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好教案
本文由郭恒怡教授提供 写于2004年2月
搞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因此,编写好教案应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教案的作用
1.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本学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只有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很有价值。
二、怎样编写好教案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
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 ⑪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⑫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⑬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义或定理。
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⑮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⑪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⑫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
⑬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⑭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⑮各部分所用的时间。5.设计好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媒体课件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
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课题;②教学目的;③课时分配;④授课类型;⑤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⑥教学手段、教具;⑦教学主要方法;⑧教学过程;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⑩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编写要从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 在组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提高教学要求,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叙述的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形成教学难点。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新教师尤其应当注意深广度问题。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
(3)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4)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三)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是一篇教案的灵魂。
教学过程是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事实上,没有一堂课自始至终是用一种方法教学的。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是由于他们以综合的、辩证的观点对待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利用,而不是教条主义、生搬硬套。
教学难点有时就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而人为造成的。
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几点:①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原则;②本学科的内容和方法;③学生的学习可能性;④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方法为重点。
三、编写和执行教案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案编写应内容全面、环节完整、具体明确、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否则,在课堂上教师就无法及时准确地按教案的内容安排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编写教案的重点应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教案写得过于简单,只写成提纲形式,不利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另一种是将教案写成繁琐的讲稿,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利于灵活地把握教学进程。
编写的教案是组织教学的依据,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案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可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教学后记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认真填写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好一篇完整的教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这就如最平常的吃饭,总要在吃前先把饭菜准备好才能开始吃,饭菜可口就吃得香,饭菜味道不好也就难已下咽。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小班儿歌教学《过桥》,正是考虑到小班是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阶段,简短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正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好载体。选择这个内容就是觉得这首儿歌的动作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爱动的特点,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学习。而且,我觉得这个内容还有很强的情境性,可以籍此把幼儿带到儿歌所特定的情境中,从而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觉儿歌,学习儿歌。
二、目标的确定
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知识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目标2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目标3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
三、流程的设计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如在《过桥》的第一环节(开始部分)中,开始我就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身份进场,很快就把孩子带入了儿歌的情境,为儿歌的学习制造了气氛。并在导入课题时渗透安全教育,让他们过桥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其实也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过桥本身上,避免出现诸如玩水等与本课关系不大的情况。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现在以《过桥》为例重点讲一下设计的流程和其中设计者一些隐性的理念。环节二(基本部分)
让幼儿过桥并提问你是怎么过桥的,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及其是否能用语言表达,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有意识地按幼儿说的把语言完整化,儿歌化。再用一个小故事引起幼儿观看课件的兴趣,同时完整地欣赏儿歌,在幼儿心里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逐一欣赏小动物过桥时分句欣赏儿歌,让每一句儿歌与相应的动物相匹配,加深印象并适时地把一动物过桥的动态用儿歌的语言表述出来,为之后的完整学念儿歌打好基础。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实都在为幼儿学习儿歌服务,都是围绕过桥的主题在展开活动,把幼儿的原有经验逐步提升为儿歌语言。让幼儿学小动物过桥,体验小动物过桥时的心情、动作。因为这时候,孩子们看了动物过桥,学了儿歌,已经跃跃欲试地很想自己动一动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满足了幼儿想动的欲望,其实也是发展了孩子的身体动作,给整个活动增添了趣味性。跳舞庆祝过桥成功,给幼儿一个渲泄快乐的平台,让幼儿体验快乐,感觉快乐,分享快乐。环节四(结束部分)
在这时设计一个仿编的环节,是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儿歌的语言也已经比较熟悉。我自己用一些动物的小图片来启发幼儿思考、模仿,是给幼儿一个学习的延续,让他就儿歌以外的小动物是如何过桥这一问题去思考,去模仿该动物的动态、动作。并把这一事件编成儿歌,用儿歌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环节五(延伸活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以小青蛙的话提醒“小动物”回家来结束本次活动,这与开始的带“小动物”们出来玩相呼应,使整个活动给人以一种完整的有始有终的感觉。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四、教具的准备
教具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现成的实物,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但绝不可粗制滥造,以免给人造成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中看不中用。
在写教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案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
五、教案的版块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七个版块
1、活动时间(右上角注明本节活动要在那天来上)
2、活动名称
3、活动目标
4、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开始、基本、结束)
6、活动延伸
7、活动反思(进行完本节课的感受或是有哪些没达到的预期的效果,以便下节课更加的完善)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第三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摘要: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教案就是教学过程的先导,因此,如何写教案对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教案的定义、内容以及编写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教案、教案的内容、编写基本要求、编写准备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它既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授课方案,也应该是教师成长的“档案袋”。通过教案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综合分析解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研究专业技能的操作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二、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
一般项目:主要包括教学单位,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授课内容,专业及班级等。
学情分析:教学的一切安排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情况不了解,讲课脱离实际,教学就很难成功。学生的实际包括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实际两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解力、自觉性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等。
(1)学生的思想实际:指学生对待某门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各种想法。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树雄心、立大志,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2)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主要是指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简要注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的内容,备课中考虑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详细列出。
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师授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案例法等等。既可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总体设计,要对课堂每一环节进行设计,制定出具体方案,应包含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作业的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在接触自然界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认识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培养正确的观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板书设计:常常通过流程图、表格、文字提纲等表现。
教学反思:是施教后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反思,总结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成功与失败。
三、怎样编写教案
(一)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写一篇教案,除了依照一定格式外,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不可能编出好教案。编写教案的原则是:
1.要符合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构成了循序渐进的系统。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均有不同的要 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及各学段之间螺旋上升的关系。在编写教案时,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要正确理解教材,符合教材的客观实际,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对教材正确透彻的理解,是编写教案的首要工作,也是写好教案的前提。教师对宇、词、句、章要做到准确掌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包括文章的思路、线索、主旨、结构以及章法、技法、语言运用各方而的特点,做到正确深入理解。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仔细,无论是宇的读音、词语的解释、句子的辨析,还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理解,都要准确周密,合乎科学,合乎客观实际。教案中的各种提法,各种表述都要经得起推敲,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要多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于课文的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不可乱贴标签,任意拔高。
3.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案中落实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详略得当,要突出中心,避免教学目标过于琐碎,没有重点,无法指导教学。教学目标既不能定得过
在教案编写中,一定要要求用词准确,得有分寸,有层次:“了解”“体会”“认识”“初步学习”是一个层次,“理解”“领会”“懂得”“学习”又是一个层次,“掌握”“熟悉”“深入领会”“初步学会”是较高层次,“熟练掌握”“透彻领会”“学会”“养成习惯”是高层次。教学目的要在教案里得到具体的体现,在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重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步骤、方法、板书和时间安排中得到落实。[1] 4.教学方法要多样
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读、问、议、练、讲五大类,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在编写教案时需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堂课仅使用一种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厌烦,教学效率低。
5.课时分配要得当,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安排要合理。
一篇课文,一个单元,要用多少课时,各课时要安排哪些内容,既要考虑它们的难度以及在本册课本中的地位,又要考虑教学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分散在各课时中,并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出来。各课时的教学步骤要井井有条,清楚醒目,既体现教学的阶段性,又体现完整性。
6.要有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简洁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好的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布局合理。它能加深印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条理性和抽象概括能力。7.教案要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 教案要放弃过于强烈的对过程的预设性,以避免教学的封闭化和狭隘化。[2]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家威廉·多尔认为课程展开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无效性”、“反常性”、“失平衡性”等。[3]在教案中要留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目标建立在对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应具有弹性,预想到学生实际状况可能和教案预设的不同。8.避免“教教材”
“教教材”指把教材选文本身作为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易导致“去语文”化的语文教学。一些学者认为,教案应设计为“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避免“教教材”和“教文本内容”。[4]
(二)教案的编写准备
(1)学情分析。了解所教班级学生总体的学习准备状态、特点、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还需要分析把握学生个体对特定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时可能存在的学习习惯、知识背景以及独特的隐性知识与认知方式。我们需要在学习内容的分析上把握学生的实际。
(2)教学目标。目标制定即是通过本课教学后对教学对象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具体表述,描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思想等方面所期望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则是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比如:
余光中的《乡愁》,从文学作品内容要素来看,我们对《乡愁》的解读可以分为表层:作者的思乡之愁;中层:游子的爱国之情;深层:中国文化的归根意识。但作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文本,首先,《课标》中对九年级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其次,这一单元导语是:“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6]再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程度的文本理解能力,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能力上还较为欠缺的学情,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解读层次放在中层,也就是游子的爱国之情上。
(3)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教材相同,若规定的教学目的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教学重点。如果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那么教材上结论性的语句就会成为教学的重点;若以培养能力为目的,那么教材上重要的实验、观察、思考等方面的内容就会成为教学的重点。不过,总的看来,只有教学目的明确,才能使教学重点突出;反之,只有突出了教学重点,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新课改下强调的一课一得,其实也就是目标单一化后对重点的强调。
重点和难点是相对的,每门课程有它的重点和难点,每章也有重点和难点,每节课也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时,只有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才能使一堂课不至于平铺直叙,枯燥无味,只有关键点的突破才能带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比如: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助学系统提示,可以将教学目标初步定为:1.比照新旧诗的不同特点,感受不同诗歌体裁的独特魅力;2.品味并学习诗歌语言和意象表达情意;3.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在诗歌的丰富意蕴中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在短短的一个课时中要想达成这三个目标显然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单元目标既定的前提下,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放在目标1上了。
(4)教学活动设计。活动是将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直接转化为师生课堂现实行为操作的载体,活动设计在教师教学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综合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具体内容、教学进程等方面设计成果。活动安排要体现活动本身的教学逻辑性、层次性和重点,也要充分考虑师生因素、教学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
以李华平老师在成都十八中执教的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为例,他在这堂课上设立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三个词语”、“两个段落”、“一个熟字”其中,对于“三个词语”他是这么要求的:
(课件显示)
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时,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 惨淡、蹒跚、大去
师:请看,第一个任务。我们来复述课文内容,在复述的时候,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请大家思考一分钟。(学生或翻书,或在笔记本上书写,都认真思考)
师:你们同桌两个同学或者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同学来说,另外的同学补充。好,你们相互地交流一下,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学生相互积极交流)
三个词语的连缀使用,既是对文意进行了大概的梳理,又着重凸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惨淡”是对“父亲”在“丧母”“失业”双重打击下的家庭背景的了解,“蹒跚”是“父亲”去给“我”买橘的背影的动态形象,是在“双重打击”及“肥胖”的前提下的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也是“背影”最核心的影像。而“大去”则是“父亲”借由“膀子疼痛”说及“大去之期不远”,实际上却是“父亲”的“俯首”与“挂念”,期望与儿子和解的情感的真实流露。[7](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精选。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设计要精当。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激发合作交流的兴趣,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细节问题要考虑。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要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问题;演示时机问题;前后衔接问题和时间安排、学生讨论等每一个细节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实践证明,不仅是低学段的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有明显的偏好,中高段的学生也会被影响。
练习设计要精当。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针对性,而不能面面俱到。
(6)板书设计。要注意设计好板书提纲和板图式样,要精简得当、主次分明,做到“书之有效”。
(7)教学反思。形式只是为反思的表述需要,教师应当根据个人教学实际与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教学反思的撰写应当及时、持之以恒。
四、小结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授课十分重要。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从教案的定义、内容以及编写基本要求对“如何编写教案”进行了初步探索,收集整理了写教案的相关论述,总结了一定的编写方法。但由于自身对教案编写的认识和实践不足,导致本文创新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地方的论述也并没有很清晰深入。希望自己在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后,能再次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光明.语文教案编写的一般性原则[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1:14-15.[2] 潘涌.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案的创新[J].浙江教育科学,2007,06:26-29.[3] 单丁《课程流派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12月出版, 第374页 [4] 魏小娜.美国语文教案设计的常规结构与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5,09:66-69.[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 杨小川.平中见奇又看山——评李华平教授《背影》教学课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6.第6期.
第四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教案包括: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要具体)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具或教学准备(可以省略)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包括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
(二)合作探究(根据重难点提出若干问题来突破重难点。一节课最多解决3-5个问题)
(三)展示交流(1、做好任务分工;
2、预设存在的症结及解决的办法)
(四)拓展提升(1、教师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2、学以致用)
(五)当堂检测。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坚持反思教法及补救措施)
九、板书设计
备教案不仅要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
第五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三、教学目标
1、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维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2、教学目标的表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以往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比如,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比如,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2)行为动词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常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较为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比如:
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领域,常应用体验性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
例如,“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通过对某实际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学会交流讨论”等。【案例1】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拼图与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是这样陈述课堂教学目标的: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学会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目标:
1.经历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的认识;
2.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技能目标:
1.通过验证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丰富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和经验。情感目标: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案例评析:
在此案例中第一位教师在确立目标时,只注重知识讲授方面的培养,而且知识的连接方面也很单一化。
第二位教师在确立知识目标时更加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勾股定理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式运集,图形面积的认识),同时在拼图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展示了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具体、明确
确立的依据分析合理、科学,阐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的确定
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都是教学的重点。2.教学难点的设计 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
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一般地,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
难点: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数学事实转化成数学语言
原因:学生几何学习刚起步,接触的几何数学语言较少,而且描述也较不规范,因此很难将几何事实用语言描述出来。
突破策略: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折一折,在交流合作中不断的总结完善。
五、教学方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课堂导入
引发探究
数学交流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巩固提高
反思升华
(一)课堂导入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什么是有效的问题情境?裴光亚先生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愤、悱是对“问题情境”的恰当描述。愤,就是想求明白而感到困难;悱,就是想说出又说不明白.它不只是“问题”,在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2)应该是简明的;(3)应必然的引向数学的本质。什么是最好的情境?没有答案,只能通过典例来感悟。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七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设计1:老师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可是我有问题又想叫同学回答,你能否帮我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叫同学,以便大家都知道老师在叫谁。
由于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特别兴奋,都踊跃参加设计,经过争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第几列第几排来确定位置。于是,教师确定全班学生的列数和排数,便顺水推舟地得出设计2。
设计2:为了使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更加简明,我们可以规定列号a写在前面,排号b写在后面,把它们记为(a,b),如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记为(2,3);
设计3:教师以(3,4)和(4,3)等来考察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及运用;
设计4:后续问题的分析教学,教师都以有序数对来点名(写在黑板角落),并贯穿于课堂始终。
案例2: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两个老师设计的情境:
课例1
投影问题: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正东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从该港口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一小时后它们相距多远?学生立即动手,画出了示意图,但又不知如何求出两船的距离,其参与意识很快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课例2
教师:人类一直想弄清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为此人类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包括各种音乐、语言等。有数学家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因为他们认为宇宙人一定认识这种“语言”。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课例1的情境创设比较好,学生观察投影后,动手画出示意图,很明显,此时学生都明白两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但究竟是多少,求解又困难,从而产生了一种内在需求,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望,真正起到了问题情境的“愤”、“悱”效果。而课例2的“到底什么是勾股定理呢?”只提出了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起不到问题情境应有的“愤”、“悱”的效果。
(二)探究互动
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例题讲解
在探索新知识后,一般都要安排例题讲解。我们在备课笔记中经常见到的是抄写的例题题目(有些甚至是课本中的题目),但却没有半点分析的内容,例题怎样呈现?思路怎样发现?解题有何规律?题目能否延伸?方法如何揭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怎样活动?等等。试想:没有充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难免会就题讲题,一讲就了,发挥不了题目在强化方法、引领探索、鼓励创新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四)练习反馈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的初步应用,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在理解领悟、灵活运用等方面都不到“火候”,因此在组织练习反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基础性,使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综合性不能太强,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就进行什么“综合拓展”、“能力提升”、“中考链接”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形成两极分化,学困生失去起码的信心与兴趣,中等生向学困生转化,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教学质量下降,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本堂课的总结与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现在的课堂小结都被统一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不分学科,不分课型,失去了它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其实,课堂小结的形式很多,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灵活选择。
设计课堂小结要注意以下原则:(1)精要性原则:一般以3~4分钟为宜,不能拖沓。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引导性原则:结尾有了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小结的最大作用;(3)激励性原则:课堂小结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再现,而应是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过尝试和探究,把本节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问题作为课外研究的小的数学课题,因此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孕育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
(六)作业设计
解决怎么强化、怎么提升问题,是教学必要的辅助部分。
要求:作业设计合理;应配合阶段性训练要点练习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或提升;意图说明清楚。
类型:: 必做作业(巩固性作业)、选做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八、板书设计
要求:直观,简练,扼要,规范,美观,容易唤起记忆。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