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二、紧扣“美丽”,板块教学;三、练笔感悟,多方对话;四、推荐阅读,加深理解。
第一部分,先出示作者的有关材料,问学生是否还记得他或有关于他的课文,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他所写的。齐读课题,书写课题。
引导学生在介绍中,找出作者几年前在德国,几年后回德国。学生会发现相隔有四五十年之久,教师顺势提出质疑“这样久,德国会有变化吗?作者是怎么说的?”学生在引导下找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第二部分,紧扣“美丽”,分两个板块教学。
第一板块感受“看得见的美”,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能感受到美的句子;随后,读想结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再由学生交流感受,反复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最后配上课文中的插图,有感情背诵,积累语言。
进入第二板块教学。教师引导“花真美,让我们赏心悦目,那么看不见的美,你感受到了吗??”学生默读思考后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依据,教师随即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三部分,出示小练笔,学生书写心中想对谁说的话,做到读写结合,历练思维,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第四部分,教师引导“课文的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个梦境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在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里究竟有什么。”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