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草》教案[精选合集]

时间:2020-01-01 08:1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文《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文《草》教案》。

第一篇:课文《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理清课文的线索,理解课文紧扣线索安排情节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理解课文紧扣线索安排情节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指导法、自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简介文章体裁和作者:

1、本文是小说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2、作者是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三、识记生字、生词。

焦灼(zhuó)踉踉跄跄(liàngqiàng)愠怒(yùn)

霎那(shà)蔫巴(niān)抽噎(yān)

四、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五、抓住线索理情节:

1、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2、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3、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4、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六、学生划出对杨光和副主席描写的语句:教师重点分析第三段,提问:

1、当杨光得知担架上的危重病人就是病重而昏迷的周副主席时,他有哪些反应?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反应的?

2、作者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时,运用了哪些描写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3、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明确:动作描写有“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等;神态描写有“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非凡气质。

心理描写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七、探究: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八、思考: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九、小结:

1、理解正文前的引文中的“最甜”一词的双关义明确:“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2、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3、体味生动、准确的语言:找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十、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十一、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草”为线索——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第二篇:古诗两首草课文教案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三篇:《草》教案

四《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四、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五、小结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

2、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第四篇:草 教案

教材简说

《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组第二课的一篇诗文.。《草》是一首咏物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善于形象思维。

教材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会读“枯荣”2个生字,会写“枯、烧、荣”3个字。

② 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并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会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③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④ 通过理解诗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教学准备

1、课前发预习卡给学生预习;

2、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课件;

3、准备生字卡片及图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古诗《画》和《悯农》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做做“古诗韵律操”把它背一背吧!(播放音乐:古诗韵律操)

2.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见过的小草是怎样的?(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草》,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题目(生看),现在看看书,作者是谁呀?(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生字,初读古诗 1.多媒体出示出示自学提示 ① 我会读

kū枯

róng 荣

shāo烧 ② 组词

“枯”可以这样组词:()、()

“荣”可以这样组词:()、()③ 诵读古诗

2.让学生初读古诗,相互纠正字音,讨论如何认字的方法,讨论完后小组汇报“我会读”“我会认”,老师相机指导。

3.为了让学生巩固会读会认的字,安排每个小组借助生字卡片进行巩固学习,互相提问,小组长监督检查。

4.挑出难写的“烧”字进行书空,并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诵读:老师范读,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

(二)、自主学习,综合探究

1、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还不明白,有质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提问、自主合作解答)

2、假设疑问有:“离离”的意思、“一岁一枯荣”的意思、小草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不理解等。

(三)、鼓励思考,精讲释疑

1、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句诗:(多媒体出示一幅原野图)问学生:你们觉得小草长得怎样?(学生回答)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接着采取“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的形式读古诗。

2、“一岁一枯荣”的理解。

让学生用“岁”说一句话。引导学生知道一岁就是一年,一年有四个季节,然后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示范看图说话的第一幅,再由学生说说另外三幅图。接着请学生将“枯”、和“荣”分别填在对应的图下面并说说意思。最后图文结合各种形式读。

3、小草顽强生命力的体现

出示“大火烧野草图”和“野又重新生长”这两幅画后,启发学生思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由“野火烧不尽”想到野草还有根,从而明白野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通过赞美性朗读来加深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四)、图文结合,巩固小结

1、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现在,老师做你们说,说出古诗或者古诗意思。

2、带领学生再读古诗,并借助图片试着背诵。

三、作业设计 .出示《草》的后四行(幻灯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告诉学生原诗共有八行诗句,课文节选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诗句请他们课后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师长,自己想办法去弄懂,这是对《草》的后继学习,也是对学生持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2、回去将古诗背给身边的人听。

四、板书设计

第五篇:草 白居易 教案-

《离离原上草》教案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ppt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问:(1)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1)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教师画简笔画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站起来)、指名背)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载课文《草》教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草》教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推荐,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 2、通过读读、划划触摸到作者语言特点,感悟语言美。 3、深入阅读,感悟桑桑所表现的善良和异想天开......

    《草丛中》教案

    《草丛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

    《草》教案3

    《草》教案3 《草》教案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

    草 教案 明

    草 王愿坚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学习运用......

    《草》教案2

    《草》教案2 《草》教案[教学目标]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

    草丛中教案

    《草丛中》 教学目的: 1、 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 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

    教案草丛中

    第七课《草丛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草类植物的外形特征,掌握用线描表现小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件演示及教师示范,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草丛中教案

    《草丛中》 ——教案 《草丛中》是湘版教材四年级美术下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本课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