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教案《冰的魔术》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冰的魔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知道冰的变化,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冰的魔术》含反思教案吧。
预设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具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本文扩展阅读: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地说,它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魔术是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巧妙综合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刑侦学、表演学等不同科学领域的高智慧的表演艺术。抓住人们好奇、求知心理的特点,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现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第二篇: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二)儿歌《哈哈镜》来源于中班主题“图形宝宝”中科学活动《哈哈镜》,幼儿对哈哈镜很感兴趣,给幼儿上一节关于哈哈镜的语言活动来加强幼儿对哈哈镜的认识了解。
(三)中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可以按照儿歌的结构来替换新词,让幼儿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生动、更有趣。
II、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儿歌《哈哈镜》 班级:中班课题领域:语言 授课人:XX
一、活动目标(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四)结束活动: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五)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
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3
一、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习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 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三、重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习仿编散文。
四、准备:
小镜子一面课件录音磁带彩色笔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
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
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
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
看幻灯并欣赏录音
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习仿编散文
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
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
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
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的:
1.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2.理解反义词:大--小,高--矮。
3.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猫、小兔、熊猫、长颈鹿、老虎等动物卡片若干。
2.自制图谱、《哈哈镜》课件。
3.字卡:大、小、高、矮、长、短、圆、扁、胖、瘦。
教学过程:
一、体验照哈哈镜的乐趣。
1.欣赏录像,回忆照哈哈镜时有趣的情景。
师:刚才我们到哈哈王国去玩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情形吧!(播放录像)
2. 幼儿讲述照镜子时的趣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在哈哈王国发生的好玩的事情?
3.教师小结:听你们一说呀,这哈哈镜可真神奇呢!它把我们变大了,变小了,变高了,变矮了。
二、学习儿歌,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和结构。
1.动画演示小老鼠、大象照镜子的画面,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小朋友们听,谁在说话?(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原来是哈哈镜在发出邀请啊,它是怎么邀请的?会有谁去呢?小老鼠、大象照了会变成什么样了呢?谁会用动作来做一做“大”、“小”。出示图谱和字卡“大”“小”
2.演示小草和大树照镜子的画面,让幼儿观察。
师:除了动物朋友呀,其他的朋友也来了,看看会是谁呢?小草、大树变成什么样了?我们一起来变一变“高”、“矮”。出示图谱
3.完整学说儿歌。
师:小老鼠、大象、小草、大树照了镜子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些好玩的事连起来说一说吧!
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老鼠照照变大了/大象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大树照照变矮了。
4.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5.认识反义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儿歌中的小秘密呢?大-小,高-矮,他们是两个相反的词语,这样的词叫反义词。
三、拓展思路,仿编儿歌
1.幼儿分组自由仿编
师:好多朋友都听说了这神奇的哈哈镜,都忍不住要来照一照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它们就藏在你身后的卡片里。请你去观察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像这样用反义词编成好听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个别幼儿讲述仿编内容,引导幼儿仿编变胖了、变瘦了、变圆了、变扁了、变长了、变短了的物体。
3.集体朗诵仿编内容,感受仿编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找到了这么多的反义词,还把它编成这么好听的`话,我们再来说一说吧!
四、玩游戏:我会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哈镜的儿歌,想不想来玩一个哈哈镜的游戏呀?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和家长一起在生活中找一找反义词。
区域活动:把教具放在语言区让幼儿仿编。
活动反思:
“照哈哈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平时生活中却很少几乎没有哈哈镜,因此幼儿缺少这方面经验。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去“哈哈王国”游玩,体验照哈哈镜的快乐并录像。活动一开始欣赏录像,回忆照哈哈镜时有趣的情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理解儿歌。
在观察小草、大树照了哈哈镜变得怎么样时,小朋友第一反应会说“小草变大了,大树变小了”,这也没错,因为“大和高”,“小和矮”的外形特征本来就相似。所以我先肯定幼儿,接着再说:“小草不但变大了,而且它的个子也变得怎么样了?”,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高”。
这首儿歌句型简单很适合仿编,但在仿编环节,可能我给的时间不够充裕,大部分幼儿能够说出仿编句型,但语句还不是很通顺、完整。
中班语言哈哈镜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趣味变化,巩固理解反义词:大―小,高―矮,胖―瘦。
2、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3、乐意参与表演和游戏活动,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儿歌录音。
2、经验准备:带小朋友去过科发室玩哈哈镜。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一张照片拍得妙,个个见了哈哈笑,瘦子一照变胖子, 矮子一照能长高。(打一物)小朋友你们都玩过哈哈镜吗?照完哈哈镜会有什么变化呢?原来哈哈镜会让我们有这么多有趣的变化,今天森林里也来了一些小客人在照哈哈镜,让我们一起瞧一瞧它们照完哈哈镜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变化吧。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结构
(一)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课件,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小老鼠、大象照镜子的画面,重点引出句式……。
问题:谁在照镜子?小老鼠照完镜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个别幼儿猜一猜)可是哈哈镜要听到一句咒语才会出现镜子里的老鼠: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让我们一起把咒语告诉哈哈镜吧!(出现镜子里老鼠)小老鼠变(大了)为什么呢?是谁把它变大的?哦:老鼠照照变大了。
小老鼠的好朋友大象也来照哈哈镜了,那大象照完镜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念咒语让哈哈镜把镜子里的大象变出来,大象变(小了)大象是照完什么变小的?(哈哈镜)哦:大象照照变小了。
2、出示小花和大树照镜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句式……。
问题:哎,小花很爱美,也来照哈哈镜了?(一名幼儿猜一猜)小花到底变成什么样子呢?你们一起说咒语,呀,小花照照变(高)了。
小花的好朋友大树也来了,哈哈镜啊把矮矮的小树变高了,那会把高高的大树变成什么样呢?念咒语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出示)大树真的变高了,你们真聪明!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3、出示小猪和小猴照镜子的画面,让幼儿自由讨论说出句式……。
问题:胖胖的'小猪和瘦瘦的小猴也来了?它们照完哈哈镜会有什么变化,请和好朋友讨论一下并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它们变化后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出示)
4、出示小朋友照镜子的画面,幼儿观察。
问题:原来是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在照哈哈镜,那我们有什么变化?(幼儿说)哦都变了样!
(二)引出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一遍儿歌。
问题:哈哈镜看到这么多的变化,它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完整播放儿歌录音)
2、出示图谱学习儿歌。
问题:小朋友们,这首儿歌有趣吗?谁能猜到它的名字:哈哈镜,那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呢?
3、巩固儿歌:男女分角色读儿歌:这首儿歌还可以用有趣的方式来读一读。
填空形式学习儿歌:现在啊图谱上的小客人都不见了,你们还能把这首儿歌读出来吗?
三、儿歌表演
1、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等的变化,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教师:这首儿歌真有趣,我们还可以把好看的动作加进去呢,谁来学一学小老鼠照镜子的样子……请你们找一个空的位子,让咱们边说儿歌边把动作加进去学一学它们照镜子吧!
2、分角色表演儿歌(老师啊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胸饰,请你把它贴在自己的胸上,分角色边做动作边来念一念演一演吧!)
四、儿歌仿编
小朋友们除了儿歌里的小动物来照哈哈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想照哈哈镜,它们照完哈哈镜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跟好朋友用儿歌里好听的话说一说!(提问)将小朋友仿编的内容编成好听的儿歌。
五、结束部分
延伸:哈哈镜呀真奇妙,能把大的变小,把高的变矮,还能把胖的变瘦,……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啊?(想)那我们回教室来玩我会变得游戏。
附儿歌:
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老鼠照照变大了,大象照照变小了。小花照照变高了,大树照照变矮了。小猪照照变瘦了,小猴照照变胖了。小朋友们照一照,咦!刚才的娃娃变样了!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小蛋壳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小蛋壳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小蛋壳》。
欣赏小鸡出壳的动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呀?”(全体说:鸡蛋)
A、“鸡蛋它怎么啦?”(小鸡伤心或流血: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啊!)为什么伤心?或流血?)(请3个人回答)
师小结:“咔嚓咔嚓”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宝宝钻到鸡妈妈的翅膀下,这就是它的新家。
B、“小蛋壳怎么啦?”(哭了)
“它为什么哭了呢?或为什么会难过呢?”(师: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请3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小蛋壳有点伤心,“现在鸡宝宝离开我了,我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说完咕噜咕噜滚走了。
C、师:“小蛋壳来到了哪里?遇到了谁?”(如果先说出小蜜蜂,可以请幼儿说:它在哪里遇到了小蜜蜂,3个孩子回答)
“那小蛋壳会说什么呢?”(2~3个人回答)(不管小蛋壳说什么,老师一定要追问下去)
师小结:小蛋壳来到了大树旁,看见了一只蜜蜂在采蜜,小蛋壳说:“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小蜜蜂说:“谢谢你,小蛋壳,大树上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小蛋壳说了什么呀?”“谁会来学一学”(3~5个孩子)
“小蜜蜂又是怎么说的呢?”(3~5个孩子回答)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蜜蜂说:“……”
D、师:“接着小蛋壳它又遇到了谁?”
“他们会说什么呢?(1说得出:小蛋壳说:“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2。想想看小蛋壳会说什么呢?)
“小蚂蚁会说什么呀?(说不出: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啊?(住在泥洞里的))
师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蛋壳,田埂上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蚂蚁说:“……”(男孩子来做小蛋壳,女孩子来做小蚂蚁,男孩子站起来说)
E、这会儿小蛋壳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什么呢?(1~2个孩子回答)
(师幼对话:师做小蛋壳说:“……”孩子做小青蛙说:“谢谢你,小蛋壳,清清地池塘就是我的家”。
F、我们看一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做小蛋壳,一个做小蜗牛,学学他们怎么说的?(幼儿自由交流,师下去指导4~5对)
师:好,坐神气了,有谁愿意上来表演的?
G、小蛋壳会做谁的家呢?(幼儿自由猜)
点击幻灯八:是谁啊?(瓢虫)
师小结:一只瓢虫路过这里:“太好啦,我的宝宝正少个家呢!”“快快睡,小宝贝。”瓢虫把它的小宝贝放进小蛋壳里唱起了歌,小蛋壳听着听着,也睡着啦。
师:“小蛋壳做了谁的家呀?”(瓢虫的家)
二、完整讲故事《小蛋壳》。
师: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一边看图片一边要求幼儿一起讲对话)
谁来说说它们的家在哪里的?(10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的家在哪吗?(停2秒让孩子想想)和旁边小朋友讨论一下,也可以去问问爸爸妈妈。(2分钟后)谁来说说?
如:
大大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黑黑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小河是小鱼的家
深深的树洞是松鼠的家……
你们说的真棒!不同的小动物,家也是不一样的。回家后把它画下来,请爸爸妈妈用字记下来,好吗?
活动反思:
《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
第四篇:中班语言教案:三颗星星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三颗星星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三颗星星的本领,了解简单交通规则。
2、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故事录音。
2、太阳、星星的头饰、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导入:很久以前,太阳妈妈有三个孩子,他们分别是红星星、黄星星、绿星星。听说它们到地球上来了,他们在地球上做什么呢?太阳妈妈想知道,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三颗星星》就知道了。
2、完整欣赏故事师:太阳妈妈有几个孩子?叫什么?
三个星星到地球上来干什么?
3、分段欣赏(看图)师:三颗星星有什么本领?他们到地球上干什么去了呢?边看图边把故事再听一遍。
提问:
(1)三颗星星学会了什么本领?三颗星星学了本领后,太阳妈妈怎么做的?
(2)太阳妈妈思念孩子她是怎么做的?三颗星星回到太阳妈妈的身边后,地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讨论:
A、为什么三颗星星回到妈妈身边地球就乱套?
B、三颗星星能离开地球吗?
(3)猜猜三颗星星来到地球变成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原来,三颗星星就是红绿灯,他们在地球上指挥交通,我们不能没有他。那除了他们,还有哪些灯在指挥交通呢?(出示行人过路灯、转弯指示灯)二、玩一玩——巩固故事内容太阳妈妈和三颗星星来到了我们这里,想和我们做游戏。(看三色星星的指令一起做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与主题内容相吻合,贴近幼儿的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本质的东西。能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以故事为载体帮助幼儿拓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变封闭式的提问为开放式,既发挥主导又留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活动过程体现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
第五篇:小蛋壳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蛋壳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蛋壳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了解小蛋壳的心愿。
2.学说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并愿意表演。
3.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故事配套PPT。
2.角色头饰一组一个(分四组形象)。
3.角色图片各一张,事先张贴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图片《小蛋壳》。
1.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一个鸡蛋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鸡出壳走了)
2.出示小蛋壳伤心的图片。
师:“现在,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请幼儿猜想
1.猜猜看,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小蛋壳碰到小蜗牛会说些什么?小蜗牛有没有家呢?它的家在哪呢?
2.小蜜蜂、小蚂蚁、小蜗牛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吗?
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最后小蛋壳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小结:小蛋壳做了金龟子宝宝的'摇篮,它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好开心哦!
三、完整欣赏故事。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一下故事吧!
四、集体表演故事。
1.刚才我们又完整地欣赏了一遍故事,现在谁来告诉老师:故事里主要讲到了谁呢?(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角色图片)
2.请部分幼儿带上头饰,表演故事对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活动反思:
《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
小蛋壳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小蛋壳》。
欣赏小鸡出壳的动画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呀?”(全体说:鸡蛋)
A、“鸡蛋它怎么啦?”(小鸡伤心或流血: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啊!)为什么伤心?或流血?)(请3个人回答)
师小结:“咔嚓咔嚓”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宝宝钻到鸡妈妈的翅膀下,这就是它的新家。
B、“小蛋壳怎么啦?”(哭了)
“它为什么哭了呢?或为什么会难过呢?”(师: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请3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小蛋壳有点伤心,“现在鸡宝宝离开我了,我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说完咕噜咕噜滚走了。
C、师:“小蛋壳来到了哪里?遇到了谁?”(如果先说出小蜜蜂,可以请幼儿说:它在哪里遇到了小蜜蜂,3个孩子回答)
“那小蛋壳会说什么呢?”(2~3个人回答)(不管小蛋壳说什么,老师一定要追问下去)
师小结:小蛋壳来到了大树旁,看见了一只蜜蜂在采蜜,小蛋壳说:“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小蜜蜂说:“谢谢你,小蛋壳,大树上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小蛋壳说了什么呀?”“谁会来学一学”(3~5个孩子)
“小蜜蜂又是怎么说的呢?”(3~5个孩子回答)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蜜蜂说:“……”
D、师:“接着小蛋壳它又遇到了谁?”
“他们会说什么呢?(1说得出:小蛋壳说:“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2。想想看小蛋壳会说什么呢?)
“小蚂蚁会说什么呀?(说不出: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啊?(住在泥洞里的))
师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蛋壳,田埂上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蚂蚁说:“……”(男孩子来做小蛋壳,女孩子来做小蚂蚁,男孩子站起来说)
E、这会儿小蛋壳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什么呢?(1~2个孩子回答)
(师幼对话:师做小蛋壳说:“……”孩子做小青蛙说:“谢谢你,小蛋壳,清清地池塘就是我的家”。
F、我们看一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做小蛋壳,一个做小蜗牛,学学他们怎么说的?(幼儿自由交流,师下去指导4~5对)
师:好,坐神气了,有谁愿意上来表演的?
G、小蛋壳会做谁的家呢?(幼儿自由猜)
点击幻灯八:是谁啊?(瓢虫)
师小结:一只瓢虫路过这里:“太好啦,我的宝宝正少个家呢!”“快快睡,小宝贝。”瓢虫把它的小宝贝放进小蛋壳里唱起了歌,小蛋壳听着听着,也睡着啦。
师:“小蛋壳做了谁的家呀?”(瓢虫的家)
二、完整讲故事《小蛋壳》。
师: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一边看图片一边要求幼儿一起讲对话)
谁来说说它们的家在哪里的?(10个孩子回答)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的家在哪吗?(停2秒让孩子想想)和旁边小朋友讨论一下,也可以去问问爸爸妈妈。(2分钟后)谁来说说?
如:
大大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黑黑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小河是小鱼的家
深深的树洞是松鼠的家……
你们说的真棒!不同的小动物,家也是不一样的。回家后把它画下来,请爸爸妈妈用字记下来,好吗?
活动反思:
《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