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

时间:2022-02-26 08:3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相关的《《七律长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律长征》教案》。

第一篇:《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题

七律长征

备课时间

9.1

主备人

朱文会

使用人

课时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夸张的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技术工具:电子白板,ppt

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泥丸(wán)

(2)指导易混淆的字。“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

三、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释词。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释词。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6.说说诗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

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

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布置作业。抄写《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说说诗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

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8.说说诗句的意思。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爬雪山

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面结合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4.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微能力点的应用

A5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以《长征组歌》歌曲导入,让学生先感受下长征的艰苦氛围。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通过利用ppt展示红军长征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复备记录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和巩固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运用电子白板总结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通过播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后反思

第二篇: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孩子对课文已经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中背诵过,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漾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感情。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对长征了解多少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途中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介绍七律。《七律长征》是我们小学阶段我们学到的第一首七律诗,出示七律七绝,学生观察,七律与七绝的异同。所谓“七律”,就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即 56个字,并且和古诗一样讲究压韵、对仗。和以前我们学习的“七绝”(七言绝句)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七言绝句也是每行七个字,但只有四行,即28个字,刚好是“七律诗歌”的一半。

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强调生字读音,并指名读,生评价。

(二)整体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反复朗读,你认为哪句诗最能概括全诗?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心句。(课件出示)这句话总的告诉了我们什么?(远征难、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不怕”“只等闲”。)

3再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出示金沙江图片:高耸入云的山崖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金沙江都是妄想。”足以见金沙江的险峻。讲巧渡金沙江

从诗句中的“暖”字,运用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与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让我们一起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师:来谈谈我们观看影片的感受吧!

生:这真是惊险悲壮一场战役。13根铁索组成的泸定桥让我心惊肉跳,望而生畏。

生:许多战士在冲锋中牺牲了,我觉得很难受。

师: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感受。

生:齐读

师:诗句中的“寒”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一个“寒”字让我体会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惊险悲壮的场面,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师:我们通过自学,体会到“暖”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愉快之情,“寒”再现了夺桥的惊险悲壮,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悲,还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名读、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图片)面对生命的威胁,他们却“更喜”? 欣喜(过了岷山,长征就结束了,胜利在即,怎能不欣喜呢)他们把翻越雪山也看作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还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又充分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英雄气概呢?(英勇无畏、乐观向上)板书:乐观向上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三军过后尽开颜)“尽开颜”三个字,准确地描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让我们也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

(三)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他们“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讨论: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四)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

—— 张敬文 2016年11月25日

第三篇:《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7.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8.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

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9.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1.学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二十几个狼山那么高。(粉笔示意画)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7、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8、“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李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10、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1、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3、播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4、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16、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7、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齐读。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

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

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刘: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第四篇: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毛泽东所写的诗词。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出示阅读提示(请一位学生读,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预设: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随着我们深入学习,我想对“暖”“寒”这两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哪句话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着句诗。只等闲:平平凡凡的小事。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等闲小事有哪些?读着读者,你仿佛都看到了那些画面了.)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

万水千山: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困难多,艰险多。

A那么红军战士们渡过了哪些河呢?请你在诗中找出来。

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

谁来读一读写水的诗句。

B、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过哪些山呢?

找出:五岭、乌蒙、岷山。

谁再来读一读写山的诗句。

2.这一路长征,红军可谓是跋山涉水,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这就是长征的整个路线图。(出示长征路线图)。

1、“腾细浪”、“走泥丸”

1)、说感受

预:绵延不绝的五岭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滚动着的小泥丸。

引导:说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看图。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引导: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战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生合作读)

(3)、学生练读

引导: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谁能读出山的雄伟,细浪、泥丸的轻巧?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生自己练读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分组读。)这样的事情在红军的眼里都是小事。只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男女合作读,再齐读。

2、“暖”与“寒”说感受→读。

过渡:还能从诗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红军的勇敢?

(1)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引导: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呀!再读——

(2)预答:害怕(这就是寒)读

心惊肉跳(这就是寒)读

毛骨耸然(这就是寒)读

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惨烈、激烈(这就是寒)——你读!

惊心动魄(这就是寒)——你读

(3)生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一样吗?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组朗读)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这一暖一寒再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读;

这一寒一暖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红军把困难视为“等闲”的乐观精神——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悟“更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质疑:更喜?读读前面的诗句,细细琢磨。(有过哪些喜?)

2)、他们翻越了五岭和乌蒙,他们渡过了金沙江,夺下泸定桥,这一切他们都曾乐观的面对,虽然如今面对的大雪山终年积雪,绵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他们依然乐观;不放在眼里)翻越了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谁不高兴呢?所以,毛泽东看到的是“三军过后——”(生接)“尽开颜”

3)师:是啊,红军是英勇的,红军是乐观的,难怪毛泽东会那样豪情万丈地赞道——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对长征做个总结。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师:同学们得到的启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3、拓展延伸

交流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长征诗词,说说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第五篇: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

孙红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难点: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长征的资料和革命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四、课型:精读引领课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交流预习

1、导入课题

同学们,八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补充: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从瑞金出发,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伟人的风采。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七律”写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征”是这一首诗歌要写的内容,中间用一个间隔号分开,大家读的时候,要在这里停顿一下,大家一起再把课题读一遍。

2、交流预习

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来读读这些词语:远征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谁愿意来读读这些生字:礡 丸 岷 崖。

词语、生字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读诗,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谁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预习时,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提出,教师梳理。作为下一环节要解决的问题。

二、品读体验感悟诗情 通过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效果很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36页,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全班交流。(板书:难 不怕难)

2、再一次读诗,思考:

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

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圈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的词语。全班交流。

(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在“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下画“——”

当你读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这两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师介绍:五岭山脉,山势起伏,绵延1000多公里,一眼看去,除了山岭还是山岭。走这么远的路途,就是平坦的大路,也让人觉得艰难,更别说翻山越岭,更别说还得和敌人周旋。磅礴的乌蒙山,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有4200米,直插云霄。但却是当时长征的必经之处。

谁能读出“五岭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雄伟”的感觉?

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得更好。多种形式的读。师评价。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圈出“腾细浪” “走泥丸”。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就像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诗人在这句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体会对仗、夸张和比喻的表达方法。)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板书:坚强、乐观)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生观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图片。

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红军战士不只勇敢,而且机智。我为红军战士感到自豪!

长征中,红军巧渡金沙江,没费一枪一弹!文中用“暖”字形容红军的心情。飞夺泸定桥,恶战大渡河的惊险悲壮,真让人心寒。

谁能读出这一暖一寒的感受?自己练一练。

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

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交流。

从“千里雪”一词感受到长征的难,从“喜”字体会到红军战士乐观的精神。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读出你的感受。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坚强、勇敢、乐观地看待这一切困难,最后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简短的五十六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引导:老师从你们的诵读中听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听出了毛主席和红军战士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读得这么好,能不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自由背背吧!(生自由背诗,指名背。)

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

1、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首。(出示课件,朗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通过哪些关键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师总结:这首词写了长征已到达六盘山,胜利在望,抒发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红军满怀信心争取最后胜利的豪迈感情。

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

2、我们再来读一读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出示课件,朗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携来百侣曾游,橘子洲头。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层林尽染;风华正茂; 漫江碧透,书生意气,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鹰击长空,指点江山,鱼翔浅底,激扬文字,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曾记否,问苍茫大地,到中流击水,谁主沉浮?浪遏(è)飞舟?

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又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通过哪些关键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师总结:《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作者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再一次齐读这首词。

四、实践体会学以致用

1、总结: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搜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去感受一下。并且做一张关于毛泽东的手抄报。

2、下面让我们一起背诵25 七律·长征

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勇攀书山千仞峰,奋击人生万重浪。

下载《七律长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律长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

    七律长征教案

    25《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 主备教师: 一、教材分析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

    七律长征教案

    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 沈海云 《七律· 呼家楼中心小学一、学情背景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的诗词都比较简短,这首律诗可以说是小学阶段比较长的一首了。学生在以前的学......

    七律长征(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故事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4、教师课......

    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编号: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

    25七律·长征(教案)

    25七律·长征 1.(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

    1、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 长征 初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

    七律 长征教案(推荐)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