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在人生道路中,有良师益友的陪伴是莫大的幸运。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范文一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实词。
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法指导与适当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治学要刻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实词的积累。
难点: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学习目标:
1、熟读,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实词。
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
一、导入
谈话导入: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新课:
1、板书课题:孙权劝学
2、介绍作者,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自主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方法:查看法)
4、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合作翻译,疏通文意。(方法:加字法,推断法。形式:两两合作,全班展示。)
5、熟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孙权怎样劝学的?
(2)当吕蒙推辞了,孙权又怎样办呢?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没有达到劝学的目的,接下来,孙权怎么办呢?
(4)从上面的劝说可以看出孙权劝学的什么特点?
(5)吕蒙学习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看鲁肃有什么反应?
进一步挖掘,深入文本: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但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因而读者从人物的对话中就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对文中人物语言的揣摩,你看出文中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6、拓展延伸: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人物的?
2、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变化给你哪些启示?
三、学习方法总结:
读-------积累-----迁移
推荐文章:“悟”读古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
(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五、课文赏析。
(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品一品:鲁肃赞学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语言描写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语言描写
③“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动作描写
(二)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精读讨论: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四)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2、背诵全文。
第三篇: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练习题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的历史记载,揭示了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时一个人才能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五代共一千多年间的历史。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卿今当涂掌事()....
5.即更刮目相待()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及鲁肃过寻阳()8.权谓吕蒙曰()..
五.下列加点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 / 指物作诗立就 ....
C.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10-01-19
导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7tm
二、简介作者作品。zOz{j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0EF#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6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p
三、朗读课文
Zqx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8E~)R
2、读准字音
卿
岂
邪
孰
遂(课件出示)838G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rxxw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3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tE ”rH8
1、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勾划出有困难的地方。{U
2、提出翻译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大家共同解决。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K4| #/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ym@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kzm8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XV!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2、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IL g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研讨课文:WaEN)hg7
©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与《伤仲永》有何不同?] 本文:G'_*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N?C: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Zg.ue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伤仲永》则是叙议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y;w
2、指导朗读5D`]V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Bi(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VQ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q.Di: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qk6(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KONSb2
(5)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MG'}Ah)
三、扩展训练
q6=KV5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ysv~(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eF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BT9<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se>:
2、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 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X
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9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zopw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z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H
Q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
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
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
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10-07-2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司马光砸缸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 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
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五、字词疏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A、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当道
(2)辞---推托
(3)孤---古时王侯自称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
(5)见---了解
(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的时候
(9)过---经过、到
(10)更---重新
(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以往的事情
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
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
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
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
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让吕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
八、快速背诵竞赛
九、课堂小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书设计
劝学————不学(恳切)又劝————就学(关心)论议————结友(惊赞)
十一、教后反馈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可用多媒体显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三、学读课文,正音正字。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全班齐读。
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生字正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更(gèng)此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
四、品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再做出标示。
以全班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问,教师提出本文重点、难点的字、词、句。A、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B、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f卿言多务,孰若孤?
五、演读课文,品析对话。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A、讨论、模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B、人物形象点拨:
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从这番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A、讨论、模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责备之中又有自豪、自得)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B、人物形象点拨: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
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
3、分角色表演故事。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人物形象。
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
1、理清文章脉络,为背诵课文做准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本文记事简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变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哪些事情? 起因 ———— 经过 ————— 结果
孙权劝学(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详)(侧面)
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 3
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6)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七、拓展延伸,积累成语。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却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如匡衡凿壁借光、车胤(yìn)囊萤苦读、孙康映雪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李白悟理勤学、范仲淹啖(dàn)粥攻读、宋濂抄书苦学等。
4、说话练习:(任选一题)
(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别人也赶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
八、教师总结,赠言共勉。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努力读书吧,相信你会成功!
九、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知识能够改变人,塑造人的名句和事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就学 赞学
教学反思:本文是劝学的名篇,叙事简洁。依据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朗读,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合作研讨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及现实意义。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思,以读促学,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意,而且学会了通过朗读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手段富有诗意,学生乐学。
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许多能解答的问题愈加明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氛围轻松而又热烈,学生乐学。
三、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本文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这是丰富语文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遗憾,才给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间。长此努力,老师将乐教,学生将乐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吾当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