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福建较为著名的民歌《采茶舞曲》,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五、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对前三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难点
1、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南方民歌。
2、让学生更全面的对各地区民歌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伴随轻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进入课堂,并光看南方特色图片,教师介绍南方的地理区域和特点学生感受。
(二)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其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1-2名同学回答。
4、教师点评。师语:“依哪!”,这句便是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而前面歌词中的“蜜蜂、梁山伯”等,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歌词“哥抬石头妹兜土”,这种手法叫做比兴。
5、总结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1)教师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吗?
(2)聆听歌曲,说说其中的出现了什么词。由教师简介歌曲。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 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句子,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三)欣赏歌曲《幸福歌》
1、聆听歌曲。
2、教师简介歌曲。《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随堂小游戏 答案:(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2)《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3)《回娘家》——————河北民歌(4)《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五、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思考一下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七、课外探究
自选一首南方民歌演唱,下课!
下节课小组比赛。
第二篇:2.《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 中音乐鉴第二章腔调情韵第5节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各地的音乐风格,培养对祖国音乐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上来看,本章内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用了南方地区最流行的民歌作为欣赏素材。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对前三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1.导课
观看《云南映象》的一个片段
设问: 1:这个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
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 领衔主演是谁?
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映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 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
《云南映象》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
2.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其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 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4-5名同学回答。
4、教师点评。师语: “依哪!”,这句便是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而前面歌词中的“蜜蜂、梁山伯” 等,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歌词“哥抬石头妹兜土”,这种手法叫做比落。
5、总结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3.欣赏歌曲《对鸟》
1、教师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吗?
2、聆听歌曲,说说其中的出现了什么词。由教师简介歌曲。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授新:
1.简介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1、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或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2.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之类的民歌。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两千多年来,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通常,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3.学唱歌曲
《弥渡山歌》、《对鸟》
第三篇:《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多彩的民歌》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对前三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
1、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南方民歌。
2、让学生更全面的对各地区民歌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认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云南映象》的一个片段
设问: 1:这个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
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 领衔主演是谁?
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映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
师语:《云南映象》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
(一)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其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4-5名同学回答。
4、教师点评。
师语: “依哪!”,这句便是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而前面歌词中的“蜜蜂、梁山伯”等,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歌词“哥抬石头妹兜土”,这种手法叫做比落。
5、总结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二)欣赏歌曲《对鸟》
1、教师提问。
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吗?
2、聆听歌曲,说说其中的出现了什么词。由教师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三)欣赏歌曲《幸福歌》
1、聆听歌曲。
2、教师简介歌曲。
《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
二、随堂小游戏
答案:(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民歌
(2)《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
(3)《回娘家》
—————— 河北民歌
(4)《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三、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思考一下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四、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下课!
第四篇: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3.学会唱一首特色的民歌
教学重点: 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教学方法: 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教学过程:
1. 课前音乐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2.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讲一下自己心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的?(提问,5,6)个同学。
师:对了,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v 体裁分类:
劳动号子: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山歌: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民歌。
小调:各种日常歌唱的小曲
师: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所以在内容上有比较鲜明的一个人民性,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像对劳动的歌颂,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有56个民族,所以我国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南方的好风光,听一听南方动听音乐。感受一下南方的民歌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那么我考一考大家的地理知识了,有谁知道南北方的划分是什么样的吗?
师:恩,对了,是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2:00)好现在请大家说说,南方有那些民歌?(可以说说自己家乡的民歌)
生:„„„„(提问5,6个同学)(1:00)
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那里的民歌?
恩,对了是云南。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哦。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3.欣赏视频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川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弥渡山歌》来感受一下这种风格。(3:00)
然后大家想一想,山歌有什么特点?看了这段视频后大家对弥渡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呢? 3. 欣赏视频(1:46)
4. 那从这首山歌可以看出山歌的有哪些特点?有谁能说一说?它的音域?节奏?旋律?
恩,对了(给课件)山歌的音域宽广。
节奏比较自由。
旋律起伏大且悠长,高亢。师:那弥渡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是不是弥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给课件)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它的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正因为有了这么美的环境,才让爱情显得更美好!(1:00)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这首《弥渡山歌》的特点。弥渡山歌是非常具有南方的含蓄色彩,它歌曲的旋律是什么样的呢?
生:„„
师:对了,比较的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风格。5.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云南的汉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呢?(给课件)汉族山歌在某些地区叫做“调”或“调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谓“山野之曲”,所以,这类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由于演唱的环境,就形成这类民歌大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这类民歌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这首《弥渡山歌》就是属于独唱的歌曲。对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故往往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1:30)
6. 欣赏《蝴蝶泉边》这是选自一个电影,叫《五朵金花》
“三月街”是云南大理白族人民的传 统盛会。某公社副社长金花和姐妹们 一起去赴会,不料中途马车车轮坏了,为难之际,巧遇剑川青年阿鹏。阿 鹏是个出色的铁匠,他帮姑娘们修好 马车,便匆匆赴会参加赛马。阿鹏在赛马会上夺得冠军,又遇金花,两人 互生爱恋之情,在蝴蝶泉边互赠信物,并相约翌年山茶花盛开季节在苍山脚下相会。(4:18)
这个蝴蝶泉边就是描写他们在互相爱慕之时,互赠信物的场面。
这首曲子是不是前面有个唱唱的引腔?(模仿唱一句)比较的悠扬。
这类民歌是云南汉族民歌中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的部分,而各地又有不同的风格,且大都无固定歌词,多系即兴演唱。7. 同样是汉族,江浙一带的民歌又有什么特点呢?《采茶舞曲》是杭州的一首民歌,大家都熟悉吧,那么采茶舞曲是出自什么地方呢?我们杭州也有种茶,有名的是龙井茶,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是以杭州梅家坞茶农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其实它说出自泰顺,是在温州地区的,泰顺位于温州西南部,“中国茶叶之乡“、”廊桥之乡“。大家来一下,(给课件,泰顺的图片)泰顺山区盛产茶叶,有一次在演出的时候,周大风常与当地村民一道上山采茶。云雾飘渺的山峦、泉水丁冬的溪流以及欢声笑语的采茶人,一派独特迷人的江南风光,周大风被深深地吸引。他想起几年前,有位领导曾经对他说过:“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周大风思考: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否能通过戏曲的形式来反映?
5月11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间里一气呵成写出了反映采茶生产的《采茶舞曲》。乐曲采用了越剧音调,融进滩簧叠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东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作引子,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他觉得这种形式易于被群众接受。第二天,周大风找到东溪小学,让该小学的学生排演《采茶舞曲》。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小学生们就会唱这首歌了。随着欢快的节奏,学生们开始手舞足蹈,模拟采茶动作,还边唱边跳,舞到校门外的茶蓬中去,到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1958年9月11日,让周大风至今难忘。那晚,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北京长安剧场观看《雨前曲》后,还来到后台与演员畅谈了一个多小时。周总理说,《采茶舞曲》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还专门叮嘱周大风:“有两句歌词要改(原词‘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周总理建议周大风到梅家坞生活一段时间,“把两句词改好,我要检查的„„”
之后,周大风来到梅家坞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修改好歌词,可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词句。
几年后的一天,周大风正在茶园劳动,突然一辆轿车停在身边,走下来的竟然是周总理。他对周大风说:“周大风,你果然来了,词改好没有?”周大风没想到,总理日理万机,却一直关心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和一支歌曲。几年前说的话,竟然一直挂在心上。周大风只好照实说:“歌词改不出来。”总理沉吟了一下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你看这样改如何?不过只给你参考,你还可再改,改好了重新录音。”经过周总理的妙笔修改,《采茶舞曲》被唱得愈发顺口,风靡全国,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学生,都能随口哼出几句。
8. 说到这里,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曲子。(1:30)9. 欣赏《采茶舞曲》(2:24)
10. 大家听听这首曲子有一个什么特点?
提示:是不是感觉像才唱戏?对了,这首曲子是一首戏曲风格的歌曲,也是一首舞曲。(见课件)它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后来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模仿试唱)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
”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现在这首采茶舞曲,《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
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成泰顺县歌(1:30)
《采茶舞曲》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词(第1—16小节),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这一部分的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词(第17—36小节)先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而后则表现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
11大家还知道江浙一带什么地方的民歌很有名吗?给提示:上有天堂,下有„„对了,就是苏州,大家知道多少苏州的民歌呢?《茉莉花》《采红菱》„„这些都大家耳熟能详了,今天我们要来看一个根据苏州评弹改变的民歌,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大家知道江浙一带有很多方言,特别是浙江,一会儿我们再来欣赏一个宁波地区的民歌,思考一个问题,用普通话唱和用方言唱哪一种更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色?(1:00)12. 欣赏《苏州好风光》视频(4:00)
13. 苏州也是一个江南水乡的风光,跟杭州很类似。它的旋律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很符合江南水乡的特点。节奏比较松弛。
14.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宁波的民歌,马灯调,它是一个民间小调,它的风格不同与苏、杭的民间小调。它除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还有浓厚的大海的气息。这首也是用方言演唱的民歌 15. 欣赏《马灯调》 这首歌曲的节奏就比较紧密 16.(有时间可学唱几句)大家觉得那一种更能表现歌曲的风格和特色呢?我们来学唱几句马灯调感受一下。演唱时用方言更能体现民歌的乡土性,民歌中的方言使用很重要。
17.到现在,大家对南方的民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给课件)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器乐等相关因素上。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18.南方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还有好多地方的民歌我们今天没有时间一一提到了,大家有时间的话自己可以去听一听,感受一下。同学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特爱本国的文化,本国的音乐,让我们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第五篇: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我主要从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建议七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和《幸福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弥渡山歌》和《脚夫调》,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音乐情绪,在学唱《弥渡山歌》的过程中,分析对比南方山歌和北方山歌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绪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结合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探究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二)、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四)、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2、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充分利用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
(四)、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师和学生的演唱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相关知识的准备采用课前布置作业,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
(二)、对三首民歌风格的认识,采用反复听赏、分析比较等方法,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将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在形成民歌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五)、用听唱或模唱,最好以教师范唱的形式,给学生更加直观和亲切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欣赏三首南方民歌,请大家探究以下问题:
1、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总结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2、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3、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 观看屏幕问题
直接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
二、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3、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4、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特点。
5、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旋律起伏较大的特点。
6、指导学生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
7、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归纳总结出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播放配套课件中《弥渡山歌》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1、听音乐,思考问题。
2、对比分析总结出南北山歌的大致区别。
3、复听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
4、学唱引腔。
5、学唱歌曲主体部分,感受其旋律特点。
6、演唱、分析、对比。
7、交流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观看、聆听,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1、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
4、了解这种引腔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的特点。
5、进一步探究南方山歌的特点。
6、引导学生感受两种不同调式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7、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8、课件中的画面体现了《弥渡山歌》产生的环境,能够提供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三、知识讲解
1、播放课件中“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2、播放课件中“南方民歌特征”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1、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2、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1、了解相关知识。
2、了解相关知识。
四、欣赏浙江民歌《对鸟》
1、播放课件中《对鸟》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问题:(1)、什么演唱形式?(2)、运用那种民族调式?
2、指导学生唱歌曲第一段的谱子,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
1、聆听、感受,思考并回答问题。
2、演唱并分析。
3、学唱并分析。
1、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五、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播放课件中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1、聆听、感受。
2、再次聆听,深入感受。
3、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幸福歌》。
1、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
2、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六、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格。
2、布置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
1、听音乐,思考并填写表格。
2、记好作业。
1、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高探究效果。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到本课为止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将告一段落,但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做为炎皇子孙我们不但要了解,更应继成、传承、发扬光大!回顾课堂内容。巩固课堂教学。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够演唱《弥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几首南方民歌,能与同学进行演唱交流。
(二)、能够尝试用方言演唱《对鸟》片段。
(三)、能够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四)、能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正确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五)、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