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内容:教材P19—20
例1及做一做
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和探究活动理解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其它点的方法。
2、理解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相对性,感受不同确定位置方法的特点。
3、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尝试和探究活动理解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其它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相对性,感受不同确定位置方法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作业纸
学生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出示图,请说说图中A、B、C市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2、复习用方向表示位置
除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三年级时还学习过用方位词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同学们还记得吗?谁能用方位来说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出示图)
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城市两次描述的结果不一样?(观测中心不同,以哪个点为观测中心就在哪个点上标注十字坐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方位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感受方向、角度、距离在确定位置时的作用
(1)问题情境
感受方向的重要性
出示“台风距离A市600㎞”根据这条信息猜一猜,台风中心可能会在图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刚才的猜测,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台风中心就在这些点中的某一个,但是还不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可见只有距离这一个信息并不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
(2)缩小范围,继续猜测
感受方向和角度的重要性
出示“台风中心在A市的东南方向上,距离600㎞”,现在你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了吗?
可见不单单是方向,还需要更多信息我们才能确定台风的位置。
2、探究用方向和角度确定位置的方法
(1)设疑
问:你认为还需要什么信息才能确定它对于A市的位置呢?
(2)尝试探究
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同桌交流。
(3)反馈学生的方法
重点讨论测量完角度后如何用语言描述。
a.东偏南60°600㎞。
b.南偏东30°600㎞。
c.其它方法(注意归纳到前两种方法)
3、归纳和规范
通过方向、角度和距离我们就可以确定以某一个点为中心时,平面上其它点的位置。
(1)对比感知用方向确定角度的方法
在用方向和角度确定点的位置时我们是怎样描述的?东偏南和南偏东一样吗?(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2)推广
北偏东、西偏南、西偏北……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3)巩固方法
a.说方向和角度,然后比划。
b.先比划在用语言描述。
(4)对比同一方向的两种叙述
南偏东60°和东偏南30°实际上是同一个方向,我们一般在描述的时候会选择小于45度的角来描述,这样会简便一点。
三、巩固练习
1、P20
做一做
像这样用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同学们理解了吗?请完成P20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困。
集体订正,说说在确定位置时需要注意什么?
2、P23
第1题
以乌鲁木齐为例,在测量时可以把观测点上的十字坐标适当延长,以便于测量角度。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城市确定位置,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它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在确定位置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对比感知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
(海上遇险、派飞机搜救)
出示图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时,A点的位置只用一个数对就够了,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确定A点的位置却有很多种?今天学习的这种方法在生活中能发挥作用吗?
2、尝试解决两个点之间相互确定位置
想一想,海上遇险的人应该朝哪个方向观察营救的飞机和船只?
六、课堂作业
1、P23
第2题
七、家庭作业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八、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方向:东偏南
角度:
30°
距离: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