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12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一只小猫、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帮助他们,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故事塑造了一个慈祥的乐于助人的老屋形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语文学科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在读中领悟,让学生尽情的读,适当的说话指导,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通过学习本课后爱上阅读,并从中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的美好精神品质。
2.学会预测的基本方法,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预测的基本方法,续编故事。
教学活动
一、猜谜语导入
老师:同学们,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有门有窗,有墙有床,家人同住,幸福安康。
学生:屋子
老师:老师在屋字的前面加一个老字,(板书:老屋)此刻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破旧的,很老的屋子......老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座老屋,这是怎样的一座老屋?
学生:年迈的,慈祥的老屋
老师:这么慈祥的老屋如果倒下去了,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悲伤,难过,心疼......老师:你们真是善良的孩子,不过不用担心,因为老师带来的是一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粘贴板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到不了呢?把你们的答案写到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谈话的方式揭开文题,让学生在谈话中感受到老屋的吸引力,进而导入课题。
二、教学活动
1.走进故事,体会老屋的品质
老师: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学生:因为有许多小动物来找老屋帮忙
师:都有谁来了?
学生:小猫,老母鸡,小蜘蛛
老师:谁先来的?提出了怎样的请求?老屋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小猫是先来的,它想在这住一个晚上躲避暴风雨
老师:你能读一读小猫的话吗?
学生:“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很有感情,他读出了小猫那种需要帮助的感情
老师:谁在来试试?今天晚上 暴风雨就要来了,可怜的小猫却无家可归,谁再来读一读?面对小猫的请求,老屋答应了么?
学生:“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老师:老屋多少岁了?你几岁?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出来
学生:低沉,缓慢
老师:你们注意到老屋的动作了么?
学生: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老师:为什么使劲往前凑?我们来试着做一做,然后说一说老屋的话。老屋帮助了小猫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又遇到了谁?
学生:老母鸡
老师:老母鸡有什么请求?
学生:“等等,老屋!”“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
老师:这是一只老母鸡,还是小鸡吗?是一个已经有了蛋宝宝的老母鸡,谁在来试试?此时老母鸡更多的是?
学生:伤心,无助,不舍,害怕......老师: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好不好?老屋会不会答应老母鸡的请求呢?
学生:会,因为老屋是个善良的老屋,乐于助人的老屋(板书:善良,乐于助人)
老师:根据前文的内容我们知道老屋帮助了小猫,那我们预测老屋也会帮助接下来的小动物,老屋果然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谁来读一读?
学生:“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老师:此时的老屋不仅是眼睛看不清了,而且墙壁也发出来吱吱呀呀的响声,说明它到了要倒下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老屋仍然在帮助小动物们,你们想怎样的夸一夸他?
学生:老屋你真好,老屋你真善良,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老屋 老师:是啊,就是这样的老屋又一次的帮助了老母鸡,接下来又会遇到谁,提出怎样的请求?老屋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小蜘蛛和老屋的对话。最后老屋倒了么?
2、学习预测的方法
展示课前的答案,总结预测方法: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题目,文章内容,插图
【设计意图】通过有条理的学习三个故事,感悟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通过边读边想像,学会预测的方法,找到预测的依据。
三、预测故事,总结方法
白板出示古希的故事。古希是一只小小的、黄色的、喜欢穿鲜红色 雨靴的鹅宝宝。古希每天都穿着红色的雨靴。它吃饭的时候穿,睡觉的时候穿,玩骑马游戏的时候穿,玩跳河的游戏时候也穿。它穿着红雨靴向上走,穿着红雨靴向下走,穿着红雨靴在雨中散步,穿着红雨靴在雪中散步。可是有一天,古希的红雨靴不见了,红雨靴会去了哪里?
学生:可能掉到了河里,可能玩骑马游戏的时候丢了,可能掉颜色了,可能被妈妈拿去修理了,可能长了翅膀飞走了......老师:你们猜的都很有依据,希望在你们以后的阅读中也用到预测的方法,这样你就会越读越爱读,阅喜欢上阅读。
【设计意图】学及时用,将刚刚学习的的新知,应用到小故事中,趁热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