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饭》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⒈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钱钟书的思想和创作情况。⒉了解作者所揭示的隐藏在吃饭背后的世态人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者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并至法国巴黎大学进修。1938年归国,先后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兰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等职。1953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宋诗选注》等。
二、作品简介
《吃饭》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该书由上海开明书店于1941年出版,前有作者写于1939年2月18日的自序,据此可以推知本文当写于1939年之前,而非教材中所说的“本文写于1941年后”。《写在人生边上》共收有散文10篇,对世态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语言幽默风趣,笔调犀利多变,是学者散文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序中曾经自述其创作旨趣:“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那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
三、时代背景
30年代开始,林语堂相继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发表小品文为主,倡导幽默闲适的文风。其《论幽默》云:“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的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1933年至1935年,钱钟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同时兼任《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Weekly)编辑,林语堂恰为该刊最重要的撰稿人。与此同时,钱钟书也在林语堂担任编辑的英文月刊《天下》(The Tien Hisa Monthly)发表过多篇英文文章。可见两人 1 之间有过频繁的往来,钱钟书的散文也正继承了林语堂注重幽默闲适的作风。
四、课文分析
作者以吃饭为切入口,展开了对于人生欲求的探讨,这也是其众多小说、散文作品的主要题旨。在嘲讽世情时弊时,避免用直截了当的讽刺,而是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自相矛盾或荒唐错谬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雅趣。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核心命题是“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第二段核心命题是两个。一是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不仅表示大脑的充实,而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
第三段核心命题是“和谐”,即“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
第四段指出“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
全文神侃吃饭,在闲聊中将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尽情揶揄了一番。本文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巧设新鲜的比喻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一、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2、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二、使用了类比的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三、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第二篇:吃饭教案
《吃饭》教案/钱钟书
教学目的
⒈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钱钟书的思想和创作情况。⒉了解作者所揭示的隐藏在吃饭背后的世态人心。
教学重点: 作者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
教学探讨: 本文通过吃饭反映了怎样的人情事态?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趣的名字来历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过继给伯父钱基成。据长辈说,钱钟书出生那天,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遂为他取名“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翌年,钟书“抓周”。结果他抓了一本书,父亲钱基博为他正式取名“钟书”。后来他成了一个“只要有书可读,别无需求”的学者,竟应验了“抓周”和父亲取名的期望。于是“钟书”成了他的学名,“仰先”就成了小名,家人便习惯叫他“阿先”、“先儿”、“先哥”。鉴于“先”与“亡”近义,又将“先”字改为“宣”。
1920年,10岁的钱钟书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钟书改字“默存”,意为要他少说话。后据夫人杨绛介绍:钟书曾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是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杨绛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 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到克制作用。因为他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从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二、钱钟书的生平和创作
1、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享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有位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但博学多才的钱钟书幽默、率真的个性更有看点,这里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2、钱锺书主要著作年表
1937《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1941《写在人生边上》
1945《猫》 《人兽鬼》
1947《围城》
1948《谈艺录》
1958《宋诗选注》
1978《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
1979《旧文四篇》 《管锥编》 1980《诗可以怨》
1981《管锥编增订》
1984《也是集》《谈艺录》(补订本)
1985《七缀集》
1988《模糊的铜镜》
1995《槐聚诗存》
1996《石语》
三、作品简介
《吃饭》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写在人生边上》共收有散文10篇,对世态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语言幽默风趣,笔调犀利多变,是学者散文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序中曾经自述其创作旨趣:“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那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
四、时代背景
30年代开始,林语堂相继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发表小品文为主,倡导幽默闲适的文风。其《论幽默》云:“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的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1933年至1935年,钱钟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同时兼任《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Weekly)编辑,林语堂恰为该刊最重要的撰稿人。与此同时,钱钟书也在林语堂担任编辑的英文月刊《天下》(The Tien Hisa Monthly)发表过多篇英文文章。可见两人之间有过频繁的往来,钱钟书的散文也正继承了林语堂注重幽默闲适的作风。
五、课文赏析
钱钟书的这篇散文写于六十多年前,是一篇随笔式散文。作者似乎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语气是调侃而随意的,但目光却是冷峻而深邃的。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核心命题是“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这是哲学上名与实的问题,也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吃饭”是名,其目的是为了充饥,但“辨味而不是充饥”、“舌头代替了肠胃”,于是“吃饭”的实质就变成了“吃菜”,名实不符,现象掩盖了本质。作者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不符的矛盾现象,并给予辛辣的揭露与嘲讽。比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批判了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比如“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讽刺知识精英用高尚的名义遮掩自己实际利益的获取。比如“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嘲弄政治家心口不一和以公谋私权。
第二段核心命题是两个。
一是“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不仅表示大脑的充实,而且证明肠胃的空虚”;其实是人类的创造活动源于人类生存的压力,人类的生存问题首先解决吃饭问题。即人类首先要吃穿住用,然后才能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
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可以说是吃菜的。这里吃饭与吃菜分别揭示了富人与穷人的对立,有阶级分析的意味。
第三段核心命题是“和谐”,即“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这一段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转折。作者不赞同“吃菜的人生观”,但“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同样,作者上一段指出了吃饭与吃菜的阶级对立,这里又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构想。无论是个人人格,还是民族文化和国家,作者的理想是:“和谐”而不是对立与冲突。
第四段指出“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作者揭示了“请吃饭”的社交功能与人际关系实质,分析了有饭吃与没饭吃、请饭与施舍、赏面子与丢 脸等社会地位的区隔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差别,嘲讽了“减少仇敌的毁谤”而“请吃饭”的社会交往的负面现象。总述: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全文神侃吃饭,在闲聊中将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尽情揶揄了一番。本文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巧设新鲜的比喻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
作者以吃饭为切入口,展开了对于人生欲求的探讨,这也是其众多小说、散文作品的主要题旨。在嘲讽世情时弊时,避免用直截了当的讽刺,而是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自相矛盾或荒唐错谬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雅趣。
作者借“吃饭”为题发表议论,通过各种灵感式的联想和比喻,发表他对社会人生诸种现象和问题的观点,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茫。此文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意义。而其别具一格的散文风格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七、艺术特色
(一)、巧妙陌生化的比喻
例如:“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
(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从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到抽象的人生观理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古罗马的波西蔼斯到中国古代的伊尹和老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作者似乎信 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不是“掉书袋”和做“死学问”,而是古今中外思想的碰撞与汇通结出的智慧成果。同时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第三篇:《学吃饭》教案
活动目标:
学习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懂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吃饭时拍摄的录像
2、各种各样的勺子,豆类(赤豆,黄豆、绿豆)装在不同大小的箱子里,不同大小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宝宝会吃饭
1、播放录像,幼儿观看自己吃午餐时的录像
2、你喜欢哪个宝宝吃饭的样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用小勺来吃饭,一口饭,一口菜,啊呜啊呜吃个饱。我把饭菜都吃完,宝宝长得高又壮,老师看了笑哈哈。
二、游戏:用小勺
幼儿可以用不同的勺子将豆子装入瓶中,以此练习正确的用小勺的方法
延伸和建议
1、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用环境隐性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潜移默化感知,吃饭要自己吃
2、生活区角活动: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弹或各类豆粒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小勺,掌握正确用小勺的方法。
3、不定期地在午餐时准备一些小奖品,对独立吃完自己饭莱的幼儿送以小奖品,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进行幼儿独立进餐要求的宣传,要求幼儿在家在园一个样,坚持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保持家园联系,沟通了解幼儿进餐的情况。
第四篇:生活教案吃饭[定稿]
一.能做到安静进餐
教学活动:小河马吃饭 活动目标:
1、知道要自己安静地吃饭,不要大人喂。
2、能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愿意安静地进餐、吃点心。活动准备:
小河马和小青蛙的手偶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一遍。故事里有谁?
二、教师借助手偶再讲述一遍故事。1.每天吃饭时,小河马等着妈妈来干什么? 2.为什么小青蛙笑话小河马?他说了什么?
3.有一天,妈妈有事出门了,没有回来喂小河马,小河马怎么样了?
三、讨论:小朋友吃饭要不要大人喂?
四、讨论:应该怎么吃饭?
[附] 故事
小河马吃饭
每天吃饭时,小河马就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呱呱呱,小河马,难为情,吃饭还要妈妈喂。”小河马听了,头一歪,嘴巴一撅:“就要妈妈喂。”
有一天早晨,妈妈把饭做好了,有事要出门,就让小河马自己吃。可小河马就等妈妈回来喂他,太阳老高了,妈妈还没回来,小河马饿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来帮忙,可是他个子太小了,小河马嘴巴又大,喂了半天才喂了一口,累极了。小河马不停地大哭:“妈妈快回来呀,喂我吃饭呀!”小青蛙着急地说:“小河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饭呀!” 小河马听了小青蛙的话,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饭全吃完了。小青蛙高兴地说:“小河马真能干。”
妈妈回来了,看到小河马吃饱了饭,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么开心,妈妈也高兴地笑了。
二.学会正确使用调羹吃饭
教案:自己吃饭真能干
活动目标
1、知道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
2、学习正确拿调羹的方法: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拿住调羹柄。
3、愿意用调羹自己吃饭。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块大饼干。
2、每人一个小调羹和一小碗果珍。
3、粘纸。
活动过程:
一、饼干饼干真好吃。1.请幼儿吃饼干,每人一块 a.你是用什么拿着饼干的?
b.你是一下子吃光的还是一口一口吃的? c.应该怎么吃东西?吃饭的时候用什么吃的?
二、自己吃饭真能干。1.应该怎么拿调羹。
a.教师示范错误的拿调羹方法,请幼儿指正。b.请幼儿示范正确的拿调羹的方法。
c.教师详细解说正确拿调羹的方法,请幼儿模仿。2.一口一口吃。
a.幼儿每人一个小调羹和一小碗果珍。
b.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拿调羹一口一口地喝果珍。
三、奖励。
给正确拿调羹的幼儿奖励粘纸。
三.懂得吃饭时要一口饭一口菜的吃,不挑食
教学活动:吃饭不挑食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一口饭一口菜的吃,不挑食。
2、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更换原来的一些词。
3、愿意安静听故事、学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不挑食。
2、吃饭的场景:桌子、椅子、米饭、青菜、鱼、鸡蛋等。
3、小熊布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小熊(小熊长得壮壮的因为他吃饭不挑食)。
二、教师朗诵儿歌。1.你听到什么了? 2.我们应该怎么样吃饭?
三、创设情境,表演儿歌
1.请一位幼儿当小熊,其他幼儿念儿歌。2.幼儿集体当小熊,边表演边念儿歌。3.仿编:还可以请小熊吃什么呢?
四、结束。
比一比谁最像能干的小熊,吃饭的时候不挑食。
儿歌:不挑食 给米饭,吃;给青菜,吃;给鸡蛋,给鱼,都吃都吃。为了长好身体,小熊一点儿不挑食。
四.吃饭时保持三净
教学活动:吃得真干净 活动目标:
1、知道吃饭时要保持三净:桌子干净、衣服干净、地上干净。
2、能够安静听故事,大胆猜想。
3、愿意在进餐时在老师的提醒下,保持三净。活动准备:
1、图片胖猫和瘦猫各一张。
2、调羹和碗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猫(胖)和黑猫(瘦)图片。1.两只猫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一只胖一只瘦?
二、吃饭保持干净。
1.白猫和黑猫都是自己吃饭的,每次吃饭白猫都一只手拿着调羹,另一只手扶着碗,一口一口地吃,把饭菜都吃完了;黑猫吃饭的时候总是吃得脏脏的,他的桌子上、衣服上、地上都是饭菜,所以他吃得很少。
2.讨论:白猫和黑猫谁吃得好?你喜欢谁?我们要向谁学习? 3.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吃才能保持干净?请幼儿示范
三、粘纸奖励。
奖励当天午餐吃饭保持干净的幼儿。
第五篇:我会吃饭教案
《我会吃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A层学生认读词语“拿”、“一口”及儿歌;B层学生看图认读词语,跟读儿歌、C层学生跟读词语,指认相应词语;梁胱喻听从指令,参与课堂活动。
2、能正确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并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词语“拿”、“一口”,跟读儿歌。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识字能力差的特点,采用动画将生字拆分组合;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特点,采用鼓励法,让学生敢于说话;针对学生课堂活动不积极的现象,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课件,餐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看!小朋友要过生日,他想邀请大家到他家吃饭。他喜欢爱思考、不挑食又讲卫生的朋友去家里做客。所以,我给大家布置了三个任务,谁能完成任务,就可以去啦。
三、开始活动
任务一:猜猜我是谁(复习)
认读词语:勺子
筷子
碗
要求A层学生认读词语;B层学生看图认读词语;C层学生跟读词语。任务二:学习词语“拿”、“一口”
勺子、筷子、碗都是餐具,也就是吃饭时要用的工具。引出课题并板书:
3、我会吃饭
1、学习“拿”
课件出示,观察图中小朋友用手干什么?(拿)师示范拿勺子的规范动作。⑴领读,学生跟读,指名读,师正音;
⑵演示记字形,认真观察“拿”,用好办法记住它。
2、学习“一口”
课件出示,图上是什么?引出“口” ⑴领读,学生跟读,指名读,师正音; ⑵记字形。
3、练习,考考你 认读词语或指认词语。任务三:学说儿歌
老师喜欢讲究卫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吃饭时要怎么做吗?吃饭时要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一口饭一口菜,尽量做到不洒饭菜,要爱惜粮食,不挑食,要细嚼慢咽,文明用餐。
⑴、请学生做示范。
⑵、出示儿歌,师示范读,领读,学生跟读。⑶、判断对错。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地完成任务,老师希望大家能乖乖吃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健康成长。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