忽促而担心,毕竟,夏雨拂去了灼热;

不要因为秋夜的孤寂而叹息,毕竟,秋夜带来了凉爽;

不要因为冬日的塞冷而无奈,毕竟,冬日也有过暖阳:

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毕竟,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临。

花蕊谢去,有青青的果实在枝头;乌儿掠过,有长长的羽翼在蓝天;碧水东流,有湿湿的印痕在河床;秋夜来临,有黎明的曙光在酝酿。

不要因为亲友的垂垂老去而伤感,不要因为事业的坎坷而徘徊。不要因为人生的风雨而退缩,不要因为挚友的背叛面烦恼。拼搏才有精神,奋斗才能崛起。懂得了这些,便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就是这样无数次的徘徊与选择,人生就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人生就是拼搏,在拼搏中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奋力拼搏,生活自然如虹,定会七彩纷呈。

看了我的《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对大家有启发吗,我的设计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人生》教案7

一、灵魂的祝愿

回首前尘,洗去铅华,不觉之中,人生阡陌上,已经行走四十余年。人生是一个不可预知结果,不可预知前途,不可预知终点的行程。在这个行程中,我们亦或开心快乐;亦或郁闷哀怨;亦或孑身一人的孤单落寞;亦或知己相伴的悉心关爱;亦或前呼后拥的狂欢……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过得清醒;有人聪明,有人愚钝……但无论怎样的行程,我都希望在如烟世海中,不要丢失了自己,在心灵深处留下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的美好;为自己留一处清静,疲惫时得以休憩;受伤时,可以疗伤;郁闷时,可以宣泄;开心时可以放纵。

二、缘分

春华秋实的轮回,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累加,更有感悟。缘分,就是岁月给我的一记厚实的书卷。

曾经我不相信命运更不相信缘分,是岁月教我认识了缘分。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涉及感情,人们都像是中了缘分的蛊 ,把一切都归于缘分。而且,还不愿其烦的谈论与诉说。

佛家说,缘分天定。谁与谁的相遇,谁与谁的相恋,总会与缘分纠缠不清。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有缘,都会相遇相聚,携手红尘;无缘的人,总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素手难牵。

红尘阡陌,无论是缘是债,是悲是欢,是甜是苦,是酸是辣,都要学会去尝试,学会开始,学会面对。也许,会行走在一条荆棘丛生的路途,但也一定会有清风明月相伴。面对缘分,我们承诺彼此,愿意携手天涯,只是无人知道,天涯究竟有多远。是一米阳光的距离?还是一个春天到秋天的距离?还是一生的距离?

三、誓言

有人说,誓言是掷地有声的人格担保;有人说,誓言不过是拆开美丽的谎言。因此,誓言是期望,是美好,是慰藉;是失望,是哀伤,是杀手。但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正视。怀揣一份期望、美好,抚平心灵的哀伤。誓言,无论结果如何,在最初的那一瞬,一定是美丽,即便只是一个光环。无论担保还是谎言,是誓言都会被时间验证,被岁月拆穿。

四、爱恋

爱只是一个字,字典中处于第一个声母的行列,也是一个很好念的一个字。但是,只有真的用心爱过,才会懂得爱的涵义。只有真的爱过,才会闻风柔软看雨生情;只有爱了,才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只有爱了,才会望茶不会凉,守夜不会黑。只有真的爱过,才会有许多的感触,才会明白那份心境。在人世上,并非只有烈酒才会醉,并非只有热恋才会刻骨;亦或,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人生》教案8

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二、文学常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根据故事与寓意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寓示分为明寓、暗寓与借寓三种。

所谓明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议论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确说出后,寓意也就不点自明。

所谓暗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点出。如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在故事后写道:“奋发图强往往胜过恃才自满。”寓示性文字没有独立出现,不等于没有寓示,如同修辞学中的暗喻一样,虽然不出现比喻词,但仍然是比喻。

所谓借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连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现,整个作品只叙述一个单纯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较隐蔽,这就是通过间接寓示来获得,而间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三、课文导读: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嬉戏(xī)风韵(yun)慷慨(kāngkǎi)禀告(bǐng)厄运(e)落难(nan)撑(chēng)皎洁(jiǎo)心旷神怡(yi)险象迭生(die)掳(lǔ)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宝藏(zang)智慧(hui)折断(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车辙(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难)zang(宝藏)mo(折磨)du(高度)

难藏磨度

nan(苦难)cang(收藏)mo(电磨)duo(揣度)zhe(折断)折she(折本)zhē(折腾)

4、词语解释: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绪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闲适

清闲安逸。

正色

神情严肃或严厉。

落难

遭遇灾祸,处境困难。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

举世无双

全世界仅有的。

险象迭生

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

突如其来

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抢取。

皎洁

月光明亮洁白。

5、词义辨析:

嬉戏游戏

二者都强调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戏”强调笑闹、高兴、无拘无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书面语色彩。而“游戏”一般用于儿童的娱乐活动,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动。

五、文章结构: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叙述白兔赏月,阴晴圆缺皆风韵。

第二部分(2、3段):叙述白兔拥月,患得患失在心头。

第三部分(4段):叙述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

《落难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叙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运。

第二部分(2~5段):叙述“我”与落难王子相遇,王子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叙述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通过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七、相关资料:

1、《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2、《落难的王子》讲解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3、“月亮”不仅只是财富

七年级上册选了周国平的两则人生寓言,其中一则为《白兔与月亮》,故事内容十分简单,但寓意却深远丰厚,令人回昧无穷。然而,教参与多数老师皆把寓言主旨简单定为:对财富的态度。看了课本之后,断定可能是受课前导语的影响,课前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拥有财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这样的导向显然把寓言主题狭隘化和肤浅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欢乐与痛苦源于他与月亮关系的改变,开始小白兔与月亮的关系是欣赏、审美的关系,此时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乐的。后来,小白兔对月亮的关系变成了占有的功利关系,小白兔便开始患得患失,变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对待世界态度的转变,从一种审美的心态转变为了一种功利心态。以实用的功利心来待人接物,心便会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变得痛苦。

我认为,作者写此寓言主要针对实Hj而功利的商品社会。小到个人对物质的贪婪,大到人类对自然之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总是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万物皆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导致生命感的丧失、美的消亡,其结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乐。我们应该以审美而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生。这里提出的足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

八、阅读链接:

告别遗体的队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会初步感受、揣磨、体味两则寓言的语言,并能对文章作简单的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懂得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

2、做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设计一)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bull;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如同“人”吗?“灵魂”和“身体”是否缺一不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寓言》。

(设计二)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设计三)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调动积累:

1、说说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东施效颦、农夫与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驴技穷、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马、鹬蚌相争、滥竽充数、朝三暮四

2、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你能说说寓言有哪些特点吗?

3、学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将深奥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三、学习《白兔与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请你朗读。

学生速读《白兔与月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赏月(紧张不安)——还月(心旷神怡)

②请你探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明确:

(1)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

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语言欣赏:

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此句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不仅具体表明白兔“独具审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爱月亮。

②“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句精美处有二。一是用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显现整齐匀称之美,又有节奏和谐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态美,蕴含着作者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③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3、辩证思维:

①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②学生交流、明确: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但是,如果他是篡权得来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风吹草动,也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

过渡:周国平曾说:“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背景点示: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2、整体感知:

①学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②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王子的身份变化:王子——奴隶——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③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交流,明确:

①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③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语言欣赏:

请细细品读课文,任选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几句评语。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②天哪,太可怕了!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五、对比阅读: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2、师生交流,填写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主题

都是写人生的态度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情节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表达方式

都是记叙故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结构

短小巧妙

设置了两个转折,前一个转折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以启迪

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三处写到“天啊!太可怕了……”结尾省略,耐人寻味

六、教师小结:

(设计一)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设计二)我们学习《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实我知道,“人生”这个词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还有几分沉重。因为你们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开始,脚下还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过老师希望,今天的点滴收获能浇开你们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学们,只要我们每天都有点滴收获,那么属于我们的人生芳草地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设计三)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坚强起来

《人生》教案9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联系课文重点理解“蛊惑、昧心、理会”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和黑暗两种境界。”及“吃了不该吃的药拉肚子的。”“你要是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的。”深刻含义。

3、抓住要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开,“开”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与它相反的是——(板书)关。 原本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名词,叫——开关,表示一样物品。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何作用?

(按动教室中的开关理解)比如,按下电灯的开关,教室——明亮了,再一按,教室——暗了。 是呀,轻轻一按开关,关上了就使教室显得——黑暗,打开了,教室就有了——光明。人们根据需要选择开和关,所以开关起到(板书)控制的作用。

2、板书 39、人生的开关 齐读课题。 把书本翻到p140,对于人生的开关的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记录了一位哲人的话。自己读读哲人说过的话,有什么不明白的打个问号。

学生质疑。(板书)光明境界 黑暗境界 哲人告诉我们——ppt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泛色)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师: 文中“我”人生的道路上开关 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我们来听记几个词语 板书: 过磅记数 蛊惑 虚报冒领 动摇 昧心 理会

二、检查预习,整体进入

1、 打开课文,默读全文,用上这六个词语来说一说“我”遇到的一次人生考验。 生:当年,我在矿上得到了一份过磅记数的好差事,可和我同来的大毛一再蛊惑我,要我虚报冒领,到时他拿了钱分我一半。大毛的话让我产生了动摇,在这关键时刻,我把事情告诉了娘。娘对我说昧心的事不能做,做了没有好下场。于是,我没理会大毛。

2、这段话中有几个多音字,抽生读

①ppt过磅记数磅指的就是——ppt图、文字 磅秤,它专门用来称较大较重的物品。 这个字的另一种读音是——ppt磅礴。 过磅记数就是——把物品放在磅秤上称重量,再把数字记下来。

②(点击)当年,这个词有两种读法,ppt看看解释,文中读——当dāng年,指什么时候——考上大学,高中毕业。 当年,我高中毕业,在矿上替收柴的张叔——ppt过磅记数。

③这活既不出力又不流汗,真是一份好——差事,差事就是——工作。

三、学习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三句话的含义

1、学习节4-7,重点理解娘和张叔的话 过渡:正是这份差事,我才遇到了一次人生的考验。

(1)和我同来的大毛一再(板书 )蛊惑我,他是怎么说的呢?用“~~”画出大毛说的三句话。生述。 ppt大毛找上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 ppt 泛红多记一点什么——多记数字,说他拿了钱——分一半给我。 文中有个词也能表达这个意思——(板书)虚报冒领 理解:多记一点就是——虚报;拿了不该得的钱就是——冒领 大毛要我虚报冒领,他拿了钱分我一半。这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大毛是悄悄地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齐读)。

(2)师生配合:听了大毛的话,我想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工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是啊,大毛的话极具诱惑,只要笔下(再读)——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我还是担心张叔——会不会发现?

(3)大毛仍在一旁鼓动我——ppt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没说动我,我还在担心(引导读出鼓动的语气)——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 我总觉得不踏实,心想——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 可大毛又说——ppt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大毛不停怂恿鼓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虚报冒领,做不该做的事,这就是( 手指板书)蛊惑。

(5)全班和老师配合着读好第4第5节。 当年,我在矿上得到了一份过磅记数的好差事,那是张叔知道我缺钱上学,特地安排的。可和我同来的大毛一再蛊惑我。我刚到矿上才几天,大毛就悄悄地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大毛小算盘打得不错,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工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可转念一想——张叔会不会发现?大毛见我犹豫,又鼓动道——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就算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想到这,我仍不松口,大毛急了——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2、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是什么原因呢?抽生读读节1-3,用直线画出我急需这笔钱的原因。

生述(①家里穷 ②没钱上大学 ③唯一挣钱的方法) 联系课文说说,我有了这笔钱,就能(生述) 总之,有了这笔钱,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由此可见大毛的蛊惑可能给我带来的严重后果。

3、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在这关键时刻,我把事情告诉了娘。 娘听了,是坚决地说——ppt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 娘似乎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句子的?(1 生述) ppt 不该吃的就指违背良心的事,就是ppt昧心的事,娘告诉我,虚假的事不能做,做了会ppt 拉肚子,没有好下场。 听了娘朴实而又坚决的话——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轻轻地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节6,没有理会大毛。

师小结:在极具诱惑的(板书)(金钱)面前,是娘的话,让我坚决 抵制 (板书)住了,我按动了开关,控制住了自己。

4、学习第7节(配合读) 那年我靠双手靠劳动挣够了上学的钱,踏上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进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就此进入了——光明的境界(画)

5、多年后,再遇张叔,我又重提那段旧事。谁来说说那段旧事?

(1)张叔这样回答我——ppt你要是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泛红你要是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泛红连一点也拿不到。 张叔为何这样说?(适得其反)

(2)其实啊!柴拉回矿里,张叔中间抽验过几次,没发现差错,心想(想象说话) (我没看错人,这孩子不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3)试想,如果当年我(板书)挡不住大毛的蛊惑,作了错误的选择,虚报冒领,会是另一番怎样的结果? ppt(用“如果就”来说) 小结: 失去张叔的信任,失去工作,就无法进入大学,就没有一份喜欢的工作,这是多么不愉快的生活啊!这就是——(画) 黑暗的境界。值得庆幸的是在人生的开关面前,我把握住了自己,难怪哲人这样说——ppt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四、体悟中心,明白道理

1、作者通过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故事,说明人生道路上常常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把握好自己发 展的方向,才能使人生道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2、现在你明白了吗?“人生的开关”指什么?(面对两种选择) 老师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按好自己人生的开关。

《人生》教案10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人生》教案11

一、对应课标内容:

“成长中的我”第一部分:“客观的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第一部分:“正确认识生活中和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线索:

自强:一种精神——进取的动力——进步的阶梯

三、教学程序

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号召学生为灾区送祝福为灾区学生送上一句话祝福贴近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一)自强,进取的动力

含义抗震小英雄林浩事例谈感想对自强的含义予以解释,为本课的进行奠定基础。(重难点)

表现通过陈志峰事例,落实基础知识,同时过渡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分析陈志峰的行为,谈感想由一个普通人到整个民族的事例分析,增强感性认识,总结自强精神的表现。

民族精神例举各种自强人物的事例写颁奖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为进一步理解自强的意义做铺垫。

(二)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介绍伟人少年时期的自强事例谈感想过渡到第二目,引发学生思考为进一步理解自强的意义做铺垫。(重点)

对人生的意义钱学森学生时代的故事谈启示由学生自主感悟、分析得出成功与自强品质的关系。让学生得出自强对于一个人成功意义重大的结论。

要自强,不自弃电影《上学路上》两个人物行为对比谈感想引发深层思考,在对比中得出结论: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小结通过幻灯进行小结落实知识

《人生》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理解两篇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请学生讲述《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由此引出对“祸”、“福”的看法: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而具体应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呢?请看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2、讲解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伊索寓言》)或韵诗(《克雷洛夫寓言》)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同学们可参看本册课文第30课)寓言的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寓言则散见于《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3、请一位学生朗读《白兔和月亮》,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4、请学生讲述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白兔得到的是它所不应拥有也不配拥有的月亮,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未得到时,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得到之后,白兔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这不仅仅是看待财富的两种不同的眼光,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提倡的是前一种,也就是审美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中,好事变坏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那么遭遇坏事又会怎么样呢?

5、请一位学生朗读《落难的王子》,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所以,这篇课文将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道理有二:一是苦难是人生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二是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6、品味语言

《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例如:“慧心”、“风韵”、“闲话”、“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个部分可让学生自己来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

7、总结。重申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人们对待祸福的正确态度。

8、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摘抄有关厄运、苦难的名言警句。

9、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无穷的得失之患。

启示:人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福祸。

《人生》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寓意;

2.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计:

我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到深,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文本联系到自身,层层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流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互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扩展延伸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设计这样的教案,是为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

一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图片

师问:从此幅图,可知哪个成语?(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答: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师问:你们知道这个寓言的主旨吗?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二)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出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你们,闭上双眼,我数1,2,3之后再睁开。然后再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一堆人民币。揭示课题:人生寓言

1.分析题目:课题揭示了此文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

2.介绍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所寄寓的道理称为寓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四)简介作者其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常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善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五)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关键词来回答。

2.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找出这两处转折。

白兔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兔得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鲜明对比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白兔还月:(慧心未泯)留下启迪。

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请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七)联系实际,自我反思

师:学了本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深受启发,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屏幕显示自我反思题目。)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曾为得到什么而患得患失?

③如果你突然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你会怎么对待?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如何审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课堂小结:这则寓言在平易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它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文章,希望同学们今后对待人生的重大问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活得快乐有尊严。

白兔拥有月亮之后,月的阴晴圆缺总会让它患得患失,好事变坏事了,有时坏事又会变好事。面对荣誉财富,我们要像古代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无常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八)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寓言是周国平先生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他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他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他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痛。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九)体味感知,探讨研究:

师问:《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问:那么是不是为了坚强起来就必须寻找厄运?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师问:“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十)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的道理:

师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

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一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的,你知道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师问: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创作,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十一)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有什么异同?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都是大起大落,但一篇是好事变成坏事,另一篇是坏事变成好事;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出示幻灯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弗朗西斯培根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播放灾难图片,给予视觉感观。

教师边播边解释:(饱含深沉的感情)

大地震突如其来,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心灵的创伤,然而,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中国的少年儿童所表现出的无私、坚强、感恩和团结又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坚强----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大人们都会感到惊慌、无措,但是这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他们用坚强面对痛哭,用微笑面对灾难!感谢孩子们的微笑,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一切!

这个女学生从废墟中被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5月18日,9岁小学生刘严冰在帐篷前朗读课文。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的中小学全部停课。乔庄小学学生刘严冰请求父亲在废墟中找出课本,帐篷前又响起了读书声。

(十二)课后小结:(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人生》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脆弱的?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

⑵ 自怨自艾: 。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人生》教案15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构思】

1、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和写法;

3、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大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多媒体显示:

1、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2、词语释义:

瞭望:登高远望。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个场面(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的,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个场面(5~6):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个场面(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8~9):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3、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把握主旨。

多媒体显示:

1、本文一开头作者把人生比做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2、作者还将人生比作地洞、广阔领域、工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指哪类人,这些人具有什么特点。

3、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4、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明确:

⑴ 文章开头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因为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人生确实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马克思也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⑵ 地洞里挖掘的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既复杂又简单。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的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在工场劳作的人,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等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⑶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⑷ 作者写作本文旨在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光彩,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研读探究

1、难句释疑。

(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多媒体显示难句示例: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明确: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过于片面,事实上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加珍惜生命,留恋生命。黑格尔就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明确: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4、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这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2、写法探究: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课文在写法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明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五、延伸拓展

人生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呢?请仿照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你心中的人生。

(小组交流,每组选出一、二篇进行朗读、评价。)

六、课堂总结

1、本文小结:

《人生》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2、单元回顾: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在内容和写法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特点:

⑴ 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了独特的感觉和体会。

⑵ 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⑶ 在表达种种感受和理念时,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进行的,即描写了生命界的多种现象,细致具体,生动形象,具有生动性、暗示性、含蓄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1、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有许多经典的名篇。课外摘录古今中外的名人对人生经典的论述,并仔细品味。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思考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议论性散文。

第五篇:人生教案

人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自主预习阶段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自主预习阶段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二,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人生:

同学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会的欢喜,不会的皱眉),那我就从这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自行车说起吧!【幻灯片显示以下比喻】

人生就像自行车,一路上会有顺风的时候,也会有逆风的时候; 人生就像自行车,重心偏了,方向也就变了; 人生就像自行车,好的被人惦记,坏的被人丢弃; 人生就像自行车,也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人生就像自行车,放开双手也可以上路,但需要很强的定力(腚力)。大家或许就在这会心一笑中有了对人生的思考,今天我们就在勃兰兑斯关于人生的话题里,走进他,走进你,讨论人生,思考人生。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以下内容逐条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1871年在哥本哈根大学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这部书是“欧洲年轻知识分子的圣经”。尼采赞其“是一个优秀的欧洲人,是文化传教士”。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读文明义,感受人生【如图所示】

1、验收课下自读课文的收获,完成冲关挑战第一、二关。A.作者思考人生,写到了几个场面 ? B.这几个场面具体描述的是什么样的?

2、第三关:

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局部朗读,进而体会。】

3、第四关:

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何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将学生谈到的三种人的特点随时提炼板书至黑板上】

4、第五关:

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四)、品读内涵、体会人生

勃兰兑斯用看似毫不相关的四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很新颖很奇巧,对人生的理解,我还很喜欢《阿甘正传》中,阿甘妈妈的那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现在,选择属于你的人生巧克力,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1、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2、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3、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5、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五)、歌以咏志,升华人生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片段写作,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六)、回望文本、感悟人生

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

下载人生教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教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人生》教案

    《职业人生》教案课题名称职业人生课程名称生涯意识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姜微总课时3课时设计时间2021年11月11日背景分析不同的人,对生涯有着不同的理解。简单地说,生,就是生命......

    路遥《人生》教案

    《人生》教案 袁平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及性格。 3、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与主题。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描写高加林与刘巧珍......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甘翠媚090601012909中文3学生分析:本班的基础比较差,字词积累还是比较重要的。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好,还是要以老师为主导。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方法:......

    《人生》教案1

    人 生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人生规划教案

    规划人生,演绎精彩 高一9班 尹坤 2017.10.20 一、活动主题:规划人生,演绎精彩 二、活动目的: 1 认识到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并学会做简单的规划;2通过引导,懂得人生规划的重要性;3通过......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义,品析优美的语言。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则寓言的深刻内涵,学会赏析寓言。 2.学习......

    清廉人生教案

    主题1 明礼:文明礼仪 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地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学习《小学生礼仪表和礼仪歌》,让学生明白大方的仪表能带给......

    人生寓言教案

    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寓言的含义。二、感受优美的语言。 三、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 一、寓言含义的理解。二、优美词句的感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