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线条》说课稿(五篇范例)

时间:2019-10-01 16: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动的线条》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第一篇:《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第二篇: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1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

(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

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育幼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

二、说活动

家目标及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音。

3、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学习词语“手舞足蹈、惭愧、驮。”

三、说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

2、场景布置: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四、说教法:

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及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法:通过引导幼儿直观的观察,感知故事内容,并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创设多媒体情景直观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多媒体的声音,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孩子直接感知,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

五、说学法

1、学观察:通过观看课件,把幼儿带入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思考:通过教师适当地提问,激发孩子们想象、思考、感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动――静――动”,这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掌开教学思路的。

1、激发兴趣(第一环节)活动开始,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幼儿扮小松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片刻后回到房子里休息,妈妈问:“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可是,有一只松鼠宝宝却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带着疑问听故事。

2、组织教学,学习重点(第二环节)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也是完成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小部分: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通过观看电脑课件,幼儿园完整欣赏故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初步整体的印象。设计提问:故事中有谁?会动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幼儿分片段观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具体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设计提问: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房子造好了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分别到了哪些地方?那儿美吗?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述,并模仿自然界美妙的声音:风声、海浪声、马儿奔跑声。丰富词语:手舞足蹈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感官体验,融入情境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画面。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此环节是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幼儿戴上头饰,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最后,结束部分让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完整听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你能向故事中的小松鼠学习吗?为什么?接着,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教育幼儿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结束部分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借助多媒体立体声像的效果,让幼儿再次完整观看故事,给幼儿留下一个完整完美的讲述表象,同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进一步深化主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随着主题活动《奇妙的世界》的进行,小朋友们开始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说课设计。

童话《会动的房子》通过小松鼠误建在乌龟身上的房子,让小朋友认识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响声,感受美丽清新的大自然。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丰富词汇:手舞足蹈、惭愧、驮。

3、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虽然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我把“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从幼儿的心理角度、认知特点出发我采用:A多媒体教学法 B兴趣激发法c观察法 D言语提示法等,幼教之友《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说课设计》。

让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操作图片、动物卡片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中班下册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小松鼠在树上住腻了,它在地上建了一座房子。你们想知道它建了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来观看动画,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

第二个环节:观看课件动画、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清新的大自然。

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动画边思考问题。打开课件画面上出现美丽的动画,一阵风呼呼的吹过,老师问“‘呼呼呼’是什么声音?小松鼠醒来发现它来到什么地方?”,接着,是大海沙滩的动画,传出大海“哗哗哗”的声音,老师问“‘哗哗哗’是什么声音?它又来到什么地方?”,最后,是宽广草原的动画,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老师问“‘哒哒哒’是什么声音?它又来到哪里?”提问完等等问题,再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个环节:游戏:“奇妙的声音”

老师放录音,让幼儿听辨风声、海浪声、马蹄声。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接着老师说声音的名称,让幼儿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老师说“风声”,小朋友用正确的象声词表达出来,用语言形容各种声音。最后,老师直接说树林、海边、草原,小朋友说出象声词。教师有针对性的,由易到难设计活动过程。幼儿很快很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也达到了目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个环节:幼儿听故事,操作表演

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操作手中的材料,增加对故事的理解。自然过渡到第五个环节,完成教学重点。

第五个环节:续编故事。

教师提问“房子又到哪里去了?”让幼儿续编故事,进行创造性讲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电脑中相关的画面调出来,然后将大家续编的故事串起来,再完整讲述。通过这样的创编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创编,教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难点。

第六个环节:活动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组织幼儿晨区活动,继续讲述或续编故事。这里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4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说设计来源及意图

教材来源于《福建省中班领域活动指导》的语言领域,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围绕“房子”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对房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幼儿通过搭建、泥塑、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房子。当我告诉幼儿有一种房子会动时,幼儿都想探个究竟,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因此,故事《会动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说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把故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出,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乐意讲故事的语句,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会动的房子》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内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方位和地点。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乌龟,这两只动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小松鼠和乌龟的对话语句能够照顾到中班的幼儿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三、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将目标定位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丰富词汇:腻、驮、手舞足蹈、惭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从而热爱大自然。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为使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幻灯片)、录音机、磁带、木偶、指偶等。

2、画有大树、浪花、草原的背景图一幅、小背景图若干、小图片若干。

3、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凭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表演的欲望;这时进行对话教学、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3、审美熏陶法: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过程融合与多媒体课件中,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兴趣盎然,使幼儿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来到“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上,并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象“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六、说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通俗的特点,我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内化感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故事。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育幼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

二、说活动家目标及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音。

3、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学习词语“手舞足蹈、惭愧、驮。”

三、说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

2、场景布置: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四、说教法:

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及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法:

通过引导幼儿直观的观察,感知故事内容,并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创设多媒体情景直观法:

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多媒体的声音,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孩子直接感知,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

五、说学法

1、学观察:通过观看

课件,把幼儿带入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思考:

通过教师适当地提问,激发孩子们想象、思考、感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动——静——动”,这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掌开教学思路的。

1、激发兴趣(第一环节)

活动开始,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幼儿扮小松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片刻后回到房子里休息,妈妈问:“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可是,有一只松鼠宝宝却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带着疑问听故事。

2、组织教学,学习重点(第二环节)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也是完成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小部分: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通过观看电脑课件,幼儿园完整欣赏故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初步整体的印象。

设计提问:故事中有谁?会动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幼儿分片段观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具体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设计提问: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

子?房子造好了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分别到了哪些地方?那儿美吗?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述,并模仿自然界美妙的声音:风声、海浪声、马儿奔跑声。丰富词语:手舞足蹈

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感官体验,融入情境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画面。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

此环节是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幼儿戴上头饰,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最后,结束部分

让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完整听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你能向故事中的小松鼠学习吗?为什么?接着,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教育幼儿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结束部分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借助多媒体立体声像的效果,让幼儿再次完整观看故事,给幼儿留下一个完整完美的讲述表象,同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进一步深化主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却有这样一端美妙的经历。作品把我们带进了有风、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曲中,而这只是因为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故事充满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结尾处才解决了一开始便出现的悬念。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以下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画面。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像、创造的习惯。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故事中的对话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方法:

从幼儿兴趣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为幼儿制作的可操作的教具,形象生动,幼儿可以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积极的说、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

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欣赏、提问、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运用操作教具,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练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说、大胆想像,可以分组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区域活动里,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各种游戏方法,在轻松的环境里,来表现自己,使幼儿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讲述、讨论、表演、及操作活动,激起幼儿续编故事的愿望,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房子会动吗”?但是,小松鼠却盖了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吗?引出故事。

(二)活动展开: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象声词。幼儿讨论:故事说的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和乌龟?教育幼儿做事情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要学习乌龟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幼儿利用操作教具,(一只方便面碗做的小乌龟、纸盒做的小房子和乌龟或卡片),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表演时,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想像。

(三)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会动的房子又来到哪儿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像中画面内容。并运用象声词编进自己的故事里,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会动的房子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构区——幼儿利用各种类型的积塑材料动手拼插各种不同的房子。

评价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7

一、课前准备:

小朋友们请坐好,请把小手举起来和我一起做:小手拍起来,一二一,一二三,坐好了。

二、激发兴趣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们正在草地上玩抓蝴蝶的游戏呢,老师当松鼠妈妈,谁愿意做小松鼠?(老师在班级里转一圈),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都没见过,可是有一只小松鼠却建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听故事的时候可要认真哦!

三、组织教学,学习重点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课件),故事听完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吗?请你说,你听的真专心,我们一起给他掌声。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你知道!请你说,哦,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身上了,这个粗心的小松鼠。房子造好后又发生了哪些事呢?小松鼠到了哪些地方?你最先举手,请你说,你也说一说,你也知道,请你说一说。你们听的都很认真,说的都很好,老师奖励给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松鼠到过的那些地方美吗?他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呢?谁能说一说?小松鼠首先听到了呼呼的风声,接着有听到了哗哗的浪花声,还听到了哒哒哒的马蹄声,看谁最聪明能自己说出这些声音?这么多小朋友想说啊!你先来,你说的是呼呼的风声,你呢?说的真好,原来我们来到了海边,听懂了哗哗哗的海浪声,谁愿意说说马儿奔跑声?小朋友们,他说的怎样?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对他笑一笑表示祝贺。

现在第一排的小朋友坐的最好,刚才我们听了小松鼠的故事,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呢?哦你是这样想的,你想把乌龟请到家里做客,说声对不起。你真懂礼貌。你还想说,请你说,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哦。你觉得小松鼠太粗心了,以后要细心,我们不能学习小松鼠,要做个细心的孩子。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故事了,愿意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请你来演乌龟,谁愿意演粗心的小松鼠?他们表演的怎样?让我们一起用掌声表扬他们。演的真棒!

四、强化感知

看完了这个有趣的表演,你觉得小松鼠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粗心?不认真?是的,我们不能像小松鼠那样粗心,要做个细心的好孩子。回家后,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第三篇:《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会动的房子》这个童话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把小松鼠的粗心和乌龟的朴实、善良塑造的活灵活现,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现有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

中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体会童话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的幽默,激发幼儿对童话的兴趣。

(2)理解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并乐意思考和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学习观察角色表情变化。

(3)通过理解角色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模仿中获得快乐。

(4)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仿编童话。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综合活动,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观察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并能够模仿表演故事情节。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词汇:手舞足蹈、惭愧、驮并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重点突破方法:根据目标,制作flash课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突破难点的方法:注重练习和表演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以及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5、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特作以下准备:

教师准备:小松鼠和乌龟的头饰,数量占幼儿的三分之一。房子模型

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视听讲结合法:

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课件,“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分组讲,自由结伴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分段跟诵法:

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挂图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篇童话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

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童话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童话中的语句。

3、模仿表演法:

幼儿在表演中发展,在表演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四个场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每桌的两位幼儿分别扮演小松鼠和乌龟,边看课件边模仿表演,幼儿在模仿表演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故事情节,体会了字词的含义,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松鼠和乌龟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结合目标采用的方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我声情并荗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

更为深刻的印象。

2、表演体验法: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表演中,幼儿边表演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3、探索仿编法:

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童话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流程:出示房子,引起兴趣→看图讲述,了解梗概→课件演示,重点理解→听赏阅读,要求感受→延伸活动,表达表现

(一)出示房子,设疑、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没有)哦,一般的房子是不会动的。可是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房子是会动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看图讲述(了解梗概)

1、教师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

(4)房子为什么会动?

2、学讲故事名称:会动的房子

(三)课件演示(重点部分理解)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插问:

(1)小松鼠起床看到什么?这时小松鼠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松鼠听了乌龟的话,心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听赏阅读(整体感受)

通过多次听赏课件,学会讲述故事。

(1)幼儿边观察课件边讲故事。

(2)将故事讲给同伴听。

(五)延伸活动

仿编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讲的真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

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到活动室,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会动的房子》这个童话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把小松鼠的粗心和乌龟的朴实、善良塑造的活灵活现,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现有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中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体会童话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的幽默,激发幼儿对童话的兴趣。

(2)理解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并乐意思考和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学习观察角色表情变化。

(3)通过理解角色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模仿中获得快乐。

(4)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仿编童话。

4、活动重点、难点:本次活动是综合活动,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观察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并能够模仿表演故事情节。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词汇:手舞足蹈、惭愧、驮并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活动重点突破方法:根据目标,制作flash课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突破难点的方法:注重练习和表演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以及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5、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特作以下准备:

教师准备:乌龟和小松鼠头饰,数量占幼儿的三分之一。房子模型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教学挂图以及flash课件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视听讲结合法: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课件,“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分组讲,自由结伴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挂图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篇童话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童话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童话中的语句。

3、模仿表演法:幼儿在表演中发展,在表演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四个场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每桌的两位幼儿分别扮演小松鼠和乌龟,边看课件边模仿表演,幼儿在模仿表演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故事情节,体会了字词的含义,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松鼠和乌龟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结合目标采用的方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我声情并荗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表演体验法: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表演中,幼儿边表演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3、探索仿编法:

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童话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流程:

出示房子,引起兴趣→看图讲述,了解梗概→课件演示,重点理解→听赏阅读,要求感受→延伸活动,表达表现

(一)出示房子,设疑、激趣。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没有)哦,一般的房子是不会动的。可是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房子是会动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看图讲述(了解梗概)

1、教师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

(4)房子为什么会动?

2、学讲故事名称:会动的房子

(三)课件演示(重点部分理解)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插问:

(1)小松鼠起床看到什么?这时小松鼠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松鼠听了乌龟的话,心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听赏阅读(整体感受)通过多次听赏课件,学会讲述故事。

(1)幼儿边观察课件边讲故事。

(2)将故事讲给同伴听。

(五)延伸活动仿编故事师:小朋友的故事讲的真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活动结束:我们一起到活动室,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随着主题活动《奇妙的世界》的进行,小朋友们开始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说课设计。

童话《会动的房子》通过小松鼠误建在乌龟身上的房子,让小朋友认识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种响声,感受美丽清新的大自然。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丰富词汇:手舞足蹈、惭愧、驮。

3、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虽然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我把“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从幼儿的心理角度、认知特点出发我采用:A多媒体教学法 B兴趣激发法c观察法 D言语提示法等,幼教之友《中班语言《会动的房子》说课设计》。

让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操作图片、动物卡片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中班下册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小松鼠在树上住腻了,它在地上建了一座房子。你们想知道它建了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来观看动画,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

第二个环节:观看课件动画、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清新的大自然。

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动画边思考问题。打开课件画面上出现美丽的动画,一阵风呼呼的吹过,老师问“‘呼呼呼’是什么声音?小松鼠醒来发现它来到什么地方?”,接着,是大海沙滩的动画,传出大海“哗哗哗”的声音,老师问“‘哗哗哗’是什么声音?它又来到什么地方?”,最后,是宽广草原的动画,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老师问“‘哒哒哒’是什么声音?它又来到哪里?”提问完等等问题,再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个环节:游戏:“奇妙的声音”

老师放录音,让幼儿听辨风声、海浪声、马蹄声。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接着老师说声音的名称,让幼儿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老师说“风声”,小朋友用正确的象声词表达出来,用语言形容各种声音。最后,老师直接说树林、海边、草原,小朋友说出象声词。教师有针对性的,由易到难设计活动过程。幼儿很快很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也达到了目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个环节:幼儿听故事,操作表演

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操作手中的材料,增加对故事的理解。自然过渡到第五个环节,完成教学重点。

第五个环节:续编故事。

教师提问“房子又到哪里去了?”让幼儿续编故事,进行创造性讲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电脑中相关的画面调出来,然后将大家续编的故事串起来,再完整讲述。通过这样的创编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创编,教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难点。

第六个环节:活动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组织幼儿晨区活动,继续讲述或续编故事。这里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育幼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

二、说活动

家目标及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音。

3、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学习词语“手舞足蹈、惭愧、驮。”

三、说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

2、场景布置: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四、说教法:

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及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法:通过引导幼儿直观的观察,感知故事内容,并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创设多媒体情景直观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多媒体的声音,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孩子直接感知,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

五、说学法

1、学观察:通过观看课件,把幼儿带入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思考:通过教师适当地提问,激发孩子们想象、思考、感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动――静――动”,这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掌开教学思路的。

1、激发兴趣(第一环节)活动开始,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幼儿扮小松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片刻后回到房子里休息,妈妈问:“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可是,有一只松鼠宝宝却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带着疑问听故事。

2、组织教学,学习重点(第二环节)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也是完成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小部分: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通过观看电脑课件,幼儿园完整欣赏故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初步整体的印象。设计提问:故事中有谁?会动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一问一 答,紧扣重点幼儿分片段观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具体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设计提问: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房子造好了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分别到了哪些地方?那儿美吗?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述,并模仿自然界美妙的声音:风声、海浪声、马儿奔跑声。丰富词语:手舞足蹈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感官体验,融入情境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画面。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此环节是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幼儿戴上头饰,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最后,结束部分让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完整听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你能向故事中的小松鼠学习吗?为什么?接着,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教育幼儿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结束部分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借助多媒体立体声像的效果,让幼儿再次完整观看故事,给幼儿留下一个完整完美的讲述表象,同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进一步深化主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育幼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

二、说活动家目标及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音。

3、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学习词语“手舞足蹈、惭愧、驮。”

三、说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

2、场景布置: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四、说教法:

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及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启发引导法:

通过引导幼儿直观的观察,感知故事内容,并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创设多媒体情景直观法:

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多媒体的声音,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孩子直接感知,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

五、说学法

1、学观察:通过观看

课件,把幼儿带入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思考:

通过教师适当地提问,激发孩子们想象、思考、感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动——静——动”,这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掌开教学思路的。

1、激发兴趣(第一环节)

活动开始,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幼儿扮小松鼠,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片刻后回到房子里休息,妈妈问:“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可是,有一只松鼠宝宝却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带着疑问听故事。

2、组织教学,学习重点(第二环节)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也是完成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三个小部分: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通过观看电脑课件,幼儿园完整欣赏故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初步整体的印象。

设计提问:故事中有谁?会动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幼儿分片段观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具体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设计提问: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

子?房子造好了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分别到了哪些地方?那儿美吗?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述,并模仿自然界美妙的声音:风声、海浪声、马儿奔跑声。丰富词语:手舞足蹈

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感官体验,融入情境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画面。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

此环节是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幼儿戴上头饰,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最后,结束部分

让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完整听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你能向故事中的小松鼠学习吗?为什么?接着,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教育幼儿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结束部分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借助多媒体立体声像的效果,让幼儿再次完整观看故事,给幼儿留下一个完整完美的讲述表象,同时,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进一步深化主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6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说设计来源及意图

教材来源于《福建省中班领域活动指导》的语言领域,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围绕“房子”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对房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幼儿通过搭建、泥塑、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房子。当我告诉幼儿有一种房子会动时,幼儿都想探个究竟,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因此,故事《会动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说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把故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出,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乐意讲故事的语句,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会动的房子》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内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方位和地点。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乌龟,这两只动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小松鼠和乌龟的对话语句能够照顾到中班的幼儿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三、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将目标定位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丰富词汇:腻、驮、手舞足蹈、惭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从而热爱大自然。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为使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幻灯片)、录音机、磁带、木偶、指偶等。

2、画有大树、浪花、草原的背景图一幅、小背景图若干、小图片若干。

3、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凭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表演的欲望;这时进行对话教学、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3、审美熏陶法: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过程融合与多媒体课件中,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兴趣盎然,使幼儿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来到“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上,并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象“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六、说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通俗的特点,我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内化感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故事。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

(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

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8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会动的房子》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故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法和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会动的房子》选自一则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因为粗心,把房子建在了乌龟背上,故事充满艺术的想象,开始设置悬念,把幼儿带进回荡着风声、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曲中,展示了博大美妙的大自然,让儿童充分体会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美,人与人互助的人情美,给儿童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故事是幼儿较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大班阶段的幼儿普遍喜欢听故事,甚至不厌其烦的重复听一个故事,听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显得十分必要,因此《会动的房子》符合该阶段的幼儿兴趣特征,不但适合幼儿倾听,还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故事续编。

二、说活动目标

遵循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要求,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以及“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引导学前儿童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学会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能力目标:开动脑筋续编故事,培养学前儿童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的诙谐美,体会大自然的美,培养学前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象声词。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对故事进行创编。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组织好此次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学幻灯片《会动的房子》四幅。

2、录有风声、海浪声、马蹄声的磁带。

(二)经验准备

幼儿对乌龟尤其是龟背的认知准备。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围绕活动所确立的目标,活动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谈话法

幼儿学习的特点表现为直接经验性,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以其生活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决定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必须生活化、直观化,故而谈话法贯穿于幼儿园所有活动中。谈话法具体表现为教师紧扣活动主题所提出的问题,而幼儿园的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层层推进,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活动。

2、讲述法

在活动中讲述法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故事透彻的理解后,通过语言,伴随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给幼儿故事的情绪情感,让幼儿在故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感受小动物之间互助的情感。

3、直观教学法

主要表现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会动的房子》中,教师使用幻灯片,最好配有声音,色彩鲜艳,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在有幼儿眼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作用,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深刻理解。

(二)说学法

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完成有赖于高效的是有互动,所以不止有教师的教,更需要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学,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学法有:

1、感官参与获取信息法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在《会动的房子中》,需要幼儿通过耳听(倾听)、眼看(观察)、脑想(思考与想象),从而获得知识体验。在感官参与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语言表述法

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活动的难点在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所以要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讲述情感表达的方法,能够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根据幼儿学习的直接经验性特点,在导入中,我从生活经验入手,向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家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呀,老师要讲一个会动的房子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听呀?”引出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第一遍故事结束后,我提出描述性问题“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哪里?小松鼠的房子先后到了哪些地方?”等等,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大意。

2、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录音,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房子问什么会动?故事里的小松鼠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让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听故事,第二遍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角度理解故事。

3、请个别幼儿概括故事,巩固故事的理解,在假设性提问“会动的房子还会到哪里去?如果小朋友们来造房子,你会把房子造在哪里呢?你可以是用什么办法使你的房子动起来呢?”等等,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三)小结:完成了上述环节后,我对此次活动幼儿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议,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然后对本次活动和幼儿一起做一个知识性总结“风声是呼呼呼,海浪声是哗哗哗,马蹄声是哒哒哒”等,巩固幼儿的认知。

(四)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到户外散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六、活动特色

活动选材童趣、新颖,既诙谐有趣,又合乎情理易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却有这样一端美妙的经历。作品把我们带进了有风、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曲中,而这只是因为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故事充满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结尾处才解决了一开始便出现的悬念。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以下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画面。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像、创造的习惯。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故事中的对话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方法:

从幼儿兴趣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为幼儿制作的可操作的教具,形象生动,幼儿可以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积极的说、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

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欣赏、提问、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运用操作教具,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练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说、大胆想像,可以分组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区域活动里,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各种游戏方法,在轻松的环境里,来表现自己,使幼儿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讲述、讨论、表演、及操作活动,激起幼儿续编故事的愿望,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房子会动吗”?但是,小松鼠却盖了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吗?引出故事。

(二)活动展开: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象声词。幼儿讨论:故事说的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和乌龟?教育幼儿做事情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要学习乌龟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幼儿利用操作教具,(一只方便面碗做的小乌龟、纸盒做的小房子和乌龟或卡片),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表演时,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想像。

(三)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会动的房子又来到哪儿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像中画面内容。并运用象声词编进自己的故事里,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会动的房子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构区——幼儿利用各种类型的积塑材料动手拼插各种不同的房子。

评价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会动的房子》说课稿10

一、课前准备:

小朋友们请坐好,请把小手举起来和我一起做:小手拍起来,一二一,一二三,坐好了。

二、激发兴趣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们正在草地上玩抓蝴蝶的游戏呢,老师当松鼠妈妈,谁愿意做小松鼠?(老师在班级里转一圈),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都没见过,可是有一只小松鼠却建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听故事的时候可要认真哦!

三、组织教学,学习重点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课件),故事听完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吗?请你说,你听的真专心,我们一起给他掌声。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你知道!请你说,哦,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身上了,这个粗心的小松鼠。房子造好后又发生了哪些事呢?小松鼠到了哪些地方?你最先举手,请你说,你也说一说,你也知道,请你说一说。你们听的都很认真,说的都很好,老师奖励给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松鼠到过的那些地方美吗?他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呢?谁能说一说?小松鼠首先听到了呼呼的风声,接着有听到了哗哗的浪花声,还听到了哒哒哒的马蹄声,看谁最聪明能自己说出这些声音?这么多小朋友想说啊!你先来,你说的是呼呼的风声,你呢?说的真好,原来我们来到了海边,听懂了哗哗哗的海浪声,谁愿意说说马儿奔跑声?小朋友们,他说的怎样?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对他笑一笑表示祝贺。

现在第一排的小朋友坐的最好,刚才我们听了小松鼠的故事,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呢?哦你是这样想的,你想把乌龟请到家里做客,说声对不起。你真懂礼貌。你还想说,请你说,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哦。你觉得小松鼠太粗心了,以后要细心,我们不能学习小松鼠,要做个细心的孩子。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3、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故事了,愿意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请你来演乌龟,谁愿意演粗心的小松鼠?他们表演的怎样?让我们一起用掌声表扬他们。演的真棒!

四、强化感知

看完了这个有趣的表演,你觉得小松鼠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粗心?不认真?是的,我们不能像小松鼠那样粗心,要做个细心的好孩子。回家后,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第四篇: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金苹果保利森林幼稚园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名称:《会动的房子》 执教:宋春 班级:丫丫班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11日上午

1、设计意图: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婴班的新授故事。设计本活动是基于对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及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考虑的。

2、幼儿分析:

我班大部分幼儿喜欢看故事类的图书,一到两名幼儿还经常拿图书区的图书来一边看一边念。大部分的幼儿喜欢看图书,可是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四到五名幼儿不能安静的坐在椅子上听故事

3、教材分析: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故事以小松鼠将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带领幼儿感受了四幅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故事中有反复出现动词:推开、造、陀等词语。让幼儿能更形象的理解故事并理解词语。故事的主题内容“房子”非常贴近生活,也便于幼儿体验、感受和想象。

4、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指南》的精神,婴班幼儿语言教育要强调“倾听与表达”,语言活动要鼓励幼儿安静的倾听和大胆的表达。根据本班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两个目标:

1、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会说并理解动词:推开、造、陀。

5、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会说并理解动词“推开、造、陀。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过程中老师通过故事讲解、动画放映、提问交流、让幼儿在听一听,玩一玩的过程中给幼儿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来一步步地解决难点,达成活动目标。

6、活动准备:

四幅场景图、动画、乌龟壳、小松鼠头饰

7、教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

1、创设多媒体情景直观法:

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多媒体的声音,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孩子直观感知,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

2、启发引导法:

活动整个过程,通过引导幼儿直观的观察,感知故事的内容,并用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8、活动过程:

现在来说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疑问导入,请幼儿欣赏故事。

先提出疑问,引起幼儿兴趣,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解,让幼儿能对故事形象有大概的了解,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第二环节:播放动画,提出问题。

播放生动形象的动画,加深幼儿对故事的映像和理解。提出问题,让幼儿能对故事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总结。

第三环节:间断的播放动画并讲解。

第二次播放间断的播放动画,将动画分成四个阶段。分别给幼儿分析讲解,加深幼儿的记忆与理解。

第四环节:游戏。

以乌龟带小松鼠去旅行为游戏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回忆故事,并锻炼幼儿活动的重点:让幼儿理解并尝试“推开、造、陀”等动作。

第五篇:《线认识》说课稿

《线认识》说课稿

《线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简单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该部分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后续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习打基础。线段、射线、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活动在“看一看”活动中以现实情景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通过“认一认”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种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三种图形进行比较,讨论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17页“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人行横道、激光景灯、铁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次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再让学生在把本课获得的基本数学知识运用大批实际生活中,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创设情景、合作探索、归纳巩固特征,综合运用四个阶段,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7页试一试的可旋转硬纸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开始,我便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来分别表示它们,接着提出问题这些图中的事物与什么有关。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会回答与线有关,由此揭示课题:线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认真分析图,进一步了解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的特点,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时分别给出教材第16页“认一认”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命名。《课程标准》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这样的情景设计既完成了衔接新课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名称后,我们再来研究它们的特点,首先我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他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我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三种线的特点,想说什么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在小组合作4分钟左右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说一说,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与直线的关系中说一说,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后,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有两种读法,线段AB或线段BA,直线AB或直线BA,但强调直线上的两点,并不是端点,读射线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这一部分只需直接告诉学生,之后进行小结。

(三)实践活动,归纳巩固特征

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具,让学生自己转一转、画一画,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这些都要求学生自己思考,为了巩固知识,我自己增加了几题练习:

判断题:(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出这些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在“看一看”、“量一量”中,我通过做游戏,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第一组中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思想得到进一步拓展,再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搞一个小游戏从而把本课气氛推向高潮完成一个精美的结局。

我的板书设计层次性较强,能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简明的三种图形特征。

这样设计本课时教学,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活动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线认识》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线的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运用看、说、画、读、猜和体位法,小组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三、说学法

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猜谜语、玩游戏这几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线、猜谜语、做手势等活动来进行体验、记忆,从而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第一环节:(导入) 先用线字入手,抓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 考虑到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在课题导入之后,我会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思考、取发现异同,从而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 (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层次分明,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点评。

第四环节: (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层次分明,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点评。

第五环节:(全课总结)这一环节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我将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线认识》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线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简单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该部分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后续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习打基础。线段、射线、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活动,在“看一看”活动中以现实情景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通过“认一认”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种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三种图形进行比较,讨论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17页“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一系列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联想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画、到生活中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获新知;通过分组训练、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特征,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是理解、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本节课我使用的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演示、谈话等教学方法。

学法:

1、动手操作法。

2、归纳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三)实践活动,归纳巩固。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开始,我便展示课件图片,利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会使他们感觉到比较亲近。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来分别表示它们,提出问题:这些图中的事物与什么有关?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会回答与线有关,由此揭示课题:线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认真分析图,进一步了解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的特点,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时适时给出教材第16页“认一认”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命名。《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这样的情景设计既完成了衔接新课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名称后,我们再来研究它们的特点,首先我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他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我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三种线的特点,想说什么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在小组合作完成以后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中说一说。

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后,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有两种读法,线段AB或线段BA,直线AB或直线BA,但强调直线上的两点,并不是端点,读射线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这一部分只需直接告诉学生,之后进行小结。

在学生掌握了读法之后,出示几道练习让学生完成。

(三)实践活动,归纳巩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你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

1、试一试

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具,让学生自己转一转、画一画,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得到结论:过一点能花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想一想

出事课本图片让学生观察: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陈望道老先生说过: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在“看一看”、“量一量”中,我通过做游戏,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第一组中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思想得到进一步拓展,再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搞一个小游戏从而把本课气氛推向高潮完成一个精美的结局。

四、说板书设计

我这样设计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布局合理,能使学生通过板书系统了解本节所学内容和知识要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建立模型(这节课主要是建立线的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播放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

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五)实践运用,强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练习,如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练习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线认识》说课稿5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线与角的起始,也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闯五大关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对线的感知基础,因此动手画一画可以做到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读一读以及交流活动来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较难理解,学生可能不能完整准确的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这些都是我上课要着重强调的地方。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1、借助实物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难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鉴于教材的特点和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说学法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索活动,获取新知闯关练习,巩固新知拓展创新,感知提升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李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线。(课件展示图,板书课题线)

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画一条你最喜欢的线。(生画线,师巡视,收集有特点的线)

这节课我们不研究曲的线,我们只研究直的线(板书:直的线)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找一找:请同学们在你身边找一条直的线,同学交流,找生活中直的线

2、说一说: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直的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赶紧和同桌的说一说。

认识线段的特点

师:想一想,我们找的这些直的线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直的线都有两个点,谁知道这里的两个点叫什么名字?端点。对。同学们找的这些点在数学上叫端点。我们把这有两个端点的直的线叫做线段。

3、找生活中的射线,直线,理解它们的特点。

4、读一读:自学读一读,学生明白线段和直线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并且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闯关练习: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

第三关: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 (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第四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学生动手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四):拓展创新,感知提升

第五关:数线段(让学生能够有顺序地,有规律地数线段)。

(五):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性评价,并鼓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勇敢地去探索,争取取得更多的收获。

下载《会动的线条》说课稿(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动的线条》说课稿(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交线》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1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数学的6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交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线的认识说课稿

    我执教的《线的认识》这一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是在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基础上学习对线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下了坚实......

    线的认识说课稿

    线的认识说课稿 线的认识说课稿1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线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线......

    线的认识说课稿

    《线的认识》说课 四(1)黄陈慧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本次说课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流程:一、说教......

    线描外形说课稿

    第八课《线描外形》说课稿 教材:湘版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线描外形》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线描外形》一......

    《跟着线走》说课稿

    说课稿:大班社会活动《我弟弟》 一、说设计意图: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孩。很多家长的初衷是一个孩子太孤单,两个孩子可以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但是,......

    《点、线、面》说课稿

    《点、线、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10课----《点、线、面》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欣赏......

    大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大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X号考生: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