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二、依法纳税
三、投资理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商品的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值规律的作用;
5.消费方式及常见的消费心理;
6.科学的消费观;
7.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8.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9.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10.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1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2.个人收入所得税;确立纳税人意识;
13.认识储蓄、证券、商业保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是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4课时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2课时
第3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4课时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
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学生分析
A.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
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需要,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不能无偿获得)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讨论并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
小节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什么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含义、职能;通货膨胀。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管理和运用好自己掌握的货币。
3.觉悟目标: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含义和职能。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
教
法
讲授法、探究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出现。
2.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价格。
B: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纸币
A:含义: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B: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货币的发展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行德育教育。
作业
1.什么是货币?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基本职能?
3.什么是纸币?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货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2)纸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4.货币的发展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意识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市场现象
教学重点
难点
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价格,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不相同。那么商品价格的变动时什么原因引起的?商品价格的波动又有什么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谜团。
讲授新课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在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而且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似乎有规律可循。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汽车再便宜也不会比自行车价格低。这就是商品价值决定的。
2.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首先,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3.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相应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增加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反之,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厂商的供给会减少,从而改变供求关系。
5.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高于价值,表明这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为了利润就会扩大这种商品的生产,使这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增加;某种商品价格下跌,地域价值,表明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商品生产者为了避免亏本就会减少生产,使这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减少。在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优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盖上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其价值来交换,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的劳动生产率就高,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少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就多,就会刺激其他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这,生产出来的商品适销对路,因而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反之,生产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让学生看第五页图,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不同的价格,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3.供求影响价格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5.价值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消费和消费观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分类。
(2)理解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3)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常见的消费心理
难点:科学的消费观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启发讨论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出示图片P8,请学生思考:你认同图中哪种消费行为,为什么?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消费和消费观
(一).不同的消费行为
(1)消费的类型
消费行为主要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
信贷消费是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是不是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呢?
请学生总结: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1)求同心理。(2)求异心理。(3)求名心理。(4)求实心理。
(三).科学的消费观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首先,要保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者要把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收入综合考虑,作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另外,过分抑制消费虽然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但并不可取。可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也可以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角度说明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B.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从探究活动中中学生容易随大流买东西的现状分析出发,说明从众、攀比心理造成的浪费,让学生在消费中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另外,针对中学生容易凭一时冲动购物进行分析,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消费结构合理化。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并做到可持续。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教材的探究活动中使用了一次性塑胶餐盒的例子及环保电池和绿色食品的图片,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首先,从探究活动中的“打包”获得多数人认同这一事例来反映社会主流对勤俭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在讲解中,可从文化传统的传承、国情现状、个人成长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小结
1.师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名重难点。
2.课堂练习。
作业
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消费和消费观
(一).不同的消费行为
(1)消费的类型
(2)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1)求同心理。(2)求异心理。(3)求名心理。(4)求实心理。
(三).科学的消费观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的含义,了解企业的类型,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效益的观念、竞争观念
运用目标: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要赢利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什么是利润?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讲授新课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现有10万余家生产企业在这里常年展示着170万种商品。2007年,小商品城总成交额348亿,其中,外贸出口占总成交额60%以上,商品辐射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成就了数以万计的“老板”,涌现了“吸管大王”“雨衣大王”…
…2007年“吸管大王”的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公司90%以上的吸管销售世界各地,一年的产量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
人们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企业从事上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商品,同时也源源不断的向市场输送自己生产的商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1.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特点
(1)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能够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责任;
(2)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的登记审批手续。
3.企业的类型
(1)按所有制形式划分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2)按组织形式划分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中小企业一般选择这种公司形式。
由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全部资本化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起或者募集设立。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上市公司。这种公司形式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经济效益的定义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产出与投入之比。
2.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①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②创新科技,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
③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⑤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实现规模经营,企业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努力:
1、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挥分工和协作的效益
2、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扩大产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企业,企业有哪些种类,企业应如何来提高经济效益。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
(二)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
企业中的劳动者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为什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2.高素质劳动者应具备什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难点: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启发讨论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提问:大家将来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总结:对于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部分同学具有明确的志向,但是大家是否关注过我们国家这些年或者将来几年的形势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来做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
讲授新课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材料一:名人论劳动
◆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高尔基
◆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
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休谟
◆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欧文
材料二:
◆许振超是个初中毕业生,他与同龄的工人一样受教育少,年龄偏大,在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
“特困户”时,他却坚信“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
他踏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刻苦专研吊桥技术,由一名普通的吊桥司机成为公司出名的维修专家,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问:以上材料体现了作为新时代劳动者什么样的择业观?
1.劳动模范显身手
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工作岗位有区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有作为,都应受到尊重。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材料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问:说说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材料二:许振超例子给你什么启发?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材料四:某电机厂支撑关键技术的是70多岁的四位老人,缺少他们,万人大厂只能关门。
另一方面,因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因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惊人.材料五: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
比例:
◆发达国家
1:4:10
◆我国
1:0.8:
◆材料四、五说明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1)我国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
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
(2)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好专业,提高职业技能。
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小结
1.师生回顾所学知识,点明重难点。
2.课堂练习。
作业
如何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板书设计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1.劳动模范显身手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3.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1)我国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运用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效率
教学重点
难点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
法
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怎样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1.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1)工资性收入
(2)经营性结构
(3)财产性收入
(4)转移性收入
2.农村居民收入结构
(1)工资性收入
(2)家庭经应收入
(3)财产性收入
(4)转移性收入
(二)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非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的定义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有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有我国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因此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要让按各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合理,投入同样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应当获得大致相同的收入。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效率与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小结
小节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一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1.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2.农村居民收入结构
(二)个人收入和分配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3.其他的分配方式
4.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
(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
2.坚持公平原则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二、依法纳税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税收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
难点
确立纳税人的意识
教
法
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二、依法纳税
(一)个人纳税面面观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按照征税项目的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三)确立纳税人的意识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同时,公民要增强对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并分析
小结
小节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3.什么是税收?税收有哪些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二、依法纳税
(一)个人纳税面面观
1.税收的概念
2.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二)个人所得税
(三)确立纳税人的意识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三、投资理财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财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基金、储蓄、证券、保险等
德育目标: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情感目标:要花钱就要学会自己挣钱
教学重点
难点
1、要花钱就要学会自己挣钱
2、理财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基金、储蓄、证券、保险等
3、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教
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学法指导
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什么是投资?拿钱出来?钱生钱?赚钱?
什么是理财?还是钱生钱?管理很多钱?
理财+投资=合理的整理和规划自已的资产然后有效的投放出去完成某种目的。
讲授新课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三、投资理财
1、安全方便的储蓄
含义: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一种最简单的保本理财方式,目前是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
2、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证券
(1)债券
:国债(风险最小,收益低),企业债券(风险大,收益大),金融债券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利率固定,风险小。
(2)股票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3)基金:
由专家经营管理,比较适合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精力有限的投资者。
特点:由专门的基金公司操作,买进和赎回都要收取相应金额的手续费。收益低于股票相应发行也低,适合长远投资。
3、冷暖相知的商业保险
投资特点:保险是风险管理工具,是为无法预料的事情做准备,可以在意外发生时,弥补我们的经济损失。
商业保险的种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4、其他投资理财的方式,如房产
投资理财有多种工具,不同的人因经济状况、性格特点、投资兴趣、知识结构的不同,理财目标和投资方式也因人而异。
小结
总之,中职阶段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会理财的黄金时间。在中职阶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享用终生。
作业
课本介绍了那集中投资理财的方式?
板书设计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三、投资理财
1、储蓄
2、证券
3、商业保险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理解为何要坚持和完善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
难点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是社会主义,在世界上是社会类型最先进的国家,但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却不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在这一时期,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讲授新课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2.4%。改革开放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半迅猛发展,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活跃局面。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诸如造币业、重要国防军事工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行业,诸如电力、电网、煤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诸如港口、机场、水利设施、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煤气、大型环保设施、金融、保险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包括大型油气田、石化企业、钢铁企业、汽车企业、矿山企业以及重要电子企业。
4、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非集体成分。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应保持国有经济的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国有经济的笑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为何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
第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有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上不完善,只有通过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为何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2.为什么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明确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社会主义的宏观调空更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能力。
觉悟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资源配置方式
教
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使用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案例导入:关于水的思考
1、如何利用价格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问题上,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讲授新课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一)“看不见的手”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既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同。私有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现实生活中,同时,同步,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这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我国首先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走向共富。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都要对市场实行调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而使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更有力、更有效。
(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一方面,要求企业与居民自觉遵守市场规则;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市场经济的规则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小结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的整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富为根本目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基础。同时,只有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才能巩固、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作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市场经济的规则?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看不见的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旧三步走、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
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
法
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情景导析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在《好日子》的歌声中,播放建国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同学们感觉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想不想吧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那我们该怎么办?进入情景,感受新生活,激发学生激情。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展示改革开放后30年的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小康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新三步走”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1、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康是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们制订了经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头20年,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然,其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作业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怎样实现全面小康?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小康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增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资源,养成环保习惯。
运用目标:让学生能出不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职业生涯与发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例:癌症村的悲哀(一):河南省俊北县老关嘴村被两条污水河夹着,吃的是污水,呼吸的全是臭气。癌症村的悲哀(二):村里已近有百人得癌症死亡。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由此得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讲授新课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让学生阅读课本42—43页的材料,回顾历史,然后谈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总结:
在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然存在科学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2、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暴露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实现增长,存在忽视技术进步,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好、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保罗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
(1)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a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
b同事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在保持东部继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重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2、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如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非常重要,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如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经济贸易。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运用目标:让学生自觉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双重渠道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联合国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准备什么,就在邓小平和乔冠华带队的代表团匆忙出发前,才突然发现带人民币不行,要带点美元。于是紧急下令全国的银行能收集到的全部美元收集起来,共是38000美元。这是整个国家赴联合国唯一的现金经费,以至于代表团住进了美国的豪华酒店,却付不起小费,最后没办法,是邓小平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省下来付给了服务生,他回家的时候只给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就发生在30年前,30年后的现在,2006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
通过这个故事,你发现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怎样?
——30年前的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巨大。
不仅仅是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差距巨大,而且和6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相比,我们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面对如此大的差距,继续自我封闭行吗?那应该怎么办呢?
讲授新课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一)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通过30多年对外开放,我国逐步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工业已高度对外开放,服务业开放日益扩大,对外经济领域吸纳直接就业超过1亿人,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凸显。
取得的成就:
1、全球贸易排名有改革开放之初的32位跃升至2008念得第3位
2、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8%
3、贸易伙伴由40多个发展到220多个4、1993年以来,连续16年称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
5、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是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1)对外开放式我国迅速实现了国际贸易大国的转变
(2)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常新的重要途径
(4)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5)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
1、过去,我国以“引进来”为主,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走出去”也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走出去”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范围将越来越广,并将与“引进来”共同构成支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了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深刻理解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一)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1、国际贸易
2、对外开放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
1过去,我国以“引进来”为主
2、现在,“走出去”和“引进来”共同构成支撑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二
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拥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运用目标:让学生就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虽然由于彼此间的扩军备战、争霸,使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但由于势均力敌,避免了人类世界再次爆发战争,尤其是极具毁灭力的核战争;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可以说,二战后,人类社会经历的几番动荡。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些后起的国家的黄金时代,但全球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又是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讲授新课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再生产、贸易、资本活动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经济全球化
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对外来访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
最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风险意识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在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同时,也是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他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提高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的负面影响。在分享全球化带来收益的同时,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全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要正确面对全球化
在经济对外开放中,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我国政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权,坚持开放市场的循序渐进,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2、积极参与全球化
历史经验证明,将自己置身于国经济之外,必然会落后。我们要认真对待融入全球化后面对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有关产业和服务的也得国际竞争力。
3、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旗帜鲜明的维护和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本国的经济实力强大了,在国际社会中才有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才能发挥个大的作用。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的今本国策和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我国为何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
最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风险意识
1、要正确面对全球化
2、积极参与全球化
3、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教学反思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2*
课题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教学内容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1.明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性
6.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7.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情感目标:
1.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认同我国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能力目标:
1.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2.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问题;
3.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4.关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问题;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6.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8.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
难点:
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4课时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2课时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情感态度目标: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能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活,那么这些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讲授新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从国名看我国政体
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政体:人名代表大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共和制)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或体现国体
(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学生活动:“忆一忆”: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呢?
(物质、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充分)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学生活动: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图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并对照本课第一组图片简单分析。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师引导生分组讨论,并积极发言。师总结归纳原因: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没有它,人民民主专政就无法实现。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学生思考:我国的国体与政体是什么?
讨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是一回事?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为何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板书设计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从国名看我国政体
(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态度目标: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难点
我国的政党制度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案例:2008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问: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怎样的关系?
讲授新课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从党外人士座谈看我国政党关系
我国的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第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学生思考:我国的8个民主党派?
讨论:人民政协的职能?
讨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是一回事?
三个代表?
小结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了这项制度将长期存在下去并不断的发展。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作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从党外人士座谈看我国政党关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和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运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
法
案例教学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从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的设立谈起
提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几个,怎么称呼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提问:5个自治区与其他的一般行政区是否只是称呼上的不同?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个区划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什么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那么在这些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些什么特点呢?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请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目的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共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提问:为什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选择,它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我国历史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为什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表现?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从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的设立谈起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情感态度目标: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运用目标: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教学重点
难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们身边的基层群众自治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
1.图中的民主形式涉及哪些基层组织?
2.请说出你居住的村(街道)基层自治组织的名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居民参与社会生活、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工代表大会是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首先,必须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
其次,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
最后,必须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怎样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们身边的基层群众自治
(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职工代表大会
(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首先,必须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
其次,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
最后,必须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性,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分析社会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3.情感态度目标:认同我国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教学难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复习提问: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是什么?
怎样培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导入新课:
案例:2008年3月5日,朱雪芹、胡晓燕、康厚明三名农民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8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一)从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谈起
1.2008年,我国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2.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推进,到城务工的农民人数已经超过2亿,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新兴的、庞大的利益群体,他们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理所当然的应当有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代表,体现在人大制度上,就应该有农民工的热大代表。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本质和核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属于人民,这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就越发展。
(1)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2)发展基层民主,确保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与要求。
小结
学生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业
1.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社么?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一)、从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谈起1、2008年,我国首次在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
2、原因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
2、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与要求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三
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分析社会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3、情感态度目标:认同我国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1、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什么?
2、导入新课:
案例:六十多年前,晋察冀边区的农民用豆粒作选票,行使自己选举村干部的民主权利。
从这种“草根民主”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从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谈起
1、我国民主政治的产生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二)、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有效地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
第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小结
学生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从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谈起
1、我国民主政治的产生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二)、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2、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有效地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
第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后反思
****年**月**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2*
课题
第九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第九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公民样有民主权利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二、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参与政治生活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及其内容,懂得我国政府的性质、懂得如何使用监督权。
2.理解履行政治义务的意义,懂得作为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政治性任务,怎样有秩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及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了解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解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学会寻求政府帮助,学会监督政府权利的行使的途径;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本领。
2、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学会以国际眼光认识世界问题,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情感目标:
1.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2.增强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义务感的意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3.关注国际社会,关注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国际意识,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关注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3.对于服务型政府的理解;
4.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5.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6.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7.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8.感悟当今的时代主题
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
1.对于服务型政府的理解;
2.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讲授法
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课时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2课时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2课时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形势母女住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重点
难点
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那么在我国人民到底想有什么样的权利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讲授新课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一)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定义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河北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称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力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
(3)监督权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二)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民主选举,是指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选定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1、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民的代表计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和制定决策,这是公民参与决策的间接途径。
2、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三)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实行监督权
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权重制度行使监督权
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村务公开栏、民主日、监督箱等形式。
小结
学生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业
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板书设计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一)广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二)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管理
4.民主监督
(三)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实行监督权
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权重制度行使监督权
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懂得我国政府的性质、懂得如何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学会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途径。
教学重点
难点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汶川巨震,地动山摇。它摧毁了祖国一片美丽的家园,却撼动了不了我们坚强无比的中国心。这段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都整理成像一面特殊的镜子,彰显了人民政府对民负责,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在老百姓心目中,政府成为有形的关爱之手。
讲授新课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一)感受服务型政府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依据法律代表社会的公共权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政治职能
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平、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2.经济职能
对国民经济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制定中长期规划,进行产业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
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服务
3.文化职能
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4.公共服务职能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政务、办事和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
(三)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人民赋予政府行政权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批评、建议、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小结
学生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业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板书设计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一)感受服务型政府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公共服务职能
(三)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懂得作为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2、能力目标: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自觉承担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3、觉悟目标:增强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义务感的意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2、教学难点:公民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一)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Why?——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How?(结合教材的列举事例,简单了解一下。)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1、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二)体味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课本96页图2、95页关注社会:西藏表彰民族团结典范3、95页走进生活:轮椅上最美丽的火炬手金晶
4、走进职场:危急关头现英雄本色
问题:上图中的公民在履行什么义务?
他们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尝试分析公民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1、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2、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知识重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重申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作业
1、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2、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一)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体味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懂得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及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自觉承担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秧歌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觉悟目标:增强民族团结和增教信仰自由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义务感的意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2、教学难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教
法
案例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某省教育厅召开“2009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听证会。全省共有82名社会各界人士申请参加听证,经过公证处公证,采取抽签产生的方式,共产生听证代表18人。某中学校长杨某作为教师代表之一,高三学生谢某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听证会,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问:你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看法?
我们身边的政治生活都有哪些?你能否列举一些具体事例?
教师小结: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选举投票、两会召开、听证会、媒体监督、国际交流、评议政府工作、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政治生活的表现。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员,应该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我们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一)、关注身边政治生活
(二)、有序参加政治生活
(1)什么是政治参与?
(2)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范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表达政治愿望和要求,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有序与无序的区别?
(3)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课本100页图片:上面图片,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什么?
(1)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2)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是国家的民族政策,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3)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
中职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只是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监制关,弘扬科学精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知识重点,教师点评并进一步重申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作业
1、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2、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1、关注身边政治生活
2、有序参加政治生活
(1)什么是政治参与?
(2)有序的政治参与?
3、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祖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运用目标:学会从国际眼光认识世界问题,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
难点
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教
法
案例教学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1.我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伦敦金融峰会。
2.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
讲授新课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中国在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采取更为积极的外交政策,更为深入地、全方位地参与、融入国际社会。
(二)中国是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历来注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定亲疏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复制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
在国际经贸往来中,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法杖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张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可受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履行签署的国际条约和义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拖上处理突发重大事件,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关注、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分聚离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有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确立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国家利益的变化会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
任何国家在对外交往中,都必须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这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政府要通过增强国家的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外国的干涉等,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别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为什么说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中国是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
(三)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二、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了解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全球观念、国际意识,关注世界和平。
运用目标: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学会从国际眼光认识世界问题,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感悟当今时代的主题
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二、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一)感悟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比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粮食
乏、疾病蔓延、毒品贩卖、贫富悬殊、民族矛盾、地区冲突、国际反恐等。在这些问题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两个,这就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1)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问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必要前提。
(2)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应,也是实现国家对外职能的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的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独立自主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是争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加快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第一,和平发展室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第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第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2.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准则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二、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一)感悟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问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必要前提。
(2)发展问题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教学反思
****年**月**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2*
课题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二、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参与政治生活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作用。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义。
运用目标:向在职场上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中职生毕业生学习,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争做一名优秀的中职生。正确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情感目标:提高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进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追求。
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4.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难点: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为什么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2课时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2课时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2课时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和谐及和谐社会概念;(2)简述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举措;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1)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树立共建和
谐社会的观念。
3、运用目标:(1)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2)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
养,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
(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2、教学难点: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教
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
学
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激趣导入:情境一
图片;
情境二
图片
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
(1)某职业学校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图)
情境一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资助。这项重大的温暖工程、民心工程,每年惠及约80万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贷款、延付或减免学费、社会资助等一系列制度构建起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除此之外,国家还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2)西藏自治区小学生坐车去上学:(图)
情境二
从零开始的跨越:在西藏和平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雨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
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只有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才能保障社会公平,落实以人为本。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主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列举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2)说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概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全球观念、国际意识,关注世界和平。
运用目标: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学会从国际眼光认识世界问题,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难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一)民生新蓝图:(图)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美好生活的新蓝图,“十二五”期间,国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图中涉及民生建设的哪些方面?
◆说一说你所在地区在民生方面的变化。
(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
医疗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产品,人人不可或缺;
医疗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医疗保障权利的公平是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发展权上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意义: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三)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1、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2、社会保险:
(1)含义: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的时候,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保证公民和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
范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
育保险等。
(3)
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4)特点
A强制性
B互济性
C储蓄性
D补偿性
(5)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4、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
5、社会优抚: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小结
为什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作业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一)民生新蓝图
(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意义:
(三)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运用目标:领悟文化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进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文化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
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生活面面观:(图)
◆感受图片中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和震撼,说说还有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呈现?
◆谈谈你参加过的文化活动及带给你的感受。
气势恢弘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及上海世博会美仑美奂,令人震撼,这些场景所体现的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底蕴,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高度赞赏。
(二)文化的多样性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文化的形式五彩缤纷,文化的百花园异彩纷呈,文化的发展熔铸了各民族的历史、文明,因此,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文化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有着根本区别。
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反动的、低俗的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低俗的文化则会麻醉人的正常思维,侵蚀人的文明道德观和健康思想,麻醉人的意志,把人引上歧路,使人做出有悖于常态、害人害己的事,最终走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悖、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对待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去尊重、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要弘扬先进文化,抵制低俗、腐朽文化。
(三)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次,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培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生活面面观
(二)文化的多样性
(三)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追求。
运用目标: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谁在“感动中国”
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英雄航天员杨利伟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人民公仆牛玉儒到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从独臂英雄丁晓兵到最美洗脚妹刘丽…,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同样让人泪水充盈,他们的精神同样让人心情激荡。
◆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的哪些事迹令我们感动和震撼?
◆说一说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靠每个人来建设,也要靠每个人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每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谁在“感动中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2.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运用目标: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义。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它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经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政治上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科学发展观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教学反思
课时序号:
2014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XX
专业部
计算机、电子电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国家统编教程
学科单元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周课时数
课
题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目标:人人参与建和谐。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难点:人人参与建和谐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自主探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展示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一)最新最美的画卷
13亿人有13亿个梦,美好憧憬,各个不同。吃得饱饭、穿得暖衣、看得起病、读得起书、买台电脑、买辆轿车、买套住房、找个工作、开个小铺、办个公司、下煤井不胆战心惊、进城市不诚惶诚恐、干活不担心薪酬“蒸发”…每一个梦想的实现,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和谐。
◆请你描述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以“我希望生活在…的社会”为主题畅谈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人人参与建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第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勇于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2.理解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一)最新最美的画卷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三)人人参与建和谐
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第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勇于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