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教案
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请看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集体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3.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2.课本 122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学生独立解答。
(2)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总结回顾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二篇:统计教案(本站推荐)
统计
任课教师:欧智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
课件,小动物头像,各种颜色的卡纸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刚才欧老师听了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现在,欧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放一首歌,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歌?(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生:生日快乐 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就有一位要过生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它就是森林里的小象。小象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都来向它表示祝贺。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吗? 生:谁来给它过生日?
它过几岁生日? 送给小象什么生日礼物?
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么多,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谁来给小象过生日了?(课件出示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1、来了好多客人,小象都数不过来了,所以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登记一下,怎么登记呢?
把小动物分分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小狗是一类,小猪是一类,小猴是一类。
欧老师要请2位小朋友上来,按刚刚我们说的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来摆一摆。
黑板上摆的这些,你们能清楚的知道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吗?谁来说一说?
生:小狗来了4只,小猴来了5只,小猪来了3只。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小动物来了几只?还要数一数。
看到这幅图,小朋友们知道了来小象家哪种动物最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比小猪多1只? 生:小猪最少。
小猴最多。小狗比小猪多1只。看到这些,你还想说什么? 生:小猴比小猪多2只。
小猴比小狗多1只。
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都是通过我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到的。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统计(板书“统计”)。
2、小动物们来给小象过生日,还带来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小象。你们能把这些鲜花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呢? 生:按颜色整理。这些鲜花有哪些颜色呢?
生:有4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粉色。
现在,欧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一些学具,同座位的小朋友一组,用手中的学具把小象收到的鲜花按颜色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然后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欧老师看哪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准备好了吗?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举手。
(老师收几份贴至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哪组排得是正确的。我们再一起来看书上涂得怎么样了,填完了吗?
3、认识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第93页的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条形统计图”。我们看到这个条形统计图来说一说:()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红花比蓝花多()盆。
三、拓展延伸
小动物们给小象带来了礼物,小象也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来招待它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小象准备了一些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水果)生:苹果,梨子,香蕉。
谁能帮小象统计统计这里到底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子,多少个香蕉,多少个香蕉呢?
哦,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象吧!请小朋友们把这张纸拿出来,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再填一填。看谁涂得最好,填得最棒?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第92页。
第三篇: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本章是全书的总领,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和特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艺术,取调查或试验的数值称为统计数据。
(一)统计
统计的涵义: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活动过程。是人们从数据方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获取数据和得出结论,来向人们提供信息。统计信息是统计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如,学习委员在期末考试后,都要统计全班考试人数、各科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数字就是来自调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论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它源于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严谨、标准和规范。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研究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调查或试验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作出统计上的解释。
由于统计定量研究具有客观、精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统计研究。
例如,政府要治理国家、作出决策、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宏观调控等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企业要开发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资金运用、投资评估等都需要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支持;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医药疗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未来的位置;生物学应用统计方法安排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生命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基因工程等等。
虽然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不同领域,存在千差万别,但所根据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性
人们说“统计的语言是数据”指的就是统计的数量性。而统计数据来源于调查或试验,因此统计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有时空条件的量。
(二)总体性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观察与综合分析,得出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例如,政府进行决策,就需要进行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客观事物的个别现象常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有助于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变异性
客观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构成总体的个体是互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统计称作变异。它有时间上的变异和空间上的变异,有变异才有必要去统计。
例如,一个商店的销售额在时间上每日数额有差异,每个柜台组之间数额有差异。因此,每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日每组都要统计销售额。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四、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着眼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用的基本方法都与总体数量性有关,这些基本方法是:
(一)大量观察法
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并且无法重复实验,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要研究这种关系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而必须到社会经济的现实中去做调查、观测,即采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观测,来进行综合研究。
因此,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要从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都是大量观察法的具体应用。
(二)统计分组法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被研究总体内在特点,按照所确定的分类或分组标准,将被研究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别或组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国民经济分为一产、二产、三产业;按行业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按核算方法分为货物与服务等等。
一个统计总体是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体,统计分组就是对这三种性质的综合分析。
(三)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是指,统计绝对数、统计相对数和统计平均数。综合指标法是指将这三种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统计基本方法。
例如,某班学生人数40人,统计期末考试总成绩 3200分,这是统计绝对数;平均成绩80分,这是统计平均数;及格率96%,优秀率25%,这是统计相对数。他们综合说明该班统计科的学习情况。
(四)统计模型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应用数学方程式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在第六章与第七章中具体介绍。
(五)统计推断法
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进行概括的推理方法,逻辑上称为归纳法。常常存在这种情况;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部分或有限的单位,而所需要判断的总体范围却是大量的,甚至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根据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部分数据判断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归纳推断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将在第四章中具体介绍。
本节小结
1.统计是指实践活动过程,统计学是指活动过程的理论指导。
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是从总体上来研究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就是说,统计是从对个体单位的观察人手最终得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统计资料。因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统计专业术语: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体系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具体量化。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现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是人,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件或现象等。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在某些点是具有共性。
2.大量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数目要足够多,足够多是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
3.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指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属性上的差异与数量上的差异。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单位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标志;表明总体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指标。
(一)统计标志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的名称。
2.标志的种类
3.标志的表现
是指在标志名称的后面所列示出来的属性或数量。
例如,“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汉、回、蒙、藏、…,为品质标志的表现;“年龄”是数量标志名称,16岁、17岁、18岁、…,为数量标志的表现。
(二)统计指标
1.指标的概念
表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称为指标。
例如,某班某期末学生40名,期末平均成绩80分,优秀率30%,及格率98%。它包括;时间限制、空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具体数值六个要素。
2.指标的种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它有两种形式:
1.各指间的关系可以用算术式表达。
如:
销售额 = 销售价格 × 销售量;
总产值 = 生产价格 × 产量
; 总成本 = 单位成本 × 产量
2.各指标间关系无法用算术式表达,只能用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表示。如,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是由货物与服务众多指标构成,企业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多项相关指标构成。
四、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二)联系
五、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标志在各单位身上的具体表现互有差别;指标在不同时空上数值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二)变量
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取值,统计上称为变量。也就是说标志或指标会出现不同值,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不同的值。因此,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名称称为变量,其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三)变量的种类
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的变量
六、统计数据的量化尺度
在统计研究中,量化通常是指概念的操作化或概念的运算化。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即它是取自调查或试验的值。因此,统计数据按照量化尺度的不同通常可分为:
(一)测量值数据,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
(二)计数值数据,用清点方法获得的数据
(三)排序数据,用排列顺序方法得到的数据
(四)分类数据,用划分类别方法得到的数据
七、本节小结
(一)总体与指标的关系 :
(二)总体单位与标志之间的关系 :
(三)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统计标志四者的关系:
第四篇:统计精品教案
《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 页,根据上面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完成下面两幅统计图吧。
学生开始完成书本两幅单式统计图。2.自主探究。
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同学们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获得那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了1985年是城镇的人数为30万,乡村人口为23万。生2:我知道了1990年的城镇人口为32万人,乡村的人口为22万人。………
师: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能不能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可以)同桌讨论讨论,怎样合并?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预设:少图例,请大家看看这张统计图,直条画反:确定左侧都是城镇人口,右侧都是乡村人口。条形上要标明数据。美观:用直尺,图案要美观)
(2)对照着一组画得好的,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两位同学把黑板上的也合并成一个复式的。
修改后反馈:修改完了吗?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标题?有没有图例?是否标名人数?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图标,并请生思考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为什么要加图例?
教师小结: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至少是两种事物,图例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事物。(3)师生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师:那么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教师小结:联系: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看起来形象、直观。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5)分析比与较
1.你现在对比一下两个地方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师: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我们每个同学都在锻炼,许多奥运健儿为了奥运会也在刻苦训练,那么精彩的奥运动会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博,取得了51枚金牌。已经超过了体育强国美国。我们就以中国、美国近三年的奥运金牌数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回小小统计师。(课件出示)
(2).画完后,学生评议,小组内选出最佳统计员(评选标准:准确、美观)
(3).我们看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什么信息?结合表中的数据预测一下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数。(小组先说一说)2.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四、小结
教师:今天傍晚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若问你,你今天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你会怎么回答他们啊?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相应的一页。板书: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右上角有图标,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于比较两个数
量,可以清楚两数的相差,单式
统计图用于一个数量的变化。
第五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教学准备:
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 4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2 / 4 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
/ 4 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自主练习3题。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