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这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同时低年级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学法:
学
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学具: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方面:
1、做数学。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的讲桌上有一个——(引导学生说出三角板)
师:谁能猜猜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板呢?
生: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师:有3个角?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它的3个角在哪儿?
请一名学生上前指出3个角,此时学生指的一定是三角板的3个顶点。
师:噢!尖尖的这个是角?想想你指的完整吗?老师将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它好像就是一个点,你能将这个角完整的指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指角方法,“∠”这样的图形是一个角。
师:现在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这3个角。(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指角方法进行摸角)
师:手摸到其中的一个角上,(教师指角的顶点处)摸到这里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有点戳手。
师:角的两边又是怎样的?(教师指角的2条边)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角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角的世界,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对角角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课始,我出示学生熟悉的三角板,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角”。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探究体验、加深理解
1、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是一个颇皮的家伙,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上及平面图形之中,让我们找一找图中的角。
课件出示:剪刀、钟表、红领巾,请个别学生上前指出图中的角,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纠正语言,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师语言:剪刀上的2个刀刃形成了一个角,钟表上两根指针相交于一点上形成了一个角,红领巾的两边组成了一个角。
师:咱们将图中的角都请下来。(课件显示从立体到平面)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本环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从中找角,学生找到一个角我就点击课件让角闪烁。三个物品中的角全部找出后我移下其中的三个角,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中的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数学中角的样子。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这些图形都被我们称作角,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尖尖的一个点。(教师随机板书:·)
生:有两条直直的边/两边直直的。(教师随机板书:∠)
师:我们将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2条直直的边叫做角的2条边,(教师随机板书)角的2条边相交于这一点上,所形成的夹角就是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的角,注意看!像这样的一个图形我们叫做角。(教师用手势表示角:∠)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1个顶点,2条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条直直的边)
师:说的真棒!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直的边。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游戏辨认角
师:知道了角的特点,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4、角的标记
师:真聪明!当角的个数过多时,我们一般会在角符号的后面标上数字或字母来区别。例如:这个角,我们用小弧线连接这2条边,在后面写上1,想一想,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是第一个角。
师:表示这个第一个角,我们怎么读它呢?
教师引导学生读角,读作:角1(板书)
师:我们在写它的时候可以记作:∠1
(板书),同学们看这个符号就像一个小小的角。
师:如果还有第2个角,我们读作角?记作∠?
生:读作:角2,记作:∠24、标出图中的角
师:真不错!那让我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并给它们标上数字来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角,并标上角符号。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特点的理解。
5、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6、五角星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圆弧标出找到的角,并标上序号。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来制作一个角呢?(想)
请用你面前的两根硬纸条和图钉来制作一个角,小心不要将手儿扎了,不会做的同学看老师示范。(教师进行示范)
师:请把你做好的角举起来展示一下。
学生举起活动角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请将你手中的角的大小调整到与老师手中的角一样的大小。
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大一点,再变大一点。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小一点,再变小一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师:想一想,你是如何使手中的角变大变小的?1分钟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例如生:把两根纸条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拉,角就小。
教师纠正:2根硬纸条就是角的2条边,把2根硬纸条往外拉,其实就是将2条边向外张开,张开的越大,张口越大,角越大,相反,往里拉,就是将角的两边向里合拢,合拢的越小,张口越小,角越小。你能再说一遍吗?
师:还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请一名学生说说
师: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演示活动角变大变小,并出示文字: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进行将角变大变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小的角变大,又如何让大的角变小呢?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活动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2个角的大小怎样?(课件出示)
生:∠2大。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哪个角大?(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
师:从这里,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2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课件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缩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与它的位置和方向无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出示大小一样的两个角,并将其中的一个角的边沿长,问学生角变大了没有?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我就让双方进行辩论,经过辩论与说理学生发现要想知道角有没有变大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的,通过观察重叠后的角小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接着又用多媒体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再次缩短,加深学生对这一发现的印象。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玩角,比角,自主探究角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化训练、拓展升华
1、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角的智力游戏,你们想看看吗?(想)
师:请拿起桌上的长方形纸,它有几个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出示题目:请你在这个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角,数一数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教师最终以课件形式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剪法,针对同一种剪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到的角的个数也是不同的,同时在剪角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善于动脑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动脑想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