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辕北辙》说课稿设计
【教学目标】
《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即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但是课文内容离孩子生活较远,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力求让学生明白故事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而暂时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过程】
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与以往此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有了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朗读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设计了添加提示词的环节,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促进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生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时时处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环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和不懂的地方。无论是朗读后的评价还是答疑后的反馈,学生之间的评价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落实“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我对学生有这样的指导:(“你们很会评价,都是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指出不足。”)再如:在理解故事寓意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练习:
因为方向错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方向对了,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使学生不但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认清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也使他们感受到条件与方向的关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注重语文元素的积累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成语,“金钥匙”栏目要求我们要学习积累成语,并运用到说话当中。于是,结合本课特点,设计了积累成语的环节。把学生上课中所运用到的成语和老师语言中的成语写在板书中,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第二篇: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学生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二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
2: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B、用“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说句话。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教学过程
重点生字辕:yuán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辕。
笔画数:14;部首:车;造句:你做事情南辕北辙,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辙:zhé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办法,主意:没辙了。途径,门路。
笔画数:16;部首:车;造句:车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袁:姓。
笔画数:10;部首:衣;造句:这个孩子姓袁。
紧:jǐn密切合拢,与“松”相对:拧紧、捆紧。靠得极近:紧邻、使紧:把琴弦紧紧。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紧凑、紧密、紧缩、加紧、抓紧。形势严重,关系重要:紧急、紧促、紧迫、紧要。不宽裕:紧俏、紧缺。
松笔画数:10;部首:糸;造句: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六:拓展升华,感悟明理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季梁的朋友要到南方楚国去,而他却朝北走。季梁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富有很强的形象性。虽然短小,但叙述生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了一些寓言故事,所以学生学习这则寓言不是太困难。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任何事行动与目标要一致,要听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采取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去读。力争在本课教学中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头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展开辩论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个环节: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大家欢不欢迎呢?
生:欢迎(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语气为后面的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2.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自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4.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季梁的朋友硬要往北走”。时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楚国的图片)然后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贴上出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还有的学生说: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出示:
(1)、季梁不解地问:“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朋友回答:没关系,我旅费很多!
(3)、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朋友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边读边琢磨:季梁是怎么问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5、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季梁,一人扮演朋友,在两名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人物的语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加上表演中教师对人物语气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同时突破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季梁的朋友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让生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的同时,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让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不管条件多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不但使辩论圆满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升华认识与感受。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早在23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企图依靠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南辕北辙》现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故事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增强了认识,还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附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节课的题目是《南辕北辙》。
一、教学分析:
《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会认13生字,会写10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固执己见”“诚恳”等词语。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在学法指导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情感体验。结合二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难点则是体会、领悟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2、运用动画激活法:
我出示的课件视频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
3、角色演绎法:
《南辕北辙》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故事,整个故事就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此时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课文内容和词句的理解上,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自觉感悟。
五、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按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课题
此环节我利用看谁记得多的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记住的词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与成语有关,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再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并提要求,请你认真仔细地看,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原来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语文课本里,请同学们又轻又快地把书翻开自读课文,要求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二)学字习词
首先由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在合作的时候不会读的同学请你请教一下别人,会读的请你帮帮他读得又快又好的,别忘了夸夸他。
然后集体学习生字,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采用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和开火车读的形式读,并理解:诚恳和固执己见这两个词。
(三)品读课文
词语朋友我们都认识了,再把这些词语朋友放回到课文中,我们就应该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了。
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
1、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些人物?
2、他们几次对话都说了什么?
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教师不断地追问,读第一次对话时你知道了什么?第二次对话与第一次对话有什么不同?此时出示对比句子。从而加深理解季梁的诚恳和朋友的固执己见,并指导朗读。此时老师提出车上的朋友到底不明白什么?引出最后一段。这一部分是朗读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而且还要听众朋友善意的劝告,达到教学目标。
六、信息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对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应用效果:
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以出示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
七、课例的创新点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2、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南辕北辙说课稿4
说教材析学生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二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教材建议二课时完成,我上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读懂故事,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2、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重点生字
辕: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辕。
笔画数:14;部首:车;
造句:你做事情南辕北辙,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辙:zhé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办法,主意:没辙了。途径,门路。
笔画数:16;部首:车;
造句:车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袁:姓。
笔画数:10;部首:衣;
造句:这个孩子姓袁。
紧:jǐn
密切合拢,与“松”相对:拧紧。捆紧。靠得极近:紧邻。使紧:把琴弦紧紧。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紧凑。紧密。紧缩。加紧。抓紧。形势严重,关系重要:紧急。紧促。紧迫。紧要。不宽裕:紧俏。紧缺。松
笔画数:10;部首:糸;
造句: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含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自由读文,小组内竞赛读通课文→体会文本,小组合作演绎文本→拓展文本,了解寓言的生活意义(教育人)→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
你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㈡、生生互学,老师适时点拨
1、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
2、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
3、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桌间评价字词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㈢、落实口语训练,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拓展文本的.外延。
2、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当今还有个别学生23前的古人批判过的愚蠢事情。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南辕北辙》现象:(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进行两个口语训练:①说说你知道的当今社会《南辕北辙》的事例。
②你想对故事里的那个人坐车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㈣、布置作业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不少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读读,并在晨会上展示。
《买椟还珠》、《杞人忧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这些愚蠢的人做一些事情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希望你不仅能会读、会讲,还能用这些故事去教育身边的人。
南辕北辙说课稿6
一、主要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对该文学习的兴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成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课文中心思想正确处理实际生
活中出现相关案例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中的语句,领会该课文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得
当处理实际生活中呈现的相关案例,做到举一反三。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使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
寓意: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并接受规劝。
2、本文涉及的词语较多,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其中的含义,需从环境
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方面入手,使学生理解。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句子做好笔记。
2、搜集成语故事。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一百字左右或口头陈述)。
(二)相关教具准备:如制作生字卡片、挂图等
(三)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随机抽取学生进行)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2、回忆并口头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3、对不懂的.词句,采取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问题的方式。
(五)重点探讨
1、结合课前制作的生字卡片和挂图,集体读生字卡片,领会各生字。
2、抽取学生角色朗读和分组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结合课文进行课堂练习,如让学生用“越.....越......越......“造句等,继而再以反问句“马跑的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引入生活实际,充分认知”坐车人“和”朋友"的对与错。
3、再读课文,进一步剖析该文的寓意,综合之前学生反应较集中的问题,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复述《南辕北辙》故事给家人听。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南辕北辙说课稿7
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说设计思路:
《南辕北辙》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寓意。在教学过程,我把教学难点易化,浅引,疏导让学生理解寓意,学有收获。现在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生升入第四学期,我不再把识字教学视为难点,可前已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阅读文章解决不认识的字,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课间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当学生读音有错误时,我一般是让同学评价和发现错误,共同改正。
二、扎实教词语注重积累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动态生成问题“那个去楚国的人非常固执”。引导他们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放飞想象注重拓展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对留有空白的课文,我通常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纷纷举手,有话可说。文章深奥的寓意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中逐渐明确起来。
南辕北辙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远行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楚国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朗读引导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是个特殊时期,很快由低段的识字教学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阶段,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的积累,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前我已经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时学生是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抓住课文南辕北辙中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说学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以纯对话形式呈现,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进行讨论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课件太花哨,就会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只顾欣赏了ppt,思维就不在课堂里,所以选用单色的ppt背景,ppt仅供呈现要求与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堵绝个别同学上课没事干的现象出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感受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时我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1.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学习新的.寓言故事做了铺垫。)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首先来看两个字。板书“辕”和“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简要介绍“辕”“辙”的意思。然后出示图片形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内容和直观的图片有力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难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巩固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
B、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自学检查
1.自学检查1,认读词语。
2.自学检查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去,本来应该往()走,他却()地认为自己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往()走也能走到。(设计意图: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以读代讲,理解内容
1.快速读课文,知道季梁的朋友要去哪里?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2.快速读课文,文中的楚国在哪面?那人向哪边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所找内容。
3.快速读课文,那个去楚国的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小组合作完成)找出他的有利条件,并根据“固执己见”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并板书:固执。
4.季梁的朋友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拿出第二张表格分小组讨论)教师板书:方向错,越离越远。
5.快速读课文,理解季梁的态度怎样?你是通过那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分析板书:诚恳。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和合作学习、讨论,加上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和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进一步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结束语不但使学生的合作讨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时补充完整课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六)拓展延伸
假如季梁的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感悟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五、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并接受老师的检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在辕和辙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以备需要时使用,故事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感受到寓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积极性。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不足:
1.教学要求落实的还不够扎实,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讲、练,但因课堂速度较慢未能补充进去。
2.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结构显得不是很井然,有些环节还有些措手不及。
3.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很多,也使我的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扎实,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南辕北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季梁的朋友要到南方楚国去,而他却朝北走。季梁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富有很强的形象性。虽然短小,但叙述生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了一些寓言故事,所以学生学习这则寓言不是太困难。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任何事行动与目标要一致,要听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采取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去读。力争在本课教学中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头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展开辩论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个环节: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大家欢不欢迎呢?
生:欢迎(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语气为后面的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2.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自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4.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季梁的朋友硬要往北走”。时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楚国的图片)然后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贴上出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还有的学生说: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出示:
(1)、季梁不解地问:“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朋友回答:没关系,我旅费很多!
(3)、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朋友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边读边琢磨:季梁是怎么问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5、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季梁,一人扮演朋友,在两名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人物的语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加上表演中教师对人物语气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同时突破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季梁的朋友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让生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的同时,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让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不管条件多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不但使辩论圆满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升华认识与感受。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企图依靠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南辕北辙》现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故事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增强了认识,还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关于南辕北辙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体裁,这篇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含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自由读文,小组内竞赛读通课文→体会文本,小组合作演绎文本→拓展文本,了解寓言的生活意义(教育人)→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
你读过哪些寓言?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㈡、生生互学,老师适时点拨
1、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
2、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3、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桌间评价字词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㈢、落实口语训练,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拓展文本的外延。
2、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当今还有个别学生2300年前的古人批判过的愚蠢事情。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南辕北辙》现象:(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进行两个口语训练:①说说你知道的当今社会《南辕北辙》的事例。
②你想对故事里的那个人坐车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㈣、布置作业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不少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读读,并在晨会上展示。
《买椟还珠》、《杞人忧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这些愚蠢的人做一些事情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希望你不仅能会读、会讲,还能用这些故事去教育身边的人。
第五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亡羊补牢》,回顾这个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昨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还来得及。可是啊,有一个人他犯了错,不仅不改正,还坚持错下去。是怎么回事呢?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另一个寓言中了解一下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字词。
2、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3、认识理解“辕”“辙”。
A、出示“辕”“辙”。观察两个字的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B、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查一个字,比比谁的速度快。C、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4、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文中哪一段能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从这一句,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深入研读,体会道理
1、楚国在南边,坐车的人为什么不停劝阻,非要往北边走呢?他有自己的道理吗?在书上画出来。
2、课件出示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3、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4、同学们,你们觉得坐车的人一直往北走,能到达南边的楚国吗?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到不了楚国。
5、经过讨论,我们知道,凭那个时候的条件,坐车的人是到不了楚国的。但他不听朋友的劝告,结果——(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6、“硬要”是什么意思?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如果你看到了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8、学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吗?
9、总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正确的方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坐车的人一样,南辕北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