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涯、莺”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典诗词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浪淘沙(其一)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2: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
通过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令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3:《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是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方法:借助工具书、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集体反馈。
(1)交流理解诗意。
(2)出示课件4:古诗释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四、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
古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画出关键词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抓住前两句诗来引导学生,出示课件6: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浪头很高,波涛汹涌。
簸:颠簸。
(2)弯弯曲曲的黄河,波浪滔天能看出黄河气势雄伟,所以“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要读重些,读豪迈些,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河的雄伟壮观。
4.出示课件7,自由朗读第三四句诗,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对比: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牛郎织女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读到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男耕女织,互敬互爱是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别打扰他们,“牵牛织女家”要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受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
5.小结:牛郎织女生活的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6.背诵并默写全诗。
五、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华夏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出示课件8:有关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做个朗读示范,让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其一),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下请大家收集相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雄伟)九曲黄河万里沙,(壮观)
浪淘风簸自天涯。
(温馨甜蜜)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课时 江南春
【课时目标】
1.会写“莺”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课件9,播放优美的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设计意图:
由春天的美景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0: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课件11: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1)“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2)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三、品读江南美景。
1.出示课件12:图片,江南雨景。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2)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1)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2)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数不清的寺庙、迷蒙的烟雨。
3.想象到的画面:
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四、感悟情感,拓展阅读。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师:是呀,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这是借景抒情,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4.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5.练习背诵古诗。
6.出示课件13:杜牧的其他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书湖阴先生壁
【课时目标】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我们是如何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2.解诗题——知诗意——深感悟——升感情——背古诗。
设计意图:
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学以致用。
3.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4.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5.教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十分欣赏这里的景色,随口吟成这首诗,并应主人请求,题写在了当时的庭院墙壁上。
设计意图:
介绍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
二、诵读,明诗意。
1.出示课件14:诵读要求。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解疑:
(1)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2)花木成畦:花木一块一块,整齐美观。
(3)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4)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小门。这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
4.教师讲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痕迹;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是主人亲手栽培的。一条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成了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5.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这首诗前两句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为主,赞扬庭院环境的清洁幽雅;后两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的与外部的美景联系起来,动静结合。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2)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感情的?(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感悟文章的写法,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7.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
师:三首古诗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景色的优美,课后大家可以依据三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古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庭院景色 静态描写
拟人手法 动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2个生字及“晶莹、摇篮、壮观、和蔼”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
3.学会收集整理材料,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初步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4.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究地球的美丽与人类毁坏地球将带来的灾难。
2.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懂得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感悟地球的可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知道哪些与地球有关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
2.同桌互相说一说,随机请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脑子里,齐读。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出示课件2,提问: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为什么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学生从多方面谈论地球的可爱、地球的美丽、人类无节制地破坏地球等方面,引起人们的思考。)
设计意图: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三、研读第1—2自然段。
1.出示课件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 ”画出表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语句。找出相关句子,并抓住关键词句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理解。
2.研读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4: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á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具体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的?你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
(4)齐读。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地球的赞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外在美。
3.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出示课件5: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的。
(3)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矿产资源?像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举例子)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找句子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美在外观,更美在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四、课堂小结。
“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地球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感受人类破坏地球导致资源枯竭的危险性,从而警醒:我们应该要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带领学生了解地球的支离破碎,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研读第3—4自然段内容。
1.出示课件6,研读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2.出示课件7,研读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可以吗?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学生交流。
(6)出示课件8,展示相关资料。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
(8)这时候,你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请学生读。
设计意图:
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运用课件,让学生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感悟地球受到破坏的伤心、愤怒。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至少”是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多远呢?就拿飞机每小时1000千米左右的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4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
四、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拿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地保护地球)
五、拓展延伸,设计宣传标语。
1.自己来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2.教师出示宣传标语。
3.总结号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板书设计】
19* 青
山
不
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植树造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2.同学们,你想认识他吗?(想)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激发学生学文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十五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感悟奇迹。
(一)出示课件3,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二)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出示课件4: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十五年啊,绿化了的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
抓住句子感悟老人创造的伟大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出示课件5—8:
(1)“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
①肆虐是什么意思?(任意破坏)
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
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B.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
②“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
③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展示出来。(齐读)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坚持十五年植树造林,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
出示课件9:
(2)“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里环境艰苦?
师:八十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板书:艰苦)放弃与女儿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十五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设计意图:
体会环境的艰苦,老人执着的精神。
(三)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四、课堂小结。
1.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2.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出示课件10,课堂小练笔(5分钟):以“青山是不会老的”为话题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4.指名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0* 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能自读自悟,根据阅读提示,找出关键句,体会三黑热爱土地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句,体会三黑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翻身成主人的喜悦心情,以及他们对诗人对土地家园的热爱,眷恋。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抓住关键句,体会三黑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翻身成主人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黑的土地,走进诗歌的王国,去感受土地带给劳动人民的快乐吧。(板书:20 三黑和土地)
2.出示课件1,简介作者: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对乡土的回忆,处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
由土地自然地引入课文对作者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更容易理解课文。
二、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课文,大声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3.理清文章的脉络: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三黑翻、耙土地:认真、仔细,翻、耙得好。
三黑坐下歇息:对比过去与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动地写出了三黑在分得土地后努力耕种、期盼未来的画面,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设计意图:
初步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主要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三、学习1—3小节。
1.出示课件3:说说农民对土地有什么样的感情,画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
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4: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
(2)恨不得把每一块土……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合适不合适。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对农民们土地的热爱。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情感。
四、学习4—9小节。
1.出示课件5,说说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学生自学交流,批注。
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6—10:
(1)每一寸土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体现了三黑精耕细作,表达了他对土地的热爱。
(2)地翻好,……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黑辛勤耕耘,把土地耙得非常平整。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写出了土地的平整、松软。
(4)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之前农民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不够高,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三黑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
抓住几个比喻句,体会三黑精耕细作地对待土地以及重获土地后愉悦的心情。
五、学习10—15小节。
1.读读10—15小节,说说土地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
2.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设计意图:
感悟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六、课堂小结。
1.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获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劳动农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3.出示课件11,拓展延伸: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体会艾青对土地的情感。
【板书设计】
20* 三黑和土地
农民一有了土地(第1—3小节):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三黑翻、耙土地(第4—8小节):认真、仔细,翻、耙得好。
三黑坐下歇息(第9—15小节):对比过去与现在;展望美好的未来。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意见不同时的解决办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意见不同时的解决办法。
2.确定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地阐述,以理服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当大家的意见不同时,应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
由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然引入。
二、明确目标。
出示课件1:
1.课本中事例。
2.师:这次口语交际给大家展示了两则材料。现在抽同学读读这两则材料,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则材料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板书)第一则: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第二则:要路还是要树?
三、小组交流。
1.出示课件2,讨论要求:
(1)每个小组讨论一则材料,组内成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畅谈自己的看法。
(2)听的同学要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4)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2.学生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3.出示课件3,意见不同怎么办?
(1)求同存异,舍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板书)
(2)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群体,就投票决定。
4.评出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第一则: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第二则:要路还是要树?
解决办法:投票决定,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学写倡议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倡议书的基本文体知识。
2.掌握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
3.根据存在的问题,拟定倡议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倡议的原因、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倡议。
【教学重难点】
倡议的内容及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了解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的内容都包含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一份倡议书。那么什么是倡议书?
2.倡议书是倡议或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倡议书。
二、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1:
1.学生阅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2.学生汇报习作要求:就存在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根据倡议书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设计意图:
明确写倡议书的要求。
三、了解倡议书的格式。
出示课件2—6:
1.再读“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2.格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或者“关于××倡议书”。
(2)称呼(对象)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老师们、同学们”“全校师生”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为什么倡议)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行动。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②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什么)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4)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落款
①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②注意“倡议书”在写法上有如下要求:
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在结尾要写上倡议者的希望和建议,最后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
了解倡议书的格式。
四、习作范文。
1.出示课件7,范文《保护环境倡议书》:
保护环境倡议书
新的世纪,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地球,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健康、卫生的社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的绿色,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们发出倡议:
(1)使用无磷洗涤剂。
含磷洗涤剂使用时会使大量的磷进入城市水体,引起水质下降,水体变黑变臭。我们可以选购“无磷”洗涤剂,减少污染。
(2)请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乃是举手之劳,而一水多用更是节约用水的具体表现。
(3)请将再生资源分类回收,注意及时回收废塑料制品。
(4)请少用一次性制品。
一次性制品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也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
(5)请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居室。
很多人在住进新装修的房子后,会感到头痛、恶心等,这都是装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引起的。因此,在此提醒您,在装修时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6)拒用野生动物制品。
如不穿珍稀动物皮毛服装,尽量穿天然织物;拒食野生动物;在野外旅游,不偷猎野生动物;等等。
(7)提倡选购绿色食品。
我们相信,会有一天,绿色环保将会在我们的每一个角落闪烁醉人的星光!
×年级全体学生
2019年×年×月×日
2.说说文章写了关于什么内容的倡议书,为什么倡议,提出了几条倡议。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让学生明确如何有条理地去倡议。
五、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倡议?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
小组交流,发现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六、学生写倡议书。
【板书设计】
倡 议 书
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对照要求,检查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
3.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和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将倡议内容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说说这次倡议书有什么要求。
出示课件8,帮助学生回顾习作要点。
重点写倡议的原因及内容。
二、教师整体介绍这次习作的情况。
三、阅读习作佳作。
学生自主交流,说说佳作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四、出示有问题的习作。
1.学生找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说说该如何修改。
2.师生帮助修改。
五、同桌交流,互改习作。
六、自己修改习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的写法。
3.学习乘车的方法。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乘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学习乘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1:
1.我们以前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什么方法?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放语境中等方法。
2.这单元的交流平台,还给我们介绍了其他的方法,一起来读读吧。
(1)通过诗句想画面;(2)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3.学生看看其他古诗,哪些古诗可以用这种方法。
4.学生汇报,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二、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课件2,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学生读这段话,说说表达了什么观点。
2.学生明确这就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二)出示课件3—5,公交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学生看图,教师点拨。
2.从温泉镇到宋家洼,哪一路车经过的站点最少?
3.为了在九点之前赶到外婆家,只能坐65路公交车,再坐86路公交车。
4.具体该怎么坐车更快捷?坐65路车在哪里下车?
5.假如在四通桥下车,可以吗?(虽然可以到达,但多经过了两个站,分别是:银枫、小李村)所以坐65路车在桐荫街下车,再坐86路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6—8,学生先读一读。
2.小组说说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它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
(2)五谷:“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稻、麦、黍、菽、稷。
(3)五音: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ɑ”,称五声音阶。
(4)五彩: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一、交流平台。
1.通过诗句想画面;2.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词句段的运用。
1.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
2.乘车方案:先坐65路,再坐86路。
三、日积月累。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