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染教学计划下
扎染教学计划
杜琴 根据学校安排和结合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我校开设了艺术扎染特色课程,为把这一特色课程开设好,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现将我校扎染教学计划 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使用线、绳扎结织物的目的是阻止染料溶液不能浸入被扎结部分,从而形成浅色或白色的扎结花纹。线、绳在扎染中实际起着防染剂的作用。由于在扎结中用力的轻重不同,以及线绳捆绑的松与紧,会在织物上产生局部染色深浅和明暗渐变的色晕效果,这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染色变异。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根据教务处和乡村少年宫的安排,以三年级至七年级学生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积累经验。由于课余时间不多,因此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扎染教学活动的开展。本学期每周一节课,除去节假日,预计也就有十几节课的学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扎染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2.掌握扎染基本的制作工艺和技法。
3.综合运用以前学习的各种扎染技法进行作品创作。4.研讨新的扎染方法并进行尝试联系。
三、基本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收集和整理扎染的有关资料和素材,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2.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基本掌握扎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扎染成品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获取基本信息,也可采用直观的图片资料用于教学,以最大限度的充实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对扎染的认识层次,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工作安排
1.学习扎染的制作工艺
2.初步尝试扎染制作技法 3.初步尝试扎染制作过程 4.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
第二篇:扎染蜡染教学计划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做作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三、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民族工艺的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欣赏等方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2、通过讲解、当场示范、指导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形式,初步掌握各种扎染技法制作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模仿民族工艺品、交流经验和总结等方法,掌握各种扎染技法的操作技能。可以通过扎染成品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获取基本信息,也可采用直观的图片资料用于教学,以最大限度的充实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对扎染的认识层次,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扎染的工具与材料
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蜡染的工具与材料
1、布料:棉布、麻布、棉绸。
2、蜡料:白蜡、蜂蜡、蜡烛等,加热溶匀后使用。
3、染料:天然染料,直接染料
4、绘蜡工具:蜡刀、油画笔、排刷等。
5、其它工具:天平、量杯、温度计、塑料手套、搅拌木棒、搪瓷碗、盆或桶、可调温电炉、电熨斗等。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 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情况、学习扎染的制作工艺 第二周 初步尝试扎染制作技法 第三周 初步尝试扎染制作过程
第四周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捆扎法 第五周 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缝绞法
第六周 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夹扎法 第七周教师指导 学生合作创作扎染作品------综合扎法 第八周 教师指导煮染法
第九周 学习蜡染的制作过程——设计图案。第十周 溶蜡、封蜡 第十一周 冰纹处理 第十二周 漂染 第十三周 脱蜡、漂洗
第十四周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创作蜡染作品 第十五周 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创作蜡染作品
六、教学成果展示
每学期举办一次扎染作品展,互相吸取作品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报名时间 :3月9号学生开始报名
上课时间: 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时间
下午(三
四)节辅导
2015年3月
第三篇:大三班传统美术扎染教学计划
大三班传统美术《扎染》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我园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确定本班级传统美术特色为扎染。在幼儿园中扎染教学是可行的。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折纸、捆扎等技能,当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扎染为幼儿提供了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和运用的创造空间,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自己设计、动手操作的欲望。而手脑并用,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花纹和图案,自由选择色彩,体验成功与快乐,在客观上显然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统领,以《纲要》和《3—6岁幼儿发展与学习指南》为指导方针,按照我园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创造性地开展传统美术——扎染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能灵活的掌握并运用扎和染的关系来制作出美丽的扎染饰品。
2.尝试用辅助材料进行捆扎,感受图案的丰富性。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4.积极参与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大胆地、创造地进行设计、操作与表现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5.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三、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四、教学安排: 九月份
第一、二周
准备扎染所需的材料,如染料、棉布、牛皮筋、筷子、珠子、雪花片等。
第三周 目标:
1.幼儿了解扎染的历史,知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
2.欣赏扎染作品,了解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材料:ppt课件 第四周
目标:知道扎染的基本步骤,扎-染-洗-拆线-整理。材料:PPT课件 十月份 第一、二周 目标:
1.练习扎牛皮筋的方法,幼儿运用牛皮筋随意捆扎棉布。2.运用四角扎的方法进行扎染。材料:牛皮筋若干、棉布若干 第三、四周
目标:运用包扎法的方法进行扎染 材料:珠子、雪花片、玩具等 十一月份 第一、二周
目标:练习对边卷折扎和对角卷折扎。第三、四周
目标:运用筷子、夹子等辅助材料,学习扎染的基本方法——夹扎法
材料:筷子、夹子、棉布、牛皮筋等 十二月份
目标:幼儿自主运用不同的扎染方法进行创作。
第四篇:扎染教案
《扎染》 教案
师大附中 马丽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
2、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
3、情感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即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难点: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扎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
(二)新课讲授:
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但老师给同学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
2.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叫---扎染
并引出课题“扎染”
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
2、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
3、课件:图片展示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简单质朴的造型中增添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扎染在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4、那么,手工扎染的蕴含着怎样的工艺特点呢:
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扎染对材料的要求是什么)(1)扎染的面料(2)扎染的染料。5扎染制作流程
出示课件,展示基本制作过程
6、扎法
(1)捆扎:先捆后扎,注意扎捆时松紧的把握。
(2)包扎:教师先做演示 提出问题包在里面的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
(3)夹扎:布的折叠方法决定最后所产生的效果(4)缝扎:向学生做简单介绍。
(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
(三)学生尝试——扎染方巾
1、教师讲授扎染方巾的一般方法
如对称图案,可以先将布折叠后再用各种方法扎结。2、4位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块扎染方巾,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扎法。
3、学生扎结,教师巡回指导。
4、扎好作品放到染料中浸染,展示效果。
5、作品展评
(四)小结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一度衰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扎染只是有了一些了解,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余多作尝试,相信你会一次比一次扎的好,因此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扎染。
板书设计:
扎染
一、定义:先扎后染
二、历史发展:黄河流域——新疆 公元408年东晋
三、引用广泛
四、工艺特点:面料-棉 染料—天然 化学
五、扎染制作流程:扎-染-去浮色-拆线-整理
六、扎法:捆扎 包扎 夹扎 缝扎
个人简历
姓名:马丽娜 年龄:27 毕业院校:新疆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单位:新疆师大附中 工作时间:2007年8月 承担职务:美术教师 教龄:4年
个人获奖情况:
1.2008年自治区美术教师课件大赛 一等奖
2.2008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地方资源利用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一等奖
3.2009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 一等奖 4.2010年乌鲁木齐第20届中学生现场绘画大赛 优秀辅导员
第五篇:扎染教案
—扎染
滕州市第二中学 石岩
课业类型: 高中美术鉴赏工艺模块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石岩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在云南的大理,湖南的凤凰,四川的自贡等地都大量制作、使用或出售扎染艺术品。通过学习手工扎染,也可使学生认识到扎染艺术是世界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保护人类艺术遗产和古老手工艺术、继承和发展世界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手工扎染的含义、艺术特征和基本扎结技法、染色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会扎染的基本技法,同时又能巧妙的和文化衫的设计相融合,从而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手工扎染,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正确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手工扎染的基本扎结技法、染色技法。【教学难点】
在体会“扎”、“染”基本技法的同时,和文化衫相结合,印染出具有设计感的作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布、线、染料、剪刀、染锅、搅拌棒、手套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魔术:现场制作一件扎染文化衫
(二)导入课题:《七彩霓裳 斑斓水色——扎染》
二、扎染简介
(一)定义: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二)原理:织物在染色时部分扎结起来使之不能着色
(三)历史:秦汉开始流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沿用
三、扎染制作流程
(一)工具:染织物、针和线、染料、染锅、搅拌棍、胶手套、剪刀等。
(二)制作过程:
1、构思,用铅笔简单勾勒草图。
欣赏作品: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在纹样、颜色上有什么差异? 扎染纹样可概括为三大类:(1)具象纹样:动物、人物等
(2)几何纹样:散点、圆形、菱形、环形等(3)异形纹样:不规则花纹、波浪纹等
2、按照构思把棉布捆扎起来,注意捆紧。自主探究技法:
考考你:展示一组图片,老师现场做几种扎结方法,学生选出相对应的图案
连一连:展示两组图片,学生连接相对应的扎结方法与图案。
基本扎结技法:
捆:(1)捆扎法(2)折叠扎法(3)打结扎法
(4)任意皱折法(5)包豆子花(6)卷扎法 缝:平针缝绞法
夹: 夹扎法
(3)放入容器中高温染色
基本染色技法:
(1)分次扎结染色(2)针管注射染色(4)用清水漂洗浮色(5)把捆绑棉布的线剪断拆除(6)晾干或高温熨干
四、课堂实践 旧貌换新颜
要点:(学生制作的过程,随堂播放扎染作品欣赏)
(一)主题:收集旧的发黄的体恤,使之旧貌换新颜;
(二)捆扎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三)小组分工协作;
(四)注意剪子、针管安全和卫生;
(五)完成后各小组展示设计理念。
五、学生展示评价
(一)学生自评互评,谈文化衫设计思路。
(二)教师点评。
六、总结、拓展
(一)扎染的艺术魅力----不可复制的灵动之美;
(二)世界扎染现状;
(三)情感升华。
虽然2006年,扎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制作这种原始质朴古色古香的工艺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同学上过这堂课已经领略到了他独特的魅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呼喊怎样才能促进扎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让扎染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