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性教案
《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廊坊市第九中学
刘兰华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几课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比较直接的概念,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沿革已经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朝诸侯国林立,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奠定了基础。作为初一新生对历史故事是十分喜爱的,本课又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其中有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并整理。在教学中将成语故事贯穿于全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使他们掌握查找历史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成语故事大串联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针对本课内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第一,指导学生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第二,争霸斗争的史实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成语典故,课堂上按小组展开成语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竞赛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三.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抓住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过组织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四.教学方式:
鉴于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小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和网站,请同学查阅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资料。3.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课前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春秋战国争霸历史资料,搜集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2.自主组成历史学习小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还记得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3.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4.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取代周天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剑影、战乱不断。在争霸战争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动荡历史。2.学习新课: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五霸: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西周灭亡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呢?
【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你们知道春秋与战国的起止时间吗?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看书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年,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名称由此而来。
〖课件显示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师】东周的统治是不稳固的,从表格的对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认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师】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五个,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个人?他们是怎样出现的?
〖课件显示《春秋五霸形势图》〗
【生】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市相继出现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在图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体地理位置并填图,益于学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2.齐桓公首霸: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你就是齐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生】回答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可以将此问题分为若干子问题,减轻学习难度,突出重点)
①齐国在什么位置,其自然环境怎么样? ②齐国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为称霸齐桓公采用什么高明的手段? ④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生】看书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回答老师问题。
第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靠近渤海,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优越地理位置为其称霸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优越地理位置是争霸的有利条件。
第二,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改革内政与军事,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富兵强。管仲相齐改革成为其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用“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齐国的号召力。“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师】归纳:〖屏幕显示〗
〔知识拓展〕【师】看书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它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有关管仲的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认识: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最终完成霸业。成语典故: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二)问鼎中原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师】继齐桓公之后的另一位霸主是谁?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晋文公,城濮之战。
【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讲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讲述故事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生】①体现了晋文公是信守承诺的人。他退避三舍不仅报答当年的恩情,又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②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退避三舍是为了避开敌人强大的中军,诱敌深入,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是晋军采用的有利战术。
【师】归纳:晋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诚信、歼敌两不误。“城濮之战”成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晋文公因此成就霸业。此后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师】看图,启发同学思维提出问鼎,“鼎”代表了什么?楚庄王问鼎意味着什么?
【生】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师】春秋末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有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①我们应该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放弃,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恒心与毅力。②学习勾践不忘国耻发奋图强的精神。③学习勾践能屈能伸的人生态度。④ 认识到立志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抱负。
【师】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三)合纵连横
过渡〕:经过春秋时期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最后形成七个大国对峙的局面,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1.战国七雄
【师】 七雄并立是怎么产生的?战国七雄包括哪些国家?
【生】三家分晋:赵、魏、韩。〖屏幕显示动态演变过程〗增强直观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屏幕显示 《战国形势图》〗(学生识别其方位并填图,并出示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帮助学生掌握识记地图要领)2.合纵连横
〔动脑筋〕【师】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假如你是秦国的最高指挥官,你希望中原地区呈现什么景象?你会如何去统治你的国家?但是你的国民又会怎样对付你呢?假如你是中原六国的最高领导人,面对中原的形势,你将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对付秦国? 【生】回答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问题 【师】①这一时期,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使用什么样的外交手段?
②什么是“合纵”、“连横”的斗争?战国时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合纵”、“连横”的斗争?它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③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结合书本小字和课后阅读材料分析)
【生】小组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并发言。〖屏幕显示动态演示图〗增强直观。(学生指图讲解,什么是“合纵”与“连横”)
【师】归纳:“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时而追随秦,时而又追随楚,反复无常,这就是什么成语的由来?
【生】朝秦暮楚。
〔放飞思维〕:〖屏幕出示问题〗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列宁则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你怎样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回答。①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战争使一些小国被大国吞并,一些疆域较大国家出现。③争霸战争促使了一些国家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师】〔学法指导〕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应注意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该抱着一分为
二、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地去看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屏幕出示答案〗(①春秋争霸战争的确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无义战”。②但在战争过程中,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推动社会进步;③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局部统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④大国为了争霸,都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出现了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⑤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轻松时刻
【师】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下面我们进入成语大串联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擂台赛:按次序说出与本课相关的成语,不许重复、不能中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与增强学能合作意识)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卧薪尝胆、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
3.课堂小结:
【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生】动荡、变革、争霸。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在分裂中一些大国为强大不断改革内政,又孕育了统一的因素,为后来秦统一埋下了伏笔。所以说争霸战争谱写了国家统一的序曲。
这一时期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秦国在战国末期,国力日益强盛,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攻势,是笑在最后的国家,但它是不是笑得最好的呢?欲知后世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4.课堂作业: 一.慧眼识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2.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之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 3.齐桓公发展齐国势力的口号是:()
A 改革内政 B 发展生产 C 尊王攘夷 D 改革军制 4.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A 楚国 B 燕国 C 秦国 D 齐国 5.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A 卧薪尝胆 B 问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马识途 6.朝秦暮楚这一个成语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 诸侯争霸 B 三家分晋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纵连横 二.对号入座:(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
朝秦暮楚 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钻木取火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采用的战略战术 退避三舍 春秋时楚庄王数次挥师北上,打败晋国 问鼎中原 战国七雄为了各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 三.填图乐园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5.板书设计: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五霸
战国(前476—前221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战国七雄
第二篇:探究性学习教案反思
探究性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教学
案例及反思
西华园小学 韩慧玲 2011-7《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及反思
背景: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老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因为它对学生的成长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操作、体验,在过程中自觉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是所有学生的权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适当的学习内容,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下面是我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
案例:
师:谁还记得我们这几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分数。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与除法有密切的联系。谁来说说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生: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的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
师:除法与分数有这么多的“相当”,二者的关系确实紧密,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对分数与除法二者的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看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学到什么知识。(创设新知情境)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辛辛苦苦往西天而去,这一天,唐僧化缘化来一张饼,对悟空说:“你把饼分分,大家都吃点吧!”
悟空拔根毫毛变成一把锋利的小刀,说:我们四个人,每个人吃这张饼的四分之一吧。刚要动手切,八戒哼道:我的肚皮这么大,才吃四分之一,不行。悟空眼珠一转说:好吧,那就让你吃这张饼的八分之二吧。八戒一听,又说:吃两块呀,还是不够呀,再让我多吃点吧。悟空一听,说:好贪吃的呆子,就让你多吃点,你就吃四块,吃这块饼的十六分之四。说完,三下五除二,切好了饼,吃完了饼,八戒有点晕,(部分学生在笑)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1:八戒并没有多吃,他吃的块数虽然多了,但是每块却小了。
生2:、、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既然我们这么多同学都认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那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说明或者证明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组,想出办法来说明或证明。要把语言组织好,把道理讲明白。(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生1:(画图)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分,1份就是四分之一;如果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八份,2份就是八分之 二,我发现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同样多,同样,十六分之四也可它们一样多。
生2:我结合这个图,也可以这样想,先表示出四分之一后,如果把这里面的每一份现平均分成2份,这样原来的一份就成了2份,原来总的4份就变成了八份,原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现在的八分之二。所以二者相等。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十六分之四也和它们同样多。
生3:我也是用图来说明,只不过是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单位“1”
生4:我是把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
因为1÷4=2÷8=4÷16 而1÷4= 2÷8= 4÷16= 所以 = = 这是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
生5:我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算出这个分数的值,=1÷4=0.25 =2÷8=0.25 =4÷16=0.25 所以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真好。看来,这三个分数确实是相等的。可是,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确实是变化了,这里面又隐藏着什么变化规律呢?我想同学们也一定能找出来,大家试试看。
生: 到,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了2倍。从 到 分子与分母也同时乘以了2。看来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的时候,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大家都表示同意)。
师:换一个观察的方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倒过来观察,是分母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了2,这样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举例……)师:我们能根据这么多例子总结出来规律吗?(学生简短讨论交流)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同时乘或除的数不能为0,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相当于除法的除数也不能为0)(师补充板书)师:这是分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家看看课本是如何描述这个性质的。(学生看课本的总结)
练习……
全课总结: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生2:我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又一个联系,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相当于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
教学反思: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整堂课流畅自然,学生思维活跃。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根据不同内容正确选择侧重点。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往往结伴而行。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说“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是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重,从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科学地选择。作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学习内容,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大多都朦胧地知道这一道理,但又未能形成严密的理论认识,同时学生具备用自己的方式、知识来解释、说明这一道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是非常适合的,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为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充分的时间与研究空间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来说明、证明已经朦胧感知到的规律。因此,我给学生留足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从简单地共同回顾、复习几个必备的知识点后,我用故事引入新课的学习,从形式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朦胧感知到故事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后,老师把进一步研究的任务交给了所有的同学,学生从心理上萌发了挑战的意愿与获取成功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没有干预学生的思维方式,相信学生能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出规律,得到思维与能力上的锻炼。学生也充分利用了教师提供的开放性探索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都想出了解决猜想的办法。在接下去的交流学习时间里,每一名同学都又接受到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证明方法的启发,从而给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增添了的动态生成资源,也进一步推进了学生的思维进程。
三、“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害怕教学任务与目标不能按时完成而拒绝“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其实,只要学习内容不完全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生活实践,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能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也是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极有效的途径。本课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证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学生动用了他们所能动用的所有方式。使得教学目标得到了高效而扎实的达成,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高效的锻炼。
第三篇:七年级探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广
告
零
距
离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养。
教学重点:
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难点:学写广告语言 教学用具: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
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
广告零距离
(二)学生 汇报
1.从一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
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历时近40天,据初步统计,全班48人共收集了1778条广告,其中甘伟同学收集了110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在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
(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
3.小结: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
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课题:环
保
零
距
离
教学目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应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我们的家乡,我们居住的小区,村庄,还有我们的学校,都是我们生活的大家园,我们应该都有责任去维护它的和谐和发展。去了解了解,作点记录,为环保工作提出我们的建议,并出谋划策。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整理记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观察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用具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 :观察法、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有关环保的宣传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在我们的生活中,污染、垃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
谈谈“环保”这个话题.3.板书课题: 环保零距离
二、汇报交流
1.从半个多月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环保信息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信息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信息的情况。)
小结:这次环保零距离活动历时近半个月,据初步统计,全班共收集了80多条环保信息,并提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建议。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环保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环保宣传语,看看哪些同学的宣传语最有鼓动性.在说宣传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鼓励学生表演宣传语,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的体会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环保信息,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指导分类)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工
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三、展示
1.除了收集环保信息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宣传图片,环保宣传单,宣传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向全班展示.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环保信息中,你认为什么是迫在眉结的呢?哪些是你认为你可以自己动手解决的?哪些是只要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自己注意的呢?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来讨论.)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环保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创作一则宣传环保广告语,号召大家都来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除了课堂交流之外,还可以写成活动小结,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张贴到教室的“个性展示”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保,增强环保意识。
课
题:
教学目标:
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
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图片、实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二、讨论:
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 提示:
(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
(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5)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字。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
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1)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 例如:买蛋选鲜(物理)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
(数学)(2)社会的需要问题;
例如: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3)人类的希望问题; 例如:“亚超声定时控制器”(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 例如:“布手套翻转器” “聋人赛跑发令枪”
三、讨论: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1、围绕问题问问题:
谁?
什么?
为什么?
什么时候?
哪里?
2、讨论思考:以已学课文《爱是什么》为例,研究:爱的力量
怎样?
(1)、课件:例文《爱是什么》,学生自由的读一读。
(2)用句式说一说:爱是————————————————。(3)夸一夸自己:我会爱自己也会爱别人。(4)说一说有关爱的格言。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3、情感目标:培养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教学用具:范例《生态污染的情况调查》
教学方法:了解及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提问]哪个同学知道研究性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二.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教师介绍: 1、1995年研究性学习在上海最早萌芽; 2、1998年上海七宝中学进行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必修课实验; 3、1999年深圳、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成都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验。
4、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分享和合作;(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常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与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
[提问]请同学来描述一下现有的学科教学? 结论:
(1)研究内容的问题性;(2)学习方式的开放性;(3)研究的自主性;
(4)结果的过程性;(5)全员参与性;
2、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课题: 调查与实践
自信现状调查
教学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小树立自信心。
教学难点:如何树立自信心。
教学用具:制作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看: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二、导入: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怎样呢?
1、展开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三、实践与探索
: 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1、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2、名人名言引路
四、自信就在我们身边
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潜能,让自信的光芒随时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除了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与小伙伴互相找优点,在同学们的
欣赏和赞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五、创意小制作 不倒翁的制作
材料:鸡蛋1枚、沙子(或大米)少量、双面胶、彩纸1。张 制作工具:剪刀、彩笔、锥子(或大头针)
制作方法:
1、选一枚鸡蛋,用锥子在鸡蛋的小头上戳一个孔。鸡蛋很脆,可别太用力。
2、将小孔朝下,把蛋清、蛋黄倒入碗中。别浪费了,它将是一道可口的菜。倒净后再用清水把蛋壳洗净。
同学们试着下面怎么做接着做不倒翁
3、将沙子小心地装进蛋壳里,直到大头朝下能立在桌上。
4、用彩纸剪一个扇形。
5、拿双面胶把扇形粘成一顶小丑帽。当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帽子或头饰。
6、把小丑帽“戴”在蛋壳的小头上,粘紧,要把小孔遮住。
7、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等。
8、呵呵,一个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
六、小结:
“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马上就能恢复直立状态。多么自信呀!孩子们,自信每一天,相信自己,好吗?
课题:零用钱该怎么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2、帮助学生合理支配零化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
3、让学生了解自己日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的索取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难点:制定各种收支计划,建立各种收支帐目。
教学用具:
1、课前做零花钱的调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说到零花钱,我想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手里的零花钱也慢慢多了起来。那么想看看我们的小学生是怎么在用零花钱的吗?我们先来看个小短片吧!(课件)同学们,短片里的小学生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二、调查大汇报师:看来,关于零花钱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啊,还好,我们课前已经对零花钱的使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了,下面,我们来个课前调查大汇报吧!同学们对自己一周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了一个记录,现在,老师要对全班同学来做个当场调查。
三、现场调查学生。
1、对零花钱的来源的调查来源 人数 百分比
爸爸妈妈给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给
亲戚给的自己挣稿费或者比赛得来的其他
(举手统计后)师:看来,我们的零花钱大多数还是爸爸妈妈给的,而父母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父母工作容易吗?(学生回答)是呀,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父母把辛苦工作得来的钱交给我们,我们更应好好精打细算一下了!先来看看我们班同学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情况吧!哪个调查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来汇报一下啊?
四、多媒体出示表格
表1
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金额 人数 百分比
5角
5角—1元
1元—2元
2元以上
总计
表2
全班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类型 人数 百分比
玩具
文具
零食
捐钱给困难学生
课外书
上网吧或电子游戏厅
请客
其他
表3 个人一周消费记录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消费小计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一周 课题:零花钱该怎样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学会合理的索取和支配零花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合理的支配零花钱。
教学难点:如何制定消费计划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师:课件出示:(上节课学生零花钱调查表)从上面的一个个数字中,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
二、学生讨论:如何合理花零花钱
教师:在这些花费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呢?应该怎么合理花呢?(可能①多买课外书,教师:买了些什么书?买了就等于看了吗?买书是好的,关键是买来之后要认真看,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②不吃零食,教师:只要有利健康的还是可以吃,比如你的确饿了不吃会伤害身体的,要吃健康、安全、卫生的③文具要爱惜,不要重复买,不造成浪费就可买④上网本是一种自己主探究学习的好方式,但是网吧是明文规定了的未成年人不准去哟,在家里或有家长陪同允许时可以上网查资料或玩益智的游戏调节一下是可
以的。⑤其他。)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种正确的消费思想了,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制定一个小计划,名称为:我的金库,我做主。请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能做好消费记录。
我们来看看小金库消费记录表。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一周消费小计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注:请注明消费的内容,并与周末上交家长过目。
四、问题与总结反思教师小结。
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其实在生活中,已经开始慢慢学会独立,我们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会使我们懂得很多道理,而零花钱的合理使用也是一样的,别看它少,积少就能成多,所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再回头看我们的课题,零花钱我们应该如何花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谁愿意来?(学生回答)很好,老师希望这节课上了以后,大家能够真正明白尽管我们的生活
变富裕了,家庭条件变好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从小做个理财高手,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有条理地进行合理花费,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课题: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大家知道死海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四海的文章。(多媒体展示文章)学生自由的阅读。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
这节课我们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师板书)
二、了解死海的特征。
请同学们默读前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叫做死海? 2、死海为什么不死?
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
三、学生汇报。
四、师小结。原来死海是因为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
五、重点研读,分析写法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
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课题、死海不死的秘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神话传说在文中的作用。探究死海的未来。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难点: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
一、多媒体播放:死海不死
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观看)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二、探究未来
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吗?死海对人类疾病有着特殊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人们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两段(多媒体播放)学生交流。
理解明确:死海真的要死了。
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
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的干涸而导致成悲剧的产生,请再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多媒体播放)由于人们的四盲,导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死湖。文章结尾处写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生思考交流。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
(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
三、德育渗透: 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蓝天不蓝——
海鲜不鲜—— 蛋黄不黄—— 牛奶不奶——
(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是我们人类!!
我们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将自己毁灭!!
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
六、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健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
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
第四篇:《将进酒》探究性学习教案
《将进酒》探究性学习教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成玉莲
教学设想:教师以“诵读、赏析、探究”的方法,引导解读《将进酒》,以此引发拓展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增强语文课的活力与文化底蕴。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背诵李白的名诗名句,加强文化积淀。
2、引导学生品析解读《将进酒》,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感受李白的浪漫诗风和个性。
3、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走进李白”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印发资料《李白诗作必诵》,辑录《南陵别儿童入京》、《襄阳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梁园吟》、《月下独酌》、《行路难》、《秋浦歌》、《送友人》等十几首诗作。
2、背诵《将进酒》。
3、查找李白的有关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配乐朗诵及图片,激发兴趣。(3分钟)
一代诗仙李白,不仅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铸就一座浪漫丰碑,也以其独特非凡的浪漫个性树起了一面精神大旗,其诗其人都是永远的财富。(点击课件)请欣赏图片及配乐朗诵。
(说明: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特点,给学 1 生直觉感受,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出话题)
二、赏析(30分钟)
同学们在欣赏图片后,感受到了李白的潇洒、狂放,这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通过解读他的一首代表诗作——《将进酒》,去感受他的浪漫诗风和人格魅力。
(一)解题及背景介绍
(1分钟)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本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宴饮,此时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二)朗读课文
(8分钟)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教师点击课件欣赏配乐朗诵,能够使学生整体把握诗境,感悟主题,感悟审美)2、推荐朗读,指导读法。(指名朗读,学生自行探究后,原文打入大屏幕,教师结合大屏幕指导)
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 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需要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齐读全诗。
(三)讨论与点拨
(16分钟)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请举出实例进行说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具体分析。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点击课件,面对大屏幕利用板书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 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3、课文小结
诗人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自己政治不遇的悲愁与乐观自信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寄托了自己要借酒消愁,尽情欢乐的思想情怀。全诗语言如长江大河倾泻而出,充分体现了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诗人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大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诗作气势强大,滔滔不绝。
(四)亮点赏析(5分钟)
1、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句?对你有什么启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尽管精神上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作为职业中专的学生同样大有作为。
2、你能否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利用课件出示实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三、探究
(8分钟)
(一)、布置分组探究活动。(课件出示竞赛规则)
1、把全班分为两大方阵——第一方阵“太白”,第二方阵“青莲”,两大方阵间开展李白诗作抢背赏析赛,竞赛规则是:
2、背诵范围:凡含数字的诗或与酒有关的诗,均可抢背。短诗全背,8句以上背几句。赏析要求是一句话点评。
3、计分办法:凡抢背一首且声音宏亮、情感饱满,10分;凡点评赏析言之有理,获得掌声多,10分。
④参赛形式可自己策划:方阵内可以一人既诵又评,也可以一人抢背,一人评。若有问题,方阵内的同学5秒钟内补充有效。先给同学们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2、教师组织活动。
比赛开始前,先安排一位计分员,准备一块计分板。
3、活动小结:
四、评说(3分钟)
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你最喜欢哪句?在这名句的背后,站着怎样的一个李白?用一句妙语点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洒脱、淡泊名利。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傲岸不羁、坚守高贵。
五、拓展训练及结束寄语(1分钟)
1、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李白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形成不少于500字的文字材料。2、一代诗仙虽已作古,但一面精神大旗却永远辉映在人间。老师祝愿同学们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六、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 白
悲伤——欢乐——愤慨——狂放
同销万古愁
2004年10月15日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探究性题目教案(精选)
数学探究性题目
1.时钟上的数学
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
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
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
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
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
类似的还有
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教师告诉他,这样交换座位不可能做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每天能抓到不少老鼠,但它在吃老鼠以前先要叫老鼠列队报数,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重新报数,第二批大花猫仍然吃掉单数;第三批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被保留,与第二天抓来的老鼠一起重新排队报数。
后来,发现了一件极有趣的事情,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每天排队前我都先数一数你抓到了多少只老鼠,然后,我站在一个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留下来了。”
大花猫听了小白鼠的详细回答,很感慨地说:“没想到害人的老鼠里居然也有你这样聪明的小白鼠呀!”
小白鼠行了个礼,恭敬地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不瞒您说,我并不是害人的老鼠,我是从科学家的实验室了溜出来玩的,你放我回去,好吗?”
大花猫高兴的放它回去,临别的时候,大花猫还感谢小白鼠给它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呢!
你知道吗,小白鼠每天应站在什么位置才能不被大花猫吃掉?
3.直觉并不一定可靠
一个唱片商店里,每天准备两种唱片,其中30张老式硬唱片,一元钱可卖两张,另外30张一元可卖三张,有一天,这60张唱片全卖完了,前30张卖了15元,后30张卖了10元,总共卖了25元。
第二天,老板又拿出与昨天一样的60张唱片,售货员想:何必自找麻烦,分开来买呢?何不把这60张唱片混在一起,按两元钱五张来卖,还不是一回事。
商店关门时,60张唱片全按两元钱五张卖出去了,可是,售货员点钱时,发现只卖了24元,而不是25元,这使他很吃惊,这一元钱到哪里去了?我并没有给顾客找错钱啊?
看来把两种唱片放在一起,按五张两元的卖法,和分开来一种卖两张一元,另一种三张一元,两种卖法并不相同。
由于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小,以至于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在桌子上放着同样大小的两只玻璃杯,一杯装着红果汁,一杯装着桔子汁,两个杯子里的液体一样多。小华问小红:“如果我用小勺从第一个杯子中舀出一勺红果汁,倒入第二个杯子中,搅匀后,再从第二个杯子中舀一勺混合液,倒回第一个杯子中,那么这时是红果汁中的桔子汁多呢?还是桔子汁中的红果汁多呢?”
“当然是红果汁中的桔子汁多了!”小红很有理由地说:“因为你倒入桔子汁中的是一勺纯红果汁,而倒回去的是一勺两者都有的混合液。”
你认为小红的回答正确吗?
4.设计方案(字母表示数的功劳)
某公司计划砌一个如图(1)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如图(2)的形状且外圆直径不变,只是担心原来备好的材料不够,如果把这个问题向你提出,你将如何回答呢?
或许你会大驾亲临现场,量一量直径,在算一算周长,最后做出结论。
思考1:如果把三个小圆改为几个小圆,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思考2:如果把图1中的两个圆池改成一个大圆池,如图3,用料相同,大圆池的直径与两个小圆池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思考3:如果在图3这个大圆池外面一米远处建一个不锈钢防护栏(图4)这个防护栏的周长比大圆池的周长长多少米?
思考4:如果把地球的赤道看成一个圆,假设在地球赤道上有一个铁箍,现在要把铁箍向外扩张一米,需增加多长的铁丝?
5.“鬼迷路”现象
三个旅行家在一个雪夜里为了抄近路放弃了大路,从宽4千米的山谷中穿过,他们走了很久,按时间计算应该到达目的地了,但每次总是莫名奇妙的回到出发点附近,最后不得不在山谷中坐等天明,这就是迷信中所说的“鬼迷路”。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
6.燃气站的最佳位置
在公路沿线的同一侧有100户居民,根据居民的要求要设置一个燃气供应站,要使100户居民到供应站的距离之和最小。请你用数学知识设计这个供应站的位置。
7.校运会的名次
在某学校举行的一次运动会上,初中各班的成绩如下:
班级 初一(1)初一(2)初二(1)初二(2)初三(1)初三(2)7 6 10 8 6 9 4 6 1 7 7 10 7 7 12 9 12 10 8 0 2 0 3 9 8 金牌数 6 银牌数 8 铜牌数 10 第四名数 6 第五名数 9 第六名数 9
(1)尽可能多的设计各种班级总分的记分原则,确定各班的总分名次。
(2)试比较你设计的各种记分原则的优劣。
题目答案
数学探究形题目的答案
1.时钟上的数学
答案: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分针追时针的追击问题,它的公式是:
t= 分,S=60(格),分针速度:V1=1格/分,时针速度:V2= 格/
所以,计算得到t=65 分,根据以上计算,每隔65 分时针和分针重合一次。
即,从12点开始,每经过65 分,时针与分针重合一次,全天共重合
问题2:时针和分针垂直。
方法一样:S=30格(这时两针垂直),分针速度:V1=1格/分,时针速度:V2= 格/分,t= =
分
所以:,所以一天中共发生垂直44次。
问题3:如果时针与分针调换后,能否正确表示时间?
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两针重合时能正确表示时间外,表针在其它位置均无法表示时间。
2.揭穿转摊的骗术
如果转到奇数格,那么下一个格就为偶数,从偶数格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数奇数个;
·偶数+奇数-1=奇数-1=偶数;
·如果转到偶数格,那么下一个格就为奇数,从奇数格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1=奇数-1=偶数;
提出问题:如果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此结论是否成立?
·如果转到了奇数格,那么下一个格就为偶数,从偶数格开始按逆时针数奇数个;
·偶数-奇数+1=奇数+1=偶数;
·如果转到了偶数格,那么下一个格就为奇数,从奇数格开始按逆时针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1=奇数+1=偶数;
·可见,无论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最后的结果一定都为偶数。
类似问题答案举例:
1.音乐教室里有7排椅子,每排7把,每把椅子上坐着一个学生,老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向老师提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个同学都必须与他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学生交换座位,以示公平。老师告诉他,这样交换座位不可能做到。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借助于下图,且用黑白染色帮助分析。
我们把每一个黑、白格看作是一个座位。从图中可知,已在黑格“座位”上的同学要换到白格上;已在白格“座位”上的同学要换到黑格上。因此,要使每人换为邻座位,必须黑、白格数相等。从上图可知:黑格有25个,白格有24个,25≠24,因此,不可能使每个座位的人换为邻座位。
2.机灵的小白鼠
答案:每天首次排队时站在第2k位置上的老鼠就不会被大花猫吃掉。2k是小于首次排队老鼠总数的最大的数。
解法:将老鼠进行编号1、2、3、...,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队。此时,老鼠的编号与老鼠站位号有一一对应关系。假设老鼠的编号为X,老鼠的站位号为Y,X和Y都是自然数。
则首次排队时,老鼠的编号与老鼠站位号的对应关系是:X=Y。
X
456
910„
Y
567
10„
大花猫第1次吃掉报单数的老鼠,剩下报双数的老鼠,也就是吃掉站在奇数位上的老鼠,留下站在偶数位上的老鼠。当重新排队时,剩下老鼠的编号不变,但它的站位号发生了变化,其一一对应的关系为:X=2Y。
X
8„
Y
4„
大花猫第2次吃掉报单数的老鼠,剩下报双数的老鼠。当重新排队时,剩下老鼠的编号仍然不变,它的站位号又发生了变化,一一对应关系也变为:X=4Y,即X=22Y。
X
20„
Y
„
大花猫第3次吃掉报单数的老鼠,剩下报双数的老鼠。当重新排队报数时,老鼠的编号仍然不变,它的站位号又发生了变化,一一对应关系变为:X=8Y,也就是X=23Y。
X
„
Y
4...以此类推,当大花猫第4次吃掉报单数的老鼠,剩下报双数的老鼠。重新排队后,老鼠编号和站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为:X=16Y,也就是X=24Y。第5次后,老鼠编号和站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为:X=25Y。第6次后,老鼠编号和站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为:X=26Y。„第n次后,X=2nY。
可见,每次大花猫吃掉报单数老鼠,重新排队后,X与Y之间的关系按2的指数增长。当最后剩下1个老鼠时,它站位号是1,编号是2K,k是大花猫吃老鼠的总次数。
由于首次排队时,老鼠的编号和它的站位号相同(X=Y),所以,最后剩下的那个老鼠首次排队时站在第2K位上。每天首次排队时站在第2K位置上的老鼠就不会被大花猫吃掉。2K是小于首次排队老鼠总数的最大的数。
3.直觉并不一定可靠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时,我们对此作一个分析。贵的唱片是一元钱两张,即每张 是每张 元;便宜的唱片是一元钱三张,即每张
元,则唱片的平均价格
元。第二天,把两种唱片合在一起,每五张卖两元,每张
元。比第一天唱片的平均价格少了
= 唱片的价格就变成了2÷5=
元。60张唱片正好少了一元钱。
类似问题答案举例:
答案:一样多。我们考察第二次那匙桔子水,因为它和第一匙体积相等,都设为m。假设这匙混合液中红果汁所占体积为n,那么倒入第一杯红果汁的桔子水的体积为m-n。第一次到入桔子水的红果汁为m,第二次舀出n体积红果汁,则桔子水里还剩m-n体积红果汁。所以红果汁杯里的桔子水和桔子水杯里的红果汁一样多。
4.设计方案(字母表示数的功劳)
答案:不妨设大圆的直径是d,周长是c,三个小圆的直径是d1,d2,d3,周长为:c1,c2,c3,则有c=πd=π(d1+d2+d3)=πd1+πd2+πd3=c1+c2+c3,可见,图(2)中大圆周长与三个小圆周长的和相等,即两种方案所用材料一样多。
思考1的结论由上面结论可以得出:所用材料一样多。
思考2的结论由上面结论可以得出:如果改为一个大圆,则大圆的直径等于两个小圆直径的和。
思考3:设大圆池的直径是d,则防护栏的直径是(d+2),大圆池的周长是c1=πd;防护拦的周长是c2=π(d+2)=πd+2π=c1+2π,即这个防护栏的周长比大圆池的周长长2π米(大约6.3米)。
思考4的结论类似于思考3,大约6.3米。
5.鬼迷路”现象
答案:实际上,这些人走了一个圆。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大约是0.1米,每一步的步长大约是0.7米,由于每个人两脚的力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迈出的步长也就不一样,若在白天要沿直线行走,我们会下意识的调整步长,保证两脚所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当在夜间行走辨不清方向时,就无意识调整步长,走出若干步后两脚所走路程的长就有一定差距,自然就不是沿直线行走,而是在打“圆圈”,这就是“鬼迷路”现象。
6.燃气站的最佳位置
答案:因为这些用户沿着公路排列,我们看成是一条直线。
当总户数有奇数个时,供应站应在最中间一户。
当总户数有偶数个时,供应站应在最中间两户间任意一点。
7.校运会的名次
(1)以下几种方案供参考:
①按金牌总数的多少排名,当金牌数相同时,根据银牌数确定名次,以此类推排名。
②根据得名次的人次总数(不论第几名)排名。
③根据得奖牌的人次总数(不论金、银、铜牌),如果得奖牌的人次总数相同,则根据得四、五、六名的人次总数确定名次排名。
④每得1枚金牌计3分,银牌计2分,铜排计1分,按得分总数排名。
⑤每得一枚金牌计7分,银牌计5分,铜牌计4分,第四名计3分,第五名计2分,第六名计1分,按得分总和排名。
(2)方案①是一种鼓励优秀的政策在世界性体育比赛中媒体记者对各国的排名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校运动会毕竟是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比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方案②就是一种鼓励参与的政策,但是将第六名同金牌等同起来,这无论如何不能令人信服。方案③试图将①②两种方法进行折衷,但仍未彻底解决它们的弊病,方案④和⑤同时考虑到对优胜者与参与者的鼓励,使用数学中的“加权平均数”来作为衡量指标,是不错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