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艺自我介绍
(一)茶具组合紫檀木茶盘一个、宜兴紫砂壶一对、白瓷品茗杯若干、紫檀茶道一套、茶巾二条、电随手泡一个、茶叶罐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玻璃水洗一个。
(二)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光临“政和瑞铭”!我也很荣幸能为您表演功夫茶艺。在表演之前首先做个自我介绍,铁观音茶的作用,我茶艺师,我叫梦欣,下面就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现在给大家表演的是中国茶王――大红袍茶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不仅是风景名山,铁观音的产地,文化名山,而且是茶叶名山,更是名扬天下的中国茶王――大红袍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清代贡茶中的极品,现在就请各位嘉宾“当回皇帝过把瘾,品饮茶王大红袍。
第一道:焚香静气
茶须静品,香可通灵,冲泡品饮茶王,更要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我们焚香一敬天地;二敬祖先,三敬茶神,安溪铁观音门户网。第二道:涤静心源 在冲泡大红袍之前先要用净水洗手,洗掉的不仅是手上的灰尘,而且洗净了心中的凡尘,让自已的心变得纯洁、空灵,只有这样才能泡出大红袍的神韵。第三道:孔雀开屏
向嘉宾展示介绍今天泡茶的茶具„„
即是孔雀展示自己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来为各位嘉宾介绍一下我们工艺精湛的工夫茶茶具,茶盘我们也称之为茶海,这把壶是一把宜兴制造的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用的壶,我们把它称之为母壶,同样是一把宜兴制造的紫砂壶,是用来储备茶汤用的海壶,我们把它称之为子壶,这两把壶我们也统称为母子壶。闻杯底留香的闻香杯,品茗及鉴赏汤色的品茗杯、茶道具,我们又可细分为 茶则:用它来量取茶叶;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及品茗杯,茶漏:用来扩大壶口的面积,防止拨茶时干茶的外漏;茶匙:我们用它来拨取干茶;茶通:我们用它来疏通壶口。
第四道:孟臣沐淋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名贵紫砂壶称为孟臣壶。“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第五道:茶王入宫
用茶导把大红袍置入紫砂壶内。第六道:高山流水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有知音。通过悬壶高冲倾泻而下的热水犹如武夷山的瀑布,使茶叶在壶内随着水流翻滚,起到洗茶的作用。
第七道:春风拂面
即用壶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白色泡沫,以便使茶汤更加清澈亮丽。
第八道:乌龙入海
茶人品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其汤色呈亮丽的琥珀色,出汤时如姣龙吐水,把头一泡的茶汤用于烫杯或直接注入茶盘,称之为“乌龙入海”。
第九道:若琛出浴
茶杯洗净浴出,若琛是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的茶杯比喻为若琛杯。
第十道:一帘幽梦
第二次冲入开水后,茶与水在壶中相依偎,相融合,这时还要在壶的外部浇开水,以便让茶在滚烫的壶中,孕育出香,孕育出味,孕育出妙不可言的岩韵,这种神秘的感觉,恰似一帘幽梦。
第十一道:母子相哺
茶道即人道,茶道最讲究温馨,通常要准备两把壶,一把用于泡茶,铁观音茶道,称为母壶,一把用于储存茶汤,称为子壶,把泡好的茶汤倒入子壶,称为母子相哺。
第十二道:祥龙行雨
把子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茶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第十三道:韩信点兵
当壶中的茶汤所剩下不多时,改用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
第十四道:敬献香茗
把冲泡好的大红袍献给各位嘉宾。
第十五道:三龙护鼎
这是持杯的手式,三个手指喻为“三龙”,茶杯喻为“鼎”。品茶时拿杯的标准姿势是拇指,食指挟杯,中指托住杯底,女士持杯翘起兰花指,男士则收拢无名指和小指。
第十六道:鉴赏汤色
大红袍的茶汤清澈艳丽,呈深橙色,在观察时注意欣赏。
第十七道:细闻天香
大红袍的茶香锐则浓长,清则悠远,安溪茶厂,甜润鲜灵,变化无穷,如梅之清逸,如兰之高雅,如熟果之甜润,如乳香之温馨,所以茶人把这种茶香称之为“天香“,请大家细闻这妙不可言的天香,铁观音茶叶价格。
第十八道:品啜奇茗
品茶时,啜入一小口茶汤后,不要急于咽下而是用口吸气,让茶汤在口腔中翻滚并冲击舌面与味蕾充分接触,以便更精确的品出大红袍的真香、兰香、清香和纯香。
茶王大红袍,茶艺十八道,暗含武夷山九曲十八湾之寓意。我们的大红袍茶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的配合,祝大家的生活像大红袍一样芳香持久,回味无穷,谢谢大家!篇二:茶艺师个人简述
个人简述
王斐
由于本人对茶的喜爱,在2000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茶行业,做起了茶叶销售。从此我每天都可以闻到茶香,品尝茶的滋味。对茶的每一点新知,常常让我兴奋不已,白天顶着烈日往返于茶店和茶城之间,晚上手捧茶书津津有味的拜读。懵懵懂懂得认为做茶就是要泡一壶使得顾客称赞的香茶。跑遍茶城的角角落落,拜访懂茶的亲朋好友,记下每一个有关茶的点点滴滴,随着对茶的认识的加深,我迷恋上这种神奇的植物。
我精心地经营我的茶店,用我的对茶的热爱感染者我的朋友们,我把茶的乐趣与朋友们分享,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收获着满满的友谊。有朋友千里迢迢来我这里喝茶,论茶;也有朋友的朋友来茶店学茶,泡茶,也有在校大学生暑期专门来我这里让我给她们讲茶,教她们做茶,当然也把最美味的茶给她们品尝,看到她们认真的记着笔记,欣喜地品着我做的香茶,我感到从心而外的骄傲。2011年的冬季,我应朋友的邀请在环球贸易大厦给商务人士做了“茶与健康”的讲座,整个过程2个小时,大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每到精彩之处掌声雷鸣,我又一次以我对茶的热爱赢得了朋友们的赞誉。在2014年,我加入了茶叶流通协会,荣幸的成为了会员,并且结识了很多茶界精英。
茶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第二生命,我折服于她的神奇,痴迷于她的魅力,我愿以我的一生去钟爱茶。
我经常对朋友们讲:“我将以茶为生,等我到了六十、七十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依然会端坐于茶台,为你们奉上我精心泡的香茶”。2015年10月22日篇三: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茶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道心文趣兼备,兼具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四大特点: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追求怡真,注重实用。本文首先讨论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孔子首先提出文与质相统一才称得上美。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才华,文是指人的文饰和外在表现。孔子所说的文和质的统一,不仅是内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同时还是美和善的统一。这一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茶艺中质是指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文是指服装、化妆、道具、环境营造、茶席布置、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等。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思想内涵之美,即文胜质,这样的茶艺必然显得肤浅,很难打动人心,更无法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反,如果只强调茶艺的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则是质胜文,这样的茶艺必然缺乏感染力,显得枯燥乏味,同样不足取。茶艺只有文质并重才能雅俗共赏,韵味无穷,意境高远。
意境是我国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茶艺美学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境说的思想基础虽然可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但是它的理论体系确立于唐朝。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把诗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艺术是相通的,诗的意境是这样,茶艺的意境也是这样。
唐代之后意境的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在现代茶艺美学中我们认为,意境是表现出来的客观形象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使观众通过体验和联想,体会到难以言传的美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们常以意境的高低作为衡量茶艺成败的重要条件。在茶艺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重通过文与质的统一,做到情与景相交融,茶之美与艺之美相交融,内涵美与外在美相交融,使茶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佛教茶艺应注重空灵静寂的意境,道家茶艺应注重自然玄妙的意境,儒家茶艺应注重中庸儒雅的意境,民俗茶艺应注重质朴真诚的意境,现代创新茶艺应注重时尚简约的意境„„ 要做到文质并重,尤重意境,我们在茶艺学的学科建设时就应当十分注意吸收民俗的知识、宗教的知识、茶道的知识、文学的知识、历史的知识、美学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建立起中国茶艺学的理论体系,使中国茶艺在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篇四: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茶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道心文趣兼备,兼具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四大特点: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追求怡真,注重实用。本文首先讨论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孔子首先提出文与质相统一才称得上美。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才华,文是指人的文饰和外在表现。孔子所说的文和质的统一,不仅是内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同时还是美和善的统一。这一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茶艺中质是指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文是指服装、化妆、道具、环境营造、茶席布置、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等。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思想内涵之美,即文胜质,这样的茶艺必然显得肤浅,很难打动人心,更无法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反,如果只强调茶艺的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则是质胜文,这样的茶艺必然缺乏感染力,显得枯燥乏味,同样不足取。茶艺只有文质并重才能雅俗共赏,韵味无穷,意境高远。意境是我国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茶艺美学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境说的思想基础虽然可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但是它的理论体系确立于唐朝。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把诗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艺术是相通的,诗的意境是这样,茶艺的意境也是这样。
唐代之后意境的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在现代茶艺美学中我们认为,意境是表现出来的客观形象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使观众通过体验和联想,体会到难以言传的美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们常以意境的高低作为衡量茶艺成败的重要条件。在茶艺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重通过文与质的统一,做到情与景相交融,茶之美与艺之美相交融,内涵美与外在美相交融,使茶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佛教茶艺应注重空灵静寂的意境,道家茶艺应注重自然玄妙的意境,儒家茶艺应注重中庸儒雅的意境,民俗茶艺应注重质朴真诚的意境,现代创新茶艺应注重时尚简约的意境„„ 要做到文质并重,尤重意境,我们在茶艺学的学科建设时就应当十分注意吸收民俗的知识、宗教的知识、茶道的知识、文学的知识、历史的知识、美学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建立起中国茶艺学的理论体系,使中国茶艺在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
第二篇:茶艺解说词
茶艺解说词
黑茶茶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高琪,今天我为大家表演的是茯茶茶艺。茯砖茶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过压制、发花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特殊的工艺造就了茯砖茶独有的品质,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这承载中华茶文化厚重历史、并体验茶叶神奇功效的伏茶魅力吧。
第一道:摆盏迎客
今天所选用的是紫砂壶(用来泡茶)、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品茗杯(品饮茶汤),这样有利于冲泡茯砖茶特有的菌花香来。
(备注:所有茶具离开茶船都要沾一下茶巾,右手拿茶具注意手势,左手兰花指,从右至左划一圈展示给客人看)
第二道:初探金花
即赏茶。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产于益阳茶厂的优质茯砖茶,金光闪闪又似米兰摇曳,闻之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或中草药香。
(备注:左手拿茶荷大口方向,放下时两手一起放下)
第三道:水火交融
即煮水。今天我们选用的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品饮黑茶用水温须达到100摄氏度,茶的内含成分才能得以充分浸出。
第四道:温壶烫盏
即洗器。将茶具用沸水再进行冲洗一次,使壶身温热,也可使茶叶的色香味本质随着温度而适宜的表现出来。(备注:紫砂壶壶盖置于茶壶左上方,沸水注入紫砂壶、公道杯中,公道杯里面的水从右至左倒入品茗杯中,再将公道杯竖起来倒掉剩余的水,保持肩膀平直)
第五道:黑龙入坛(茯砖入宫)
即投茶。将茯砖茶投入紫砂壶内,即称之为茯砖入宫。
(备注:左手拿茶导交给右手,左手再拿茶荷,拨三次茶叶,左手放下茶荷,右手把茶导交给左手,左手再把茶导放入茶道组里面,左边的物品左手拿)
第六道:金花沐浴
即洗茶。伏茶经过紧压茶身有一定的紧密度,需要通过洗茶温润才能使茶叶充分舒展,茶汁才能浸出。此过程恰似美丽的金花洗去一路风尘,渐渐现出本来的姿容。
(备注:茶水沿着壶内侧逆时针方向倒一圈,把水倒出来时顺时针方向)
第七道:悬壶问鼎
即茶之冲泡。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充分激荡茶底,茶叶像一条条蛟龙在壶中上下翻滚。
第八道:藏龙卧虎
即闷茶。我们需等待一至两分钟,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洗小茶杯。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不能显示,但陈年茯砖因内含成分已被氧化和分解,茶汁极易浸出,故泡茶时间不能太长。
(备注:从右至左倒掉品茗杯中的水)
第九道:琥珀流光
即斟茶。一壶好的黑茶泡好了,茶汤如琥珀流光,美不胜收。
(备注:从右至左倒入品茗杯,倒完一杯转一下公道杯,打个逗号)第十道:甘甜与共
即奉茶。将沏好的茶汤均匀分到品茗杯中,甘甜的黑茶预示着今日生活的美好,借此道程序寓意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相处,幸福与共。
(备注:品茗杯放在托盘中呈三角形摆放,切记不能摆成一条直线,奉茶从右至左,将最右边的茶给最右边的客人,依次,切记不能先中间后两边,奉茶礼仪举案齐眉,左手拖茶盘底部,将品茗杯放入托盘中时,托盘不能放在茶船上,应左手拖住茶盘底部)
第十一道:玉液琼浆
即品茶。历经沧桑的伏茶在洗尽凡尘后,真是再现其华丽而不失端庄的大家风范(备注:喝一口,记住请的姿势)。汤如琥珀,晶莹剔透,宁静厚重,醇化圆润,香气纯正而深沉(备注:喝一口,请的姿势,第二圈要划一圈),处处彰显历史的沉淀之感,回味隽永(备注:喝一口,请的姿势)。
第十二道:古道回味
即收杯谢客。茯砖茶承载历史,承载健康。宛如古道中走来的黑美人,内敛而深邃,沉静而悠远,“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愿悠悠茶香带给你一份宁静,一份祥和,一份安康。
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
绿茶茶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高琪,今天我为大家表演的是绿茶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以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有讲究平心静如气。“焚香除妄念”即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愤,并达到驱除妄念、心平气和的目的。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我们现在把干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
(备注:水杯倒入1/3的水,逆时针转三圈,右手握住杯口1/3处,左手兰花指,倒水时右手握杯,左手转杯三圈,从外往内转,边转边倒水,双肩打开不要加紧)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
我们将要冲泡的绿茶属于芽茶类,因芽茶极细嫩,若直接用开水冲泡,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并破坏茶叶的维生素,所以泡龙井茶、碧螺春等高级绿茶只能用80-85度的开水,为了使泡茶的水温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在我们泡茶之前要把壶盖打开,将水凉至80-85度,这称之为“玉壶养太和”。
(备注:给一个手势给随手泡,打开壶盖凉水)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导把茶叶投入玻璃杯中。(备注:左手拿茶导,右手辅助顺时针转一圈)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如莲心,在开泡之前先用开水温一下,这就称为“甘露润莲心。”
(备注:关上壶盖,倒入1/3杯水)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
绿茶在冲泡之前也讲究高冲水,在泡茶时茶壶三起三落,好似凤凰向各位在点头致敬。
(备注:冲水时冲在水杯内壁,前后方向拉三次,双肩打开,不要夹着肩膀)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
绿茶的茶芽在开泡后逐渐沉入杯底,这称之为“碧玉沉江底”。
(备注:右手兰花指从左至右展示一下)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以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观音捧玉瓶即由我将泡好的茶献给客人。
第九道:春波战旗枪
杯中温暖的水如春波荡漾,在温水的浸泡下茶叶慢慢舒展开,尖尖的叶芽如枪(备注:双手端杯至右边停一下),展开的嫩叶如旗(备注:左边停一下),在品茗之前先观察欣赏,在青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随波晃动(备注:顺时针摇晃水杯),好像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赏心悦目。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与品乌龙茶龙井茶一样要一看、二闻、三品味,所不同的是绿茶的想起更加清幽、淡雅,要用心灵与感悟(备注:给一个请的姿势,闻一次,转一圈),才能闻得出绿茶哪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淡雅,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备注:请,闻一次)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甜,淡而有味(备注:请,喝一口),绿茶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 岩韵醉人(备注:转一圈,请,喝第二口),但茶圣陆羽认为“茶性俭”,只要是有心人,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纯、至臻至美的韵味来(备注:请,喝第三口)。
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
茶具的摆放
品茗杯花纹方向朝向客人,杯子数量多可摆成圆形,三个可摆成三角形,四个可摆成直线或者圆弧形。随手泡壶嘴方向朝茶船方向,茶壶置于茶船右中位置,公道杯置于茶船左中位置,茶巾叠被子的方式折放于茶船中间下方位置,开口方向朝自己。
第三篇:中国茶艺[范文模版]
中国茶艺
项目意义: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
适合人群:所有人群(最适宜成年以上)
简介: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第四篇:《四君子茶艺》
【学术创作】
《四君子茶艺》
(济南御青茶艺学校 吴冠军)
“四君子茶艺”由颍溪茶童吴冠军先生创作于1998年,此套茶艺程式结束了“茶艺”只能在台上演绎而难以真正走入百姓生活的历史,从而开启“家庭茶艺”之先河,其内容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少缺了演艺型茶艺中的矫柔造作而更注重于实用。整套茶艺流程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尤其适合三、五好友共享佳茗时使用,并适用于泡饮各种名茶,故深受茶艺爱好者推崇,在家庭茶事中被广为应用。
一、相聚是缘,恭候光临
将清洗好的茶具布设于台面,寓意主人全体家庭成员喜迎嘉宾。
二、活火煮泉,恭请上座
开启电茶炉煮沸泉水,并将品茗杯翻转置放于泡茶基座之上,寓意恭请客人入席就座,待品佳茗。
三、高山流水,涤尽凡尘
将泉水注入紫砂壶,然后依次倒入品茗杯,起温壶烫杯作用,寓意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洗去一路风尘。
四、叶嘉共赏,游龙归宫
为客人展示即将品饮的茶叶,并介绍相关茶叶知识与此茶的出处,并取适量茶叶投入紫砂壶。
五、兴旺发达,步步升高
以悬壶高冲之手法注水入壶击打茶叶,使泡沫溢出壶口起醒茶作用,四溢的泡沫象征祝愿来宾在事业与生活上兴旺发达、步步高升!
六、远离尘嚣,分承香露
将烫好的品茗杯从泡茶基座移至茶托上以备斟茶之用,寓意让我们暂且远离都市的喧嚣,在这目映奇石幽兰、耳绕丝竹禅音的佳境里,来共同分享佳茗的幽香。
七、忆苦思甜,情深意浓
高浓度的茶汤入口浓烈,但回味甘甜绵长,会让主宾共同忆起往昔同甘共苦的患难岁月,并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谈笑间,更进一步加深了友人之间的感情。八、九九归一,地久天长
主人以“关公巡城”手法分九次为三位客人斟满品茗杯,然后以“悬壶高冲”手法一次注满自己的杯子,寓意此次品茗活动即将结束。九九归一,有相聚之际必有离别之时,但我们的友谊定会地久天长。
九、尽杯谢茶,一路顺风
主宾同时举杯,将佳茗一饮而尽,既寓意客人感谢主人以佳茗相待,亦寓意主人祝愿来宾归途一路顺风!
第五篇:茶艺知识点
茶叶文化
广义茶文化: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王褒的《僮约》:武阳买茶,烹茶尽具。西汉时期,最早谈到茶具概念。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书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
饮茶方式
茶粥:即擂茶,把茶叶和其他各种材料放入擂钵中捣碎,冲水饮之。
唐代:煮茶,唐末出现斗茶。工序:炙茶、碾末、罗茶、煎茶、酌茶
宋代:斗茶盛行宋代茶叶分为团饼茶和散茶。贡茶主要产于福建建安,又名北苑,称为北苑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清代:撮泡法,分有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出现乌龙功夫茶品饮艺术 茶叶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栽培:无性生殖能够保持茶树的性状和特性。
茶多酚:(氧化 发酵)茶红素、茶黄素
绿茶
不发酵茶,具有栗香、清香。扁炒青:扁平光滑,制法不同,品质特征也有差异。
乌龙茶(青茶)
半发酵茶,具有花香。
闽北、闽南、潮汕、台湾四个产区
台湾包种茶:兰花清香。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密黄
红茶
全发酵茶,具有花果香、甜香,滋味醇和茶汤呈朱红色
茶红(褐)素:使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黑茶
后发酵茶。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叶底褐红,滋味醇厚回甘。
茶叶感官
红、绿、黄、白毛茶审评杯碗:高58mm,容量为200ml
乌龙茶杯呈倒钟形,高52mm,容量为100ml。碗的容量为110ml。
水的要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无味无臭。
评茶
干评外形:嫩度、形状、色泽(色度、均匀度、光泽度)、整碎度、净度
湿看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老嫩、厚薄、色泽、均匀度)
高档茶:色泽较浅而鲜亮,油润性好中低档:色泽变深,油润性变差陈茶滋味淡而不爽 干看春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
干看春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
湿看春绿茶:茶叶冲泡后下沉快,叶底柔软厚实
湿看夏绿茶:茶叶冲泡后,叶底薄而较硬
湿看夏红茶:对夹叶较多
茶具
原始社会是一具多用。明朝开始出现专用茶具:茶壶、杯、盖碗。
顾景洲:现代著名紫砂壶大师,壶艺泰斗
唐:青瓷(浙江)白瓷(河北)
宋:黑釉(福建)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明:紫砂(宜兴)白瓷(景德镇)
金属茶具(锡):密闭性好,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好。
龙泉哥窑的青瓷: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广彩: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显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度 宜兴紫砂壶: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
特点: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景德镇白瓷: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
盖碗(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
品茗和用水
现在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软水:钙、镁离子<8mg/l
硬水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碳酸氢镁,一经高温煮沸变成软水。
含铁质不能用,茶多酚与铁离子结合,使茶汤颜色变深。
钙含量>2ⅹ10-6时,茶味变涩。通常泡茶用水总硬度不超过25°G浑浊度<5°PH值<5 雪水:汤色明亮,香味具佳井水:易受污染,使汤色变淡,汤味带咸
自来水:氯化处理过的,使茶汤香气变淡
茶艺规范和礼仪
人员:文化素质、茶叶知识、泡茶技巧、仪容仪表服饰:端庄、大方、整洁
行茶程序: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完成阶段工作三轻: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
茶艺馆:环境准备、用具准备、人员准备环境:幽、静、雅、洁
管理重点:货源管理、人才管理、内部管理茶艺三种形态:品茗、营业、表演
泡茶技法
泡茶三要素:茶水比例、水温、浸泡时间
煮水环节讲究不同茶叶品种所需水温不同
绿茶1:5080ºC时间不宜过久,容易闷黄泡熟
红茶1:6090ºC
乌龙茶1:2295ºC以上
普洱茶、紧压茶1:20100ºC
茶具选择
一杯好茶需要掌握:选茶、择水、备器、冲泡、品尝
茉莉花茶:盖碗乌龙茶:紫砂茶壶,重在啜。
沏泡方法
基本程序:备器、煮水、温壶(杯)、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温壶(杯):提高温度,清洗
瓷壶主泡器:瓷壶、品茗杯、盖置、杯托、茶船
盖碗主泡器:盖碗、茶船
福建功夫茶
程序:备具、洁具、赏茶、置茶、温润跑、正式冲泡、淋壶、洗杯、斟茶、奉茶(斟茶时,杯中茶汤七八成满为宜)
器具:紫砂小壶、品茗杯、茶船、烧水炉具、茶叶罐、茶荷、茶夹、茶则、茶匙、茶巾、水盂
乌龙茶
先观其汤,再闻其香,后品其味,三口见底
潮汕乌龙茶 主泡器:茶船、壶承、紫砂壶、盖置、壶垫、茶海、闻香杯、品茗杯、杯托
台湾乌龙:清香型。
程序:备具、温壶烫盏、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刮沫、淋壶、洗杯、滤茶、斟茶、奉茶、品茶温壶烫盏:将开水注入紫砂壶和公道杯
公道杯主要用来中和茶汤
闻香杯在左,品茗杯在右
唯独需要闻香杯:将其中茶汤旋转倒入品杯,嗅闻香杯的热香。
白茶:
主泡器:玻璃杯、杯托、茶叶罐、茶匙、赏茶杯、烧水炉具,一般为七八成满
黄茶:
玻璃杯、杯托、杯盖、赏茶盘、茶叶缸、茶匙、烧水炉具
君山银针:赏景为主的特种茶冲泡大约10分钟后可以饮用
黑茶:
茶盘、盖碗、公道壶、小品杯、茶叶罐、茶则、茶针、茶巾、烧水炉具
将水冲入盖碗,洗涤后,将茶水从斜置的盖碗和碗沿的间隙中倒出
花茶:三分钟后,向内翻转碗盖,闻其香,适宜更年期女性饮
科学饮茶
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茶叶、冲泡方法和品饮
茶多酚:杀菌抗病毒、抗氧化、除臭、抑制动脉硬化、抗辐射、降血脂
咖啡碱:兴奋、强心、利尿、减肥
维生素E:抗氧化、延缓衰老
不同季节饮茶
春季:绿茶
夏季:绿茶中加白菊花、金银花等,清凉解暑,冰红茶
秋季:乌龙茶
冬季: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