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PPT课件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80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教案《不同职业的人》含反思》:大班教案《不同职业的人》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不同职业及上班地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不同职业的人》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算式,发展幼儿的计算能力。
2、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两个,水果图片三个,星星,答题卡若干(与幼儿数量相同)学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问候,组织幼儿
2、手指游戏:十个阿姨来摘梨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景: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谁?(出示小猫头饰)小猫说: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给他带一篮水果,可是这群可爱的水果宝宝设置了迷宫,我只有回答正确它们的问题,顺利通过迷宫,才可以带走这些水果,到达小熊的家,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
1、小猫开始闯迷宫,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萝:请小朋友回答出我的问题就可以带走我,(算式题2+3= 4+3=等)
2、第二个遇到了樱桃,樱桃的难题是钓鱼游戏:鱼钩上方为加法算式题,请幼儿找到身上有正确答案的小鱼
3、葡萄:智慧树。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先把五颗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题回答正确,哪组为胜利,由胜利组帮助小猫摘走水果葡萄
(此环节可使用学具小花进行算式题的验证活动)
三、幼儿操作练习
小猫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小熊家,小熊见到好吃的水果说,谢谢小朋友们,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也有礼物送给你们,是爱心答题卡:请小朋友把卡纸上的加法算式题计算得数,遇到不会的题可以使用小花学具进行边操作边计算,最后交给老师,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四、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
2、学会物品的对应。
3、常规培养在:遵守兑换奖品的规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蜡笔,视频,图片;
2、气球若干兑奖需要,抽奖箱;
3、对媒体,学具操作熟练。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中过奖?中过哪些奖品呢?(请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并举手回答)
(二)情景海报讨论:
1、达明很喜欢喝果汁,打开瓶盖他发现中奖了!你们能看到中的是什么奖品吗?
2、达明要怎么兑换礼物呢?他应该怎么做?
3、图中有没有达明要兑换的礼物呢?
4、达明的礼物在柜子的第几格?
5、它们全都一样吗?哪几个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请指出来。
6、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是达明的礼物的呢?
小结:我们的物品找相同的方法有:可以大小。花纹。形状。
(三)师幼互动:
1、出示3—4组玩具或其它物品(四个以内,其中两个相同)。
2、让幼儿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并说出观察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
1、观察操作题中的图案,请幼儿说出物品名称。
2、请幼儿找出每一排中相同的两个图案,在下面相对应空格里打勾。
3、看看图中有什么动物?从每一排中找到相同的图案,在对应空格中打勾。
(五)活动延伸:
《抽奖游戏》
玩法:老师出示抽奖箱,幼儿每人都有一次抽奖的机会,找到自己抽中的票根和气球上对应的图案一模一样,然后用小锤子扎破气球。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并续排。
2、能够创造不同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感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PPT一张、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
2、学具:操作板人手一份、各色吸管各100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故事,引出规律。
1、提出要求:在故事中,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起立。
2、教师讲述故事,并依次贴出绿青蛙、绿毛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初步尝试续排。师:如果我要接着排,后面会是什么呢?(绿青蛙、绿毛龟、绿青蛙、绿毛龟……)
二、观察PPT,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续排。
1、幼儿观察小猫家周围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幼儿自由讲述发现的`规律并进行续排,引导幼儿说完整。
(1)小动物(abcabc……)
(2)向日葵排列(abab……)
(3)鱼排列(aabb……)
(4)气球(ababbabbb……)
3、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规律排列的东西,它们有的按物体名称,有的按外形特征,有的按上下左右的方向,还有的按数量的规律进行排列。
4、游戏:幼儿用肢体动作排序。
(1)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向日葵排列规律。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鱼的排列规律。
三、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出示操作板及同色吸管。
2、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时从左到右进行排序。
铺的路必须是有规律、有创意的。
铺完路后,要检查铺的路是否有规律。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师幼共同评价幼儿作品,总结创新之处。
四、思维拓展。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设计意图: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个有趣的数学绘本,讲述了“公主去乱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了的王子,一路上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模式排序”的数学知识融人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使抽象的排序变得合理而有趣。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孩子将眼睛从集体活动中延伸到生活中,能够体会到数学活动和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活动目标:
1.能通过绘本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2.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3.能大胆操作,体验排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课件
2.pad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知规律。
1.身体节奏规律
2.架子鼓上也可以有规律的展示
【环节分析】:引出规律,为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做准备。
二、深人故事情境,体验闯关之趣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也有好多的规律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2.听一听,玩游戏:找钥匙(按照数量规律排序)
(1)播放大树怪的指令.
(2)请幼儿上前操作。
(3)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3.选一选,玩游戏:涂脚趾甲,
(1)出示巨人图片,用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巨人的难题是什么?
(2)幼儿选择颜色操作。
(3)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4.选一选,玩游戏:过鳄鱼河和整理房间任选其一。
(1)听一听闯关的要求,选择关卡,分组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链接幼儿操作的pad,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环节分析】:贴合故事内容,带入故事角色,提高幼儿兴趣。操作形式涉及到个人上台操作、幼儿集体操作,操作内容也可选择,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创编规律四、感受生活的中的规律美。
1.出示超市图片,交流图片中的规律。
2.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环节分析】: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将视觉带入到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磁性数字1-6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二)为恐龙装电话
1、出示贴有恐龙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恐龙园要给恐龙们家里装电话,请大家为恐龙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2、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为六位数的号码,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三)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为六位数的号码;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请做的快的幼儿介绍,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果园(果树上贴有若干背面有1—7的圆点的不同水果)。
2、贴有1—7数字的立体汽车。
3、花片若干篮。
活动过程:
一、复习1—7:
1、(出示小猴指偶)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小猴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对号入座: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一个数字,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门票,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你的门票上是数字几。果园里的每个座位上也有数字,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进果园,找到和你身上一亲数字的位置坐下来。
3、看,果园里还有好几辆小货车呢,我们来帮它数数。这七辆小货车的颜色都不一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喜欢哪个颜色的车?车上还有个数字宝宝,你认识吗?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
二、摘水果:
1、秋天到了,小猴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呀,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得把它们收下来,可树上这么多水果,小猴可忙不过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猴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请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的水果。
3、小猴可细心啦,它在每个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记号,你发现了吗?数一数你摘的水果是几个圆点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送水果。
1、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把它们送到车上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的水果是几个圆点,应该乘几号车呢?
2、送水果: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和圆点一样多的数字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四、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1、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
2、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圆点?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应该到哪辆车上去呢?
3、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圆点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五、吃饼干:
1、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助小猴送了那么多水果,小猴要谢谢你们呢!看,它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好吃的饼干,五颜六色的饼干真漂亮,你们想吃吗?
2、我们每次到和自己数字一样的饼干箱里数饼干,你想吃几块就数几块,数好后放在自己位置上。要求:数的时候要一块块认真地点数,放的时候也要一块块地点数着放,可不能糊里糊涂的数错了。
六、活动延伸:运水果。
1、吃饱了,我们也该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了,谁愿意来做1、2、3、4、5、6、7号车上的司机?
2、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你想乘几号车,就和司机对暗号。可以用拍手、拍肩或是跺跺脚等,比如乘五号车的小朋友就拍五下手。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3、“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如何在圆形跑道中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能够写出20以内的数字。
2、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3、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人手一张操作卡(正面为跑道,反面为表格)、一组一盒围棋。
三、活动难点
活动难点: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要举行了一场比赛,我们来看看有谁来参加呀?
依次出现猪、狗、兔子。
出示跑道图片,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有几圈呀?”
请幼儿回答,再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
重点提出红旗表示方向和终点。
2、比赛和幼儿操作。
师:比赛要开始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白板。后提问:谁赢了?为什么他赢了?为什么不公平?
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出示白板,说:那老师想了一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用围棋子来测量跑道的长度。教师现在白板上作出示范,在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分组指导。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数字,得出结论:1号短,3号长。
3、讨论:如何让比赛变得公平
再次提出比赛是不公平的,请幼儿讨论如何让这个比赛变得公平。
在请幼儿回答后,让跑到变得一样长。每个跑道13颗棋子。询问:从哪里开始数?
(1)从起跑线开始数。(请幼儿来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2)改变起跑线,从终点线开始数。(教师来数)
总结:有两种方法使比赛变的.公平,1是3种终点线,1根起跑线。2是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比赛中到底用的哪种方法?
请幼儿观看正式的比赛画面。得出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是正式的比赛方法。
五、结束部分
用正式的比赛方法开始再次比一遍。
颁奖仪式。
师:我们一起来颁奖吧。冠军是…小狗、亚军是兔子,季军是小猪。我们来给他们奖牌吧。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进行我们的比赛吧。幼儿随着教师退场。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习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
复习10的分合式
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
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二)图文共读
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
(三)认识整点
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
(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
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半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半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五)回顾梳理
小组合作游戏:请你来帮忙
师:“这些时间,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事情呢?王老师有点儿糊涂了。请你赶快帮帮我吧!”
1、教师分别出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分享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并帮助幼儿体会时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第三篇:大班 数学教案 学习9的组成
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组成,运用操作掌握9的8种分合方法。2.能按递增,递减规律和互换规律进行分合。3.萌发主动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熟悉8以内的组成。2.物质材料准备:9块糖果,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口令游戏,复习8的组成。
师: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块对口令的游戏,我们的口令总数合起来要是8,准备好了么?开始:我出1,我对7,1和7合起来就是8。(幼儿集体到个别开始游戏)。
二、游戏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1.游戏:分糖果 师:今天巧虎要给小朋友分糖果,可是遇到难题了,这里一共有几块糖?(9块)哦!一共有9块糖,今天老师想把这9块糖放在两个盘子里,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该怎样把9块糖放在两个糖盘子里呢?有几种方法?
幼儿利用雪花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2.交流讨论。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幼儿交流,教师随机记录。
(2)师:你们来看一看!这样的记录有顺序吗?那等会请小朋友去有顺序地来记录一下9的分合。
幼儿有顺序地进行记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的?这样的记录里有什么秘密?
a.是的!左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右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是顺数记录。
b.这种方法和上一种刚刚想法,左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右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是倒数记录。
c.这种方法是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交换了一下位子,成对记录的。
三、通过游戏,巩固9的组成。1.游戏:画一画(幼儿画册P29)
师:把9个苹果分一分,并在相应的方框中画一画。2.游戏:写一写
师: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在空格中写出9的分合式。3.游戏:想一想。
师:想一想,花瓣上的数字应该是几呢?
四、进行核对,结束活动。
师:巧虎今天很忙玩的很开心,时间差不多了,要和你们说再见了,我们先去休息一会,下次再玩吧!
第四篇:大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教案
学习7的组成
一、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的方法。
2.能够在6个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做标记表示。
二、活动准备:
1.教具:PPT《学习7的组成》、7个苹果图片
2.学具:铅笔39支、记录单39份、花片12份(每份7片)、格子纸条15份(每条7格)、剪刀15把、圆片12份(正反不同颜色)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复习6的组成---碰球。
师: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6。2.集体活动:学习7的分合。
(1)请一名幼儿将7个苹果分成两份,分完后进行记录,要求每次分的结果都不一样。
(2)引导幼儿检查其进行的每次分合是否有重复和遗漏的,确认7分成两份有6个答案,如有错误,引导幼儿进行改正。(3)引导幼儿给相像的两组答案做标记。
(4)请幼儿观察6个答案的记录,找一找有哪两个答案相像(如:3和4与4和3)。并讨论:“能否给它们做一个标记,让人清楚地看出哪两组是相像的。”(5)请个别幼儿尝试为两个相像答案做标记表示(如在3和4与4和3这两组答案后的空格里各画1朵相同的小花表示它们相像)。讨论:为什么他要画两朵相同的花表示呢?(6)总结:出示PPT《学习7的组成》。3.幼儿操作活动。
(1)分花片。请幼儿每次将7个花片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做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结果都应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2)剪贴格子。请幼儿每次拿一条格子纸条,纸条上格子的数量与记录单上的总数相同,将格子纸条沿线剪开分成两份贴在横线上,要求每次分的都不一样,分完后用数字记录下来。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一组都不漏掉。最后再找出两组相像的答案并给它们做上标记。
(3)翻片片。请幼儿将7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并用数字记录,再在后面的空格里给相像的两组答案画上相同的小标记。4.师幼共同检查操作结果。
第五篇: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都达到预期的设想。特别是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充分理解,我觉得在教学周长时我调度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在周长意义理解上层层递进。细细解释:“指一指”让学生体验“边”的封闭。“摸一摸”让学生感知边和面的关系。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这两个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周长表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一画”从生活中实物化的周长过渡到图形化的周长(即描出来的线),“说一说”将周长外显的概念形态(物化的周长、描出来的周长)内化为无形的语言概念,促成周长概念的进一步升华。其次,我觉得较为成功的是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是其中一个重点。我事先准备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计算,这样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并帮助总结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最后,在测量有曲边的图形周长时,借助细线,很自然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和9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从孩子熟悉的“分家”这一生活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学互学,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我采用“当小老师”的形式,“闯关大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上台展示,把苹果宝宝分家。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分家”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教学中我时刻激励孩子们,学生纪律好、回答问题好等都可以得到一个拼过宝宝,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关键是老师怎么调动。本课教学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练习,让学生“活”起来,师生一起进行闯关,感觉数学的乐趣和无穷魅力。例如:教8和9的组成时,在讲完后,我请9个同学上台,每人发一个数字,教师说组成8的两人是好朋友,学生就两人手牵手的成为了好朋友,也可以组成9的两人是好朋友,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9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团结、友爱。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3
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运用,对这两个定理的学习进行以下设计:用数学语言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熟悉这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后,再拿一些具体题目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运用这两个定理。用数学语言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条件:点P是角AOB平分线上的一点,PD垂直OA,PE垂直OB。结论:PD=PE。用数学语言叙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条件:点P是角AOB上的一点,PD=PE,PD垂直OA,PE垂直OB。结论:点P在角AOB的平分线上。具体题目设计,第22页第2,3题,第26页第5题。让学生看到题目后指出该用哪个定理。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运用这两个定理。
许多学生学习了某个定理后,遇到相对应的题目往往不知道该用哪个定理,通过一些对应的题目,或者用数学语言给出条件,让学生得出结论,并说出用的是哪个定理,可以强化学生对定理的运用能力。
2、注重分析思路,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思考的过程。在证明的选题上,注意了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在开始阶段,证明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通过精心角平分线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几何证明的坡度。
二、不足之处
1、学生缺乏具体的自主探究几何的机会,只是培养了学生的几何证明思路。
2、没有理论结合实际生活。教材有通过确定集贸市场的位置的问题引出“到角平分线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看到理论来自实际需要。但是教学上并没有体现。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4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记数的结果,又是记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10的认识”是认数教学中关键的一课。本节课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动手操作让孩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10个一是1个十是建立新旧计数单位联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孩子后续学习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数小棒,边数边摆当数到9时停顿以下在摆一个,问孩子:有几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这是马上指导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给孩子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直观的小棒及捆小棒的过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计数器,知道孩子边拨珠边数数,进一步巩固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
二、通过实际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列举了很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10个同学站一队、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过让学生感受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数学就在身边。
三、设计利用刻度尺,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让学生知道9和10的顺序是怎样的(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接着我设计了小朋友喜欢的水果图,让学生说说喜欢吃哪些水果,体会从左数排第几,从右数排第几…….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形成并强化“10”的表象,理解10的序数意义和基数意义。
四、最后我特意设计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境,课件展示,让学生倒数10、9、8……(发射)。这样不但让学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10以内数字应用很广泛,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5
教学下来感到基本比较顺,在课中有几点惊喜:
1、学生们的想象力已经初步形成,这对于学生们认识图形很有帮助。这一点体现在:
(1)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很清楚:在没有课件演示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讲解:圆柱的上底面收缩变小,在收缩变小,最后收缩成了一个点,这样圆柱也就转化成了圆锥。学生们通过头脑中的想象,很快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2)对高的认识与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测量,理解了圆锥侧面积上的直线是扇形的半径,但半径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测量。
(3)旋转一周之后就是圆锥。
2、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地形成。通过学生们课上精彩的发言,体会到学生们已初步具备了推理的能力,并在利用这一能力进行新知的学习。
3、教师的灵感更闪光。
在原教案中,自己设计的是老师先进行演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之后再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在进行教学中,学生们对圆锥体的基本特征真正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先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后老师再进行演示,效果一定会更好。果不其然,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这使我再一次体会到老师灵活驾驭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6
初二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半年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辛劳,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也许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一种的遗憾教学。本学其我所教的班级成绩下滑比较明显,我仔细寻找了一下原因。
一、教材的不足和问题大大的增强了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我们的效率
本教材不太适合中下学生的,它的知识点的循环上升,散乱的,本意是好的,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太高,如因式分解一章中,学生对因式分解理解不好,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低而考试的要求有较高,所以就出现了偏差。本教材强调自主探索,强调突出个性,强调学习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但我们教师有这个能力放开?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虽然条件很好,我的课件很好,但我还是尽量少用,我们的中下生是不适合完全放开。本教材的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内容和时间不够,因式分解2个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5节课,这些都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刚有初步认识,我们就讲完了。因式分解,这种好像简单的,实际上是学生学的最差的,也是最难的,4节课肯定是不能能解决问题的。
二、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了解的不够,制约了我们的教学
我们数学科组一直尽力于出针对“中下”生的一课一练,但是我们的题目常常太难,不是我们没有用心,而是我们高估了我们的学生,我们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对学生的把握分析不到位。
三、对教材的再创新和了解学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我们的教材,合理的整合各类资源。不断的反思和积累失败,它是一种财富,是将来的基石。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合作探究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例:“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对于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正。具体要求:要做到课前备好课,上课时精神要饱满,对学生要多花时间,尤其是成绩差一点的,要多帮助他们,争取使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向指导老师请教,多听课,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要求对学生作到:一.做好课堂简要摘记。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7
在设计上太注重老师的引导,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实施,层次不分明。在学生掌握了8的组成后,对于9的组成我完全放手,并进行了分层教学,具体设计如下: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学习9的组成吗?会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填写,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来分一分,说一说,在填写。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分层进行学习,并逐步掌握了9的组成的知识。经过这一环节的改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的几个可取之处:
1、复习部分的“悄悄算”游戏对一年级孩子具有集中注意力,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
2、把扑克引入课堂,并做到一牌多用:先用扑克牌进行了8的组成的分一分活动,再进行了“我翻牌你出牌”游戏,还利用扑克进行了找朋友游戏,活跃了课堂,学生兴趣昂然。
3、游戏形式多样,如对口令游戏、拍手游戏、悄悄算游戏、我翻牌你出牌、找朋友游戏等等,游戏活动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并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8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9
原以为有了几年教学经历了,上教研课不会紧张的,可是随着上课铃响起,我还是心怦怦直跳。也许是我太在乎了。
为了上好《8和9的组成》,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我由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新知识,还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竞猜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学生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课堂40分钟完成了课时计划的任务,学生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相对于试教的效果,好多了。
即使自我感觉良好,问题还是存在一些。例如: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太少。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怕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习题,学生摆小棒探究9的组成都非常仓促,另一方面的原因更是担心驾驭不好课堂,怕学生沉于玩小棒不再跟着一起思考;作为数学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也担心自己表达的意思学生不能马上接受,喜欢重复;课堂设计的内容就是8和9的组成,显得单调,容量太小。
就当自己觉得可以稍微松懈一下的时候,我们数学组的其他3个老师挤出时间为我的课进行了讲评,我的心又悬了起来。现实终究是要面对的,我也虚心的记下了她们提出的一些宝贵意见:
1.我们从数字3开始,3的组成就是利用摆小棒找出来的。再到4、5、6、7的组成,也无非是利用分圆片或者小花。现在已经到了8和9的组成,学生完全可以根据组成的规律,脱离实物找出8和9的组成。问题在就于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数学建模的渗透,没有把教学提升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
2.游戏环节的设计要考虑充分,不能顾此失彼。我在游戏环节中为学生准备的是他们喜欢吃的糖果,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不便于学生观察。在新课引入阶段,我扮演小兔子猜测盒子里还剩下糖果的个数,没有让学生一探究竟地检验盒子的糖果的个数。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当然;
3.准备的练习缺乏层次,也就说明了我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
事实虽不容乐观,但是我并不气馁。如果没有这样机会,我就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也听不到其他老师的指教。我的学习历程中有这么多乐于助人同事的帮助,我的明天会更好。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0
在这节课当中,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创设完情景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一些回答,没有预想到。如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数鸡和兔的头或一只只放出来数从而知道鸡兔各有几只。说明在情景创设上有漏洞,需进一步完善。
(2)、我在假设之后怎么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么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3)、由于时间练习量不多,最后一个练习题应有多种结果,也没有一一罗列。今后教学中要紧凑课堂结构,要少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于练习。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1
本学年我所教的班级是初一(3、4)班的数学,两个班的学生的基础有差异,3班优生少,差生多是这两个班的显著的不一样特点。刚接到他们,觉得他们还比较乖。再之后,慢慢熟悉了解之后,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学期第一次、其中考试后,要求每位同学分别写了一份书面的考后反思材料。本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后,除优生外,每位同学写一篇考试总结。结合他们说到的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悟,我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一、对数学学习缺乏巩固。
在教学中,我发现好些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较高,很重视数学学习,表现出很多用心的心理。绝大部分学生数学课认真听讲,用心回答问题。他们认为自己过去学得不错,此刻只要完成正式作业就行,更有一些同学认为数学家庭作业做或不做没有关联,反正上课听懂就行。于是,数学家庭作业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应对这些状况,半学期后,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改变自己对家庭作业的检查方式,和家长一齐检查、批改。此刻看来,很多同学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小部分同学我行我素,让人很是头疼。
二、学习数学思想涣散。
对于初一的学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比较守纪律,比较爱回答问题。但是过了一段时刻后,学习用心性越来越差,思想越来越涣散,有的同学简直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还有一种现象,老师提问,下边就鸦雀无声,即使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也闷着不说,但是一旦教师说一点课外的东西,那他们兴致特高。还有就是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很盲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他们只知道混几年后就能够去打工挣钱,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那就等于是文盲,即使打工,别人也只能把你当苦力,而有知识,即使去打工,别人也会把你当有文化的人用。
三、学习数学耍“小聪明”
有些同学凭自己小学阶段基础好,到初中后学习就耍“小聪明”,平时做作业时,做题粗枝大叶,回答不完整,考试的时候,不认真读题,完全没有弄清楚题意。如,数学选取题无特殊说明,只有一个答案,但是有些同学选取多个答案;题目叫选说法错误的,有同学就以为是选正确的;解题没有格式;选取题留空等等,这些,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都反复强调,但是还有同学犯这些错误。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了《8、9的组成》这一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备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找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地提升。课前精心的备课,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时时有亮点,处处有新意,并且将这种亮点变为了高效,学生就会轻松得到一份厚重知识。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只要小朋友能学会8和9的组成,歌星小企鹅就会为大家唱一首动听的歌曲!”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通过比赛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8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6人一组合作进行,小组长按号进行,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
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太乱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好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同学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习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学生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学生摆小棒之前,我虽然有一定的示范但学生自己摆和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学生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在指名学生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好学生或个别人有练习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3、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培养,如听讲、说话,尤其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认真去听,去思考,回答问题说完整话,声音洪亮。
四、改进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尽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推敲练习题。
2、课前做好分析工作,找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做到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入手。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3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 — = — + 。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有专家对新课程的专题分析讲座;对课例的讲解;也有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收获不少,受益多多。现将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有意义的学习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使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学习材料必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生活实际和数迷的发展都是有用的。
三、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学生通过在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发表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有个性的过程。
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从重功能。
五、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数学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15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