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

时间:2019-05-15 07: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

第一篇: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1)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思考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125万种。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上的各种动物。为了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例如:物体分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生物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对动物分类时,也要先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的具体特征,在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听教师讲述和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思考怎样对动物进行分类。

分类举例

请学生看书本上35页,阅读文字,再举出三种可以作为分类的特征。试问:分类可以多种多样,每种分类有什么特色,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阅读,思考,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

分组练习

明确要求:对桌上的动物(图片或标本)进行观察,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成两类。分类方法可以多种,但分类后,要能明确汇报,我们为什么这样分,根据什么、目的是什么。

学生动手,动脑,动笔。讨论完成任务。

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点评

学生分组汇报

引导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学生的分类中可能会有,那就进行比较讲解。如果没有,教师提出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体内的脊椎骨。要求学生阅读图2-10。

提出问题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讨论解决答案。

听讲,阅读,思考,讨论,表达。

了解更多的动物

完成书本上36页的讨论,要求写在自己的练习上,然后抽小组的同学来汇报,看正确程度和数量。回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书写,汇报。

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什么?

课题: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2)学情分析: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进一步分类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分类可以逐级进行。分类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可以略讲。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需要进一步了解,它是动物检索、归类的基础,也是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识。因此这一块应该是重点内容。对于动物的基本特征的介绍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给予他们一个逐渐积累的时间和过程。在了解各类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再介绍分类检索的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

2、利用猜动物游戏,巩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3、学习利用43页的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填写42表格;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动物的特征多,差异大,每纲的动物特征多有例外,部分学生容易专牛角尖,不容易总体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在这一块学生的兴奋点高,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控制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游戏、师生互动 媒体方式: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现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物有4.7万种左右,形态特征各异,要了解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分类,我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上堂课已布置同学去收集信息,现在请准备一下,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介绍。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学生:鱼类介绍、补充; 两栖类介绍、补充; 爬行类介绍、补充; 鸟类介绍、补充; 哺乳类介绍、补充;

教师:简单归纳各纲的主要特征。(也可以利用课件)教师:下面我们来做猜动物游戏。介绍规则要求,可以准备好卡片。学生:猜动物游戏活动,巩固各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在发现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新动物时,同样可以用是或不是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类。

教师:下面一起来看43页的图,学会后,来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学生:具体判断回答,填写。

教师:检查、评判学生做的情况,再出示几种不常见的动物进行判断(如海马、海龟、白鳍豚)。小结:

动物的分类可逐级进行,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他们各自都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了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索未知的动物。课题: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3)学情分析:

无脊椎动物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没有专门介绍过无脊椎动物各门的特征。这样要学生来进行分类较为困难,同时又不可能展开详细介绍各门的知识,因此学习时应该是教师参与的观察各门的代表动物和进行分类。

后面要求介绍的节肢动物的特征和昆虫的特征,学生同样不了解。幸好门类较少,至少比无脊椎动物的门类少,所以利用一些标本或图片能够归纳出它们的特征,并且较好地掌握这些特征,利用这些个特征来判断有些动物是否属于这一门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无脊椎动物各纲的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

2、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昆虫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判断某个动物是否是昆虫;

3、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无脊椎动物学生较少接触,了解得不多,同时书本又没有专门介绍他们的特征,同时门类繁多,不容易记忆,学习会相当困难。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获取动物的特征,并且分类; 利用一些图片学生来练习,巩固获得的知识; 媒体方式:课件片段,标本或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脊椎动物有4.7万多种,有谁知道,无脊椎动物有多少种? 学生:有120万种。

教师:如此多的动物我们如何来了解他们的特征呢? 学生:利用分类,分门别类进行了解。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图片,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各个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利用光盘中的无脊椎动物图片介绍)

了解了上面关于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来把它系统化。请看书本上的44页的图表。学生:阅读图表。

教师:我们再来看几个动物,它分别属于哪一类?(梭子蟹、乌贼、蚱蜢、蛔虫等)学生:讨论完成。

教师:这些无脊椎动物中哪一类所占的数量最多呢?

学生:节肢动物,其中昆虫有占主要部分有100多万种。

教师:对于昆虫同学又了解哪些知识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学生:对昆虫的特征、种类、形态、行为、分布等等进行交流。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特别是昆虫的主要特征。然后提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哪些有害?我们可以利用昆虫干一些什么?如何正确对待害虫,怎样控制害虫? 小结:

这节课我们要了解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每个门类都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其中昆虫占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有100多万种,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希望同学了解他们,并能加以利用。课内讨论:45页的题目

第二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课后记

一、课后调查(问题)

1、本节课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2、针对哪些内容,你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是什么?

3、学习哪块内容,你想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4、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5、找同桌,请他给你的表现写一句话?

6、对老师有什么希望?

7、给自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8、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与本节课的联系紧密?

9、其它:

二、分析

问题1的学生答案汇总:如调查班级中男女生的特征;在本节课上,我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比较感兴趣,它分得很细致;我对哺乳动物分类感兴趣;有脊椎骨和无脊椎骨动物的一切生活习性比较感兴趣;我对无脊椎动物有兴趣;本节课我对动物分类比较感兴趣;我对史前动物感兴趣;我对动物的住处,及内部器官感兴趣;鸡也会飞为什么不是鸟(有错误);我对两栖动物最感兴趣;古生物;恐龙;;浏览图片;等等等等。答案五花八门。上课以后的自我感觉和从学生中调查中了解得到的东西基本一致。有感觉到新课程中独特的东西,思维是开放了,讨论是积极了,课堂中图片是多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比较容易调动了。原来认为这节课很难找到切入口,学科的知识体系太成问题,观察生物的特征,无法引导学生达到生物的分类,可能学生会不能接受,事实上,学生对课程的展开并不需要太多的连贯性。

留下来的问题是学生学习以后,到底能学到什么东西,什么知识是已经落实了。说实在话,哪些属于这节课必须落实的基本骨架知识,这些知识点要落实到什么深度教师也不是太清楚。这是以后需要搞清楚,落实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中。上了这节课以后的知识点整理:

1、动物的总数大约是125万种;

2、根据生物的特征可以对动物进行进一步分类;

3、动物根据是否有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举例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可以进一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5、了解鱼类的特征和代表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了解鸟类的特征和代表动物;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6、哺乳动物的分类检索表;

7、无脊椎动物有120万种,昆虫大约有100万种;

8、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分为八个门,八个门的名称及代表动物;

9、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检索表;

1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1、昆虫的主要特征;

12、益虫和害虫的分类及与人类的一些关系。

第二篇: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动物第二课时《脊椎动物》教案 浙教版

第一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心理、生理特点。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通过前面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二)、教学方法: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三)、学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给学生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方法——利用检索表。并能将此法迁移到后面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习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材分析

结构和地位:脊椎动物属于常见动物部分,而常见动物部分的学习需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的分类思想。

本节课进一步熟悉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相关的简单的检索表。体会“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的分类策略。这些分类方法和思想为后面学习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他领域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观察描述的脊椎动物特征大多在器官水平上,为后面学习生物体构造的层次性,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埋下伏笔。主线: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四、教学流程图

复习铺垫本节课所需知识―>猜动物游戏(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及体会逐级分类的思想)―>逐级分类思想的体现——学习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知识的迁移应用小结―>课堂延伸―>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提问:五大类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五类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的表格。复习的目的在于使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展。

(二)、猜动物特征游戏约需20分钟

1、游戏规则和方法: 前后4人一组。每人将自己喜欢的脊椎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写在纸上保密,备其他3位同学逐个提问。提问的同学:不能直接问类别名称,要从特征提问,如不能问是不是鸟类?只能问有无羽毛,是否体温恒定等特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回答的同学:只需回答“有或无”,“是或不是”。

提问的同学:从回答中又能知道什么?如问有无羽毛时,如得到否定回答,则可肯定此动物不是鸟类。然后该提什么问题。经过多次的失败与成功提问,逐步理清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才能猜得快。并在活动中感受逐级分类的思想,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后面检索表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要求在10个问题内猜出此动物的大致种类。如猜出属于鸟类就行了,不需得出此动物的名称。如猜出,则提问同学获胜。

2、组织形式:

先小组内竞猜10分钟。后小组间互猜。一组提问,另一组竞猜。竞猜思路:(略)

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快,猜的动物多,组织的又好。

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不断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反思、推理等思维能力。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活动时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了解情况,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同时便于灵活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3、小结:先学生,后教师。

(1)请具有不同猜法的同学谈谈他们是怎样猜的? 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方法有利于快速竞猜。(2)教师点评。

(三)、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1、学习自制检索表:

检索表的自制过程采用对照课本第43页的图表内容,一步一步进行。

此部分需教师先引导转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完成后半部分。培养学生自制检索表的能力。脊椎动物检索表(略)

选择课本这张图表要求学生掌握,是因为此表不仅体现逐级分类的思想,利用它制成的检索表能达到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目的,而且此表还隐含着生物进化历程的内容。比其它顺序制成的检索表多一层重要的内涵。

2、学习利用检索表:

教师举例培养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

例:如下列动物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如何利用检索表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练习:你能利用检索表快速检索这些脊椎动物吗?鲸、娃娃鱼、麻雀。

然后请学生上来讲解,如何检索娃娃鱼。意在检查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鼓励学生。

检索表中隐含的逐级分类思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

(四)、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提问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意在了解本节课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归纳:

1、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能利用和自制检索表。

(五)、课堂延伸:

对你的书籍进行分类放置,以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练习:

将课本第44页的图表内容,转化成检索表,以便能利用它快速检索无脊椎动物的目的。(此课作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练习自制检索表,而且也达到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常见动物

脊椎动物

(一)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二)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七、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的学会使用简单的检查表,浙教版教材的处理是以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为主展开教学的。由于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较多又抽象、枯燥,且不同类动物间有相似的非本质特征,学生不易把握。而本堂课通过猜动物特征游戏的方法于无形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相结合,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并将此思想迁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那么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篇: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提供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第四篇: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教案

【重点】

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基础上整理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录相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设问:1.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被称为什么天体?

2.行星、卫星自己能发光发热吗?

3.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那颗天体?

4.地球的卫星是那颗天体?

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设问:①你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中心温度又可高达多少摄氏度?它为什么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②你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计算:光每秒可走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2.太阳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太阳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太阳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万倍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太阳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中等的恒星。

太阳的表面

活动:观察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觉。

读图:读“太阳的大气层”图,说出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你知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的哪一层吗?

了解太阳的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录相:太阳活动

设问:1.太阳有哪些主要活动?分别发生在哪一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表面真的有黑斑吗?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

4.发生什么变化时太阳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

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多少?

计算:哪年开始为太阳活动的第21周?

交流:介绍一下你在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还有哪些收获?

小结:

层次

主要太阳活动

对人类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11年周期、太阳活动的标志)

皮肤癌、白内障等病人数增多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设问:我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吗?你能介绍一下观察太阳的方法吗?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阅读教材“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案点评: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录相,并调动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求知欲。

第五篇:七年级科学上册《观测太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中国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提供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夜晚观察星空,北极星应该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北极星为什么会指示正北方向呢?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观察2,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利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没有望远镜的同学可以肉眼观察当地、当时的大熊座方位。教师提问: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为什么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提供的练习1、2。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下载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时教案五篇

    第一单元: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8月29日—9月2日 一、教学内容: (1):欣赏美术作品《在激流中前进》、《冰山曲》、《牛耕》、《......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二)能力目标 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here ismyschoolbag?(section A)教案李小英一、教学内容:Section A(教材P19-21)Section A主要通过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使学生......

    七年级《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俄罗斯》第一时教案 XX年4月7日,我进行了第一的汇报。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戴老师一直以来耐心的指导我,也谢谢我们科组各位可爱的老师的指点。现将我的第一次汇报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运动会教案 冀教版

    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

    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2.4 风和降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4......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观测太空》第二课时教案

    【重点】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难点】星等的规定;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按教材中的说明制作活动星图教学器材:活动星图;蜡烛若干教学课件:无【教学设计......

    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第二课时教案

    【重点】月球的表面状况【难点】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教学器材:相关图片教学课件: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