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雪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乘雪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美国爵士音乐,由安德森作曲。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影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欢乐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反复一次。最后,音乐的力度逐渐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国乐曲《乘雪橇》,使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感受《乘雪橇》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绪。
2、聆听音乐、体验乐曲的爵士风格,听辨主题音调共出现几次,区分其不同情绪。
3、观看课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并通过观看祖国各地冬景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体验作品的情绪与风格。
教学难点:
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雪橇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图片导入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雪橇的资料。
请个别同学说一说查找的途径及对雪橇的认识。
2、教师课件展示雪橇图片及作曲家的相关文字资料,并揭题。
三、欣赏乐曲
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乐曲中的音响。
设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俏皮的)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马鞭声、马蹄声、马鸣声)
2、初步了音乐
教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听听《乘雪橇》感受其不同风格。
3、感受全曲
(1)
聆听全曲(课件)
设问:主题旋律全曲共出现几次?
每段主题旋律出现时,力度有哪些变化?
(在整首乐曲中这个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开始时旋律轻快,中部的音乐先是同音重复,节奏顿挫的旋律描绘马蹄的哒哒声和扬鞭催马的情景;继而又以连绵不断、逐层升高的音调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快的感情。当第一部分主题再次出现时,用小号吹奏,节奏做切分处理,使乐曲更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音乐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奔向远方)
(2)
分段聆听
教师引导,请学生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现出来,铃铛响起的时候用拍腿来表示,鞭子声用击掌来变现。每段结束时师生共同探索表现主题旋律的动作。
(3)
播放全曲,让学生相互交流,用动作来完整表现乐曲。
四、拓展练习
(1)
用《乘雪橇》作背景音乐,用画笔画出自己所听到的乐曲和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美国乐曲《乘雪橇》,通过聆听、歌唱、看电影等方式,让我们对冬天对雪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接触到雪橇,但是在音乐声中我们却体会到了乘雪橇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动听的乐曲中,带着乘雪橇的快乐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