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2.4二氧化碳教案

2021-04-08 16: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2.4二氧化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2.4二氧化碳教案》。

第二章

第4节

二氧化碳

课题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型

实验探究型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氧气之后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科学的认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得知与氧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体,又因为学生在学习氧气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易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课准备从小魔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1)石蕊变色,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2)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3)灯火实验。在学习中运用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及用途之后,又一次具体研究另一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它使学生初步了解某一种物质,必须从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开始,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关于二氧化碳,学生早在七年级上第0章就有所耳闻,学生已经知道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过学生需要回忆起那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试管若干、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一小喷壶、大烧杯、蜡烛若干

学生分组实验:吸管若干、试管若干,一个洗耳球,石蕊试液、酒精灯、试管架、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

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检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体验在实验中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魔术引入课题

教师表演小魔术: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学生观看魔术表演,并思索魔术的谜底。

为什么紫色的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里就变成红色?

魔术表演为本节教学作好情境铺垫,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提问:大家想学这个魔术吗?想做这个魔术吗?

积极回应,表示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魔术(本课内容)的兴趣。

引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化学性质实验。

强调学做魔术必须先懂得这个魔术的道具和原理。并告知学生空试管中有二氧化碳,紫色液体是一种会变色的指示剂,遇到某些物质会变色。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流程把这个魔术(实验)做一遍。

根据老师给出的器材

1.学生二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的神奇,能更好的延续学习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探究埋下伏笔。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建立假设。

魔术成功后,也要了解魔术背后的秘密(即原理)。请大家猜想: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了呢?

学生猜想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得出三种猜想。

学生思考,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猜想:

可能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a.是水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b.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易提出)

c.是生成新的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大胆进行猜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扩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设计实验。

讲解: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如下器材:

1、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

2、一小喷壶

3、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请大家根据器材再次进行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上面的三种猜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单次实验不能解决,可以设计多次实验验证。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肯定正确的实验方案

该实验可分为三组对照的小实验来完成,a.第一组实验:用小喷壶向一紫色小花喷水,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b.第二组实验:把一干燥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c。第三组实验:用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把湿润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小组根据三种情况结合所给实验器材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回答。

学生倾听,并对三组对照实验的设置进一步熟悉。

针对上述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相对容易,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能说出,可能不是很有条理,经过整理,使学生对该探究更加熟悉。教材上的实验不能直观的证明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难点,设计此对照实验,以学生的实践强化知识难点,而且也使学生亲历探究全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并针对实验现象提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强调结论: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学生上台演示比教师演示效果好,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态,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强调,澄清相近概念,便于知识归纳。

深化结论。

补充讲解: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并板书:二氧化碳+水→碳酸

学生倾听并笔记。

具体化学反应暂不作要求,不宜过多解释。

碳酸的不稳定性。

接下来请大家对刚才实验变成的红色溶液进行加热并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碳酸 → 二氧化碳+水

1、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变红的液体又逐渐变回原来的紫色。

2、学生倾听并笔记。

对碳酸的不稳定性做一个及时的讲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帮助会很大。

验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并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

1、实验器材:两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一个洗耳球,两根饮料吸管

2、让学生自主实验:向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吹气和鼓入空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3、完成实验后,回答: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4、肯定学生回答并补充讲解: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很难溶于水中,这一反应经常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并板书: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1、学生两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3、学生能回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所以,出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4、学生倾听并笔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学生早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并且比较熟悉,但它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鉴于该实验操作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现象和原因也可以让学生表述,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描述规范化,准确简洁化。这样学生对该性质记忆会比较深刻。

解释溶洞的形成。

再往变浑浊的液体中吹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教师补充讲解并板书: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可溶于水,由此解释溶洞的成因。教材小资料及图片展示。

观察现象,浑浊消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倾听并笔记。

学生观看溶洞图片,对溶洞形成进一步理解。

后续实验能更好的解释溶洞的形成,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知识:北方人在冬天时习惯把蔬菜、粮食储藏在地窖里,但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必须进行灯火实验。

播放灯火实验FLASH

问:为什么一个久未开启的地窖不能直接进入?而灯火实验为什么可以告诉人们是否可以进入?

学生观看FLASH,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得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并且在氧气的学习中得知,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较容易得出答案。

教师演示如图实验请同学们猜测结果: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验证了同学们的回答。

教师补充解释: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件展示灭火图片

猜测实验现象,并仔细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倾听并笔记。

巩固新知

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大自然界图片,引出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性质。

学生观看课件倾听并笔记。

学生早就了解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起温故知新目的。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作业

1.随堂练习

2.作业本

3.上网查阅“温室效应”的影响。

1和2作业目的是巩固基础,适当涉及重难点;3作业目的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面,让科学走进生活,生活中学习科学。

板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水→碳酸

碳酸 → 二氧化碳+水

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检验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

5、参与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要突出该节内容的重难点,但又应简洁明了,教学中的部分结论、注意点在幻灯片中出现。

下载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2.4二氧化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2.4二氧化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七年级下作业本参考答案【华师大版】

    科学七年级下作业本参考答案(1)【华师大版】 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一)1.海洋 大气 2。盐类 g 不能 不能 3.C 4.D 5.C 6.D 7.略 8.合理的均可,如洗澡水用来浇水、冲厕所......

    2008历史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2008历史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动物第二课时《脊椎动物》教案 浙教版

    第一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

    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

    2.4水循环教案

    2.4 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

    2.4食品安全教案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一) 二年级四班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 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