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展一教案
拓展一: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把握其“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3.了解繁体字、异体字有关知识。
4.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教学步骤】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 1.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仓颉造字的传说(2)文字出自八卦说
2.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1)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形物符号(2)原始社会时期的几何类符号 3.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4.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5.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6.汉字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1)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2)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①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②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③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④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⑤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⑥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3)六书的运用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六书”始于战国,西汉末,有了较详尽的论述,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象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由此可见,字形是汉字的灵魂,汉字形体结构的本身,包容着无比丰富的信息量。教师自觉地运用汉字构造的规律指导小学生识字,可以使学生在识字中逐渐掌握识字规律,形成识字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师具体讲解:
一、画其状物,从形见义。
对于汉字,唐兰先生曾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由此可见,汉字是由图画衍生出来的。许俱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诎。”作为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象形字还保留实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讲解字义,巩固字形,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教学目的。如教“木”字,可以运用观察实物──观察概括图——古体字——楷体字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一棵树”,然后观察树的简图,接着展示古体字 “ ”,最后出示楷体字“木”。这种由实物到图象,古体字到近体字的演变过程,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字义,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文字的特征,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汉字是一个独特的表意本系,汉字是由图画向符号衍生的。
二、明确符号,察而见意。
对于指事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它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这一抽象符号。这时的教学仍可以引人文字进行参考,如“上 ”“下 ”是以弧线为基础,上边加一短线表义“上下”。“本末”是分别在木字的下部上部各加一横,表示根与消的所在,这一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先明确符号的含义,再了解字义,摹绘出字形,读出字音。
会意字的教学是在明确了象形字、指事字的符号的基础上,察而见意进行识字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分析字形,图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进而加深对宇的音、形、义的理解。如“闪”字,教学时即可采用演示法,让一学生从教室门口一闪而过,使学生明确地理解“闪”字的含义,记准它的字形和字音。再如进行“聪”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解字形:“耳朵,眼睛,嘴巴,心”四个“宝”合在一起正好是个“聪”。这样的识字,是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相结合,自然使学生记得深刻。
三、由形得义,由声得音。
形声字是由形符、声符两部分组成的。形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基础上产生的,无论字的形符或声符都是由这三者得来的。因而,教学这类字时,我们就可以由基本字带字识字,由青而得义。如:马一妈,骂,蚂。由“马”为这声符得出字声,由“女”“虫”“口”得出字义,这种识字方法不仅可使学生读准音,而且可使小学生对字义也有明确的了解。通过对同音字比较形符,又可以明确率义,以“躁”、“燥”为例,一个是“急躁时跺脚(足)”,另一个是“干燥时火多”,这一比较就使学生由形而见义,由声而得音。
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字。如:木字部多与树木有关,“柏”、“桦”。以此为例,水部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河”、“海”。山字部多与山有关,如“岭”、“崇”。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形符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但从文字学的角度加以讲明,不仅能使他们明确其字义,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货”、“贷”中的“贝”是表示货币,因为先古人们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篇”、“简”中的“竹’表示竹筒,因为先古人们使用竹筒作为书写工具。汉字的“六书”从构造上对文字的形体进行探讨,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丰厚遗产。如果我们今天进行的识字教学能够探源而行,不仅会教给学生从形、音、义上去识字,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二篇:《回顾-拓展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本[人教版实验教材] 十二册
《回顾·拓展一》教案及课件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现在回顾总结,进行交流,可任选一道题回答:
1、从<<
>>课文中,我明白了()道理,生活中有()事相似的。
2、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体的全体一样。五根指头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3、我印象最深的是《
》这篇课文里()的描写,它写出了()
4、我喜欢《
》课文中()的一句,原因是()
5、《
》课文,采用()的写法,我很喜欢,我在练笔时也用到了。
6小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二、日积月累
在体验生活和理解、感受文章时,往往会有一些惊人的语句使人终生难忘。
1、请一位读句子,读准音
2、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遍,你能明白句子的意思吗?
3、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4、从刚才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是什么格言?(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都是人生哲理格言)
5、练习
连线
A、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或?
a、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知 晓音乐的 美妙,观 看了千支剑以后才知
道兵器的好坏。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种树必须培育他的根,教人以德
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
没有疑惑?
D、甘瓜苦帝,天下物无全美也
d、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擂三
通鼓,勇气就 完结了
E、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e、再甜的瓜,瓜蒂都是苦心的,天
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6、按要求写格言
1、小明成绩好,爱运动,同学喜欢和他玩,但小明的字写不美,书法比赛没他份,小明苦恼,你会用哪一句格言开导他呢?
2、小红无论做什么作业,都是做一会又玩一会,东东对小红说“我做作业就不像你,特别是写作文,我一定会()的。
3、爸爸对小兰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妈妈希望和他一起纠正小兰的坏习惯,就语重心长的对他和小兰说:()
三、成语故事
中国语言多姿多彩、成语故事也丰富。现在学习《邯郸学步》
1、请一位同学读这个故事
2、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遍,能悟出了什么道理?,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事? 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帮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4 小结:
在学习中要发挥自己所长,也要吸取别人所长,正所谓取长补短。
四 拓展下面我们看一个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1、会读题目?是怎么会的?
2、同学们自由读第二遍,能悟出了什么道理? 3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把题目写下来,课后讲给大家听听。五 作业
1、从课外摘抄三句自己喜欢的人生哲理格言,以鞭策激励自己。
2、背诵P21 日积月累
3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深刻的人生哲理格言
发挥自己所长,也要吸取别人所长,正所谓取长补短。
第三篇:《回顾拓展一》教案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运用有关描写大自然的古诗句。
教学重难点:
学会交流读书感受,正确理解积累运用古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经过一单元的学习,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呢,这节课我们来回顾一下。
目标一: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合作探究 学习反馈1】
(1)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不但欣赏到了
体会到了
,还学到了一些学习、写作方面的方法,比如: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山中访友》《山雨》后的感想。
(可以从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方面来谈)
(3)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4)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每个学习小组最少要有一个代表发言。可以从在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书中讲了什么事,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等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展学,互相交流反馈从文章中悟得的写作手法,组际补充。教师相机引导:
(1)可以说说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联想的。
(2)在充分说的基础上结合朗读感受深刻的语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师小结:作者大自然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并融入了自己热爱自然、关爱生灵的独特情怀。这就提醒孩子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细心地观察者,做一个爱幻想的人。
过渡语:下面这篇文章作者对初春作了细致的观察,道出了独特的感受,我们看看他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的。
阅读练习
第一抹春痕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出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地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和()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分)
娇娇:
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
2、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括号内(2分)
①耐心 ②细心 ③留心
3、文中“发现第一抹春痕”指的是什么?(2分)
4、将“这些鲜艳的粉末„„细心的孩子们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他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中的“染”换成“插”好不好?为什么?(4分)
5、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6、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是哪个?说说为什么。(4分)
过渡句: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目标二:读背并积累运用有关描写大自然的古诗句。
思路导航:
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特点的。如,从“落红”“春气暖”“满天云”这些词,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习反馈2】
1、补充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元稹)
2、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小组展学,互相交流诗句的感受并讲讲运用积累古诗的方法,组际补充。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教师相机引导: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三、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板书
交流平台
写作手法
细致观察
合理想象
第四篇:回顾.拓展一doc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学习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学习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学习准备】
1、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2、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3、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温故而知新
1、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
(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习的角度说)
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我们知道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我从小就爱读书,读了许多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身残志坚,通第周刻苦学习,在基础特差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终名列前茅。居里夫人投身事业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想起他们,想起狄更斯的名言:“毅力能攻克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险峰。”我坚持了下来;当我取得成功时,我又想起他们,想起鲁迅“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的谆谆教导,让我在胜利面前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这些都是书给与我的。在人生漫长又曲折的道路上,是书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5、教师小结:
6、研讨读书方法:
我学会了好的读书方法,使我的学习比以往轻松快乐了,真是事半功倍。就此话题研讨读书方法。
读书的方法还有:粗读;深读;精读。
还有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等五步阅读法;以及“框架读书法”;“比较读书法”;“质疑读书法”等。
二、交流收获、体会
师小结:
书,是人类的另一世界。人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亦或是将来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无外乎作家徐鲁说书比人长寿。我们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想,给人以情感。
课堂教学大多有变数,会有众多难料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者在备课时要预定多种“不确定因素”,并在课堂上走生成之路,机智从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是个爱书国度,崇尚乐学好读,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同桌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荒芜的芜。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荒芜、破、心到、眼到、口到等。
学生质疑,自己答疑,教师释疑。
自由诵读,到理解名言,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3、尝试背诵名言:
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4、搜集整理,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如果使用得好,书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东西──爱默生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勃司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卡莱尔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歌德说:“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又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那些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5、展示收集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名言的搜集与展示,就是想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的一处,从书汲取营养,得到力量。
二、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
2、图书整理: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回来给班级的图书按种类进行整理。回家后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个书目,分类造册,做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3、送人“玫瑰”: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共享知识。
4、展示读书记录卡:
平时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时,要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交流展示。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增趣读书,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情景教学使学生增强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思维和口语表达的原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交流,碰撞思维,放飞心灵,丰富语言,练就思维。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回顾 · 拓展一》教案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