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小学生女娲补天教案
2020年小学生女娲补天教案
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起看看小学生女娲补天教案!欢迎查阅!
女娲补天教案1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神话、传说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力。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女娲补天》通过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学习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整文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点评: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3)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理解词语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品词析句的水平,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在孩子的学习初期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提高不成问题,更会使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人生道路。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点评: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结果,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整理和有感情蓝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文,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保护者得来不易的美好环境呢?
点评: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女娲补天教案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一一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写字练习
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
二、导入阅读过程
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我们可以从女娲看到什么、这么开始讲起。复述并不是要求我们按课文中写的一句不差地去讲,那不是复述,而是背诵课文了。复述就是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0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四、课后拓展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女娲补天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第二篇:女娲补天教案
洋溢神话教学的情趣,丰满语言习得的过程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罗树庚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学习了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后,要求学生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要求学生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完成这两个任务既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故事会做铺垫。四篇课文学习结束后,编者安排了“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放性很大,学生既可以写神话、传说如何引人入胜,也可以写神话、传说对自己的影响,还可以写古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对自己的启发。等等。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由此可以看出,课文只是选取原文若干片段,经过改编再创造而成的。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
4.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感受女娲美好品质,能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学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批注的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感受传统文化。
1.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都是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上课前,我们来一个知识抢答,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指哪四部?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指哪四个?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是指哪四个?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考虑到这些知识抢答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事先出示图片,以做提示。)2.师:除了上述四个神话故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神话故事与一般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
任何知识都是有一个系统的。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梳理,对于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系统了解。三道知识抢答,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第二,阅读教学时时处处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通过出示一组神话故事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题目,我们就能大体了解故事内容。阅读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教阅读。】
二、揭题导入,升腾神奇的色彩。1.揭题导入。(板书)女娲。你对女娲你了解哪些?(预设: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女娲造人,女娲是雷神和极乐国王的女儿生的,女娲哥哥是伏羲。等等。)再写“补天”。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预设:补锅、补衣服、补轮胎、补课。等等)你见过补天吗?师总结:多么神奇呀!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话色彩。2.引导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②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
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检查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轰隆隆塌下 露出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主要内容,从一句话逐步精炼到四个字——天崩地裂或者天塌地陷。)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 冶炼盆子 ①指导学习“冶炼”。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冶炼一般指用火或其它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指导书写“冶炼”。(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先认真看老师写一遍。请同学们也写一遍。)
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出示五彩云霞图片,带出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这么能干,奖励大家欣赏一张图片。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④⑤ 4.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概括、批注。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五个词语。现在你能用上这五个词说说女娲补天的前因后果吗?)
【设计意图
把书读厚,由词带出句子;把书读薄,根据句子、段落内容概括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在语言的转换中能力得到培养,素养得到提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第一,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指导。第二,根据句子或段落描写的内容概括出“天崩地裂”、“炼石补天”等词,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锻炼。尝试进行批注,这是很好的学法渗透。第三,根据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又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跳一跳达到的。】
四、围绕“可怕”,读出情讲出味。
1.师:天地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可怕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天塌地陷,人们被洪水、大火围困的句子。(学生汇报)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①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学生自由读)
②读了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可怕、恐怖、难受、难过)
师:是啊,所以这四句话的前面说:天哪,太可怕了!同学们,读书要读出感情,有个好方法就是学会想象,这四个句子,哪句话描写的情景最让你感到可怕,请你选择这一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等会儿请你用朗读表现出可怕。(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四句话都是围绕可怕来写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可怕的?(天、地、人)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朗读(略)。
③师: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④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可怕?(让学生先发表意见,略。)2.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补天之前“可怕”的情景。
① 师:你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一幕可怕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吗?(学生自由说。)
②在学生说得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推出词语支持:天塌
地裂
山冈
熊熊大火
田野
洪水
围困
挣扎
③借助词语帮助讲述“可怕”。要求做到语句通顺有感情;有想象空间。④学生准备。准备两分钟,轻声自言自语。⑤讲述“可怕”,适当评价。【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懂得读书不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幻化出一幅幅画面,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最后,又引导学生加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可怕”。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为下一节课讲述全篇课文做准备。】
五、存疑结课,提出下节课学习任务。
师:多么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啊,多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正因为这样,神话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女娲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将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六、作业超市。
1.课文中有一些生动的语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抄下来。2.试着讲一讲整个故事。3.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七、第一课时板书设计。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天崩地裂
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炼石补天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写词语,检查学习效果。倒塌
挣扎
冶炼
二、展开想象,感受女娲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2.品读描写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①读一读,划出女娲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女娲找得很辛苦,很着急。)
②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③聚焦“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
师: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来到了(),又来到了(),还来到了()。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通过引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4.师:据说女娲找五彩石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五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好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彩石。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多么勇敢善良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扣词扣句,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课文多处句段反映了女娲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女娲找五彩石这部分最集中。本设计抓住这一语段,通过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步骤,始终把朗读、想象作为重点,在品读、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聚焦“找啊找啊”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神话教学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1.个别朗读课文。
2.想象说话(写话)练习。师: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天空不仅不会喷火,还()。大地上又恢复了(),人们(),女娲看到这一切,也高兴地笑了。【设计意图
“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写话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使学生得到一次前后照应的强化学习。】
四、默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把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
文本的神话性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且可以促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神话性表现在哪里呢?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既是编者的意图,也是神话教学有别于其它文本的地方。】
五、复述故事,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1.同桌互相练习。
2.抽取个别学生讲故事,进行现场指导,引领学生讲故事。3.再次练习,全面提高。【设计意图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其魅力之一。根据神话故事的本身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把讲故事作为《女娲补天》教学的一个重点,定位是准确的。这一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尝试——点拨——练习的规律,符合复述的指导策略。】
六、拓展阅读,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女娲补天》原文。师朗读一遍即可。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2.推荐《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部分出自这本书。
【设计意图
引入原文,推荐《山海经》把教学引向课外,适度的拓展与链接,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使得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还在延续。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讲,听了教师对原文的朗读,他一定能体会到原文所描写的惨烈情景比课文严重的多,他也能感受到课文所写只是部分。对于喜欢神话故事的同学来说,引导读《山海经》,让他们找到了神话故事的源头活水。】
七、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不怕艰辛 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 分享:
第三篇:《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补天》教案
一、导入:很高兴和大伙儿携手迈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神话则是这块天地中灿烂夺目的文学瑰宝。你们心中装了哪些神话故事?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生2:后羿射日。生3:女娲补天。生4:精卫填海。生5:夸父逐日。观看视频《女娲补天》
导语:中国神话故事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则神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读得准确流利。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请标示出来。
(多媒体提示: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多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2、朗读成果展示,2-3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给予评价(老师也及时补充点评)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疏通文意。
各组选择自己读懂的句子,派代表翻译,班内交流,老师点拨并加以补充归纳。
四、分析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1)女娲为什么补天?明确: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明确: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明确: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
教师适当点拨并摘要板书。
明确: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她创造了人类,不仅如此,她还拯救了人类,在女娲的身上,体现出一种为拯救人类而勇于奉献的精神。
3、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归纳整理。
指导:女娲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地崇拜着的始祖。她既创造了人类,又义无反顾地照顾人类,使人类免于天灾。她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险补天,表现了她勇敢、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当堂背诵课文
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各组推举人参加背诵比赛。教师在活动中记录成绩,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对优胜组给予适当奖励。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女娲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篇:女娲补天教案
31女娲补天
一、课前谈话,感受传统文化。
1.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都是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神话故事,同学们,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是指哪四个?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考虑到这些知识抢答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事先出示图片,以做提示。)
2.师:除了上述四个神话故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神话故事与一般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 任何知识都是有一个系统的。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梳理,对于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系统了解。三道知识抢答,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第二,阅读教学时时处处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通过出示一组神话故事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题目,我们就能大体了解故事内容。阅读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教阅读。】
二、揭题导入,升腾神奇的色彩。
1.揭题导入。(板书)女娲。你对女娲你了解哪些?(预设: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女娲造人,女娲是雷神和极乐国王的女儿生的,女娲哥哥是伏羲。等等。)再写“补天”。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预设:补锅、补衣服、补轮胎、补课。等等)你见过补天吗?师总结:多么神奇呀!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话色彩。
2.引导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①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②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 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检查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主要内容,从一句话逐步精炼到四个字——天崩地裂或者天塌地陷。)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
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冶炼盆子
①指导学习“冶炼”。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冶炼一般指用火或其它方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指导书写“冶炼”。(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先认真看老师写一遍。请同学们也写一遍。)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出示五彩云霞图片,带出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这么能干,奖励大家欣赏一张图片。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④⑤
4.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概括、批注。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五个词语。现在你能用上这五个词说说女娲补天的前因后果吗?)今天我们又学会了根据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围绕“可怕”,读出情讲出味。
1.师:天地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可怕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天塌地陷,人们被洪水、大火围困的句子。(学生汇报)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学生自由读)
②读了这四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可怕、恐怖、难受、难过)
师:是啊,所以这四句话的前面说:天哪,太可怕了!同学们,读书要读出感情,有个好方法就是学会想象,这四个句子,哪句话描写的情景最让你感到可怕,请你选择这一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等会儿请你用朗读表现出可怕。(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四句话都是围绕可怕来写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可怕的?(天、地、人)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朗读(略)。
③师: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④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可怕?(让学生先发表意见,略。)2.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补天之前“可怕”的情景。
① 师:你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一幕可怕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吗?(学生自由说。)
②在学生说得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推出词语支持:天塌 地裂 山冈 熊熊大火 田野 洪水 围困 挣扎
③借助词语帮助讲述“可怕”。要求做到语句通顺有感情;有想象空间。④学生准备。准备两分钟,轻声自言自语。⑤讲述“可怕”,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懂得读书不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幻化出一幅幅画面,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最后,又引导学生加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可怕”。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为下一节课讲述全篇课文做准备。】
五、存疑结课,提出下节课学习任务。
师:多么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啊,多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正因为这样,神话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女娲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将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六、作业超市。
1.课文中有一些生动的语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抄下来。2.试着讲一讲整个故事。3.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七、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天崩地裂 求神灭火
造船救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炼石补天
第五篇: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造人》
一、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奇幻的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你能说说是哪些神话故事吗?(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是人类的母亲,是女娲创造了人类,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袁珂走进《女娲造人》的神话世界,去感受神话的魅力。
二、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明确原因: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
①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怎样造人)
②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③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怎样繁衍后代)
三、本文是根据(风俗通)改写的,请同学们翻开28课,看课后第一题,齐读短文,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
(一)思考: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的情绪; 4.作者的评述。
(二)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④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动作描写,心理、神态描写)
⒀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找出从时间上表现女娲造人相当艰苦的短语。找出从行动上表现女娲造人相当艰苦的句子(15)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 …
(1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聪明 智慧
四、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女娲有什么认识? ①、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②、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①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想像 大胆奇特
• 挥洒泥浆造人 ② 寂寞孤独
• 自豪欣慰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 忙碌疲倦
师:在作者袁珂笔下,女娲是“神”性和“人”性的结合,是奇特和合理的统一。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女娲是怎样的形象? 作为神来说,女娲有什么神的特点?(神通广大)(板书)
作为人来说,女娲又具有人的哪些特点?(勤劳、智慧、伟大、有创造力)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 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五、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六、同学们,学习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人类诞生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有了温馨,有了爱,有了创造。认识到人类生命的可贵,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七、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以后,同学们,你能用简单的话来阐述一下你对神话的理解吗?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
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鲜明,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4、有美好的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八、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新奇合理的想象,扩写这个神话传说: 温州原名鹿城,相传古时曾有一白鹿衔花经过此地,所以得名。想象的要求:
1、想象必须要合理
2、想象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