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教案

时间:2019-05-11 21: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艺教案》。

第一篇:茶艺教案

茶艺

——香茗溢葵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吗?可见啊,茶在我们的生活“七小事”里还真是占有重要的位置呢,那么你想了解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的礼仪吗?你能闻香识茶、说说茶事风俗吗?来,跟老师一起学学茶艺,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小茶艺师吧!

第一节:和茶艺交朋友

小朋友们,要想和茶艺交朋友,首先要先知道茶艺这位朋友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哟,了解了这些,你们就可以往好朋友迈进一步啦。

首先这位朋友的名字就有一定的来由哦,它是包括茶叶品评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一种美好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能体会到他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气质。

这位朋友性格恬淡、清新,是一位没有“火气”的朋友,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挑剔的朋友,他对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都有要求,当然,他还渴望一位喜欢品茗的朋友来欣赏他,那这样就太完美了。

除此之外,茶艺还有许多分类: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而经过这些工序泡出来的茶汤,色泽、香气和滋味都有许多讲究哦。

在我国古代,一直有“以茶会友”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个朋友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伙伴,一起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欣赏的美景,沉淀心灵,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瞧,这位朋友可是有“大家”的范儿呢,和它交个朋友,也会提高你的品位哦。

第二节:茶之史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唐代茶神陆羽在《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并广泛传播于世界。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饮茶。茶是21世纪最受人们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

自唐代开始制作绿茶以来,中国茶已经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六大种类。几千年来,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乡村到城市,从南疆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第三节:脍炙人口的名茶

要想进一步和茶艺交朋友,还要知道茶里面的几个“大哥大”哦。熟悉一下它们都是什么脾性吧。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自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长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冲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在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第四节:好茶需用好水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泡茶时所选用的水对冲泡效果的重要影响。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参与实践。【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茶杯,茶叶,二分硬币等。【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多媒体课件演示情景:①小云、玲玲姐妹俩为爷爷展示新学的龙井茶冲泡本领;②小云选用烧开的自来水冲泡;③玲玲选用烧开的瓶装矿泉水冲泡;④两人的冲泡过程完全相同;⑤最后,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为什么呢?

教师:看完这个小故事,想一想,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主要与什么有关?

出示课题:好茶需用好水泡。

二、寻根究底

教师出示3杯水:你能从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中选出矿泉水吗? 实验:分币的沉浮。学生4人一组,用二分硬币轻轻放置于杯里的水面上。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教师解释:矿泉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可以使硬币置于水面上而不会下沉。这样的水被称作软水。反之,则是硬水。矿泉水能泡出汤色明亮、香气鲜爽、滋味醇和的茶。

三、小试身手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

教师提出实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选用同样的茶叶,用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冲泡三杯茶,比较香味、茶汤颜色、口感,不同在哪里? 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水冲泡,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填写表格,然后交流实践结果。

教师提问:能说说泡茶竞技中玲玲胜过小云的原因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的效果。

教师:自来水冲泡茶叶,其实也能有好的效果。我们试着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去除水底的沉淀物后,冲泡出的茶味道会有所改善。回家动手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四、博览群书

多媒体课件出示:“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教师略作解释。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泉水:金山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虎丘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请同学介绍:山泉水与饮茶的故事。(事先收集)教师:你能去寻找资料了解一些名泉水泡茶好的特点吗?

第五节:好茶需要温度宜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第六节:好茶需要时间当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 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第七节:好茶的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第八节:茶叶的贮藏

【活动目的】

1.知道茶叶的储藏不当会影响茶叶的天然风味,甚至失去饮用价值。2.了解家庭储藏茶叶的基本方法,学习“塑料袋贮藏茶叶的方法”。3.探求家庭茶叶贮藏的多种方法。【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塑料袋、蜡烛、直尺,铁听、石灰、热水瓶等。2.学生带家庭所用茶叶及盛器。

3.指导部分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家庭贮藏茶叶的好方法。【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小品表演:1.学泡茶,真棒!2.我的茶叶怎么又干又黄!3.小刚的茶叶又青又嫩!4.“你是怎么贮藏的?”

教师提问两位表演小品的学生:能告诉大家,你们家的茶叶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吗?

表演小品的学生回答。教师:谁能来解答小明的难题?

指导学生结合“小明”“小刚”茶叶贮藏方式的不同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茶叶品质的好坏与保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尽可能延长茶叶的原有风味,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存。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贮藏茶叶呢?

出示课题:茶叶的贮藏。

二、思考分析

教师:我们学校的苗苗茶艺队做了一个“茶叶贮藏”的小实验,他们要实验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品质影响(出示表格)。你能预测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实验项目 条件1 条件2 条件3 温度

20℃

10℃

-5℃ 避光程度

不避光

不避光

避光 密封程度

露天保存

不密封

密封 水分含量

20% 10% 6% 时间

两个月

两个月

两个月

实验效果预测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注意归纳:茶叶在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教师提问: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保证家庭茶叶的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贮藏条件呢?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相应的贮藏方法。

三、了解和学习家庭常用的茶叶保存方法

教师:有一些同学已经做了家庭贮藏茶叶好方法的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这种方法贮藏茶叶的特点和好处。

1.学生介绍演示:“罐贮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这只铁罐,和一般的铁罐有什么不同(有两层铁盖)?它保存茶叶有什么好处(两层铁盖密封性很好,能更好的防潮)?

教师提问:如果想用原来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箱保存茶叶, 铁听箱里有一些异味,怎样除去原物品留下的气味呢?这个问题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实验探究。(备选方法之一:可以用少许茶叶末放在箱中,盖上盖,放置几天,等它把留下的气味吸尽后,倒去茶末,便可以保存茶叶了。)

2.学生介绍演示:“塑料袋贮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要用厚一点的食品塑料袋;如果塑料袋没有自封口,可以用绳子扎、用夹子夹,但密封性都不是很好;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材料,自己来封口。

教师演示塑料袋贮藏茶叶的封口方法:①将散装茶叶放入食品袋内;②挤出袋内多余的空气;③点燃蜡烛;④将食品袋口叠在要封口处,取一把直尺压住封口处;⑤将食品袋封口处在烛光上方的适当距离缓慢移动,就可以封好袋口;⑥为减少香气散失和提高防潮性能,可以再套上一层食品塑料袋,依照刚才的方法再封好口;⑦如果是名贵茶叶,又须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放到冰箱冷藏室,这样的效果更好。

教师:想自己来实践一下吗?好,我给每组两个食品袋,请你们分工合作,来学习塑料袋贮藏法的封口方法。

学生实践。

引导学生比较实践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用塑料袋贮藏茶叶所应注意的要点:①塑料袋要求干净无异味;②茶叶装袋后必须挤出多余空气;„„ 3.学生介绍演示:“热水瓶贮藏法”。

热水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木塞塞住瓶口后,瓶胆内与外界空气隔绝,这样就不容易受潮,用来贮藏茶叶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保存前,先将热水瓶内的水放光,阴凉、干燥,然后将茶叶装入瓶中,尽量把瓶胆的空间装满,盖好塞子。再用白蜡封口,这样可以保存好几个月。

4.小结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

教师:结合几种茶叶的保存方法,能说说茶叶的保存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学生交流。(茶叶要干燥,防止受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因此茶叶不能和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如香皂等放在一处;不同种类的茶也不宜放在同一罐内;茶叶罐要放在阴暗、没有太阳晒的地方;„„)

教师板书:防潮、避光、防异味。

四、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

教师:除了今天交流的茶叶保存方法外,还可以设计出许多保存茶叶的方法。你能开动小脑子,结合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吗?

第九节: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节:以茶会友 客来敬茶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实验小学德育处

2013.2

第二篇:茶艺教案

第一篇

茶艺知识

一、“茶艺”的由来

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

二、“茶艺”的定义

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三、茶艺的分类

1、从时间上分

古代茶艺(唐煮、宋点、明泡)、现代茶艺.(1)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 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一沸时(微有声),放盐调成咸味,二 沸时(涌泉连珠),取一瓢水,将茶粉从中心撒入锅内稍煮,三沸时(腾波鼓浪),将水注入,停止沸腾,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2)宋点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水冲泡茶粉、饮用。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2、从形式上分

表演茶艺、生活茶艺

3、从地域上分

各民俗茶艺(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苗族虫茶)(1)藏族酥油茶

因气候高寒干旱,少蔬果,常年以奶、肉、糍粑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2)白族三道茶

一道——苦茶,将土陶罐烤热,放入茶叶,再烤至焦黄,冲入开 水略煮,香气浓郁,入口略苦。

二道——甜茶,放入红糖,核桃仁。三道——品味茶,蜂蜜、花椒、冲入开水。(3)苗族虫茶

功效:具有清热、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4、从社会阶层分 宫廷茶艺、民间茶艺等

第二篇

茶叶知识

一、茶叶的发展史

1、采食鲜叶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

——《神农本草》

2、生煮羹饮

3、晒干磨碎

4、蒸青制饼

唐代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5、龙团凤饼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矣。

6、蒸青散茶

团茶:失真味、做工精细、耗费较高、价格昂贵,蒸青绿茶应运而生。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

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7、炒青散茶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成分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却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特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8、现代多种茶类

二、制茶的基本工艺

1、茶青:从茶树上摘下的嫩叶

2、萎凋:使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

室外萎凋:减少雨露,降低水分 室内萎凋:造就高亢的香气

3、发酵:茶青和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作用,不用触酶,而是经过萎凋后的茶青本身所含的成分和空气中的氧产生变化作用而来。发酵对茶性的影响

a.颜色的改变:未经发酵的茶叶是绿色的,发酵后会往红色变,发酵愈多颜色愈红,叶子本身与泡出的茶汤颜色都是一样。

b.香气的改变:未经发酵的茶,是属菜香型,让其轻微发酵,就变成花香型,中度发酵是坚果香型,全发酵是糖香型。

c.滋味的改变:发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离自然植物的风味愈远。

4、杀青:当茶青发酵到人们需要的程度,用高温把茶青炒熟或煮、蒸熟,以便停止茶青继续发酵。

5、揉捻:把叶细胞揉破,使茶叶所含的成分在冲泡时容易融入茶汤中,同时揉出所需的茶形。

6、干燥:将茶叶的形状固定,有利于保存

7、焙火:影响干茶的颜色,茶汤的颜色和口感。

三、茶的分类 绿茶:

(一)基本工艺 杀青、揉捻、干燥、焙火

(二)绿茶的分类

1、炒青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1)西湖龙井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故有“狮、龙、云、虎、梅”五品之称。其中以狮峰龙井的品质最佳。

特点: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大特点。

等级:龙井茶现在分为11级,即特级和1~10级,全年中以春茶品质最好。特级和1级多为春茶期采制。(2)碧螺春

产地:江苏省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品种:炒青绿茶

品质特点:白毫明显,色泽翠碧,卷曲成螺,“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采制:摘的早、采的嫩、捡的净。(3)信阳毛尖

产地:河南省信阳市车云山一带。品种:炒青绿茶

品质特点:形状细、圆、紧、直,多白毫,茶质清香、味浓、汤色绿,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

2、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4、蒸青绿茶(新林玉露)

(三)绿茶的冲泡要领

1、器皿的选择

细嫩名贵绿茶——高档玻璃杯

中高档绿茶——瓷杯或盖碗

中低档绿茶——茶壶泡法

2、控制水温

3、投茶方式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红茶:

(一)基本工艺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二)分类

1、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外山小种)

2、工夫红茶(祁门红茶)

3、红碎茶

(三)冲泡要领

1、清饮

2、调饮 乌龙茶:

(一)制作工艺 采青、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二)分类

1、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

产地:福建省武夷山 品质特点:

外形粗壮紧实,叶端扭曲,有“凤凰头蜻蜓尾”之称。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冲泡后色泽橙黄明亮,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有“茶中之圣”的美誉。

2、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铁观音:

产地:福建省安溪县 品质特点:

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绿叶红镶边。

3、广东乌龙(凤凰水仙)

4、台湾乌龙(洞顶乌龙)

(三)冲泡要领

1、择器

2、器温和水温要双高

3、用水要滚开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缘边涌泉连珠,为二沸; 腾波鼓流浪,为三沸。

——陆羽

《茶经》 黄茶:

(一)基本工艺

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二)主要代表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白茶:

(一)品质特点:色白隐绿、满身披毫

(二)主要代表:白毫银针、白牡丹 黑茶:

1、品质特点:黑褐油润、越陈越香。

2、主要代表:

普洱茶

3、制作过程 熟普:

杀青-揉捻-干燥-渥堆-压制。渥堆(熟普):

茶叶待杀青后,揉捻,然后堆放,这是由于茶青还是湿的就会发热,且引起微生物的生长,为茶青造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发酵。汤色变的深红,滋味变得厚重醇和,干燥后就是市面上所通称的普洱茶。生普:

杀青-揉捻-干燥-压制-陈放。陈放:

短期陈放——降低青味、寒性 中期陈放——醇净少刺激 长期陈放——改变茶的风格

4、普洱茶的种类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 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 散茶。

四、茶叶的选购技巧

1、干看外形

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 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该茶特有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2、湿看内质(1)嗅香气

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 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2)看汤色

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适当时间后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正宗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3)尝滋味

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4)评叶底

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第三篇

泡 茶 用 水

一、水之美标准

1、水质要清

2、水体要轻

3、水味要甘

4、水温要冽

5、水源要活

二、水的分类

1、山泉水

(1)镇江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静饮中泠水,清寒味日新。

顿令超象外,爽豁有天真。

——康熙(2)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二泉

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忧迟。

吴园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皮日休(3)苏州观音泉——天下第三泉(4)杭州虎跑泉(5)济南趵突泉

2、江河水、井水

3、雨水、雪水

4、自来水

5、矿泉水

6、纯净水

第四篇

泡 茶 用 器

1、玻璃茶具

2、瓷器茶具

3、陶土茶具

4、金属茶具

第五篇

用心沏好茶

1、投茶量

根据不同的茶叶,投茶量有所不同。

优等级茶叶,置茶量稍减,反之增加

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应能够缩短,增加泡数

2、水温

低温80度,适合名优高档绿茶

中温90度,适合中档绿茶、花茶等

高温95度以上,适合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

3、浸泡时间

红茶、绿茶头泡3分钟较为合适

乌龙茶,用茶量大,小壶冲泡,一泡45秒,第二泡开始每一泡比前一泡增加15秒

4、冲泡次数

名优绿茶2~3次,乌龙茶5~6次,普洱茶10次以上,袋泡茶一次

第三篇:茶艺教案65464

中职生茶艺教案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冲泡普洱茶的步骤 授课教师:邓凤琴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生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茶艺课中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职生对于普洱茶、茶艺礼仪及茶具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入茶艺课程的一道工序---冲泡工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自己泡茶喝,冲泡普洱茶的茶具及其简单,那么,在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茶艺活动培养中职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茶艺教学能培养中职学生人际沟通和集体意识。在中职校普及中国茶道、茶艺,推广以和为贵的人伦思想,有助于敦睦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茶具冲泡普洱茶。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茶具冲泡普洱茶。

教具学具准备:

普洱茶茶具,即普洱茶,茶叶罐、茶荷、茶海、茶杯(品茗杯)、盖碗、公道杯、茶滤、茶夹、杯托、茶托、水壶(随手泡)、茶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单介绍普洱茶及茶具。1.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

2.茶具分别是茶叶罐、茶荷、茶海、茶杯(品茗杯)、盖碗、公道杯、茶滤、茶夹、杯托、茶托、水壶(随手泡)、茶巾。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冲泡步骤: 第一步:温杯涤具(水温使用90°以上)第二步:投茶

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至容器的1/3或1/4即可。第三步:洗茶

沸水冲入茶容器,然后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并且唤醒茶叶。

第四步:冲茶

采用高冲水,借水势推汤面,击出茶香。一般浸泡时间约为

一分钟左右。第五步:出汤

将盖碗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使茶汤均匀。第六步:分茶

分茶以七分为满,留有三分茶情。第七步:奉茶

捧杯敬茶是茶艺主泡用双手把品茗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敬地从左向右或是从右向左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依次把茶奉上。

第八步:品茶

三口为品:一口润喉;二口留香;三口随意

(用食指和拇指轻握杯缘,中指轻握杯底,女士翘起兰花指,以示文雅大方;男士收回尾指,表示做事有头有尾,这个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二)课堂实践操作练习

学生按照教师给的程序来(练习)完成泡茶过程。

三、作业布置

学生下来可以自己找茶具进行练习冲泡普洱茶,上下一节课前我们抽同学来进行表演。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新知。

板书设计:

水壶 茶叶罐

生茶 茶杯 普洱茶 茶 具 盖碗

熟茶 茶夹

公道杯

过滤网

普洱茶冲泡方法、步骤:

第一步:温杯涤具(水温90°以上)第二步:投 茶(置容器约1/3或1/4)

第三步:洗 茶(约10秒,击出杂质、唤醒茶艺)

第四步:冲 茶(约40左右,水温90以上)

第五步:出 汤(使茶汤均匀)

第六步:分 茶(七分满、三分情)

第七步:奉 茶(双手、注目、点头)

第八步:品 茶(润喉、留香、随意)

课后反思:

第四篇:茶艺上课教案

教育目标:

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和”“敬”“礼”。教学重点和难点:

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4组。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很好。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

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籍描述了茶的药性。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龚(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不同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三、六大茶系

绿茶是不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炒、烘、蒸、晒),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的特点。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云南的普洱茶也是黑茶的一种,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醇茶。其药用价值在于分解脂肪、减肥键美等方面,在六大茶系中其减肥效果最好。

黄茶是由于在炒青、绿茶过过程,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再经过闷堆工序而形成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茶具的介绍

(1)茶壶。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或瓷器茶壶。

(2)茶盏。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瓷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3)茶杯。茶杯作为盛茶用具,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玻璃制作的。

(4)茶托。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垫底用具。

(5)公道杯。公道杯又称茶海。它是为了使茶汤浓度均匀而设置的过渡性用具,当然也是为了使茶汤不因浸泡时间过长而太浓。

(6)闻香杯。它是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余香的一种用具。

(7)茶池。又称“茶船”,它主要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

(8)茶巾。用棉、麻等纤维制作,主要用来擦抹泡茶时溢溅出的茶水。

(9)茶荷。又称赏茶碟,常用无味的竹、木或陶瓷制作而成。

(10)茶斗。又称茶篓,置于壶口,便于茶能顺畅地进入茶壶。

(11)茶则。取干茶时的用具,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

(12)茶针。用于由壶嘴伸入壶中阻止茶叶堵塞。

(13)茶桶。它是储存茶的容器。五,冲泡的基本程序

1、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逆时针方向冲入空壶,谓之“温壶”。(孕育茶香,清洗杯具,以示尊敬)

2、洗杯 将温壶之水分别倒入茶杯中,清洗茶杯。(杯杯相连,四海之内皆兄弟,以示尊敬)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高山流水)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春风拂面),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8、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9、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10、品茶 品饮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

(1)观色。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形态。(2)闻香。观色之后,就要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

(3)品味。嗅闻茶汤的香气之后,就可品尝茶汤的滋味了。啜饮,遐饮,饮用。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讲解过后,按之前的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做完整个泡茶流程的时间最短,过程最完整。然后进行表扬。课后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茶具有了具体的了解,学会了泡茶的基本程序,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勤俭有德,和睦共处,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尊敬。

第五篇:北京茶艺教案花茶

第四篇清心问茶 6------花茶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__ 宋.江奎

花茶(Scented tea)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属于再加工茶类,为中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和鲜花善于吐香两个特性,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一起闷,新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用作熏花茶的原料

茴香、肉桂、白兰、薄荷、槐米、茉莉、玳玳、花茶工艺的原理

1、窨花

窨 xūn 【动】同“熏”,用于窨茶叶。把茉莉花等放在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味 窨 yìn 【名】本义:地下室,地窖)。又称地窨子,地下室窨,地室也。——《说文》。徐锴曰:“今旧京谓地窖藏酒为窨。”

窨 yìn 【动】窖藏;深藏。如:窨藏(挖窖埋藏);窨酒(在地窖里藏过的酒)窨制花茶的原料,一是茶坯,二是香花。

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毛细管的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气体;它含有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也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

花茶窨制就是利用茶叶吸香和鲜花吐香两个特性,一吸一吐,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使茶味花香合二为一,这就是窨制花茶的原理。

2、提花

花茶经窨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尤其是高级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

只有在一些低级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少量花干,但它无助于提高花茶的香气。

对成品花茶而言,它并非是由香花和茶叶两部分构成的,只是茶叶吸收了鲜花中的香气而已。

二、中国花茶窨制的起源

源于宋朝--始于明朝--成于清朝 源于宋朝

中国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 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 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 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 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 当不用。”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 始型 始于明朝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成于清朝

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据史料记 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 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大生福茶号、李祥春等窨制 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 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

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 庄,如前门大街由福州人开设的庆林春茶庄,东四大街由安徽人开 的吴裕泰茶庄,天津正兴德茶庄等等。他们通通都经营福州茉莉花茶,老顾客说:“吴裕泰”、“正兴德”、“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庄所卖的茉莉花 茶“京味”足。“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老舍《茶馆》-----老裕泰是北京“茶馆”的缩影、是北京商业的缩影、是时代背景的缩影,三、花茶的命名

花茶多以鲜花命名,主要有茉莉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 玉兰花茶、栀子花茶等。

根据所用的茶坯名和窨茶所用的花名合在一起来命名。如 茉莉毛峰、珠兰大方、茉莉碧螺春.桂花乌龙.....等。把窨花的次数加在名称之前的,如“三窨一提茉莉毛峰”。“六窨一提福鼎茉莉大白毫”。“

四、中国花茶加工工艺的发展

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 工艺不断发展沿革:

①在窨花方式上: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②方法上: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③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五、中国花茶的产地分布

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运销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市场。以山东省、北京市、成都市、天津市销售量最多。外销出口已发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 产区主要有福建省的福州、宁德、沙县;江苏省的苏州、南京、扬州;浙江省的金华、杭州; 安徽省的歙县;四川省的成都、重庆;湖南省的长沙;广东省的广州;广西的桂林; 台湾的台北等地。

六、中国著名的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主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及闽东北地区,它选用优良的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福建茉莉花茶的外形秀美,毫峰显现,香气浓郁,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亮堂,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

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为高等的要数茉莉大白毫,它以多茸毛的茶树品种作为原料,生产出的制品外形毫多芽壮,香气鲜浓,味道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中的精品

龙团珠茉莉花茶是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传统地方名牌产品。外形圆紧重实、匀整;内质香气鲜浓,味道醇厚,汤色黄亮,叶底肥厚

政和茉莉银针产于福建政和茶厂。主销北京、天津等地。外形芽条肥壮,满披茸毛,形似银针,光滑油润;内质汤色清亮,花香芳香、浓郁,冲泡3~4次花香犹存,味道鲜浓醇爽回甘,叶底肥厚匀嫩,根根如针。

七、花茶的品质特点

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或浅黄明亮,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福鼎大白毫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叶底细嫩匀亮。

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八、区分拌花茶与香花茶

在未经窨花和提花的低级茶叶中,拌上一些已经过窨制、筛分出来的花干,充作花茶。这种茶,由于香花已经失去香味,茶叶已无香味可吸,拌上些花干,只是造成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所以,从科学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能称作花茶,拌花茶实则是一种假冒花茶。通常用感官审评的办法进行。

只要用双手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叶的气味,凡有浓郁花香者,为香花茶;茶叶中虽有花干,但只有茶味,却无花香者,乃是拌花茶。

倘若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只要一闻一饮,判断有无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断。但也有少数假花茶,将茉莉花香型的一类香精喷于茶叶表面,再放上一些窨制过的花干,这就增加了识别的困难。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以后就消失殆尽。

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一般凡有一定饮花茶习惯的人,也可凭对香气的感觉将其区别出来。用天然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纯清,而喷香精的花茶,则有闷浊之感。一般说来,上等窨花茶,头泡香气扑鼻,二泡香气纯正,三泡仍留余香;

而所有这些,在拌花茶中是无法达到的,最多在头泡时尚能闻到一些低沉的香气,或者是根本闻不到香气。

九、花茶的冲泡

1、花茶冲泡四要素 置茶量

茶与水的比例为1:50(2--3克茶:150毫升水)

2、冲泡水温

水温95℃左右,大宗花茶---水温100℃左右

3、冲泡时间 3分钟

4、冲泡次数次

2、花茶冲泡的基本程序: 备具

将三套盖碗连托成三角状摆在茶盘中心位置,盏盖反面朝上,近泡者处略低,盖与碗内壁留一小隙,茶盘内左上方至下方依次摆放已经置茶的茶荷及茶匙桶,盖碗中下方放茶巾,水盂放在茶盘内右上方,开水壶放在茶盘内右下方。二备水 将开水壶中温壶的水倒入水盂,再注入开水壶刚煮沸的开水 三布具

依次将开水壶放在茶盘右侧前方桌面,水盂放在开水壶后面,将茶巾移至水盂后方右侧桌面,将茶匙筒、茶荷移放置茶盘左侧桌面,茶盘内现仅余3套茶碗,将之稍作调整,分散但仍作三角形摆放。分散摆放不仅美观,而且,揭开盖子搁靠在杯托一侧后,彼此不会磕碰。四赏茶

双手取茶荷递给来宾,赏毕复位 五温具

1、温盖碗

提开水壶逆时针向反放的盖上注开水,待开水顺小隙流入碗内约三分之一容量时,右手提腕令开水壶断水,开水壶复位。

2、翻盖

右手如握笔状取渣匙插入缝隙内,左手手背向外护在盖碗外侧,掌沿对着碗沿,右手用渣匙背由内向外拨动碗盖,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随即将翻起的盖正盖在碗上。

3、烫碗

右手虎口分开,成三龙护鼎式,左手托住碗底,双手手腕呈逆时针运动,令碗内各部分充分接触热水后弃水。

4、弃水

右手提盖钮将盖碗靠右侧斜盖,即在盖碗左侧留一小隙,端起盖碗平移于水盂上方,手边上举,边向左侧翻手腕,使水从缝隙流出,弃入水盂。六置茶

揭开碗盖,分别搁放在托的中右左方,使盖呈一小三角形。用茶匙投茶于盖碗中,投茶量1:50或1:70(150毫升的盖碗2—3克茶)。七冲泡

水温控制在95--90℃,用单手或双手回旋冲水法,依次向盖碗内注入约1/4的开水,加盖后用摇香手法令茶叶充分吸水浸润,并让来宾试香。随后左手揭盖挡于茶碗左侧上方,右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注开水。八示饮

考虑到盖碗使用的非普及型,泡者不妨先示范饮茶动作,令不太了解盖碗正确持饮方法的来宾有个初步印象,不至于太尴尬。女士双手将盖碗连托端起,摆放到左手掌(左手如同掬着一碰水似的),右手腕向内一转搭放在盖碗上,用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拿住盖钮,向右下方轻按,令碗盖左侧盖沿部分浸入茶汤中,复再向左下方轻按,令碗盖右侧盖沿部分浸入茶汤中,接着右手顺势揭开盖碗,将碗盖内侧朝向自己,凑近鼻端左右平移,嗅闻茶香。然后撇去茶汤表面浮叶,(动作由内向外共3次),边撇边观赏汤色,最后将碗盖左低右高斜盖在碗上,左侧留一小隙。

开始品饮时,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和中指搭在碗沿下方,食指轻按盖钮,提盖碗向内转90°,虎口必须朝向自己,这样饮茶时手掌会将嘴掩住,显得文雅),从小隙处小口啜饮,女士手指可作兰花状。

男士用盖碗饮茶可以用单手,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上,不用端起托碟,右手饮茶手法同女士相同,不用兰花指。九奉茶

双手连托端起盖碗,将泡好的茶依次递给来宾,行伸掌礼---请用茶。十收具

奉茶毕将不用之具收回,顺序为:先布的具后收回。放置原则是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即茶盘内左前方茶荷,左后方茶匙桶,盘中后方放茶巾,水盂放在茶盘内右前方,开水壶放在茶盘内右后方 十一品饮 手法同示饮 十二续水

盖碗茶一般续水二次。左手提盖,挡在碗上,右手冲水。十三净具

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回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一一清洗,并用消毒柜消毒 结课

饮茶如同幸福,讲究的是人的感受,在乎的是你的心,静坐茶台前,静品默赏茶叶的真香和本味,最容易体会到黄庭坚品茶时感受到“恰似灯下故,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绝妙境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其实这种清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因为,它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每个人留下的。

下载茶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茶艺教案修改

    二年级第一学期 目 录 1、茶博士 2、基本礼仪:站姿、坐姿、走路、鞠躬、仪表 3、转杯礼 4、拂袖礼 5、茶叶罐的取用 6、以茶敬客 7、伸掌礼 8、礼仪知识大比拼 1、“茶博士”......

    茶艺招生课教案

    茶艺公开课教案 活动名称《神奇的茶》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茶”是一种饮料 2感受中华茶文化 接茶,奉茶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热水红茶茶具一套 活动过程 1课前行礼 上课行......

    中国茶道与茶艺教案

    中国茶道与茶艺 任课教师:莫展宏 课程代码: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

    茶艺解说词大全

    茶艺解说词 黑茶茶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高琪,今天我为大家表演的是茯茶茶艺。茯砖茶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过压制、发花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特殊的工艺造就了茯砖茶独有......

    中国茶艺[范文模版]

    中国茶艺 项目意义: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

    《四君子茶艺》

    【学术创作】 《四君子茶艺》 (济南御青茶艺学校 吴冠军) “四君子茶艺”由颍溪茶童吴冠军先生创作于1998年,此套茶艺程式结束了“茶艺”只能在台上演绎而难以真正走入百姓生活......

    茶艺知识点

    茶叶文化 广义茶文化: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王褒的《僮约》:武阳买茶,烹茶尽具。西汉时期,最早谈到茶具概念。 陆羽的《茶经......

    茶艺 心得(模版)

    茶艺心得 在公关礼仪课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于茶艺的相关知识。在以前不懂为什么人们老是喜欢茶艺,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喝口茶而已,但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我才真正的了解茶艺。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