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尝试与猜测中安排了《鸡兔同笼》这一教学内容,从读懂教材这一角度来看,在本课教材中呈现了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第二张运用了跳跃列表法,第三张运用了中列举法。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方程法等各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而且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的解题策略解题。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同时,我们对《鸡兔同笼》问题在各种版本中不同的安排也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课时安排在六年级,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而在苏教版中,这一课时是作为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针对不同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
说学生:
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理解的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能力目标: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情感目标: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够准确的计算。
说教具:
本课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为了便于学习,我为为学生准备了两份表格。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交流等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调整、交流等等。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过程:
1、课前我和学生做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重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减少学生对于不同列举法的陌生感,为学习各种不同的枚举方法铺垫基础,初步感受中列举的科学性。
2、情景引入
在开课时,我借用兔和鸡这两种学生十分熟悉的动物引入课题,同时借用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说明:这就是1500多年前我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同时揭示课题:鸡兔同笼。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尝试、探究
接着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说出解决的思路即可。紧接着的新授部分,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尝试与调整,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各种不同列表法的优劣所在,并重点介绍中列举法。
4、巩固,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又重点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相类似的地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这一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课堂延伸
我让学生课外继续探讨《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这一课的课堂延伸,既使整堂课前后照应,又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1、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领会了编者的意图,通过在本校几个班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列表法的基本方法,以及调试的技巧都掌握得很好;2、对鸡兔同笼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学生掌握很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怎样的问题适合运用列表法能够一目了然,并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3、但对这节课教学本身也有自己的思考,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本身是我国的千古趣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远远不止列表法一种,而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虽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逐一进行讲解,这是否会限止学生的思维呢?所以我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势进行探讨,在结课的时候,我又提示学生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有所研究和记载,迄今为止,中外许多数学家都很关注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已经研究出许多解决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外继续研究!以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我也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同学们也非常有兴趣,探究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化归法、破头法、砍足法、金鸡独立法等等,名字都取得五花八门呢,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敬请指点。
第二篇:小学数学经典说课稿《鸡兔同笼》
湛江中公教育
小学数学经典说课稿《鸡兔同笼》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第103-105页中的内容,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租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租船问题这一课已经接触过列表法及调整法,这为今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垫定了基础,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又为学生以后使用假设法解答其它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及新课标理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推敲,我把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五、说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我打算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
湛江中公教育
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我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馈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画一种动物让你们猜猜,—这只动物呀,喜欢吃虫子,”学生很容易猜到是鸡,我再添上两笔,变成 这种动物呢,有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学生很容易猜到是兔子。这时我用课件出示103页的主题图和原题,并适时揭示课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同学们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后指名请学生来讲解题目意思,我接着追问:“这个问题你现在有办法解决吗?”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把数据改小一点,从简单的题目入手。”
【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猜迷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过渡到第二个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2个步骤:一理解题意二探究方法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104页的例1,请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只说出从题目中可以知道鸡和兔加起来总共有8只,脚共有26只,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即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2.探究方法
根据从题目中收集的信息,请学生们分小组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找出学生想到的不同方法并收集起来。学生可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用实物投影仪从易到难呈现给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以下方法:
(1)列表法
湛江中公教育
有的学生可能是从鸡有8只开始写起一直到找到答案为止,有些学生可能先直接猜测鸡、兔各有四只,发现比题目中还少两只脚,于是调整为3只鸡5只兔子,则刚好是26只脚,找到答案。无论学生使用哪一种,我都给予表扬。
(2)画图法
学生可能利用我导入时的图直接先画8只鸡,{板书:}发现总共只有16只脚,于是从第一只鸡开始给他们添上两只脚一直添到第5只,得到26只脚。找到答案3只鸡5只兔子。
(3)假设法
学生也可能想到,我把他们全部假设成鸡,也就是脚的总数为:8*2=16(只)比实际少:26-16=10(只)那兔的只数:10/(4-2)=5(只)鸡的只数:8-5=3(只),这时侯我要追问学生:“谁知道这个4-2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把一只兔子当成了鸡,少算的脚就是1只兔子比1只鸡多出来的脚,也就是4-2只。然后请学生口头检验:3*2+5*4=26只
如果学生想到的是这一种,我便请学生假设全部是兔子,那能假设法计算找到答案吗?请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想像、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及第105页的“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
组织学生畅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湛江中公教育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内化本课所学,而且学生经历了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更能在知、情、意、行方面同时得到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我摈弃了传统大量文字的板书设计,采用这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的特点是: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碰撞中生成,在合作中交流,在练习中提升。教师始终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坚信,这样的学习一定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篇:四川教师面试说课稿:小学数学《鸡兔同笼》
四川教师面试说课稿:小学数学《鸡兔同笼》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7场的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鸡兔同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将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中借助古代课堂情境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以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为契机,帮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把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能通过这节课的安排,一方面在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中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状况,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的开展双边互动的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他们还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基于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说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我制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方面,我将能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设计为教学重点,而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设计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实现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实现知识的理解巩固,我将采用情景引入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说教学过程
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媒体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主题图情景展示出来,再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古代课堂中夫子与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并提问学生: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相信学生结合语文的字意理解,基本能读懂题意,如果不能理解古文的意思,我也会适时引导并加以讲解。就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导入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和问题串的展示,不但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揭示了课题,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对于导入中35个头、94只脚这一数据可能偏大,猜测、验证起来有难度,所以我会调整策略,首先从简单问题出发,顺势提出例题1的问题: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时学生将会得到五花八门的回答,比如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等内容,但是会有较多的回答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所以我会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猜测过程不重不漏,咱们可以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板书:列表法)
学生通过填表,将能较快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以此解决例1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通过列表法解决了例1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轻声讨论一下解决办法吧。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聆听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若是学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看学生谈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会随
机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呈现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一起对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充分讨论和分享,我们将能得出共同的结论:可以运用假设的方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子就能解决了。(板书:假设法)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板书:8×2=16)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板书:26-16=10)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板书:10÷2=5),3只鸡。我也会针对假设全为鸡时的计算过程进行板演,以达到示范的作用。再引导学生自己假设均为兔子的情况进行求解,组内相互校对,实现互帮互助。
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了“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环节,我会再次通过多媒体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之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不清楚的我再加以辅助说明。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表达的能力,让有趣的知识在同学们积极主动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以分享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更好的调整教学节奏。
在作业布置上,请学生课下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自己的小伙伴或家人,促进家校合作。通过这样题目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更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这就是我的板书:
第四篇:鸡兔同笼说课稿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说课稿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师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代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再《孙子算经》中,教材一方面意在 让学生感受丰富的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通过经历猜测,列表,假设,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情景感受,化繁为简,猜测,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借助展开想象,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个别学生通过“奥数”学习已经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是机械记忆了一些解题的模式,并不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会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列表法、假设法研究“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算式表达想法,能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启发法,课件展示为探究辅助。学法:猜测,列表,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单。学前准备:“鸡兔同笼”问题预习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首先介绍“孙子算经”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引领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其次出示鸡兔同笼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策略意识。“化繁为简”。让孩子们初步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借助图表,尝试解决 1.尝试枚举,解决问题
通过化繁为简,出示变小后的数据,让学生猜测,并让同学感受猜测时也要遵循一定条件的必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时机,再利用表格来辅助完善猜测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引出列表法,强调学生在运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最好选择“取中列表”的优化方法,通过提出鸡兔数量很多的情况,运用列表法解决有一些麻烦,不太合适,引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多样性的必要性。
2.联系表格,建立假设
由于同学们在平时解决问题的习惯都是用写算式来解决,通过同学们观察列表并整合自己预习的情况,建立假设,诱发学生探究算法的需求,借助表格让同学们发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所在,初步感知解题的思路,首先,通过同学们的小合作探究,尝试运用算式表示出来,并汇报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运用数型结合再一次形象的用图形和算式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意识和能力。三.反馈练习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们古代的一个数学趣题,实际生活也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现实的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也有很多,通过变式,拓宽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联系比较,迁移类推,灵活变通的能力,主动建构,把“鸡兔同笼”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自觉地选用自觉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
让同学们了解古人有一种独到的解题方法---抬脚法。从而让学生们受到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古人的了不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觉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还很欠缺,课堂生成 重难点把握
语言组织等,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能批评指正,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第五篇: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
说教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尝试与猜测中安排了《鸡兔同笼》这一教学内容,从读懂教材这一角度来看,在本课教材中呈现了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第二张运用了跳跃列表法,第三张运用了中列举法。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方程法等各种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而且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的解题策略解题。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同时,我们对《鸡兔同笼》问题在各种版本中不同的安排也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课时安排在六年级,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而在苏教版中,这一课时是作为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针对不同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
说学生:
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理解的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能力目标: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情感目标: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够准确的计算。
说教具:
本课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为了便于学习,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两份表格。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交流等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调整、交流等等。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过程:
1、课前我和学生做了一个“猜数”的小游戏,重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减少学生对于不同列举法的陌生感,为学习各种不同的枚举方法铺垫基础,初步感受中列举的科学性。
2、情景引入
在开课时,我借用最近流行熊出没动画片,将兔和鸡这两种学生十分熟悉的动物引入课题,同时借用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说明:这就是1500多年前我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同时揭示课题:鸡兔同笼。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尝试、探究
接着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说出解决的思路即可。紧接着的新授部分,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尝试与调整,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各种不同列表法的优劣所在,并重点介绍中列举法。
4、巩固,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又重点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相类似的地方,明确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这一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课堂延伸
我让学生课外继续探讨《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这一课的课堂延伸,既使整堂课前后照应,又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
1、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领会了编者的意图,通过在本班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列表法的基本方法,以及调试的技巧都掌握得很好;
2、对鸡兔同笼这一数学模型的构建学生掌握很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怎样的问题适合运用列表法能够一目了然,并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
3、但对这节课教学本身也有自己的思考,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本身是我国的千古趣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远远不止列表法一种,而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虽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逐一进行讲解,这是否会限止学生的思维呢?所以我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势进行探讨,在结课的时候,我又提示学生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有所研究和记载,迄今为止,中外许多数学家都很关注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已经研究出许多解决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外继续研究!以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我也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同学们也非常有兴趣,探究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化归法、破头法、砍足法、金鸡独立法等等,名字都取得五花八门呢,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敬请指点。
《鸡兔同笼》说课稿
学 校:西电科大附中小学部 授课人:王 晓 洁 时 间:201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