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汇编)

时间:2022-08-27 01:0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第一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为此,我们建议: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指导

【 “品读与探讨”指导】

1、最能展示李白这首诗歌奇妙瑰丽诗境的是描写梦境的那一段(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倪惊起而长嗟”):飞渡镜湖,湖月照影,谢公宿处,渌水荡漾,猿猴啼鸣,半壁海日,空中天鸡,于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好一派使人迷往且又使人惊骇,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接下来则是转入了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到高潮。暮色幽深,丘峦崩摧,訇然中开,青冥浩荡,金台银台,日月照耀,霓为衣,风为马,纷纷云君,虎鼓瑟,鸾回车,真可谓目不暇接、惊心炫目的瑰丽世界。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两个长的排比句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诗句,就便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而只会把它当成是巨人的感伤,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就当纵情欢乐。诗人虽然短暂地得意过,但那只是一场幻影,有的是失望与愤慨。同时这也不是意气的消沉,而是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必有用”是何等地自信!因此,在诗人看来,这正是畅快痛饮的时候。骨子里的豪情溢于言表。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接着举出陈王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的狂放豪气尽显于这典裘当马的豪饮中。

【 “积累与应用”指导】

李白写月亮的诗歌很多,学生也已经学习了不少,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几篇进行讲解。这里节选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见《中国李白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供教师们参考。

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无所不可的艺术表现才能。他在组象领域的表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羌的物象;一是作为最亲近的物象。由此而构建意象,其主要倾向的表现方式如下。

望月:这是人们最习常的对月亮的组象方式。李白的明月诗首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月而思,因思而望。故乡,明月;明月,故乡。诗是明白的,也是深沉的;是最容易理解的,又是体味不尽的。如此自然连在一起,透过望月,捕捉诗心,组合意象。诗人没有说出的比他已经说出的要多得多,月亮是属于游子的,游于是属于故乡的,故乡是属于情感的,情感是属于诗的。无言的信息在俯仰之间,顿成绝唱。

他的另一首望月名篇是《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怨深,夜深;帘内,帘外。就这么单纯,去表现极不单纯。似人怜月,似月怜人。诗不见姿容,不写心里,诗人冷静得像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人进入诗最幽僻处。长夜寂寥,她在阶下久久伫立。她是在想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有想。夜露清冷侵入罗袜,她才醒悟回屋,放下水晶帘,又未回内房,只是痴痴凝望帘外的秋月。是谁使她这样?一个望月细节,使诗情无限辽阔,无限幽深。真可谓情在景中,神传象外。

第二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教学目标

.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为此,我们建议: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指导

【“品读与探讨”指导】

.最能展示李白这首诗歌奇妙瑰丽诗境的是描写梦境的那一段:飞渡镜湖,湖月照影,谢公宿处,渌水荡漾,猿猴啼鸣,半壁海日,空中天鸡,于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好一派使人迷往且又使人惊骇,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接下来则是转入了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到高潮。暮色幽深,丘峦崩摧,訇然中开,青冥浩荡,金台银台,日月照耀,霓为衣,风为马,纷纷云君,虎鼓瑟,鸾回车,真可谓目不暇接、惊心炫目的瑰丽世界。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两个长的排比句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诗句,就便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而只会把它当成是巨人的感伤,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就当纵情欢乐。诗人虽然短暂地得意过,但那只是一场幻影,有的是失望与愤慨。同时这也不是意气的消沉,而是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必有用”是何等地自信!因此,在诗人看来,这正是畅快痛饮的时候。骨子里的豪情溢于言表。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接着举出陈王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的狂放豪气尽显于这典裘当马的豪饮中。

【“积累与应用”指导】

略。

李白写月亮的诗歌很多,学生也已经学习了不少,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几篇进行讲解。这里节选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意象》一文,供教师们参考。

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无所不可的艺术表现才能。他在组象领域的表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羌的物象;一是作为最亲近的物象。由此而构建意象,其主要倾向的表现方式如下。

望月:这是人们最习常的对月亮的组象方式。李白的明月诗首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月而思,因思而望。故乡,明月;明月,故乡。诗是明白的,也是深沉的;是最容易理解的,又是体味不尽的。如此自然连在一起,透过望月,捕捉诗心,组合意象。诗人没有说出的比他已经说出的要多得多,月亮是属于游子的,游于是属于故乡的,故乡是属于情感的,情感是属于诗的。无言的信息在俯仰之间,顿成绝唱。

他的另一首望月名篇是《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怨深,夜深;帘内,帘外。就这么单纯,去表现极不单纯。似人怜月,似月怜人。诗不见姿容,不写心里,诗人冷静得像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人进入诗最幽僻处。长夜寂寥,她在阶下久久伫立。她是在想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有想。夜露清冷侵入罗袜,她才醒悟回屋,放下水晶帘,又未回内房,只是痴痴凝望帘外的秋月。是谁使她这样?一个望月细节,使诗情无限辽阔,无限幽深。真可谓情在景中,神传象外。

(以下略)

参考资料

第三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前自学案

(一)一、自学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其人格魅力。

2.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学习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送友人》《将进酒》 1.李白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 【补充资料】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醉死(见《旧唐书》)。也

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作品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预习思考】

1.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⑵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惊,⑶虎鼓.瑟兮风为马:演奏

⑷失向来之烟霞..:代神异的景象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服侍

(6)势拔五岳掩.

赤城:超过 2.给加点字注音: 瀛.洲 yíng

天姥.mǔ

剡.溪shàn

渌.水lù

脚著.zhuó.... 谢公屐.jī..

石扉.fēi...

澹.澹dàn

訇.然hōng

魂悸.jì..

3.说说你对诗歌题目的理解。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4.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5.理清本诗结构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后自学案

(一)一.自学《月下独酌》 1.李白的月亮情结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悲凉 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③都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月下独酌》的大意。4.思考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诗歌。

①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明确:应有“冷清寂寥”和“ 品质高洁”的含义。②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

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④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明确:“不解” “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三.完成《同步练习》P17《月下独酌》的相关练习。))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堂导学案

(二)二、课前热身(演讲、古诗、美文、时评等课前5分钟活动,每人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你今天假如上场的内容,老师随机抽查。内容准备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同学展示要点:

三、预习展示与点拨(师生互动)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 “欢”,是暂时的“欢”。

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

3.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实际上 是一种消极 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然后“古来”一联,以抒情的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再举出例子,引出陈王曹植,借以自况。

在内容上:

(1)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和愤激之情。(2)不同点:“安能”一句于愤激中略见昂扬,本诗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方式上:“安能”是直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4.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5.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全诗中“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酒”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可寄寓表达欢悦、得意、失意、愁苦之情,但本诗表达的是失意、愁苦之情。

6.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7.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省射中“三步五生”课堂学习资料·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怎样的呢?(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7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这首诗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宛转蕴藉之妙。(2)同:都是离别诗。异:王诗在离别之时不效儿女之态,认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离别而无离别之意,有旷达之感。李诗借比喻和班马的鸣叫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离而不伤。

第四篇:“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测试(精)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测试 第一部分:课内基础(共20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钟鼓馔.玉zhuàn 岑.夫子cén 奔.流bēn 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轻裘.qiú C.砅.岩转石pēng 恣欢谑.xuè殷.红yīn D.烹.羊宰牛pēng 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暂伴月将饮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C.斗酒

..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我欲因之梦吴越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云霞明灭或可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天姥连天向天横失向来之烟霞 D.且放白鹿青崖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对此欲倒东南倾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樯橹灰飞烟灭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6.名句默写(10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月亮对诗人情深意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真诚与月相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诗中化用曹植《名都篇》之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诗中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4分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2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3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新唐书.李白传》

【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3頮:huì ,洒。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子天才英特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侧转:翻来覆去。D.白浮游四方浮游:漫游。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B.力士素贵,耻之。C.帝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9.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3分(⑴因以命之⑵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⑶见郭子仪,奇之⑷力士素贵之,耻之 A.⑴⑵ B.⑵⑶

C.⑶⑷⑸ D.⑴⑵⑶⑸

10.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3分(⑴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⑵为任侠,轻财重施 ⑶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⑷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⑸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⑹益骜放不自修 ⑺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⑻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⑴⑶⑸ B.⑵⑷⑺ C.⑷⑹⑻ D.⑵⑹⑻

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谪仙人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益骜放不自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在长安时,“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后来,却又愿被“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品格?(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3.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

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4.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15.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16.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8分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曾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中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鳖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炉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但缺陷造就了皱褶,皱褶造就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烙油饼其实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划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芯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现圆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响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能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摘自《散文选刊》2003年12期(有改动 17.文章中说“那解释使我着迷”,为什么?(不超过30字,4分

18.文章中引用《淮南子》中的神话,其目的在于: 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其用意在于:(6分

19.用不超过60个字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4分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说“我渐渐地爱上阙的境界”,因为“阙”能带给人们以“残缺”的美,“阙” 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B.“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告诫人们

不要为表面的假象所惘骗。

C.“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是说人类所追求的美好梦想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

它能够引导人们去不断追求。

D.“真正的看花人”是能够把握花的本质规律的人,他能在不同时期,发现、体味得到

花带给人们的内在的美。

E.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文章由疑入文,从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中悟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哲理性思考,语言浅易、形象、流畅。第三部分:语言表达(共16分

21.根据语意,为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语句。(4分

“安身”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第五章,“安身立命”实际上讲的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它研究的是,它探讨的是,它触及的是,它揭示的是。

①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和“心性”的根本问题②人类的真生命、真性情、真智慧③“生命的学问”④“人生的方向”

选填的语句顺序是

22.仿照例句,另写两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4分

例:如若是鸟,为什么不是一只翱翔苍穹的雄鹰,用自己的高翔展示生命的尊严? ⑴ ⑵

23.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漂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艺术起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你仿照横线的三句诗,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⑴ ⑵ ⑶ 24.做开头,写一个能包含下列名句意思的句子(4 分)24.用“水”做开头,写一个能包含下列名句意思的句子 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子:上善若水。孔子:逝者如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四部分:写作(共 60 分)学习本专题李白的诗歌时,我们陶醉于朦胧的月色,我们沉醉于浓郁的酒香。我们看到 了一个“风歌笑孔丘 ”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请以“读李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80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C(殷红 yān)2.C(A 须 B 材 D 影)3.C(斗酒,一斗酒)4.A(B 有时;有人 C 对;以前 D 暂且;将要)5.C(分别是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名词动用)6.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C(转侧:来往,辗转迁移)8.C(“官”“客”是名词作动词;A “异”是意动;B “耻”是意动;D“亲近”形容词 作名词)9.A((1)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郭子仪(5)代脱靴之事)10.C 11.(1)稍微加以学习,可以比得上司马相如(2)你是谪降人世的神仙啊(3)更加傲慢放任,不修养自己的德行 12.虽然李白最后成了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但仍表现他有“济沧生,安社稷”的伟 大抱负。13.A 14.D 15.A 16.C(误解“戏剧”的特点为“诡异”)17.因为“缺”能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和想像。18.强调缺陷造就了一种富于变化的美;强调物有本质,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要强 求其表面的现象。19.文章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自然规律,即文中所说的“常态”。美好的事物不管有多少种外 在的现象,都不能遮掩其本质。20.BC(两项都曲解了作者的本意)21.③④①② 22.(1)如若是鱼,为什么不是一尾游弋深海的猛鲨,用自己的桀骜展示生命的个性?(2)如若是风景,为什么不是一处照亮所有的视线,用自己的美丽挥洒生命的辉煌? 23.示例:在荷蕾上,立一只红蜻蜓; 在夕阳里,点点鸦的影儿; 在母亲眼角,挂一滴照见游子的泪。(对一句给 1 分,全部正确的给 4 分。)24.水流淌着岁月,水流淌着历史。(有大意即可)

第五篇: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将进》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将进酒

【教学重点】

梳理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能够结合诗歌内容、手法分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听——

二、李白生平简介

字太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三、写作背景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四、讨论艺术手法

过渡语: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矛盾、苦闷的内心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请大家展开讨论,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1.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再如,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描写对青春以逝年华不再的感慨。

此处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反衬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前一句把壮浪的说得更壮浪,后一句把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度夸张,极言名贵。“与尔同销万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笔不能为之。

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奔放豪迈的印象,与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很有关系。读者明知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绪是悲凉的,但却感到它们被表达得气势磅礴。这些诗句正如受伤雄狮的悲吼,照样能震荡山林,而决不是秋虫在窗下哀鸣,枯草在风中瑟缩。

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五、诗歌赏析

1.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痛苦、愤慨

3、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六、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下载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理......

    巩固训练·提能力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巩固训练·提能力 一、阅读鉴赏 (一)(......

    豪放飘逸的诗仙李白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源自苏教版第三单元《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本单元由《梦......

    李白诗四首教案

    2、李白诗四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多彩的民歌》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3.学会......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

    2.《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 中音乐鉴第二章腔调情韵第5节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各地的音乐风格,培养对祖国音乐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