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雪》的说课稿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咏雪》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板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
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
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七、布置作业:
A:1、完成《全效学习》;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是“咏絮才”,由“咏絮才”设疑导入,中间解读、想象、拓展,都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最后再照应开头说“咏絮才”,发现我们身边的才子才女。在设计中,我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咏雪》的说课稿2设计理念。
本堂课所呈现的主要理念和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4.教者灵活得体的教育机智。
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评析】:教材分析紧扣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考虑到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得到专家王欣艳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童趣》等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评析】:主要分析了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古人的情操及文化魅力。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评析】: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情境再现,讲论文义,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五)教学流程示意
1、设置情境,情趣导入
二、作者简介,资料展示。
三、初读文章,感悟情趣
四、合作探究,深思意境
五、拓展阅读,材料延伸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评析】:教学流程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情趣导入
(1)、投影《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考虑到学生对诗词不够理解,教师讲解:王、谢是当时最有名的两个大家族——两个显赫的贵族,姓谢的家族比姓王的家族还要有影响,连当时皇帝都有点怕他们这个家族。这两个家族出了些非常有名的人物:身为宰辅的谢安,领导“淝水之战”的谢安的侄儿谢玄;宰相王导,他的侄子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我们今天就要学学有关王、谢两家的一篇文章,就是《世说新语咏雪》。
(2)、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也就知道了。
【评析】: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等。本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情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幸得到专家王欣艳老师的肯定
二、作者简介,资料展示。
课前布置预习,先让学生说,然后出示投影: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语言简练,词义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分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评析】:作家作品简介,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关的文体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点基础。得到专家王欣艳老师的指导。
三、初读文章,感悟情趣
(1)、听课文朗读:
因学生古文学的还少,教师要强调注意事项:注意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诵读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评析】:
(2)、分组自学,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用符号标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2.结合文下注解、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故事。
3.考文章哪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寒雪”“内集”“欣然”“大”’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出评价。
【评析】: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理解文义,掌握有关的文言知识,还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设定的情景中分析内容,引导学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人的情操及文化魅力学生进一步挖掘了文章的意境,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使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四、合作探究,挖掘意境
1、你认为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2、你认为“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谢道韫的好?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咏雪》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评析】:通过合作探究,充满创新活力。本案例环节体现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务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谈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究中读懂了作者匠心安排的内容。因此探究有利于创新。
五、拓展阅读,材料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我们的学生开拓了视野,进一步深刻感受古人的文化魅力。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来几段《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让学生欣赏)
1、改写《咏雪》把里面一些你觉得很有味道的地方扩写出来,这是为了加深理解。
2、大家听说过成语“东山再起”和“东床快婿”吧,也出自《世说新语》,去书店买一本《世说新语译注》,有空时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欣赏一下。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尽力让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体验中华文化的延续不断和博大精深。
【总评】:这堂课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体验古代的家庭亲情。尽力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1.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课关照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使思维活动多元化。
2.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3.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者组织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成功。
第二篇:《咏雪》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4)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七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围绕着“内集”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什么,参加人有哪些,天气状况如何,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着重写天气;围绕着“咏雪”学生回答,文中考题是什么,答案有哪些,深层次思考:细读课文,谢太傅欣赏谁的答案,胡儿和无奕女谁自信,你认为谁的答案较好,你认为“聪明”从哪儿来等这些问题,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意,同时又促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过中不至—无信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风吹柳絮,对子骂父---无礼
《咏雪》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自学:
(1)检查预习
(2)朗读课文:
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
节奏。
③学生齐读
④分组读
⑤指名读
(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
1、《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
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
3、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课堂小结】
1、作家作品
2、比喻修辞的运用
【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笺疏
(2)太傅()
(3)俄而()
(4)雪骤()
(5)差可拟()
(6)无奕()
(7)柳絮()
(8)谢道韫()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课后反思本节公开课,有诸多不足之处: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不明确,致使学生预习不扎实,影响课堂进度及效果。
2、课堂引导学生做的不到位,自己紧张,学生也紧张,课堂气氛明显不好。
3、备课不充分认真,课件中出现了重复性的错误。
4、驾驭课堂能力还须提高,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练习时间过短,没有真正检测出课堂学习效果。
5、对于重点探究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讨论探究的时间,最终还是让课堂成为了“满堂灌”,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谨记,吧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
6、没有布置作业。
总之,本节课教学中有太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站稳三尺讲台。
《咏雪》说课稿3
教材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1)、《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知识目标:
(1) 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
(2) 熟记作家作品
(3)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
(4)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
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 说学法
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后有老师确认。这样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之后老师在作确定。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
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
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
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作为青年教师尽管我很尽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咏雪》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
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
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讲解教材
(1)诵读课文
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2)疏通文意,
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
思考题:
①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②联系上下文,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答: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③“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4.布置作业。
《咏雪》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咏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咏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2、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三、说学法
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导入课文之后,我便请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作者 及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号、所处的时代、文学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进行识记。
(三)朗读感知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的.学习侧重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先听课文的范读,然后再师生竞赛朗读法落实课文的字音,把握节奏与停顿。在朗读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个别读与集体读、小组读与全班读相结合,从而力争读准字音,读好。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拟 差 俄而 雪骤 柳絮 无奕女 ......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翻译理解。第一步是翻译,在课文翻译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我先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并结合翻译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其间老师进行点拨,师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难;点拨的重点字词句有:
俄而 欣然 拟 未若
接着再请学生翻译全文,这样便使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课文内容;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注重朗读,在读中翻译,在读中理解。
(五)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2)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
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
事物来比喻雪。
(4)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确: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辈,今专指子女)
(3、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请学生先朗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六)再现当时情景: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突破教学难点。
(七)、布置作业:
A、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五、说板书 赞赏谢道韫 叙述咏雪事件 一问、一答的聪明才智
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咏雪》说课稿6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
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个性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以读促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由王戎识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仍有极大的兴趣,以此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难点质疑
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永远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词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讲故事 谈认识
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对文意的认识水平。更符合认知规律。
自主探究 个性解读
1、文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
预设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意,做到个性解读。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本环节最能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3、你能写出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吗?
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相互交流并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2. 小练笔,冬天到了,请你也写写雪景。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而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整堂我都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展示才华。在设计中,我也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以一个主持人的姿态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咏雪》说课稿7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板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
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
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七、布置作业:
A:1、完成《全效学习》;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是“咏絮才”,由“咏絮才”设疑导入,中间解读、想象、拓展,都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最后再照应开头说“咏絮才”,发现我们身边的才子才女。在设计中,我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第三篇:《咏雪》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张苗苗
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
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板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
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
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重点在
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七、布置作业:
A:
1、完成《全效学习》;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后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是“咏絮才”,由“咏絮才”设疑导入,中间解读、想象、拓展,都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最后再照应开头说“咏絮才”,发现我们身边的才子才女。在设计中,我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第四篇:《咏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麦穗
第五篇:《咏雪》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
张
东
生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
(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3、情感道德目标: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中的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一(5)班的学生来说阅历较浅,从广武和河西来的学生基础较差,很难独立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教学中要兼顾全体就非常费力,教学有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
1、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四、说学法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学生问答及老师评价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1、在导入时应用多媒体,给学生一个大雪纷飞的图片,使学生调整情绪、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
2、朗读正音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语感,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文言文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之后老师再作确定。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
3、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发动学生进行想象。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能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这样可以突出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
5、随堂练习
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记忆、积累。
6、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请大家写一个小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尽管我很精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不足,如教学语言罗嗦,受课件束缚而影响了教学进度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实践,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咏雪》教学反思
《咏雪》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全文微言大义,不足100字,却生动地记叙了东晋名士谢安与晚辈谢朗、谢道韫讲论文义,通过二晚辈回答的对比,赞赏了才女谢道韫的智慧和才华。文章在对人物的刻画中以语言为主,摹写三人仅用三句对答,人物性格却跃然纸上。这点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设计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探究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内容,以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体化。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内化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人记事的水平。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和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已经预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学生提问并回答之一环节,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完成的相当好。我想,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起的,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备课时,也就没有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学情,须知,备课也要备学生!
(二)让学生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生怕触犯了教师的权威,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本堂课的教学,原本一课时就能完成,但学生并没有按我的预设前进,他们所问所说的,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何况,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取得的效果定然比我原先设计的要好!更何况,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既是如此,两节课又何妨?
课后,看着准备好的《咏雪》课件,感受颇多。经过多年的教学,应该说自己在课堂教学流程的操作上和具体教学技能的掌握上,还是比较的成熟。但是近两年,教学上却越来越功利,常常通过练习检测让学生落实知识,夯实基础。在优化课堂教学,精细过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却越来越少,而且,疏于对先进教学设备操作的学习和掌握,在利用课件教学上不能得心应手。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和思维训练,忽视了熏陶感染在母语学习中的重大作用,这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感谢这堂课给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机会。对许久浑噩的我无异于当头棒喝。真该多花点心思在自己的教学上,少点闲思闲话闲事而无所事事。
《咏雪》说课稿
张
东
生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