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规律排序》及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大象、长颈鹿各不少于5只。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个出示大象与长颈鹿,;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师生一起按照1头大象、1只长颈鹿、1头大象、1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3、按照1头大象、2只长颈鹿、1头大象、2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式,请幼儿上来自己排序,边排边说出排序的规律。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387字。
第二篇:小班数学排序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活动《按大小排序》活动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按大小排序》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结合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小兔生日会”的游戏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排序活动与游戏充分结合,目的在于让孩子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看小熊一家大小找衣服的能力,同时发展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环节流程较流畅,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活动效果良好,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几点反思:
一、活动内容安排,体现较好的情境性和趣味性。
本次活动中围绕着参加小兔子的生日会这一情景开展。其中有三个亮点:第一,以小兔的生日会引入,并告诉幼儿小兔的生日会邀请了“小熊一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置难题,“小熊一家”可多人了需要帮忙找对“小熊一家”的衣服为游戏,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让原本较单一的数学活动富于乐趣;第三,创设良好的小兔生日舞会背景,并提出从小到大排队跳舞、从大到小排队跳舞的形式,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游戏。
二、活动材料提供,体现较好的操作性和层次性。
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提供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为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1、材料的操作性:本次活动设计了3个让幼儿帮“小熊一家”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小熊一家”一是让幼儿观察小熊一家大小,让幼儿帮助小熊一家从小到大进行排队;“小熊一家的新衣”二是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漂亮的衣服,让他们观察衣服是根据小熊一家大小提供的;“小熊小熊穿新衣”三是让幼儿小组操作帮助小熊一家穿新衣。幼儿园小班数学“按大小排序”是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看实物大小,重要让幼儿有说和比较大小的机会。而小组操作中提供幼儿一人摆弄,一人按大小排队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乐意操作材料。
2、材料的层次性: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注意使材料从易到难,从形象具体到抽象,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集体操作和独立操作为主。体现在提供五只小熊,让幼儿自由观察小熊一家大小,并引导幼儿可以帮他们排队;再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大小的上衣,让幼儿观察衣服的大小,并尝试为小熊“穿衣”;最后为幼儿小熊一家的裤子、鞋子和手套,从衣服大好观察到鞋子、手套小应仔细观察,增加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当然,游戏中为了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饮料瓶子,让幼儿帮小熊一家大小分饮料。
三、师幼互动过程,体现较好互动的有效性。
活动中,我设置了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观察小熊和衣服的大小,引导幼儿帮助小熊一家穿衣服,衣服大小是否合适,让同伴互相检查、纠错,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摆正教师活动中的辅助角色。
活动后的反思与调整:
在活动中可能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指导的还不到位,今后,我将更注重观察幼儿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或提出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小班科学活动:《按大小排序》(数学)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以内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中的小熊和衣裤;大小、高矮不同的旧瓶子及瓶盖;大小不同的纸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手指一家。幼儿走完线后取小垫子坐好后一起念儿歌《手指一家》,边念边做相应动作。
二、操作探索活动。
创设情境:兔子要过生日了,他邀请了小熊的一家去参加。这一天,小熊的一家早早的就起床了,他们哪,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兔子的生日派对。但是兔子有个要求:小熊的一家必须排好队,因为他为小熊的一家准备的食物也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好队的。这下小熊的一家就犯难了。小朋友,请你帮小熊们排好队,再帮他们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一)教师出示5只小熊,引导幼儿观察5只小熊的大小,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并按大小顺序排列好。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小熊是怎样排队的。
(二)教师出示小熊们的上衣,让幼儿观察5件上衣大小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将上衣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教师小结:他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三、游戏活动。
游戏“小熊穿新衣”。每次请两名幼儿玩游戏,全体幼儿一起说:“小熊小熊穿新衣”。当说到“穿”字时,两名幼儿同时拿起衣服和小熊相碰,如衣服与小熊大小正合适,表示成功。
四、分组活动。
教师:兔子也正在家里紧张的为小熊们准备着食物,因为小熊的一家有大有小,所以装食物的瓶子和盒子也是大小不一样的,小熊们马上就要来了,兔子没时间把这些瓶子和盒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好,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兔子吧!
第一组:操作“小熊的一家”,教师:穿好上衣的小熊们还要穿上漂亮的裤子,请你们帮助小熊把裤子穿好吧。但是小熊们必须排好队这样才能进兔子家的门。
第二组:操作各种瓶子。教师:小熊一家是按大小排好队的,所以这些装饮料的瓶子也应该是按大小排好队的,可千万不能排错了,不然小熊们可能就找不到自己的饮料了。
第三组:操作大小不同的盒子。说明同上。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可请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排列的规律,请全体幼儿互相看一看。引导幼儿收拾学具,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有序的收拾好。
篇二:小班数学排序反思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一:活动反思: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本次数学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次活动,活动中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在帮助小兔子把裙子排排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乐于动手操作,从而学习将物体按ab、aabb规律进行排序,并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按规律排序带来的乐趣。
按规律排序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些难度的,幼儿虽然能够用小眼睛看出排列的规律,但是不能较好地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我们主要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与理解。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请你帮帮小兔子”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启发幼儿思考问题。在学习与理解中,对于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我们请他来动手操作排一排,再引导幼儿一起检验。在多次个别操作和集体操作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浓厚,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单进行按规律排序,部分幼儿操作时会出现问题。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
1、活动中,习惯性地请举手的幼儿参与操作示范,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关注不够。以后的活动中也要适当地请没举手的幼儿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也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操作,掌握所学知识。
2、学习的层次性不强,我们一起学习了按ab、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而且两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是一起学习、操作的,以至于幼儿在进行aabb排列规律的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如果活动中能够在学习了按ab规律进行排序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检验与巩固的话,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好。在幼儿学习按ab规律排序后,再引导幼儿学习按aabb规律进行排序,相信幼儿能较好地掌握,操作时的正确率也会高一些。
3、教师提供的操作单和操作材料不配套,操作单小,操作材料很大,以至于让操作材料挡住了操作单上提供的排序规律,部分幼儿在操作中便会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地进行排序。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谨记这一点,注重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二:小班数学《按简单规律排序》活动反思>>(1848字)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各种卡片(动物、水果)、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
一、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
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用书
举例:让幼儿说一说书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接下去该排什么?
幼儿使用操作用书,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
一、内容的选择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的定位
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排序活动,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三、材料的准备
此次活动提供的材料很丰富,有卡片、木珠、插塑积木、雪花片,孩子想选择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材料,同时我还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以及不同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些是“半成品”,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律给积木排序了,要求孩子继续按照此种规律排序;有的是让幼儿设计不同的规律来排序。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完成快的幼儿还可选择第二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这样在活动中就解决了能力强的孩子等待能力弱的孩子的现象,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的组织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要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
和最大的耐心。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活动中我欠缺的是教育机智,引题时,我让孩子找彩旗规律,“彩旗是按怎样的顺序挂的?”有个孩子说“后面那面旗是黄色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就回答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呢。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就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其实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顺势引导,马上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这样一个问题,也可以达到我绕了一个弯路要幼儿得出的结论。
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五、活动的效果
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六、活动后的思考
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今天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存在的规律。因此今天我尝试了语言和拍打节奏活动相交替的规律来进行安静活动,在小结时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篇三:语馨幼儿园小班数学《按大小的特征排序》教学反思
语馨幼儿园小班数学《按大小的特征排序》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上“按大小的特征排序”的课程,排序活动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有顺序的排列起来,对小班来说“排序”可能会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知识,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
我是以出示挂图的形式引题的,这让孩子们在开始部分有了很大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是在于看图上的物体以及它们的色彩,因为小班幼儿还是对颜色鲜艳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的。而我提出:“我们来看看这张图上面有什么秘密。”这时才有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首先禹昊说出:“图上有灯笼和苹果。”韩志研也提出:“老师,桌子上的苹果有一个大一个小的。”
小朋友们发现了它们是一个大一个小的,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后我要求孩子们把灯笼和苹果排序完整。我在引导幼儿“找规律”时,运用 “前”“后”这两个很关键的方位词,可我却没有给孩子们划分清晰的起点,导致有些孩子从不同方位给灯笼和苹果进行了排序,影响了排序的美感。如果在划分了清楚起点独立区域内,这些概念是清晰明白的,而没有了独立的区域标记,“前”“后”的意义就模糊了,不利于幼儿在活动中找到规律。
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比较少,往往会前一个是正确的,后面一个就出错了。所以我要求幼儿对观察比较得来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出来,如:一个大灯笼一个小灯笼,一大灯笼一个小灯笼。并且在续排时也要求他们一边说规律一边做相应的操作。做到边做边说。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排序活动对于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他们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做模仿、练习、模仿、练习?..这样他们才能从中找到规律,接着排。这让人看起来简单的重复,其实是孩子们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以后我们的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等这些都能找到排序活动的乐趣。比如说排队的时候男孩和女孩排队,玩玩具时两种颜色不同玩具的排队等等,这些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活动,可以反复的模仿、练习,从而建立排序的概念,为我们幼儿以后更深层次的排序活动打好基础。我想今后孩子们是会非常喜欢这项排序活动的。篇四: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组织了数学活动《比长短》,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的长短,学着比较长短,能正确的运用长,比较长,最短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长或短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拿出两根铅笔,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根长,哪根短,接着再拿出中等长的铅笔放在中间,请小朋友反复观察,并能够完整的说出这根铅笔比长的那根要短,比较短的那跟要长。这一环节结束后,我选择三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小朋友上台按高矮顺序站好,以幼儿的高矮来代替长短,这一直观察现象引来幼儿的兴趣,并能准确说出谁高,谁矮,谁最矮,谁比谁要高,谁比谁要矮等短语。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让幼儿上台来比较高矮的这个环节。在这个活动前期,我本想在中间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但从之前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有幼儿,对观察图片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是很长,很容易分散,毕竟现在还是小班的小朋友,并非于中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幼儿都很好动,尤其是做在后面的小朋友,可能离老师有点距离,更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于是经过考虑,我尝试让幼儿做教具的方法,既请个别幼儿上来,大家比一比,谁高,谁比较矮。谁最矮,这一方法,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且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长短,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长和我最短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长短排序,但在第一环节,对彩带进行比较时应该让幼儿在多以些观察,多一些讨论,来加强幼儿对长短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语言使用的不太规范,使得整个活动多了几块瑕疵。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应该让幼儿去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个活动运用的时间过长,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第三篇:小班数学排序反思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一:活动反思: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本次数学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次活动,活动中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在帮助小兔子把裙子排排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乐于动手操作,从而学习将物体按AB、AABB规律进行排序,并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按规律排序带来的乐趣。
按规律排序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些难度的,幼儿虽然能够用小眼睛看出排列的规律,但是不能较好地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我们主要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与理解。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请你帮帮小兔子”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启发幼儿思考问题。在学习与理解中,对于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我们请他来动手操作排一排,再引导幼儿一起检验。在多次个别操作和集体操作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浓厚,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单进行按规律排序,部分幼儿操作时会出现问题。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
1、活动中,习惯性地请举手的幼儿参与操作示范,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关注不够。以后的活动中也要适当地请没举手的幼儿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也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操作,掌握所学知识。
2、学习的层次性不强,我们一起学习了按AB、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而且两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是一起学习、操作的,以至于幼儿在进行AABB排列规律的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如果活动中能够在学习了按AB规律进行排序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检验与巩固的话,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好。在幼儿学习按AB规律排序后,再引导幼儿学习按AABB规律进行排序,相信幼儿能较好地掌握,操作时的正确率也会高一些。
3、教师提供的操作单和操作材料不配套,操作单小,操作材料很大,以至于让操作材料挡住了操作单上提供的排序规律,部分幼儿在操作中便会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地进行排序。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谨记这一点,注重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二:小班数学《按简单规律排序》活动反思>>(1848字)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各种卡片(动物、水果)、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用书
举例:让幼儿说一说书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接下去该排什么?
幼儿使用操作用书,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
一、内容的选择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的定位
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排序活动,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三、材料的准备
此次活动提供的材料很丰富,有卡片、木珠、插塑积木、雪花片,孩子想选择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材料,同时我还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以及不同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些是“半成品”,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律给积木排序了,要求孩子继续按照此种规律排序;有的是让幼儿设计不同的规律来排序。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完成快的幼儿还可选择第二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这样在活动中就解决了能力强的孩子等待能力弱的孩子的现象,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的组织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要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和最大的耐心。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活动中我欠缺的是教育机智,引题时,我让孩子找彩旗规律,“彩旗是按怎样的顺序挂的?”有个孩子说“后面那面旗是黄色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就回答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呢。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就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其实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顺势引导,马上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这样一个问题,也可以达到我绕了一个弯路要幼儿得出的结论。
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五、活动的效果
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六、活动后的思考
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今天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存在的规律。因此今天我尝试了语言和拍打节奏活动相交替的规律来进行安静活动,在小结时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三:小班数学《快乐的排序》活动设计及课后反思>>(1097字)
教材分析:
《快乐的排序》是我们现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审定的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程小班数学教学的一部分。课本配以故事情节图片,在情景中引出本部分学习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排序是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又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综迹,因此,教学必须遵循幼儿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力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有规律地排序。
活动设想:
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动力,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本活动我以幼儿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景导入,让幼儿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活动中“运用中体现价值”这一环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美妙作用,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数学。
幼儿学习排序,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我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排序接通,匹配,化难为易。
活动准备:
课件、小老鼠玩偶、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各种颜色的积木几何图形、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形式:
集体教育和分组教育相结合。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
互相问好:儿歌《手指歌》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参观联欢会场》引入活动
新年快到了,小老鼠布置了一个联欢会,让我们也去一起参加吧!让幼儿观察联欢会的图片,自由讲讲谁都来了,场地上都有什么?
2、讨论卡片上的图片有什么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场地上图片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欣赏《规律的美》
四、游戏“小小设计师”,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A组:按颜色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积木进行间隔排列。
B组:按几何图形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C组:按图案排列。
选择两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五、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我们的室外找找我们身边有那些“规律的美”。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四:小班数学《交替排序》教学反思>>(992字)
一、教学活动中是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重点放在“比较大小”上,比较容易;“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仔细观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规律”。
继实物点数活动后“给苹果排排队”引出排序活动,这学期第一次接触,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难点。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组织本次活动最满意、最遗憾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对本周进行的教学评优活动的学习与实施,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学评优活动中,幼儿自由发言的、争抢玩具的,此起彼伏的情景,教学经验不足的我手足无措。排序活动的失败不是设计的问题,而是我实施的时候没有放开,孩子原本的能力没有呈现。我不想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但是还想让孩子安静下来玩接下来的游戏,面对这个问题,我缺乏正确地灵活地引导孩子的技能。引导不力,幼儿没有理解我提出的要求或者是我提出的要求没有有效地引导幼儿,造成课堂秩序乱,直至活动拖延并无法进行。关键是自己先静下来,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语言。
反思这种“乱”,是活动内容太过简单吗?幼儿调皮甚至和别的幼儿争抢,造成教学活动无法得到预想的样子!我觉得除了教学经验不足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心态最重要。如果说对自己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有满意之处的话,就是从内心真的把幼儿放在重要的位置,放在了我心里,积极地做到眼中有幼儿。
三、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微创新?
第一次设计组织数学评优课,敢于大胆尝试,敢于突破自己,体现了自己努力进取的表现。一改原来直接导入的方式,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善于调整,更要积极灵活地组织好幼儿。在生活中给孩子机会及充足的时间去表达去思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乱的有意义,有价值。活动中我欠缺的是教育机智,引题时,我让孩子找交通工具的排队规律,课堂缺乏灵活性,没有因势利导,也是因为自己教学中概念的模糊,最终在“乱”中失败。希望自己接受此次教训,继续努力学习,积累教学中的经验和技巧,给幼儿给自己交份满意的答卷。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日常实践的磨练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水平。
>小班数学排序反思五:小班数学《按长短排序》案例与反思>>(1053字)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发现孩子对于2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区分很好,但是对于多个物体时,不能很好的区分长短,所以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能辨别5个以内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点:能辨别5以内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短的笔;
2、学具准备:长棒;5根不同长短的绳子;5支不同长短的笔;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师幼边走边念儿歌,可是教师说,也可是师幼同说;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按长短排序
创设情境: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小朋友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先给他们排排队吧。教师拿出5支不同长短的笔,师范将5支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观察,体验笔一支比一支短;在从下至上看,体验笔一支比一支长;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长棒宝宝也想请小朋友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拿出长棒,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提样长短的顺序关系。
3、分组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完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给物品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棒,从长到短排序或从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按长短顺序给绳子排队,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短排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相反”,教师说“××物品长”,幼儿接说“××物
品短”,要求接说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车长——汽车短„„.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按要求收拾好。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3——14页的活动;
2、玩“吃小棒”游戏,幼儿3人一组,手上各有3根长短不同的长棒,3个幼儿一同说:“一、二、三、出”,幼儿分别拿出一根长棒,比较长短,长的吃短的,最短的能吃最长的。最后比一比谁手里剩下的小棒数量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第四篇:小班数学说课稿《按规律排序》
小班说课稿《按一定规律排序》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选自拓天教育小班的逻辑数学《按一定规律排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和学法、活动过程等环节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按规律排序”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小班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创设“小熊请客”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游戏中感受排序的有趣。
二、说活动目标
《指南》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我从幼儿年龄特点和数学发展水平出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学习将两种物体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
2、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推理能力。
3、情感: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和愉悦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指南》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将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的方法设为重点。将幼儿自主操作排序设为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
因此,我进行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红、绿大脚印若干(场地摆好)两种颜色串珠若干,两种颜色花朵若干。(保证每个幼儿人手一份)
2、场地准备:小熊的家(两种颜色的物体若干)
3、PPT课件。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班幼儿易受情境感染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了去“小熊家做客”的情节,让幼儿愉快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2)操作法。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的颜色不同,并引导幼儿进行排序接龙。
(3)多种感官参与法。多让幼儿说一说,这都有什么物品,这些物品都有什么颜色?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2、学法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特点。
(1)操作学习法。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这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快途径。
(2)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的情节,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在游戏中获得愉快感和成就感。
(3)交流法。在反反复复的问答交流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的接近成功,从而培养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选取幼儿喜欢的小熊为切入口,以去小熊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吧。我们踩着脚印去小熊家吧。(红色、绿色)
2、幼儿探索排序规律,并进行排序接龙。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小熊家真漂亮。我们来看一看小熊家都有什么颜色的小椅子啊?红色、绿色。哪个宝宝来帮忙摆一摆呢?
教师:小熊很欢迎宝宝们的到来,它给宝宝们准备了香香的水果,都有什么水果?你知道这些水果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你能接着往下排列吗?
(这是两种物体交替重复排列的)
3、分组活动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于是我让孩子们分组练习,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教师:宝宝们,我们来小熊家做客,我们也做一份礼物送给小熊,好吗?我们可以做个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交替排列的花环,或者穿一串一颗蓝色珠子一颗红色珠子交替排列的项链。
(1)穿项链。(2)涂颜色。
七、说延伸活动
我们学习数学,是利用数学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再次迁移到生活中。
1、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的AB排序。
2、在操作区给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积累经验。并尝试按其它的规律排序。
八、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体现了师幼互动关系,并坚持以幼儿为主题,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中,接受到了知识的累积。
第五篇:中班数学《按规律排序》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按规律排序》一课我先讲了一个故事激趣导入,说小松鼠在森林里采了一些美丽的红豆子,绿豆子串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请小朋友找一找藏在项链里的美丽的秘密:一颗红一颗绿,一颗红一颗绿。然后再出示一串项链一颗红两颗绿,一颗红两颗绿。和小朋友一起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们用雪花片来按规律排序,自己设计一些规律来排序。然后指导幼儿完成书上的作业。
课堂上气氛活跃,幼儿兴趣很高。特别是前面说的时候,他们好像都懂了。但让他们自己操作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有几个幼儿串着串着就多一个或者少一个,我又让他们细心地检查,最后发现问题,再改正过来。
还有一个孩子很会说,但动手时才发现他根本没有懂到,不能完成。我就个别指导他,又让他说,又让他观察别人的作品,我费了好大的劲,可收效甚微。最后,我亲自动手和他一起摆了三遍,第四遍让他自己摆他才摆对了。后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后来说了几个规律都没有难倒他,他都摆对了。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动手真的非常重要。只有孩子亲手做了,他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思和规律,光凭嘴说,说的再费劲,还不如示范作一遍。这是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