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教案五篇

时间:2019-05-11 21: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美术教案》。

第一篇: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 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

1、收集剪影作品

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

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看来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了不起啊!刚才呢,小朋友已经了解了皮影的原理,那我们小朋友是否可以到大自然中,在我们玩的游戏中去找一找呢?譬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师在投影仪的光照中用手做出各种动物的形状)。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试着做一做各种造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描画下来。并思考在不同光线下影子的不同变化。

三、布置作业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影子造型,了解皮影的相关资料,及制作。

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皮影,也知道了它是我们中国优秀民间艺术的一种。同学们如果还有知道更多内容的,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小朋友们可以利用电脑查找我们需要的各种知识,真是又快捷,又省时间。不会的可以求助你的爸爸妈妈,和老师。

二、讲授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世界艺术大师——马蒂斯。

(一)欣赏他那独具风格的剪纸作品。

马蒂斯他用剪刀创造的植物世界,色彩鲜艳,造型简单、有趣,充满动感,使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充满乐观的精神。

本来马蒂斯只用油彩画画,后来他发现了色纸。他先用色纸做出布局,再开始画。剪刀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线条简单有力、色彩鲜艳明亮。

(二)发展阶段

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也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

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欣赏书中图例,并谈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画有趣的影子

作业要求:

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每个小朋友画的都非常有自己想法,老师很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七、课后拓展

1、向大师学画,运用色彩组合和变化。完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影子画。

2、试着做做你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把它做成皮影戏。

课后反思:整体绘制不错,形状、色彩也比较鲜明突出,但个别同学在色彩上有越界现象,应予以纠正。

第二课 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二、讲授新课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大地艺术沙雕作品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 奇葩。

三、讨论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2

讨论设计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制定比赛要求:(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学生兴趣高涨,参与度较高。

五、讲评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课后反思:学生绘制形状较好,个别同学存在着色彩单调、不鲜亮,对此,教师给予指点和演示,生认真修正。

第三课 花地毯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引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拼贴、欣赏等活动。

2、是否能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剪贴和绘画的“小地毯”范例,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 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二、讲授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你说

棒不棒?小朋友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它很漂亮吗?更在与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装饰房间。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制作“小地毯”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

1、地毯的图片

2、图案的书籍

3、民间剪纸作品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用那一种设计方法来制作。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三、布置作业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用旧画报、挂历、彩纸等材料来设计。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收拾和整理教室环境卫生

五、讲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反思:学生绘制的花地毯形状较好,个别同学绘制时没有用尺子,形状表现欠佳,应予以纠正。

第四课 分蛋糕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2、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蛋糕的范画、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会来帮你过生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和吃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呢?

三、讲授新课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那么你觉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形状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介绍蛋糕的种类和作用。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你来为他们设计一块蛋糕,你想怎样来设计?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会来帮你过生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和吃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呢?

三、布置作业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切蛋糕比赛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五、讲评

六、小结

八、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反思: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积极主动,个别同学绘制作品时,在色彩选择上没有选择鲜亮的色彩,应予以纠正。第五课 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

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是否能用半圆形变化出许多景物。

2、是否能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3、是否能设计制作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教时数:1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形状的世界里,生活中有哪些半圆形的景物?(集体交流)

二、讲授欣赏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动物、物品、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想象游戏: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同学们在半圆形上添画出各种景物,再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变化的最多。(有的变成了小刺猬、小汽车、小乌龟、小玩偶……)

刚才我们小朋友用的是绘画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学过什么方法可以来设计呢?——剪贴 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小玩偶,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用半圆形的卡纸做身体,裙子等,上面再装上头部。我们比较一下它和平面剪贴有哪些区别,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半圆形的物品 也可以用半圆形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添加、组合成画面。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反思:学生运用半圆形来设计组合表现各种生活中的事物,整体表现较好,个别同学绘制欠佳,体现在形状绘制态度欠认真,色彩较单调。

第六课 摸一摸,画一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3、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教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提供哟粗燥、光滑、坚硬、柔软、震动……的物品)

三、讲授新课画画就是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的,刚才我们都摸了一下桌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达呢?

我们可以选择线条、颜色、不同的笔触、用点、面、或其他材料来表现。现在就请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你刚才的感觉。(学生自由用点、线、面、颜色来表现)

四、欣赏范画表现不同的触觉似乎很难,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笔触、色彩的不同运用,快速流畅的运笔可以造成光滑的触觉,短促凌乱的色点可以产生粗燥的触觉,坚挺的直线结构易产生硬朗的触觉,蓬松的曲线组合会有柔软的触觉。

《梅里特大道》威廉-德库宁(美国)狂乱粗犷、丑陋怪异是德库宁抽象绘画的特征。《睡莲》莫奈(法国)灵动的笔触,奇特的构图、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

《1968年5月》米罗(西班牙)自由偶然中产生,使人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生存现实相关的寓意。黑色的线条,红色、黄色、绿色的暗示,体现出超现实的因素。几只黑色的手脚,意味着狂乱与恐怖,答案是不确切的。

《呐喊》蒙克(挪威)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呼喊。《嘉布遣会林荫大道》莫奈(法国)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异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选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不同触觉的感受。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七、讲评

八、小结

反思:学生绘制形状较好,点线面应用能较好的体现各种触觉给我们的感受,个别同学在绘制线条时,有些杂乱无章,应予以纠正。

第七课 小挂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2、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3、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点:

1、是否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是否能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彩色纸、吸管、麦杆、果核、落叶、野花、纽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旧挂历的图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欣赏图片《生活美劳》揭题:挂饰

什么是挂饰?哪些物品可以称为挂饰,你准备做一些什么挂饰?

三、新授

挂饰可以包括以下品种:项链、手链、脚链、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你看到过的挂件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材料来制作呢?吸管,纸片、纽扣、易拉罐,各种颜色的绳,或者用一些大自然的馈赠——缤纷的野花、柔韧的枝条、五彩的浆果、玲珑的石子、美丽的贝壳……

把这些东西都串起来美不美呢?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可以将有联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利用纸片来设计,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折叠、卷、裁剪、绘画同样其他的材料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制作。

四、布置作业利用你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一个挂饰

1、较硬的尼龙绳、金属丝、细藤来串什物可以避免穿针引线。

2、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胶粘贴或用线捆绑,再串联。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材料。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挂饰?哪些物品可以称为挂饰,你准备做一些什么挂饰?

2、利用纸片来设计,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折叠、卷、裁剪、绘画

三、继续作业

利用你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一个挂饰

1、较硬的尼龙绳、金属丝、细藤来串什物可以避免穿针引线。

2、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胶粘贴或用线捆绑,再串联。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悬挂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朋友和师长

反思:小挂饰这节课同学们参与性较高,作品类别较多,如项链、手链、吊坠,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应予以纠正。第八课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点: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瓢虫的资料和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圆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中国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新授小朋友们知道大都数的瓢虫都是益虫,观察一下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富有光泽、有斑点、左右对称

瓢虫很美丽,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表现?(为了让瓢虫更漂亮,上色时可以用对比色)欣赏范作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是怎么做的? 拼贴、绘画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瓢虫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第二课时

一、导入

瓢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来看一看,上节课小朋友制作的瓢虫用到了哪些方法?

二、新授教师介绍几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瓶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在贴上触角;将一纸团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金属丝成为瓢虫的触角;用废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贴上足和触角:用赤豆等状如瓢虫的物体做身体,再在上面进行装饰加工。

三、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涂好颜色再粘贴,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为你制作瓢虫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同学们参与性较高,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应予以纠正。

第九课 生活中的趣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生活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1、是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是否把自己创作的作品介绍给同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几天你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新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所表现的故事。欣赏书中图例,谈谈你的感受。并指导创作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比较欣赏:每组发一幅儿童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布置作业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创作要求:

1、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节目……

2、画面主体突出,层次清晰,人物要刻画仔细,颜色鲜艳。

3、添画相应的背景。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工具材料。

二、复习导入

三、学生继续作业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创作要求:

1、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节目……

2、画面主体突出,层次清晰,人物要刻画仔细,颜色鲜艳。

3、添画相应的背景。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学生作品完成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五、讲评

反思:整体上作业绘制效果良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应予以纠正。

六、小结第十课 泡泡飞啊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并通过讨论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只可以吹泡泡的物品,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2、老 7

师准备色彩纸,图钉、气球等。

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边玩吹泡泡游戏边观察:你在飞起的泡泡中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风儿把泡泡抱在了怀里,泡泡把我们抱在了怀里。有的小朋友觉得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泡泡是透明的,泡泡飞到哪里,就会有景色在泡泡里,就像凸透镜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泡泡被风吹起来了,它吹到了哪里,你希望它里面有什么景色呢?假如泡泡飞到了我们贵州,你最希望里面是什么景色?

我最希望里面有我们贵州美丽的景色,恐龙园,红梅公园,文化宫广场……

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欣赏书中图例1、2、3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可以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来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欣赏图例4、5、6

四、布置作业先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泡泡的特征。

注意点:表现出泡泡里面的景色。颜色要丰富。构图要饱满。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工具材料。

二、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边玩吹泡泡游戏边观察: 你在飞起的泡泡中看到了什么?

2、假如泡泡飞到了我们贵州,你最希望里面是什么景色?

三、学生继续作业。先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泡泡的特征。注意点:表现出泡泡里面的景色。颜色要丰富。构图要饱满。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11课 太空里的植物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是否能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彩纸、吸管、橡皮泥、KD板、陶泥、喷壶等各种材料。

2、学生准备水彩笔,垫板、报纸。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做一回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太空里看到哪些奇异的植物。讨论并相互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与常规植物有不同的地方。

二、讲授你觉得太空中的植物应该是什么样的?

颜色很奇特,五颜六色的,形状很怪异,有很多手和脚,还会说话…… 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你想到的太空植物画一个草图,并在小组里交流,修改。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太空里的植物大概是什么样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如果由你来画你会怎样来画。

三、布置作业学生运用画的方法来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太空里的植物。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一回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太空里看到各种奇异的植物。这节课我们用手工的方法来表现太空里的植物。

二、讲授你觉得太空中的植物应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最好呢?

可以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彩色纸或者陶泥,以及其它的废旧物……

表现太空里的植物,最主要是要表现出它的奇怪。现在请小朋友们欣赏图例: 小组里交流,讨论,修改并研究出自己做的植物的方案。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大胆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太空里的植物。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指导要点:

1、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彩色橡皮泥的捏、接、做出太空植物的主体,并适当加些其他的材料如彩纸、吸管等作为点缀。

2、可用彩纸卷成太空中植物的形状,如喇叭形,并用各色彩纸条卷成圈,粘在喇叭形的太空植物上作为点缀。

3、将KD板做成太空植物的主干,再将彩色橡塑板剪成须状,作为枝干点缀物。

五、讲评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十二课 妈妈的节日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教学重点:

1、是否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1、水彩笔、记号笔、蜡笔、油画棒、绘画纸

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

3、学生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彩色手工纸,准备剪刀、橡皮泥。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

我帮妈妈做家务,我买了朵花给妈妈,我画了幅画给妈妈……

三、新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帮妈妈做家务》图1制作的贺卡图3 为妈妈画像图4

四、布置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1、可以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

2、可以用绘画,也可以用剪贴加添画的方式

3、添画当时的环境

4、注意主题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

5、鼓励将学生制作的作品送给妈妈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二、新授我想为妈妈做件衣服,做个背包,做张贺卡,做个留言箱……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呢?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怎样来制作呢?应该注意什么?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人物塑造形状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绘制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13课 香甜的水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的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乐趣。

2、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是否突破水果的常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2、是否能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课前准备:

1、师生准备一些彩泥、垫板、尺、铅笔、牙签、和一些新鲜水果。教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每位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特别喜爱的水果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二、讲授分组展示,观察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的造型和色彩。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可以用彩泥来制作,尝试用彩泥自己大胆动手做一做。展示小朋友大胆尝试的作品,讨论并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诱人的水果。

(可以从色彩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并介绍一些团、压、搓、接、印、刻等制作技巧)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办一个水果店,看看哪一组的水果最受欢迎。并且通过自己选购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欣赏图例

三、布置作业

学生用画彩泥来制作香甜的水果。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做完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材料工具,保持教室卫生。

五、讲评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水果造型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所画水果线条和花纹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十四 课运动场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是否掌握了一些泥工的制作方法。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创新。

3、是否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物造型的照片、录象。教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你喜欢干什么?

二、讲授新课你知道哪些体育项目?欣赏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或录象、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

你可以来模仿他们的动作吗?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鼓励学生尝试着制作一个跑步的人。展示尝试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运动中的人的图片展示给其他同学。

欣赏图例并思考:

1、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2、你准备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要来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运动会”请小朋友尽情的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业完成后,提醒同学整理工具材料

四、讲评

五、小结

六、课后拓展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人物用其他材料如: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运动上的人物。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塑造的都较好,个别同学所画线条和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十五课 乘上大船游世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贴、剪、纸工的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

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轮船的照片资料,以及绘画的制作工具。

2、是否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轮船。

3、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教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启发导入:我们日常交通形式都有哪些?(水、陆、空)水面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船)小朋友如果让你乘一艘轮船去周游世界,你最想乘做一艘什么样的轮船呢?

二、讲授新课

展示轮船的图片图1芦苇船,用划桨来推进图2三桅、五桅平底帆船 图3远洋轮船

图4德国“法蓝克福-特快”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船之一图5“法兰西号”速度最快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这些船有哪些地方是共同的?哪些地方不同?你最希望的船是什么样的?现在船舶的发展趋势在飞机发明之前,船舶是唯一的越洋交通运输方式,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船舶以前运价低廉、载重量大的特点依然成为大宗货物远程运输的首要手段。在现在也出现了各种专用化,有特殊用途的船舶,例如气垫船、水翼船等高速水面交通工具,深海潜艇等各种工程船舶,使轮船家族变的更加庞大了。

三、总结。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材料。

二、复习导入

1、小朋友,如果让你乘一艘轮船去周游世界,你最想乘做一艘什么样的轮船呢?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你最希望的船是什么样的?

三、布置作业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材料来表现呢?撕、贴、画将纸工与绘画结合起来表现船,并添上周围的背景。教师在演示船舶造型特征时,不能只机械地演示一种轮船的具体做法,要为学生想象创造提供空间。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

五、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绘制的大船形状较好,个别同学所画线条和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态度欠认真,应予以纠正。

第十六课 打开的冰箱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贴、剪、纸工的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可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完成。

教学重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商品的宣传照片资料,以及绘画的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教时数:1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冰激凌、甜筒、雪糕……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吃,可是它特别怕化,这时候有个好朋友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可口的冷饮。这个好朋友是谁呢?它的名字叫冰箱。

二、讲授新课冰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为人们储存新鲜的食品,按照不同物品的要求可以随意调节温度。早期的冰箱是德国的卡而.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伟大的发明。见图1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冰箱又经过的哪些变革和创新。我们一起来看图2。冰箱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怎样的构造?有几扇门?分几层?拉门上有哪些装置?可以用来放什么物品? 今天,我们就要来画一画冰箱,画一画冰箱里丰富的食物,比一比谁的冰箱里内容最多,最整齐。

三、布置作业画一台打开的冰箱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塑造的冰箱较好,个别同学所画线条有点乱,形状有的绘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十七课 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 11

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课前准备:

1、师准备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2、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一起学过了“会动的小纸人”这节课。小朋友还记得会动的小纸人是那一部分会动啊!是纸弹簧会动(复习纸弹簧制作方法)

二、新授今天我们又要来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玩具了,师出示玩具请小朋友观察它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个玩具它会“摇”。它是怎样摇起来的,为什么会摇呢?

欣赏书中图例,看小朋友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自学,看看这些玩具你都会做吗?书上根据各种形状制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怎样的会摇的玩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1、用鸡蛋壳来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动物……

2、用彩色纸剪贴和画

3、用废旧易拉罐,纸卷,吸管……

三、布置作业动手来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一评、议一议

反思:玩具绘制形状较好,色彩应用搭配表现也不错,个别同学在绘制时态度欠认真,形状和线条缺乏次序,应予以改正。

六、小结第十八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面。

2、指导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培养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2、是否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件硬件设备

2、准备上课时的教具。

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教时数:1教时授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谈起,让学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二、新授然后介绍WINDOWS里的画图工具。欣赏画图程序画出的作品,学生自学为主。由学生介绍画图程序中几种工具的使用。(简单)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创作:各自进入电脑美术的网页中自学。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音乐停止,学生创作完成。提出问题:在画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先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示范演示错误及解决方法。(必要时候教师提示)

四、学生制作设计、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评价作业: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用“我觉得自己或他的画怎么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投他票的原因)(通过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

六、小结

反思:电脑作品绘制形状较好,色彩应用搭配表现也不错,个别同学在绘制时态度欠认真,形状和线条缺乏次序,应予以改正。

第19课 化装晚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面具或头饰和服装。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是否掌握了一些头饰和面具及纸服装的制作方法。

2、是否能在制作方法上有 12

创新。

3、是否对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卡纸,皱纹纸,尺、铅笔、剪刀、胶水、皮筋等材料和一些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图片 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们学校要举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其中有一个游戏室呢,非常有意思,要小朋友啊全副武装,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画故事中的形象,或自己喜欢的形象去参加化装晚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呢?

二、新授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先设计一个有趣的头饰和面具了,师出示面具请小朋友观察它是怎么来做的?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做?你想为自己设计怎样的面具呢?

制作方法:

1、设计:平面额顶头饰一般包括形象和头扎两部分。形象的大小可为15厘米左右,头扎以自己的头围而定。

2、印稿:将设计好的形象复印在卡纸上。

3、装饰(涂色、剪贴……)

4、组装:将形象沿外轮廓剪下,再剪出头扎及两端的切口组装而成,也可将头扎用定书机固定。参考图例1、2、3、4、5 示范一个头饰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头饰呢?请你试着做一做。

四、布置作业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头饰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有了好看的头饰,什么还缺些什么呢?——衣服。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件特别的衣服。

二、新授制作衣服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呢?皱纹纸、挂历纸、卡纸、盒子……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例如:《雪松娃娃》

1、选两块包装箱的瓦楞纸板,在上面画出雪松树的外形,剪下后,在图形的周围标上打孔的位置。

2、在正面的一张纸板上,画出头和胳膊露出的位置,并挖出一个大圆洞和两个小圆洞。

3、在雪松树上画点图案进行装饰

4、将两张树形叠在一起打几个孔,再用绳子连接起来。还可以设计瓢虫的衣服,各种动物,卡通形象的衣服,欣赏图例 请小朋友自学,这些形象你会做了吗?请选择你喜欢的来说一说,你还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形象吗?

三、布置作业为你的头饰设计一件衣服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谁的衣服最漂亮?

六、小结一起穿上头饰和衣服,化装舞会开始了。(音乐响起)

反思:这节课作业,大部分同学塑造的个性设计头像较好,个别同学设计的形状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20课 有趣的汉字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过程。

2、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使学生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能设计几个简单的象形字,力争表达出词语的意义。

3、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古代象形文字,使学生得到启示,创作象形文字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

2、了解现代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创造象形文字,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师: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若干。学生:水彩笔、彩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问导入问: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在家有事需要出去一下,但爸爸和妈妈还没下班回家,为了避免他们着急担心,你有什么最简便的方法让父母一回家就知道你去了哪里?(除了打电话之外,就是留个便条)要是碰到不会写的字怎么办?(写拼音)那你们有谁知道,在没有文字没有拼音的几千年以前的古人类使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和交流某些事情的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

揭题,《有趣的汉字》。

二、新授:a:看画猜字(象形文字是现代各种文字产生之前古代人类用于记录和交流的图形符号,现代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演化而来的。板书:象形文字)(这个米字的原始形式就是画了九粒谷子,它后来演化为,最后定型为米,表示稻子种在田里,被田埂“”分成四部分。b:欣赏象形文字

1、先让学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作(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再让大家猜字)主要让学生边猜边欣赏边总结,这些象形字是抓住了对象的主要特征来设计的。板书:“抓主要特征”。

2、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和老师准备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月、木、林、鱼、水等象形文字的写法以及和现代汉字的区别,以及大概了解这些文字的演化轨迹。

三、学生作业,师辅导:作业:(要求用象形文字的造型方法来设计,要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我可提供几个字,请同学们试着设计其中的一个字。

(云目手人足口川石燕)

四、讲评,欣赏学生作业: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1、欣赏学生作业。

2、学生自评、教师讲评。

五、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可从书本上,网上多找一些关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及古代书法方面的资料

反思:这节课整体结合汉字的结构和书写顺序,来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作业大部分同学绘制的较好,个别同学表现的字体结构安排欠佳,色彩不够丰富,应予以纠正。

第二篇:美术--一(上)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绘画

1.正确的作画姿势,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利用蜡笔、铅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2.在平涂过程中,要求色彩涂得均匀,线条流畅,鲜艳丰富,造型大胆夸张并富于童趣。

工艺:

1.学习纸工制作的简单方法;

2.学习正确的折纸方法;

3.学习撕纸的表现方法及拼贴的方法;

4.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利用蜡笔或油画棒制作。

欣赏: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中动植物;

欣赏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全册重难点:

重点:

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

中的动植物,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

泼,富有一种童趣。

学习用废旧纸盒进行简单纸工制作练习;

传授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印;

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

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

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

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一课 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

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

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第二课 有形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难点: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游戏展示: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

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 色彩魔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难点: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第四课 我的胸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3.开展自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一张胸卡。

难点:如何制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胸卡。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白(彩)色卡纸,线绳等,收集1-2个胸卡,可带一张自己的小照

(教师)课件、胸卡实物和范作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着胸卡工作的实景和胸卡的放大特写镜头,或不同胸卡的放大图片。

(2)让学生说说胸卡的样子和用途,了解胸卡上的基本内容及胸卡的不同用途。

(3)揭示课题:《我的胸卡》。

2.范作欣赏,加强感知。

(1)出示课件: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看、说说胸卡的有趣造型,感受平面形的变化,进行胸卡内容的设计。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分小组讨论探究胸卡的外形变化与设计,进

一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示范:在圆形、方形、三角形基础上的变化;基本形的组合变化;象形设计变化(结合课件展示平面形及范作)。

4.讲解演示,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张胸卡?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胸卡的基本制作步骤(借助课件演示):①设计、制作胸卡外形;②设计、绘制胸卡上的内容与图案;③设计、制作胸卡的挂件(用别针、线绳等不同的方法)。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胸卡。

(2)练习提示:大胆创意,从胸卡的外形到内容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胸卡上有自己的姓名或形象;同桌可以讨论、合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1)让学生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胸卡,同学间进行自由交流(提示交流内容: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和特长等;胸卡制作体验)。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提示评价内容:外形、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创意;颜色的搭配是否大胆、漂亮;挂件等的制作是否精致)。

(3)小结拓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为爸爸、妈妈设计、制作一张漂亮的胸卡,进一步进行练习与创作。

第五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难点: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

(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

(2)思考:怎样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

(2)小组评,教师评。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雨中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表现雨境。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教师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①主题: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运用不同点、线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①了解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的变化;②回家后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在雨中的作品。

第六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中外画家的画,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呼。

(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

(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

2.引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

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表演的形式,展开想象。

(2)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

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及时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第七课 来来往往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第八课 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第九课 花式点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

难点:造型的变化。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

(教师)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

(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

2.探究泥塑方法。

(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

(2)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

(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

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2)收拾和整理: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第10课

甜甜的棒棒糖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

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

4.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成功感。

5.互帮互学,学习合作。

教材分析:

棒棒糖外形可爱,色彩漂亮,味道甜美,是儿童所喜欢的食品。选择它作为造型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合适。可用彩泥模仿真实的棒棒糖,进行造型练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及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变色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色彩的变化,认识色彩,培养学生主体造型的初步能力。

难点:引导想象,采用拟人化手法,联系蔬果、动物、人物的形象,用彩泥塑造一些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在造型上能抓住形体的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色彩鲜艳。关键是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小棒

(教师)课件、棒棒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装有棒棒糖的实物箱,让学生猜一猜、闻一闻及摸一摸。

(2)出示实物,师生共同探讨、了解棒棒糖的造形、色彩等有关知识。

2.理解技法,掌握技能。

(1)出示课件,探讨棒棒糖的形状特点。

(2)提问:有什么方法能使手中的彩泥颜色更丰富、更漂亮?

(3)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

(4)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具体的制作图。教师归纳方法。

3.作业要求。

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体验成功。

(1)作品完成后,插到展示台上。

(2)集体评价:评出最想购买的棒棒糖。从色彩搭配和形状上分析。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等,以此激励学生。

5.课后拓展。

欣赏面花。

第11课

鸟的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评价。

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鸟是迷人的,鸟是多姿多彩的。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做描绘的对象。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笔下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说,打鸟、捉鸟甚至玩鸟、养鸟„„鸟几乎成了儿时的玩伴。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鸟到底有几种?鸟的羽毛为什么这么漂亮?„„一个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吸引他们不停地去追问、去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单概括地画出鸟的基本形体特征。

难点:能通过观察鸟的头、嘴、身体、尾巴和翅膀的形状及动态变化,画出鸟飞的、叫的几种形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剪刀、胶水、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资料及有关图片

(教师)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录像等)、一棵用厚纸板做成的大树、剪刀、双面胶、乐曲《荫中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观察、讨论,营造讨论气氛。

导入:

(1)听听鸟鸣声的录音。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品种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你熟悉的鸟?

(提示: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有关鸟的资料图片,与小组同学交流。谈鸟、说鸟、了解鸟、熟悉鸟,引起表象知觉,引导回忆,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

(3)欣赏国画作品《玉兰黄鹂》、摄影作品《和平鸽的广场》、雕塑作品《陶鹰尊》、学生作品及各种鸟类装饰物等艺术作品。

(提示:欣赏鸟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4)揭示课题:《鸟的天地》。

3.分析、比较,学习表现方法。

(1)对鸟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纹及色彩)。

(2)对鸟的头、眼及嘴进行分析、比较。

(3)对鸟的尾巴分析、比较。

(4)对鸟的动态分析。

(5)找找鸟的共同特点。

(提示:出示课件中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及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理解和明了鸟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纹特点,创作想象中的鸟,形象概括鸟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教师介绍等形式。)

4.造型、表现,创作个性作品。

(1)作业要求:画几只特征明显的鸟,并上色。

(2)把画好的鸟用剪刀剪下来。

(提示:鼓励学生画出特征明显、有个性、有创意的美鸟或怪鸟。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因为有的鸟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5.展示、欣赏,学生作业评价。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纸板制作的“大树”,置于教室中央。

(2)请学生把剪好轮廓的鸟“停到树枝”上去。

(3)作业评价:说说你喜欢树上停的哪只鸟,介绍一下你画的那只鸟及特征。

(提示:欣赏乐曲《荫中鸟》,营造鸟的家园、鸟的天堂的氛围。请学生到台上指着作品介绍、讲评。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6.整理打扫,布置下次课用具。

(提示:保存好学生的作品。)

7.课后研究。

(1)鸟类之最。

(2)做一件爱鸟的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4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录像等)、乐曲《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启发想象,引起联想。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谈谈感受。

(提示:体验各种表现鸟的艺术形式。)

3.展示作品,说说体会。

(1)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各种有关鸟的故事和艺术品。

4.观看录像,观察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交流课后学习的“鸟类之最”。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多种情境,创编鸟的天堂。如:《孤独的小鸟》、《小鸟乐园》、《小鸟俱乐部》、《怪鸟》、《我们去旅行》、《鸟的天堂》、《群鸟学艺》„„

(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4开画纸的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事创编,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画出有情感的鸟,不同动态、各种色彩的鸟及树养鸟、鸟护林等内容。)

6.作业展示,结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种鸟的头饰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组表演节目。)

7.总结,整理、保存学生作品。

第12课

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

在自然界中、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大与小的对比现象。大的和小的在一起时,情感交融,富有一种浓厚、生动的气息。将大的和小的有比较地组织、构置在一起,会很自然地流露出美好的情趣。本课所选的“鱼”是小学生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也是学生最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之一。但本课的教材内容并不只是让学生画出一条条“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充实在画面中。

物体间的大小感知是通过对比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本课通过大鱼、小鱼的造型表现,让学生感知大小对比的原理和表现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对比表现,能画出“大鱼和小鱼”愉快地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反映集体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自编一些如“鱼妈妈和鱼宝宝”等故事,启发创作的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异。在观察、感受和表现中进行比较和辨别,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难点: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

(1)让学生说说鱼的种类及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部分(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学生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海底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共同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成长卷作业纸。)

2.启发谈话。

让学生谈谈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的样子和本领;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及纹样。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

(1)欣赏学生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

(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4.集体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

(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须有明确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容可画,画好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

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或让学生分别画一张鱼妈妈和鱼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画。)

第13课

威武的狮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种方式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狮子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情,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了解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狮子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学生充分感受狮子的雄强之美,促进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以往学生表现各种动物时,大多表现活泼、顽皮、温柔、善良的一面,较少表现凶猛、威武的神态。因而在表现动物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片面的、主观的认识动物的方式,转向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客观动物世界的正确轨道,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动物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狮子的毛发、眼睛、嘴巴和胡须上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狮子的威武雄强的艺术光彩。具体安排了7幅不同表现形式的狮子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具体教学为两课时,一课以画为主,一课以做为主。可以先画后做,也可以先做后画。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态。

难点:对狮子外形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想象的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泥等

(教师)课件、各种狮子造型的图片资料、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泥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欣赏激趣。

(1)欣赏《狮子王》片头,定格在狮子仰天长啸的瞬间画面。

(2)让学生谈谈对狮子的感受:威武、灵敏、雄伟、有力量„„

(3)揭示课题:《威武的狮子》。

3.感知引趣。

(1)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狮子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观察狮子的体貌特征,由远及近展示狮子头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狮子头大、发长、眼大而凶、嘴大而有力等特征。

(3)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唐代雕塑家雕刻的石狮子,体量巨大,给人以雄强、伟力之感。近代国画家何香凝女士的《醒狮图》,充满了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

(4)欣赏儿童画狮子作品,与真实的狮子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表现狮子的毛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独一无二的威风凛凛的狮子。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威武狮子的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搜寻、选择各种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狮子的材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课件,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如泥巴、废旧布料、线团、铁丝、树根等,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的狮子等。如竹根、树根、玉米根等制作的狮子根艺工艺品;易拉罐剪制的狮子工艺品;布、树叶、各种纸张剪撕粘贴成的狮子造型;还有彩泥、泥巴等塑成的狮子形象,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的狮子等等。

(2)讨论:这些狮子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对制作狮子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相应的展台上。(认真奖:认真动脑制作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既制作认真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意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可获此奖。)

(3)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制作狮子。

第14课

我做的笔筒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用立体纸盒装饰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习浅显的装饰美化知识,将作品做得精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通过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从“做做玩玩”与“做了可用”中,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用品、美化生活的情趣,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教材分析:

笔筒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搁笔用品,在我国使用广泛。选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可以使学生懂得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美化、丰富自己的生活。此课的学习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书中的图例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构思,引导学生知道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来制作笔筒。笔筒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启发学生研究如何使自己做的笔筒好看(有特色)而实用(不易碰倒)。

教材中选用了一只明代的青花瓷笔筒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笔筒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只青花瓷笔筒具有明代笔筒的特色:大口直身,可以放置许多大小不等的笔和画卷等。此图供学生欣赏时用。

书中的学习建议第二条提示了学生在评价时应该找同学的优点,互相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根据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想象造型。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身边容易找到的包装物、彩笔等

(教师)课件(有关笔筒的资料)、笔筒成品两个、供学生使用的彩色卡纸若干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把笔,问学生:把笔放哪儿?

(2)教师出示范例,引入课题:《我做的笔筒》。

2.欣赏感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古代的笔筒,了解笔筒文化。

(2)讨论:笔筒的制作材料有哪些?(提示:木、竹、瓷等。)

3.讨论研究。

(1)小组讨论:好的笔筒是怎样的?(板书:美观、实用。)

(2)小组研究分析:教材中的笔筒有哪些优缺点?(造型多样,装饰的手法多样,但使用纸杯制作笔筒时应该考虑稳定性。)

4.技法交流。

(1)纸笔筒的造型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不同的笔筒范例欣赏。)

(2)讨论:如果是用其他材料加工,应该注意些什么?(适当介绍一些装饰的方法。)

(3)看看自己所带的材料,想想制作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怎样装饰好看。

5.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

(2)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6.展示评议。

将笔放入笔筒,请学生互相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

7.总结下课。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并请学生收拾清洁教室。

(2)请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各种废弃物加工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物品。

第15课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伙伴。可爱的小猪、神气的小鹿、英俊的小马、笨重的大象、天真的企鹅„„这些动物是小学生心中童话王国的嘉宾。利用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加以立体表现,引导学生探讨动物能站立的方法,研究折法、剪法和画法等,使纸做的动物站立起来、漂亮起来,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美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怎样让动物生活得更愉快,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小学生思考得较多的问题。只要激发小学生这种良好情感与表现欲望,就能让小学生较好地去合作表现立体的折纸动物,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铁铸的小鹿、陶塑的疣猪、铜雕的群牛„„形式多样,情趣盎然。具象与抽象、现实与想象、传统与现代并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这些精美的雕塑艺术品,主要是让学生真切感受雕塑之美、立体之美,懂得对于身边熟知的动物,可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大胆发现、认识、联想及灵活运用各种材质的媒材,应物造型,蓄情创造,就会使材料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个人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独立制作完成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当然也可以与同桌一起互助完成。第二课时是让

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及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资料、纸折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引入。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小结: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材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能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提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表演,作自我介绍。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有色卡纸和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

(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展示讲评。

(1)参观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动物乐园”。

第16课

大气球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现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现方法。

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组织评说自己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材分析:

大气球(热气球)是学生从电影、电视中有所感受的,但又是大多数人未亲临现场见过的。课文设计以画一画“大气球飞呀飞”来让学生练习表现圆形物,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课文设计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坐上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中,通过开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热气球知识及研究如何把气球的“大”和“飞得高”表现出来的“综合·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

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现圆形物体。

难点: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在父母的帮助下查阅大气球(热气球)的有关知识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热气球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成果。

(4)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

2.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如果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思考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

(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

3.范作欣赏,探究表现。

(1)课件展示学生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大气球的花样设计。

(2)课件展示两幅有对比的学生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

4.学生练习,表现体验。

(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花样,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表现出来,画出自己坐上大气球高兴的样子。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请部分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提示:大气球的花纹和色彩表现是否大胆、漂亮;是否画出了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2)教师小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了解与表现大气球,并画一画其他的圆形物。

第17课

有趣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有趣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同的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

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新课标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课文中以一半的版面精选了一组不同媒材表现的“有趣的脸”,用于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有趣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

难点: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镜子

(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

教学过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

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的“有趣的脸”,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学生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学生想象。

(4)思考:结合人物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提示:可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学生范作,启发学生想象。)

4.学生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

(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学生互评。

(1)让部分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感受同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手工工具、各色卡纸、油光纸、毛线、纸杯、酒瓶、纸盒等

(教师)课件、“有趣的脸”手工作品范作

教学过程

1.范作欣赏,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范作(书上两件“正”、“倒”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设计制作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有趣的脸”的积极性。

(1)出示“正”作品,看一看,说说有趣在哪里。

(2)出示“倒”作品,感受设计之巧妙。让学生说说两个作品脸部不同部位的联系之处。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1)按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制作方案设计。

(2)课件展示部分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导。

(4)各小组进一步对制作方案进行讨论修改。

3.合作练习,创作体验。

(1)明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创作一件“有趣的脸”的手工作品。

(2)合作分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

(3)学生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精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2)课件展示一组图案是脸的工艺品,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探究与制作活动的积极性。

第18课

大家成为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探究性的绘画造型学习课,通过“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男女同学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种设问,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观察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学生描绘好朋友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去探讨绘画创作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造型练习:可用线描,也可线色结合或用色块表现好友形象。

本课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课。通过学习建议中的讨论题:“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体会团结产生力量、和谐、温暖的情感,促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难点: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品欣赏”、《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 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对大家,启发大家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外形特

征:圆圆的、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行整体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

(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特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学生学习多种绘画手段的应用,启发学生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学生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现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现。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

第三篇: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案(一)

毕节地区幼儿师范学校《美术》(上)

教学教案

一、美术鉴赏知识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 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② 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③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重点和难点

① 本课为美术鉴赏教材的引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的内容要点可在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示,使学生加深印象。

② 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容易感到惶惑的是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一些观念性的、试验性的,以及行动艺术等现象,二、教学过程

1.美术鉴赏课学习如何认识和评价各种美术作品。

①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价格与价值并不是同一概念。举例说明——岩画:

古人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中国岩画分布区域遍及12个省、自治区的40个以上的县(旗)。

北方地区岩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区,其中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的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活动,数量多达数百幅,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作品居多。新疆岩画主要分布于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库鲁克山等地山区牧场,大部分为凿刻,也有少数彩绘岩画见于洞穴中。

南方地区岩画,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江苏等省区均有发现,规模最大的是云南沧源和广西左江两地,广西左江流域已发现八十余处岩画点,其中宁明县花山岩画画面宽约221米,高约40米,可辨认的图像1819个,画的是群体舞蹈活动,推测此为先民镇水的仪式活动,年代约为战国至东汉时期。

岩画制作有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多为磨刻、敲凿与线刻,风格粗犷、简明。南方岩画多以红色涂绘,可能为赤铁矿粉调和牛血等调和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岩画作品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幻想和愿望。善于敏锐地抓住人和各种动物的基本形体、动态,在粗简的图形中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

②一件艺术作品包含着许多方面的信息。举例说明——(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

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青铜器镶嵌图像。在铜器表面的纹饰凹槽中,嵌入红铜或铅类金属,构成装饰。战国以后,出现采桑、习射、宴乐、水陆交战、弋射等直接描写社会生活景象的图画。图中人物、器具、走兽等都取剪影形式,动作特征鲜明,叙事清晰。将妇女在树上采桑的情景表现得富于抒情色彩。弋射(箭尾带绳,便于收回猎物和箭)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射雁的不同时间过程。水陆攻战表现在攻城和水战中异常激烈的战争场景。

(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故宫博物院藏 ③如何鉴赏艺术品。

首先要了解对象,了解作者:它的年代,表现的内容,创作的技巧,它与时代的联系,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举例说明——长沙楚墓帛画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保存完整的两幅帛画。

定名为《人物龙凤》帛画于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纵31厘米,横22.5厘米。画面中部偏右下方绘一侧身伫立的妇女,其身着缀绣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裾曳地状如花瓣,发髻下垂,顶有冠饰。在她的头部前方即画的中上部,有一硕大的凤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状,翅膀伸展,尾羽上翘至头部,动态似飞。画面左边自下而上绘一只张举双足、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

定名为《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重新清理20世纪40年代被盗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

此两幅帛画的功用、主题、造型观念和方式都较接近,表明它们是当时楚国绘 画的一种普遍样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它们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

考古证明湖南长沙子弹库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头骨与画中人物头部特征相似,再联系西汉时期长沙马王堆帛画中主人公与女性墓主的关系,一般认为这两幅帛画中的人物都是墓主肖像。他们分别被画成驾御游龙和由龙凤导引飞翔升腾,意在表示死者灵魂不朽,升归天国。这种主题反映了当时楚国流行的引魂升天意识。龙、凤、鹤等动物不仅是孤立的吉祥象征,而且因其在画面上的位置,显示出它们引导、承载墓主升天的功能。湖南长沙子弹库帛画位于椁盖板下、隔板之上,表明帛画性质与文献记载的铭旌相似。

有关典籍曾记录先秦肖像画创作的史实,这两幅帛画提供了例证。画中的人物比例适当,以侧面造型体现肖似于人物的头部特征,通过当时代表性的人物服饰和动态,体现人物的神情。《人物龙凤》中的女性体态修长,宽阔的长裾衬映出秀细的腰,略微前倾的姿势使祈愿的心理显得含蓄。《人物御龙》中的男性躯体直立,较为强壮,高冠与长剑点明了男子理想的装束,动态中蕴含着自信的风貌。

帛画的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如在女性嘴唇与衣袖上施点朱彩。通过细如游丝的墨线传达了物象的整体形貌,也在男性衣袍等部分表现出质地感,更为重要的是所用的线条贴切地表现了创作意图所需要的物象运动感,龙、凤鸟、有羽葆的华盖等都因线条飞扬、舒展而呈现出游动、腾踏、飘浮的各种意态。

2.美术的概念和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①美术的概念: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上只有“画缋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工艺术语的运用,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门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美感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萌生的。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纯粹精神领域的产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开阔胸怀,达到互相同情、增强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这类思想意识的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扬,它涉及到艺术的不同领域和形态,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扩展开来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中包括美术。这种精神产品,从物质提升,和物质相辅而行,成为全面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人类依靠它陶冶情怀,并协同各门类的科学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同时起着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的作用,文明的发展是和艺术创造分不开的,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区分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等。综合性艺术有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利用美术,有的和美术密切结合。“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 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人类在创造精神产品中,自然地分门别类,建立起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前进,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特性能。在许多场合虽分犹连,有时则分而复合。每一次的结合和交融(如动画电影、音乐喷泉),便产生艺术的新意向、新品种和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为各种艺术品类都受共同的美学原则所支配,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此外,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问题,“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但概括着整个文艺范畴,而且介入伦理、哲学等领域。

②美术的主要门类:

古今中外的美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现代美术因受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新思潮不断涌现,前所未见的新样式、新品种层出不穷。美术要求发展个性,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对它的共同特征难于作条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几个大门类。绘画的品种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丙烯画以及多种塑料和化学颜料的画种。版画品种又可分为木版、麻胶版、金属版(铜或铅)、石版、网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画颜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属版有腐蚀、干刻之分。油画有有光术、无光术之分。欧洲最古老的蛋彩画和中国古老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保持着色泽历久不变和技法运用上得心应手的优点。油画和版画在20世纪已成为世界性画种,从表现形态来看,在许多文明国家中,版画已显现出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现代油画和雕塑的开拓创新,步子最快,形态变化最大。

绘画按样式可分为壁画(按物质材料又可分为湿壁画、描金沥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属板的拼镶等。无光油画、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颜料也被普遍运用)、细密画、磨漆画、漆画、年画(运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连环画、宣传画、漫画(卡通)、插图等。

中国画又可按艺术技巧分为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大系统;按题材样式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草虫、翎毛(禽鸟走兽)、鳞介(鱼贝类)等画科。日本的绘画受中国画影响很深。书法和篆刻一向是中国画的姊妹艺术而自成系统,也在日本广为流传。书法艺术在当代被认为是一种抽象艺术。

雕塑按品种可分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岗石等),金属雕塑(包括铸铜、不锈钢、铅、镍、铝等),玻璃钢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体裁、形制又可分为圆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纪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装饰雕塑、民间彩塑等。现在有直接从人体翻制后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电和光效应原理产生颤动美感的“效应雕塑”,这两种雕塑可说是写实形态和抽象形态的两个极端。

工艺美术(又称实用美术)的品种最为丰富多彩,大的分类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蓝、珐琅、料器、染织、刺绣、编织等。各国各地区的特种工艺,大多数源于民间手工艺,它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

设计的门类有书籍装帧、广告、商品包装、服装、家具、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装潢、环境美术(庭院、园林及建筑群体美术)等。设计也包括图案、字体及利用 摄影及电子进行设计的科技性美术。

③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

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通过描画彩绘的手段,雕塑通过塑造、刻镂的手段,建筑艺术通过间架营造的手段,工艺美术通过镂、蚀、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义很广,有立体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这个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现代观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体上,西方的美术,其发展的轨迹以形体块面的造型为主,线的运用是附属于形体块面的;而中国的美术,线描造型却占着重要的地位,形体是通过线描来体现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这个术语来描述绘画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绘画中体现雕塑性。中国的美术正相反,线的描绘统率着造型,即使在雕塑艺术中,线的作用也占主导的地位;形体块面在中国雕塑上表现得概括浑成,它通过线条的刻画而完成造型的任务。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西方的美术传统,基本上按物理学的观念,把长度、高度和深度称作“三维空间”。存在于现实空间的有纵深感的三维美,特别是雕塑和建筑之类立体造型形象产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据。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美,是再现性具象绘画的真实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空间艺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或不长于表现时间性的、凭借视觉来创作和感受的艺术。它的特点是长于具体描绘、塑造和刻画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显的再现性和描摹性,它不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可长期存在于世上,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坏和本身的朽蚀。空间艺术在创作上也有弱点,特别对情节性绘画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独幅画只能表现一个瞬间的形象,这就难于从纵向展开事物和情节的发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绘画创作便朝着形象的深层开掘,追求造型的凝练和运动感的凝聚,从而形成了绘画所独具的魅力。绘画和雕塑的构图,常选择人物动作过程中某一生发性的瞬间,以加强力度感,并在欣赏心理上,造成动作起迄的越进效应,如画射箭引而不发,使空间艺术产生时间感觉,中西绘画和雕塑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凝练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决不是瞬间印象所能摄取的;空间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凝聚也意味着时间的浓缩。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不单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天地间的诗意般的空间概念,也就是有回旋余地的“神游”意境。中国画论倡导时空的统一观,它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意象;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虽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5世纪已经发现了物理透视原理),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视觉心理空间,即所谓“心视”。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受到西方的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拓展表现功能。

④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这是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来说的。造型艺术被人们感知,一般通过视觉渠道(除了一些工艺品可通过手的摩挲,用触觉加强审美体验外)。视觉艺术这个界定,涵盖面很广,凡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完成欣赏的一切可视的艺术门类、样式、形式或符号,都可包涵在内。至于可视的综合性艺术如戏剧、舞蹈和通过视觉阅读的文学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为它们的被感知,还要而且主要是通过行为和动作(表演)、语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种感觉渠道。

美术还被区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所谓纯美术(fine art),是指纯粹 精神性、欣赏性的绘画、雕刻、音乐等,有时也包括诗歌。蔡元培曾把它称为文艺美术,指明其中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区别于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文艺美术的提法比纯美术妥帖,因为“纯”的意义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纯属欣赏性的美术,那么工艺美术中也是有的,而所谓“纯美术”中,也并不都是纯属欣赏性的。然而,纯美术这个词汇已经用惯,虽然它和外文的原意并不符合。

设计(design)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虽然它并不是新名词,而且早已被运用在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上。在建筑和工业设计中,决定大局的是形体块面的空间设计,其次是局部性的门窗、墙面、各项部件的装潢等设计。在工艺美术中,有形体、纹样等设计。绘画作品的构图,实际上是整体结构设计;在一定形式的图像中,都有线、形、色、块等平面设计;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间设计。现代的设计,首先在商品包装、家具、室内装潢等方面发展起来,然后从轻工业产品扩展到重工业产品,如汽车、轮船和飞机等造型设计。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是和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现已渗入到整个美术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造型学科,设计思想和设计技术极大地影响着美术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是一种研究把点、线、面、体、光、色、质、材及一切造型因素构成种种美好形象和感觉,并把它运用到各种美术创作上去的学科。简言之,设计是研究造型构成的学问,其中主要的对象是研究视觉空间,通过空间设计,传达视觉艺术的效应。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室内空间构成、环境空间构成等专业,都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探索美术造型问题的。设计的发展,已经介入纯艺术领域,在近现代的绘画和雕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广义地说,中国画的笔墨、油画的质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艺的材料美,都属设计(抽象造型形式)范畴,有些科技先进的国家,已把美术学院改称“美术设计学院”。

“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是20世纪初形成的新名词,虽然这两种形态的美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只是在现代,抽象美术才得到了大发展。具象泛指表现具体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写实主义的美术,都依靠具体可视的形态,通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基于具象观念上,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行提炼、概括、集中、夸张等手段,达到典型化审美目的。“抽象”这个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艺术家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艺术形象。这个过程称为艺术抽象,表达着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感受,从生活形态到美术形态,无不需要始终贯穿这种抽象的形象思维活动。在这里,抽象是“艺术的抽象”。具象和抽象并不相互矛盾,而是统一在艺术形象中的。P.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艺术抽象(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从这里又可以看到从“艺术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艺术”的某种轨迹。中国现代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饮水的熊》就是一件较好地寓具象于抽象的作品。这是一种半抽象的美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的抽象”手段,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抽象的艺术”的意向。其二,认为抽象和具象是两个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但是也不绝对排斥与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夸张的、在抽象中隐现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术。

世界上各种派别的抽象主义美术家,对“抽象”的含义抱有各自不同的观念。大体说来,他们竭力摆脱生活中的实体,运用点、线、面、体、色等符号,表现自我感受,创造不反映任何现实形象的作品。表现直觉和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是西方抽象主义流派较为普遍的意向。有些抽象主义派别,主观意蕴奥秘,象征某种哲理,也有实际上是纯装饰性、纯技术性的抽象美术。这类作品是属于“抽象美术” 还是“美术抽象”则难于断定。

任何美的感受都来自一定的形式,无论自然美、艺术美,都无例外。创作抽象美术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抽象形式或符号也是需要生活感受作依据的。纯粹不依附于客体的抽象美并不存在,可视的美的事物无例外地依赖于一定的形式。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强调意象形态。清代石涛诗云:“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齐白石据此提出“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属于具象和抽象的统一观。

中国的书法与篆刻是古老的抽象艺术,由于汉字笔法、方块结体等自身的特殊条件,形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表达观念的符号,而且是表现情感的一种形态,寄托着一个有生命的形象。高超的书法甚至拥抱着宇宙天地。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存在着血缘联系,即书画同源。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与绘画一样,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笔法与经营位置等方面,具有相通的原理,与文学诗歌又有内在联系。书法和篆刻的造型,取骨法之势成其意象,在气势之中含有生命,与绘画一样,通过造型──达意──表情,来完成“迁想妙得”的艺术效应。所以,书法艺术的间架,体现出“八方点画,环拱中心”的空间意象,它是和中国画的空间观念基本上一致的。从书法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看到历代绘画风貌的变迁。

书法又与音乐、舞蹈声气相通。相传唐朝张旭的草书从公孙大娘舞剑器获得灵感,乃体现舞蹈的空间感和节奏美;有些行书和草书与文字内容的吟咏节拍相合,体现出音韵美。从气质相通的意义上来说,书法是特殊形态的综合艺术。这种意识形态,源于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在艺术中涵映博大而灿烂的世界,从心灵深处阐发出各种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

美术的特性,深刻而鲜明地反映在美术创作的主客观关系上,中西美术有共同处,也有不同点;美术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循着艺术的内部规律进行创作,形成各自的个性特征。中西的绘画理论,都有主张写实,力求形似的,同时也有主张渗入想象,进行胸臆的。中国的传统绘画理论,却是日渐强调主观能动作用,总的见解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契合,融会广大的自然界于一己之胸中,在形象思维和形象塑造中,运用以形写神、形神相契的手法,使作品形神兼备而相得益彰。在这里,“画中有我”是历来被强调的,虽然因不同题材而有区别,形神相契也有程度的不同,主客观的联系有层次的深浅,对主体、客体的内涵也有理解上的区别,还有艺术家创作心态的严谨或奔放等因素起着不同作用。(节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3、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 ①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 ②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

③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 ④与兄弟艺术门类的参照比较。举例说明——中国美术发展史

石器时代起源→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唐代宗教美术(石窟、屏风)→元明清卷轴画(文人画——由于席地而坐的习俗改变)→20世纪引入西方雕塑和绘画(城市雕塑、油画、现代版画、连环画、宣传画)

举例说明——六 法 论

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 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谢赫的六法论是怎样论述的,历代又是怎样理解与发展的,这需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释义。谢赫原文和古代的辗转传抄是不标点断句的,后人点句不同,六法的意思也就有了一些区别。但不论哪种点句法,所包涵的基本内容却是大体一致的。

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张庚《浦山论画》)、“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质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 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东晋僧肇说“法身无象,应物以形”,是说佛无具体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化作任何相应的身躯。对于画家来说,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这一点,早于谢赫的画家宗炳就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山水序》)”加以说明了。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但又把它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这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后代的论者有的贬低形似的意义,有的抬高它的地位,那是后人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起作用,在六法论始创时代,它的位置应当说是恰当的。

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里的“类”作“品类”即“物”讲。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随色象类,可以解作彩色与所画的物象相似。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因此同于赋彩。

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是说绘画的构图。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或布置。谢赫说毛惠远“位置经略,尤难比俦”,是安置的意思。唐代张彦远把“经营位置”连起来读,“位置”就渐被理解为动宾结构中的名词了。他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说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这是深刻的见解。对此,历代画论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的是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模,法也;通摹、摹仿。写亦解作摹。

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谢赫亦称之为“传写”:“善于传写,不闲其思”──其实早在《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郎绍君)(节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4、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 ①作者情况;

②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 ③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

5、徐悲鸿《奔马》鉴赏练习,通过著录练习,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述能力。

三、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认识到鉴赏除了需要“经验”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确信“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这一课学习中为学生树立了这一价值观,以后的学习鉴赏活动,才能学得有意思、有效率,才能掌握鉴赏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美术学习的经历与经验,“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回顾初中的学习内容、熟悉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习惯,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鉴赏活动的认识。从而了解与确立鉴赏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如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则更好。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 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 11 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

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华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 13 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艺术欣赏: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14 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五)艺术成就

1、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2、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3、体现 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六)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二、素 描 部 分

(一)理论知识

一、素描的概念:

1、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2、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艺术家杂志,论素描--萧如松)

3、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4、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5、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 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 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6、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二、素描的地位:

1、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2、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3、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

三.素描的技法和种类:

1、线和线条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线,但是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物体的幻觉表现。直到近代,线才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2、素描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藉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平面的边界;另外加上第三条线可以在画面上造成立体感。弧形的线条可以象征拱顶,交会聚集的线条可表现深度。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得到可以领会的形象。因此透过线条的手段,单纯的轮廓勾勒可以发展成精致的素描。

3、在素描中可以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至于色彩明暗是为了加强和厘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

4、素描的线条技法还需要平面技法的辅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笔时,在明暗对照上可用擦笔法。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笔画法,因为毛笔能发挥笔触的宽度和笔调的强度并且能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素描也可用多色画笔作为基本材料,用来加强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艺术性。

四.素描工具:

1、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2、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

3、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对于轮廓、照应等可经长久的时间细细研究、分析

4、素描的线条技法还需要平面技法的辅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笔时,在明暗对照上可用擦笔法。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笔画法,因为毛笔能发挥笔触的宽度和笔调的强度并且能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素描也可用多色画笔作为基本材料,用来加强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艺术性。

四.素描工具:

1、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2.、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

3、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对于轮廓、照应等可经长久的时间细细研究、分析。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很少大张的铅笔画,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画上用得较多。

五.素描题材:

1、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它还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2、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立体派)。

3、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4、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5、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六.素描线条的演变:

1、线条的解放:(安格尔对绘画线条的革新)

(1).在古典主义法则笼罩之下,线条本身除了被用作『完美比例』的度量外,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

(2).安格尔最大的贡献便是打破将线条仅限于对物象比例描绘的限制,而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

(3).对安格尔而言,人体的比例并不求自『自然』或实证的实现,他运用曲线在画面上探求人体之比例位置与姿势。这种直接运用线条在画面的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之下。

(4).讲求结构与形式,而不惜更改事物原有比例以配合整体视觉完整,同时并介入了图案花纹式之构图。

2.强调线条本身意义与表达的特质。

3.线条的运作成为个人内在律动与情感的抒发:

(1).一个线条在画面的行进的痕迹,乃接受自创作者内在自发性律动的影响。

(2).德拉克洛瓦将个人感情强烈投射在线之运用,不只将线条的功能远脱离古典传统,并将素描

积极推向绘画,使绘画上明显笔触的物质性增强,奠定现代绘画发展的基础。

七.教学时的观念引导:

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何谓明暗:(任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唤起旧经验)

2.明暗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3.明暗的基本法则:

(1).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

(2).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

(3).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4.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5.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6.画面宾主表现:

(1).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

(2).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著,从属的客物则应以衬托主物为目的。

(二)透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下图: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如下图所示)

(三)构图

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

(四)方法 整体的观察的方法

素描造型的方法和规律是通过直接研究客观对象而的出的结果,因此,素描的学习应当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上。写生是素描训练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素描绘画能力的主要手段。

进行素描写生首先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对象的问题,这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素描写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忠实地描绘对象并不是指简单机械地自然模仿,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塑造对象。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塑造对象,首先要学会科学的方法观察对象。没有经过素描训练的人观察物像时,总是习惯于从细部去看,看完一个局部在看另一个局部。这种观察反映到画面上,就不能正确、完整的表现物像的整体形象。而有经验的画家观察对象,总是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整体地看对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调子关系,而不是从细小的局部零碎地去看,这样的观察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整体形象。因此,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养成一种整体观察物像的习惯。这种观察是以全面研究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为基础;以比较为手法;以从整体出到局部,再到整体为基本程序的。正确的作画程序

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正确的作画程序是一致的,而正确的作画程序又反过来促进科学的观察方法。素描写生都要经过构图、轮廓、大形、深入刻画到整体调整等不同的作画环节。这个作画的过程,就是体现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过程。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作画程序,就不能保证画面的准确、深入与完整。立体的观念

一切物体的存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素描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平面的纸上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因此,素描学习从一开始就应在头脑中树立立体的观念。在素描中,形体是由许多不同方向和形状的透视面组成,面构成了立体的形。有了这种观念,我们就可以在各种形象中把握物像立体的基点。脑、眼、手的协作

为了成功地掌握素描造型基础知识和表现技能,在训练中,还要十分注重脑、眼、手的结合。画画不仅要用眼、动手,更要动脑。把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领悟和掌握素描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巧。在绘画训练中,需要把观察的形象进行归纳、分析,对形

体结构关系进行概括处理,这些都不可能不认真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也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有效地指挥眼、手的训练。所以说,勤于思考,注重脑、眼、手的统一协作,是画好素描所必备的主观条件。

5 写生与临摹的结合

在素描学习中,除了进行写生训练外,适当地进行一些作品临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未接受过素描训练的初学者来说,临摹学习尤其重要。通过临摹,可以使初学者增加对素描绘画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方法;对于素描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地,有针对性地临摹一些优秀素描作品,也能吸取到他人的经验和表现技巧,解决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五)实践与训练

课 题: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素描石膏几何体教学工具准备: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课时分配:

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1、石膏几何写生(8课时)

石膏几何体写生应把握的要点及作业检查:

1、要点把握:(1)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圆柱体则须注意其圆平面的透视规律,切忌出现轮廓的“反透视”现象。(2)从体面结构出发,分析明暗变化的本质依据理性的理性的理解和表现光影关系及色阶变化,切忌看一点画一点,表面地扑捉明暗调子。

2、作业检查:(1)角度选择是否表现物象的主要形体特征?(2)构图设计是否饱满而有节奏?(3)明暗调子是否正确,画面是否不明快,灰,脏。(4)是否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量感?

2、静物素描写生、(8课时)

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任务

前面我们在石膏几何体写生部分中,学习和理解了形体结构关系及其明暗调子的基本知识,静物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在上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固有色与质感变化的新课程,物体的造型形态也呈显出更为更复杂的多样性,因而他为我们的素描造型训练提供了更多更为丰富的的内容。

2、要点把握(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因而关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想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别,对于色感的传达致关重要。

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因而我们无许也不可能在白纸与铅笔的黑白这一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

(2)质感的表现

有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26 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3、作业设置

(1)以线为手段的体面结构素描——短期的理解性辅助练习。要求运用前面石膏几何造型规律,以提炼和归纳的造型理念研究和分析复杂 的静物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

(2)明暗调子调子全因素描——长期的表现性练习。要求运用前一部分课程内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明暗调子刻画出物体的体积、量感质感和色感,进一步提高深入的写实能力。

4、作业布置

静物的布置主要注意几点:

(1)选择静物主题明确,内容搭配符合逻辑状态。(2)物体大小形状搭配得当,富于变化而又和谐。(3)物体的造型体积与表面质感富于变化避免雷同。(4)物体的固有色应注意黑白灰色调的距离和节奏。(5)以顶侧自然光为宜。

5、作业检查(1)构图是否得当?

(2)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是否准确?

(3)画面整体色调明暗关系是否符合光影规律?(4)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象的质感、亮感、体积感?

三、基 础 图 案 部 分

(一)图案的概念

图案是艺术的一种,图案设计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在工艺材料,功能用途,经济条件和社会审美需求等前提条件制约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调动一切可视的图形,色彩,构图,技法,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装饰美的艺术形式,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美化人们生活.图案定义:我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图案是预先绘制的工艺美术品或实用美术品的造型,纹样,色彩的图样或方案的总称

狭义:图案是指器物上的图形与色彩的设计。以上两种说法表面看来是多与少,广与狭的差别,实则是对现代图案与传统图案不同的诠释.(二)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设计图案,懂得图案的组织形式。作业安排:运用以下5种形式美法则各完成作品2张。作业标准:八开

优秀的图案设计,包含着“实用”与“美”两大要素。而美的要素,主要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方面。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图案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因此,认真研究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非常必要的。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一条普遍原则或规律。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图案设计讲究变化,在造型上讲究形体的大小、方圆、高低、宽窄的变化;在色彩上讲究冷暖、明暗、深浅、浓淡、鲜灰的变化;在线条上讲究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的排列变化;在工艺材料上讲究轻重、软硬、光滑与粗糙的质地变化。以上这些对比因素处理得当,能使设计的图案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之感。反之,过分变化容易使人产生杂乱无章之感。

“统一”是规律化,是一种协调关系。图案设计讲究统一,在设计时应注意图案的造型、构成、色彩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使设计的图案有条不紊,协调统一。但不可过分“统一”,过分则产生呆板,没有生气,单调乏味。

在图案设计中,要做到整体统一,局部有变化。为了达到整体统一,在设计中使用的线形、色彩等可采用重复或渐变的手法。有规律地重复或渐变,能使图案产生既有节奏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局部的变化,例如使用线条,同样的线条,应注意疏密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长短的变化,平中求奇,使统一与变化的原理在图案设计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设计的作品达到既调和而又富有生气。二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手段。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的区别或有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设计中,如构图的虚与实、聚与散、形体的大与小、方与圆、高与低、宽与窄;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长与短;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鲜与灰等对比因素在图案中的应用,都可以产生生动、活泼、丰富的效果,给人以强烈、新鲜、多样的感觉。

¨调和与对比相反,是由视觉上的近似要素构成的。如图案设计中的线、形、色以及质感等要素的相同或近似所产生的一致性,往往使图案具有和谐宁静之感。

图案设计中要做到既调和又有对比。在使用线条时,如以直线为主,可在局部使用曲线来达到既调和又有对比的效果;在使用色彩时,如以冷色为主,可少量使用暖色,来达到既调和又有对比的效果。三 对称与平衡

对称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或上下为同形同量,完全相等,称之为对称。从自然形象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对称的形式,如人的形体就是左右对称的典型。它的特点是具有统一感,适合于产生静止的传统效果,有很好的安定感。不足之处,容易产生拘谨、呆板的感觉。

由对称形式构成的图案给人重心稳定,具有静感和庄重、整齐的美感。平衡,不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而是从视觉的角度说,是视觉从形体的重量、大小、材质、色调、位置等的感知中所判断的平衡感觉,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平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即分量相同,但形体的纹样和色彩不同。平衡的形式以不失重心为原则,它的特点是稳定中求变化。由平衡形式构成的图案容易产生活泼、生动的感觉。四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规律的重复。在图案中,设计的基本形可使它反复的出现,用连续的方法可以组织空间,由于基本形的反复出现而产生节奏感。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赋予节奏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节奏具有机械美,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在图案中表现节奏与韵律的方法,可以通过图形的大与小、强与弱、虚与实、疏与密、明与暗,或方向、位置等方面的有规律的组合,以构成富于节奏与韵律的图案。

五 重心与比例

在设计立体的图案时,把握重心关系十分重要。物体造型是否稳定,取决于重心是否恰当。物体的造型的重心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重心偏下的物体,给人庄重稳定之感。而重心偏上或左右偏移的物体,给人一种不安定之感。但巧妙地运用上虚下实,或加宽底部等方法,则活泼、新颖动人。

比例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长、宽、高的关系。任何一种艺术的造型和构图,都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图案设计中,无论是立体或平面的图案,合理的比例尺寸都是以人体的尺度作为标准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及审美的需求。

常用的理想比例,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明的黄金律(1:1.618),德国标准比例(1:1.41),中国传统图案比例一般为1:

2、2:

3、5:

8、8:13等。“黄金律”在图案设计中运用广泛,如平面设计中的报刊、书籍杂志,分别有对开、4开、8开、16开、32开等。

在图案设计中,重心与比例十分重要。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比例尺度,既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又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及审美要求。

(三)图案的写生

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图案也不例外,自然界为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果草木、鸟兽虫鱼、人物动态、高楼大厦等,都是图案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通过写生记录自然物象,其目的是为图案设计收集素材,积累形象,再经过艺术加工,设计出实用、美观、符合工艺制作条件的图案形象,这就是图案写生与变化的过程。一 写生的目的

1.通过写生熟悉了解动植物生长特性及规律,掌握其形体特征和精神面貌。

2.通过大量的写生,为图案变化积累素材。寻找创作灵感和变化点是写生的目的。

3.通过写生锻炼观察能力和表现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学会用选择、取舍和提炼、加工写生的方法,能充分表现物象的特征和本质,为图案的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写生方法

写生时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不能见什么画什么。对描绘的对象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描绘对象的形体特征、生长规律和比例结构等。在写生的过程中做到观察、认识和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例如,在进行花卉植物写生时,应了解写生对象是草本还是木本,是乔木还是灌木;花朵的外形是球形还是圆锥形、开花的季节及生长规律等,掌握必要的花卉植物常识。然后,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对象的特征、生长规律、比例、动态、结构等。要有整体的描绘,也需要局部细致的刻画。

1.花卉写生,一定要选择对象最美、最能显现其特征的角度进行描绘。先画整枝,注意其外形、轮廓、基本形,画出它的姿态和花、叶、枝之间的穿插关系。然后多角度、多方向,再画一些特定细部,如盛开的花,半开的花,花蕾、花瓣、花蕊、花萼、花托、花冠,叶片的叶尖,叶缘、叶基,叶脉、叶柄、叶与茎的接合关系等。还要注意取舍、提炼,能够充分表现出物象特征、最生动、最美的部分取之。反之,则可舍去。描绘时还可以通过提炼、变形、变色,对描绘对象进行单纯化、平面化的归纳处理,使物象具有装饰变化之美感。

2.动物写生,首先了解、熟悉并掌握动物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生活习性与性格特点,要分析和研究所描绘对象的组织结构和外部特征,做到胸有成竹。如鸟兽的身体,一般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鸟的前肢为翅膀)几部分组成。不同鸟兽的形状、长短比例关系也不相同,其口、眼、鼻、耳、眉、蹄(爪)毛也各具特征。

画动物写生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动物的活动,是有其共同运动规律的。它们的动作,主要是由颈、四肢、腰、尾、耳等几个部分的肌肉收缩和骨骼的摆动产生的。而每个部分的运动,都有其活动的范围,牵动着关节的屈伸。在描绘时只要抓住这些关节点及其活动范围,就能画得生动活泼。另外,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影响它们的动作。如虎在捕捉食物时的动作形成了它特有的运动线,前后腿 31 拉长与腹部、尾部几乎成一条直线。狐狸行走左顾右盼,灵活多疑,成S曲线。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对动物题材的装饰变化非常重要。

3.人物写生,必须熟悉和掌握人体的结构、比例、形态,懂得解剖知识。描绘时要抓住人物特征,由于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文化和风俗,因而形成各人不同的特征。描绘时可以通过动态、体态、服饰等特征表现出来。例如,男子健壮的身躯、外形近似倒三角形;女子的外形呈菱形,外形轮廓具有一种韵律美。丰腴的肌体和柔软的体态,显示出一种青春的美感。在描绘时还应注意人物的表情刻画,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平时,多画人物速写。¨4.风景写生,通过写生,观察了解自然景物的形态与层次关系。写生时应有所选择,分清主次。风景写生的题材非常广泛,山川田野、园林建筑、名胜古迹、都市乡村等皆可入画。

三 写生的技法与工具材料

图案写生的技法很多,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1.线描写生一一线描即单线勾勒。选择对象最适宜的角度,用铅笔、针管笔或钢笔等工具,以线条描绘对象的全部轮廓、结构和特征,犹如中国画中的白描。在写生时,根据结构的转折变化,用线讲究轻重、刚柔、顿挫、曲直、虚实、粗细等变化,力求用概括、洗炼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对象。

2.影绘写生一一影绘即阴影平涂。写生时,着重于对象外部轮廓的描绘,一般使用毛笔,所描绘的形体犹如剪影效果。它的特点是概括力强,黑白分明,形象突出。

3.明暗写生一一这种方法基本上和铅笔素描一样,铅笔画出对象的明暗、空间、体积、结构等关系,以达到层次分明,具有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艺术效果

4.色彩写生一一以水粉和水彩工具描绘自然界的人和物。色彩写生可采用单色、写生彩

色、归纳色三种方法。

①单色是将一种颜色加白或黑分为深、中、浅等层次来表现对象的形体、明暗关系。

②写生彩色即以多种颜色描绘对象,用写实手法表现形体上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以表现对象的体积、空间、质感。

③归纳色,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有限的几种颜色去描绘对象。方法概括、简练,层次分明装饰效果强,满足于图案设计的限色要求,在写生方法中广为采用。

5.特写法一一为了丰富图案变化的需要,取描绘对象的局部加以剖析,详细地描绘对象局部结构、特征。

(四)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是由图案的内容和用途决定的。平面图案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几何纹样。1.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完整性,也是构成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的最基本的单位。单独纹样的构图形式可分为对称式和平衡式两大类。①对称式的表现形式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

绝对对称:依据假设中心线,上下、左右、或上下左右纹样形象完全相同,是等形等量的组织结构。

相对对称:主要组成部分结构形象相同,局部纹样稍有差异,大体效果仍是对称式,比绝对对称稍有活泼之感。对称式单独纹样又可分为上下、左右、相对、相背、转换、交叉、多面及综合等组织形式。

②平衡式:是依据轴线或中心线或中心点采取等量不等形的纹样的组织形式,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求得力的平衡与安定。均衡式单独纹样又分为涡形、S形、相对、相背、交叉、折线、重叠,弧线综合等组织形式。对称式单独纹样给人以庄重大方、稳定、整齐之美感。平衡式单独纹样给人以生动活泼富、新颖之美感。1. 适合纹样变化

适合纹样受一定外形限制,其纹样必须安置在特定的外形中。即使去掉外形,纹样仍保持

外形轮廓的特点,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等。也有用自然形体作外形轮廓的,如-10-葫芦形、花形、叶形、桃形、扇形等。

适合纹样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形象组成,恰到好处地安排在一个完整外形内,达到构图和形象的完整性。结构严谨,布局匀称、主题突出,力求外形与纹样形象和谐统一。

适合纹样的构图形式可分为:向心式,离心式,向心、离心结合式,旋转式、转换式、直立式、重叠式、均衡式、综合式等。3.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是指装饰在形体转角部位的纹样,又称角花。有直角、钝角、锐角之分。角隅纹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边缘纹样配合使用。角隅纹样的构图有对称式、平衡式两种。

角隅纹样的用途较广,如枕套、床单、台布、地毯、围巾等构图,多采用角隅纹样。

4.边缘纹样

边缘纹样是装饰形体周边的一种纹样。它一般是用来衬托中心花纹或配合角隅纹样,也可独立用于装饰形体边缘。边缘纹样与二方连续纹样的不同点是,二方连续纹样可以无限伸展,而边缘纹样则受外形的限制。

边缘纹样的构图有角对称式、边对称式、散点式、连续式、均衡式等。5.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用一个或几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无限重复运动,也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重复扩展的纹样,其特点是它的延续性。

连续纹样可以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大类。

二方连续: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反复连续的称为纵式二方连续;向左右反复连续的称为横式二方连续;对角的称为斜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的特点是节奏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之间的衔接、穿插和呼应,使之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二方连续应用很广,如日用器皿、包装、窗帘、台布、陶瓷、封面、报刊等的装饰构图,多采用二方连续式纹样。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主要有:

①散点式:是以一个或几个纹样组成,重复排列,纹样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故称散点式。

②直立式:纹样方向向上或向下,也可上下交替,反复排列,称直立式。③水平式:纹样方向呈水平状向左或向右,也可以左右交替,反复运动。④倾斜式:纹样作倾斜排列,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有并列、穿插、交叉等排列,有动感。

⑤波纹式:是由波浪状的曲线组成,纹样流畅、节奏韵律感强。

⑥折线式:是以直线转折来排列形象,有直角、锐角、钝角之分。力度感强。

⑦一整二剖式:一个完整的形象与其剖成两半的纹样交替排列组成。

⑧综合式:综合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图形式,使设计的画面效果更加理想。四方连续:由一个单位纹样作上下、左右四方无限反复、扩展运动,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要注意单位面积之间彼此联系和呼应。布局讲究匀称协调,纹样既可反复连续地单独排列,也可以有主宾层次,纹样穿插连续,讲究自然活泼,有疏有密,虚实变化,达到整齐统一的艺术效果。

四方连续应用很广:如染织图案,窗帘布,印刷底纹等,多采用四方连续纹样构图。

四方连续纹样的构图形式主要有:

1.散点式:是四方连续的主要构图形式,由一个纹样或两个以上纹样组合成一个单位,向四方反复循环,连续构成。在一个单位内纹样是散布着的。单位纹样有规律地循环反复,使一种或几种纹样以各自不同姿态、不同大小、不同方向,有规律地散布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称之为散点式。散点排列分有规则散点排列和不规则散点排列两种。

有规则的散点排列,是指在一个循环单位安置一个纹样,叫一个散点,安置两个点叫两个散点,安置三个点叫三个散点,以此类推。根据一定的规则决定纹样的位置,排列比较均匀整齐。在安置纹样时,注意纹样的方向、形态和大小等变化。不规则的散点排列,只须将单位纹样的衔接点和尺寸确定,其他纹样可不受格式限制,随意穿插排列,但要注意纹样的呼应,疏密有致。不规则的构图形式比较活泼。2.连缀式:其单位互相连合,纹样互相穿插,连续性强,构图形式丰富,应用很广。有波形连缀、菱形连缀、阶梯连缀、转换连缀等。

①波形连缀:用弧线构成四方连续纹样,纹样起伏变化如同水波状,故称波形连缀。

②菱形连缀:在单位画面中用菱形作基本形,在菱形中设计适合纹样,然后向四方连接,形成菱形连缀纹样。

③阶梯连缀:单位纹样如阶梯般地依次升高排列。阶梯单位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④转换连缀:是在两个等同的基本形中,用同样的纹样作倒顺的排列。3.重叠式: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纹样重叠排列在画面上,底纹可由几何纹连缀构成。主纹样可用散点排列。注意重叠层次要清晰,达到既有变化而又统一的视觉效果。

4.综合纹样

综合纹样是指运用单独、适合、连续纹样等综合组织在一起的一种纹样。

综合纹样的构图常用方圆、曲直等基本几何形,在经纬线、对角线上作安排布局,再设计适合的纹样,创造出丰富而又格律严谨的图案。

综合纹样应用很广,如地毯、床单、建筑装饰等多采用综合纹样构图。几何图案的组织形式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构成的图案纹样。几何形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应用较广,如装潢印刷、布料设计、建筑装饰材料等,多采用几何形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构图形式。几何形主要有:方形、梯形、多边形、波形、圆形、三角形、条形、直线形、斜线形、折线形等。以上形状可综合使用,能构成更加丰富的几何图案。

(五)构成方法

一.基本形与骨格

基本形:又叫单位形。在平面设计中,一给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称为基本形。基本形是最小的设计单位。利用基本形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一张构成练习。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集合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形态融合现象,这样就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了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最好。基本形的组合原则分为有规律的构成和自由构成。a)基本形的线状排列 水平、垂直、斜线、有方向性 b)基本形的面状排列能 二次元的方向、形成面状图形 c)基本形的放射状排列 由中心向外造成发射趋势 d)基本形的环状排列 线排列的首尾相接

e)基本形的对称排列 左右、上下、对称、严谨、有强烈的规律

一、骨格

骨格:基本形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即形成骨格。骨格是固定每个基本形位置的,它是构成中的一种结构形式。骨格犹如人体骨架,有一定规律,在构成形式带有明显的程序、公式。

构成中常借助骨格有助于排列基本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的关系。骨格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为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及形象骨格等。

2.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自由单位的界限。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网格线,这种情况下,基本形越出的部分被骨网格线切割掉,基本形产生变化,作用性骨网格线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可以在整体构图中作灵活取舍,使基本形彼此联合,产生丰富变化。

3.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它有助于基本形的组合排列,但不影响它们的特征形状,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4.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网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如重复,渐变,发射等。

5.非规律性骨格:没严谨的骨网格线,构成方式自由。6.形象骨格:骨格与形象重复。二、渐变:

这是一种极普遍的自然现象,路边树木由近至远,远山的浓淡渐变等。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

渐变的类型:形状(基本形)的渐变: 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基本形,基本形也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1.基本形形状的渐变 2.形方向的渐变 3.形位置的渐变 4.形大小的渐变 5.形色彩的渐变 6.的渐变 三 重复

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性的秩序,使画面统一。

重复的类型基本形的重复:基本形不宜过于复杂,复杂不仅不易组合反而易使用使画面散乱不堪,宜选用较简洁的几何形。

骨格的重复:若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完全相等,就是重复的骨格,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骨格规律。

形状的重复:大小重复,色彩重复(一种重复,其它因素可渐变或相似)肌理的重复:形、色可有所变动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一致的方向性 四近似

指形象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有着共同的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近似的程度越大越能产生重复的感觉,近似程度越小就破坏统一的感觉,失去近似的意义。近似给人的感觉是同类族的关系。如形状的近似,两个形状若属于同一类族,那幺它们的形状就是近似的。比如人类的形象就是近似的。在形状的近似构成中,一般先找一个基本形作为原始材料,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形的加减,变形,正负,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变化。(要注意变化的强弱,不能没有一点近似的因素,要保持同类族的关系)此外,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相互加减,可构成不同的近似形状。

在构成中要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的排列非常严谨和理性,而近似构成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形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比较活泼,如数学上的无限循环与无限不循环。五 发射

发射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花朵、阳光的视觉焦点。所有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扩散,有时可造成光学的动感,或产生爆炸性的感觉,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发射的种类:

1)中心点式发射——由中心点向外扩散或向内集中的发射。分别叫离心式和向心式发射。骨格可是直线或是曲线。

2)螺旋式发射——基本形以螺旋的排列方式进行,基本形逐渐地扩大或缩小。3)同心圆式发射——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的发射,如同心圆。六 特异

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要素显的突出。以此打破规律性。也叫突变。这种秩序或规律指的是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有 38 规律的构成。特异的效果是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取得构成画面生动活泼的效果。

在作业是要注意特异的成份在构图中的比例,一般以一两项出现。特异有:1 形状的特异

2大小的特异

3色彩的特异

4方向的特异

5正负的特异

6肌理的特异 七 密集

基本形在整个构成中的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密或最疏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要点,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如同磁场一样,并形成一种节奏感。密集的构成也是一种对比出来的效果。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集有点的密集,线的密集,自由密集等形式。注意:在密集构成中:

1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易产生密集的效果。

2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相近的,在大小和方向上也可以有变化。3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形成强有力的张力各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八 肌理(质感表现的构成)

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不同的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肌理是形象的表面特征。肌理应该是触觉的感受,但作为平面视觉元素出现和研究的肌理,主要是长期经验所形成的视觉性质感。

视觉肌理创造的方法不一而足,形式多样,一般有笔触的变化——粗细,硬软,干湿及笔触排列等:拓印,喷绘,渲染,刻刮以及对纸张的折叠,烤炙,揉,撕,搓,拼贴等。九 空间

平面构成的空间是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的空间,是一种虚拟的空间,把立体空间的东西表现于二次元平面上,通常用透视的方法,或以下几种方法表现空间: 1利用形象大小表现空间感,近大远小。2利用重叠表现空间感,重叠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利用阴影表现立体感,还可以表现表面的起伏感。4利用间隔疏密表现,间隔越小,越密则越远

5利用平行线方向来表现立体感。一组平行线会产生面的感觉。6色彩的变化会产生空间感。冷色向后,暖色向前。7利用肌理变化表现空间,粗糙感到接近,细致远离

8矛盾空间所形成构成表现立体感。只能是二次元的虚设空间。十 分割(前已讲述)

此外,还有一种打散构成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各部分单位,然后再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为一个新的形态,特点是必须抓住形象有代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产生新的美感。在立体主义绘画中,这种方法被大量使应用。

第四篇:亲子美术教案一-颜色

绘本创意美术教案之一——我的颜色是什么

一、问好时光

目标:熟悉活动场地,了解每个宝宝,在亲切友好愉快的气氛中,宝宝渐渐进入活动

之中。

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围裙。

过程:

1、“欢迎宝宝们来到‘绘本创意美术课堂’,我是TT老师,宝宝们好(老师好)”。

2、按顺序请宝宝进行自我介绍,并帮助宝宝穿小围裙。“我叫xx大家好”,当宝宝介绍完后,教师带着大家一起鼓掌欢迎‘欢迎xx’‘谢谢’。

3、接着下一位宝宝自我介绍,直到每一位宝宝介绍完毕。

家庭延伸:家长多给宝宝提供接触更多环境的机会,主动问好,学说礼貌用语。

二、从小爱阅读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目标:

1、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2、引导孩子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

3、启发宝宝大胆想象,引导宝宝欣赏画中所代表的具体事务。

4、让孩子感受到一次眼睛享受、心灵愉悦、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准备:《我的颜色是什么》—蒲蒲兰绘本

过程:

1、和宝宝一起阅读《我的颜色是什么》

2、“各位宝宝鉴赏家,来看看我们的绘本,宝宝在画上都找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颜色?”

3、老师总结宝宝找到的具体事物,讲述画面所描绘的故事,引导宝宝们感受与鲜艳丰富的色彩和各种奇特的不规则图案。

“线条、红色、蓝色等各种色块,”

家庭延伸:多给宝宝看一些色彩丰富的画,但也可以丰富宝宝的想象力,以及色彩的敏感度。

三、神奇天地

目标:

1、帮助宝宝建立初步的色彩印象,丰富宝宝的绘画工具。

2、锻炼宝宝的大运动能力,激发宝宝对绘画的兴趣。

准备:颜料盘、红、黄、蓝颜料、白纸若干、可供宝宝在上面走、跑的可印的纸板。过程:

1、“刚才宝宝们看到的是《我的颜色是什么》,现在我们用颜色来作画。”

2、“我们用我们的小脚印来做一幅《脚印狂欢图》,宝宝想不想看看自己的脚印时什么样的”,五颜六色的脚印,都是宝宝的小脚画出来的。出示范图引起宝宝兴趣。

3、留下这一年龄阶段自己的脚印。

妈妈帮宝宝在白纸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引导宝宝自己脱下袜子,双脚涂上颜料印一幅自己的脚印,妈妈可以帮宝宝在脚印画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4、脚印狂欢节。

让宝宝们在大白板上绘出美丽的画。

5、给宝宝清洗脚。

家庭延伸:手印画也是宝宝比较喜欢的,尝试不同的工具会使宝宝的绘画兴趣更高。

四、作品展示

展示宝宝的作品,相互交流经验,老师给宝宝和作品留念。

和宝宝说再见,整理工作。

第五篇:美术教案《奇妙的果树》(一)

美术教案《奇妙的果树》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流畅的线条画出果树的外形。

2、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引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你们都认识什么水果?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刘老师这里有一棵奇妙的水果树,因为她结了很多的水果,小朋友看一看,都有什么水果?

3、教师示范画,幼儿跟画

——我们一起来画这棵奇妙的果树,(小朋友伸出食指)先画树干、再画树叶,接下来我们在树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水果。例:苹果,梨子

4、幼儿做画,教师巡回指导。

——接下来小朋友来画这棵奇妙的果树,看看谁画的最漂亮。

5、评价作品

主要从幼儿线条的流畅性来点评

6、结束

奇妙的果树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套色,颜色均匀。活动过程:

1、引题

——上次小朋友画了一棵奇妙的果树,今天我们来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

——先认识颜色:绿色、黄色,先用绿色沿着黑线画一圈,中间用黄色涂满。

——例:苹果,用大红色沿着黑线画一圈,中间用粉红色涂满。

3、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涂色要均匀,不涂到黑线外,保持画面干净。

4、点评作品

主要从画的颜色协调,画面干净这两方面点评

5、结束

下载一美术教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美术教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人像漫画(一)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人像漫画(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教学目的: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人像漫画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作业 要求:认真观察人像漫画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

    五年级美术教案:(13)花鸟画(一)

    五年级美术教案(下) 第13课 《花鸟画》(一)教案 王开田 一、 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画的花鸟画。 二、 教学过程: 1、 教材图片赏析 (1) 《菊花》(中国画)吴昌硕(清)。 (2) 《小鸟》(中国画)林......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鞋子的联想(一)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鞋子的联想(一) 课 题:《鞋的联想》 课 时:一课时 执教者: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黄 芳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象,鞋子的联想能进行多方构思和......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建筑艺术欣赏(一)》(★)

    建筑艺术欣赏(一) 一、教案背景 (一)、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美术 (二)、课时:1课时 (三)、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2、让学生课......

    美术社团教案一:中国画的分类

    第一节:中国画的分类 一、教学内容: 中国画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中国画分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初步的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分类。了解中国画中各个画种的不同......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建筑艺术欣赏(一)》

    建筑艺术欣赏(一) 作 者: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第三小学 徐春晖 一、教案背景 (一)、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美术 (二)、课时:1课时 (三)、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集锦[合集]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

    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