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2021-07-04 16:0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时间。

1 认识年、月、日

2课时

2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活动日历

1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4.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1.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填空题的投影片,各年份的年历卡。

1.填空。

1时=()分    1分=()秒

1时=()秒    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上面三幅图或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探究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你们知道是在哪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吗?(1949年)申奥成功又是在哪一年呢?(2001年)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        月        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或366天1、3、5、7、8、10、12    31天4、6、9、11

30天

(7)质疑:你们每个人手中的年历卡片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并随之板书:大月、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投影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你们也可以编出类似的儿歌,只要能帮助你们记住大、小月就可以了。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90天(2)一(3)4 2

思维训练

10月1日

认识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天数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个特殊的2月。当2月份有28天时,全年共365天;当2月份有29天时,全年共366天。

年        月        日

一年      12个月       365天或366天1、3、5、7、8、10、12

31天4、6、9、11

30天

1.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这些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观察年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年历中发现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2.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快乐。本节课,教师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简单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诗人一样创作出了歌诀,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

3.重视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发展,并且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第77页例1呈现了比较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上圈出来,下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观察今年的年历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用儿歌记忆大月

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换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认识平年、闰年

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第80页练习十七。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投影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1: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方法2:31×7+30×4+28=365(天)

方法3: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投影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一组:2000÷4   二组:2004÷4   三组:2008÷4  四组:1900÷4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份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

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口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口答)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的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用下表一个今年1月份的月历。

(1)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

(3)投影展示制作结果。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平年1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2.2月29日 理由略

3.到今年(2015)10月1日是66周年。

4.略

思维训练 略

教材习题 略

认识平年和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如果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般就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1.以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为背景,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两次探究活动,使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材第79页例2分别给出了2011年和2012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2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做一做”给出了1997~2008年各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

2.学生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掌握了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了各月的天数。

闰年是怎么回事,二月为什么是28天?

在公历纪年中,一般年份有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在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是平年。

24时计时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钟表,投影仪。

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时()分

(2)2时=()分

(3)1998年是()年,有()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

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1.投影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00是几时?

(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讲述24时计时法。

(1)教师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

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

再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

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只要用3+12=15(时),5+12=17(时),就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

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

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小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

1.连一连。

(1)投影出示。

连一连。

15:30

12:00   21:00

(2)理解题意。(3)独立连线。

(4)订正,并说明理由。

2.照样子,填一填。

照样子填一填。

18:06     23:38

下午6:06 晚上8时    凌晨4:45

(1)看清是哪种计时法。

(2)尝试独立填写。

(3)老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填空。

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1)读题,看懂题意。

(2)讨论解答方法。

(3)交流解题思路。

(4)填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18:06    20:00    23:38    4:45

下午6:06

晚上8:00

晚上11:38

凌晨4:45

思维训练

早上8时30分   中午12时30分   下午4时30分

或8:30       12:30

16:30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

1.在学生初步认识了24时计时法后,要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转换。

2.练习时,除了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实际问题外,还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日常生活,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教材呈现了一个学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场景:睡觉、起床、学习、吃午饭、课外活动、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在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日常活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事,从而就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l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结合自身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古代计时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 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

下午3时是()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运行时间

711

北京

10:22

沈阳北

当天19:29

721

北京

18:00

上海

第二天8:00

T42

西安

17:48

北京

第二天7:23

(1)投影出示。

(2)教师可借助钟表直观演示,学生看钟面填表。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一次8:30 第二次12:30 第三次16:30

2.(1)9(2)15:50

3.9小时7分 14小时 13小时35分

4.22时5分

思维训练

(1)5时 8时30分(2)6小时30分(3)略(4)略

1.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2.求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画出线段图,直观地显示了数量关系,启发了学生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或假设的方法求得结果。

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到奶奶家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这里首先出示了这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在这里着重让学生观察钟面,把两个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古代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日晷”,另一种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漏”是以滴水来计时,是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叠放的组合。上面三只铜壶底下有小孔,最下面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对应壶身上的刻度来计时。

制作活动日历

教材第90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

(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1.分组合作。

2.教师进行指导。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日历的优点。

想一想,你们的日历还能做什么。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制作活动日历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一部分学生准备活动物品,一部分学生设计活动过程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品质。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了日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的日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活动日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你的银

事实上真有一种这样的银行——它的名字叫时间。它每天给你86400秒,每天夜里把你没有妥善利用的时间消掉,不准把余数记账,也不准透支。假如你不把当天的存款用完,都是你自己的损失,不能回到昨天,明天的也不能预支。我们的责任是善用宝贵的每一分一秒,充分享用时间给我们的一切。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教科书 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下册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第六单元:追寻人类的起源 题解 何而来?是神创人类,还是通过劳动进化,或者你还有别的看法,请以“人类起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结合科学知识发挥你的想像力。 要求:合理发挥想像,题材......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 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过程及引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现在,我们......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采摘节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班级:四年级( )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

    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