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的。
2.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课文段落,感悟作者将文章写得细腻感人的奥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课文段落,感悟作者将文章写得细腻感人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习旧知
1.复习生字词。
2.课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二、品读文句,体会感情
1.师: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们找一找,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并谈谈这样表达的好处。
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理由。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小组代表发言。
(1)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①思考: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谁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教师点拨:这句话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可以是问你,问我,问所有人,问而不答,其实答案隐含其中,这句话引起人们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也是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逝去日子的怀念。
③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在“是有人偷了他们吧”和“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两处,是作者的疑惑,应读出猜测的语气。在问号之前,要拖长音,语气上扬,读出作者的疑问,引导学生读出“惋惜”之感。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①引导思考:本段共有几个问句?有何效果?
②教师点拨:本段共有六个问句,表达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愿意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连续的六个问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
③朗读指导:从这几个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的不甘,但又充满无奈。大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问号处时语气要上扬,其他地方则轻缓朗诵,体会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
3.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感人呢?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①引导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你会怎么朗读这句话?
②教师点拨:课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流逝的日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时间无声无息,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写法上运用了动词
“跨”
“飞”“溜”等,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大家在日常写作中多用动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读动词“飞”“溜”等时应加快语速,读出时间飞快流逝之感。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①引导思考:纵观全文,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你们读后有何体会?
②教师点拨:文章在第1自然段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保持文章完整性;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起到一种回旋的效果。读完后,我们能感受到时光飞快流逝却又无声无息,令人无奈又惋惜,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
三、小组合作,运用写法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时间的流逝,抓住生活中普通的小事,比如“吃饭”“洗手”“睡觉”“叹息”,体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2.仿照作者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感悟。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3.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老师在听学生交流时对语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修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并积累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8 匆匆
比喻
时光匆匆 反问 表达情感
拟人
排比
课时作业
一、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设问
⑤反问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③)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①)
3.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②)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⑤)
二、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
积雪,被
阳光融化了,如
雨水,被
泥土吸收了。
教学反思
1.《匆匆》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凝练,作为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以读促讲,以说代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地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由于学生仿造的句子与原文结构相同,节奏相似,只需改变部分词语,成功感较容易获得,因此学生也乐于仿造,乐于创新。
2.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完本文之后,对时光的匆匆流逝,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更深层次地与作者沟通,更宽层面地与同学交流,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延伸想象,以仿写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直接触摸感受文本,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既延伸了文本的内涵,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后,我鼓励学生积累关于“惜时”的名言警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