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5篇材料)

时间:2021-02-02 12: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第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利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展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

①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②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

③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爱国情感

7、随想:

我觉得用海洋来形容语文知识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学语文而学习。语文知识的摄取应是多角度、够深度、多层面、全方位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注*提教材第十二册第2课《古诗词四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

2、自学自悟,理解故事含义,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到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人诗作的评价。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谈话导入,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之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反复诵读,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通过交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激活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激发情感,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如运用电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拉近时代距离,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年身处的艰苦环境。由此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诗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对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的体会感悟;链接诗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引导学生涵咏诗篇,体味诗人丰富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总之,对话、感悟、迁移、运用的教学策略,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中由学生的初读,到老师的引读,再到学生的感悟吟诵这一系列的读诗过程都意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当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赋予诗歌生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更加贴近诗歌贴近诗人,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同时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在黑板上方正中书写诗题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这个情感线索为中心,四周分别是“喜欲狂”的各种表现:涕泪交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后面用箭头指示课文的中心思想:爱国,并用红色粉笔标示,更加醒目。这样既简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揭示了古诗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第二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

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①尝试读,有感情地朗读;②示范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③反复练读。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

忽听见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高兴地泪水沾满了衣裳 颔联

妻子和孩子的愁容已不复存在,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颈联

纵情饮酒称春光早日回到家乡 尾联

想象着飞速回到家乡

第三篇: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利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展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①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②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③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爱国情感

7、随想:

我觉得用海洋来形容语文知识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学语文而学习。语文知识的摄取应是多角度、够深度、多层面、全方位的。

第四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2.使学生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剑外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读通顺

1、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读这首诗。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把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这句诗和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于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处。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和《示儿》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吗?小结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卖炭翁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四、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关键词、重点句、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8、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9、作业布置: 背诵《卖炭翁》全文

第五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KJ出示音乐 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KJ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四、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KJ录音朗读)

五、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六、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下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山下湖镇小 杨丹丽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结合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析

    平叛奏凯 欣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赏 来源:本站 作者:雨 辰 发布日期:2011-9-15 点击次数:3071 [打印] [收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歌唱古诗,导入新课 欣赏啊《烟花三月》,知道这首歌是根据哪首诗做的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内蕴丰富深邃。在我们积累的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及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4月 20日 执教教师: 教学年级:六年级 教学地点: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 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