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所谓人生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当今社会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忠信教育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忠信教育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忠信教育,是每位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我班大部分学生家庭特殊:有的是留守儿童,寄居在亲戚家或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是来自单亲家庭;还有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经济拮据……这样就造就了一些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根据学科、学生特点忠信教育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
三、教材分析
本册读本以“忠、厚、孝、诚、信”为中心,通过历史故事向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并把这些传统美德与世代相接轨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开展忠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目标
(一)忠民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观念。
(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观念。
(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观念。
(四)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中国年节的文化振兴观念。
(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
(六)“为国家需要而求学问,为社会合作而学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
五、教学措施
(一)、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
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训练,不能等到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纠正虽然是难免的,但这不是教育者的主要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大的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卫生习惯的养成,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弄脏桌椅、墙面,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剩余饭菜,倒垃圾入箱,见纸屑就拾。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坚持严格要求,启发自觉。
训练,都要标准适度,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启发学生的自觉。通过说理教育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目标明确,方法灵活。
学校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而开展的活动,就一定要从提高学生素养着眼,做到目标明确。教育方法要多样,不拘一格,多方位,全角度,多形式。
(四)、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重优化环境、形成气候。
好的校风不但能够促进集体成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确立和定型,而且能够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创建好的校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这种无声的教育,其收益往往是有声的教育无法代替的。
其次,发挥校园宣传阵地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学校通过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来无声地提醒学生的行为,从而逐渐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抓反复,反复抓,常抓不懈。
抓学生的忠信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个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制定目标,反复抓、抓反复。要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次活动、一个讲座……它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反复地加以磨练,才能收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第一章
忠
第一课
心系祖国
第三周第二课
无私奉献
第五周第二章
厚
第一课
宽恕仁厚
不计人过
第七周第二课
诚朴贯人生
爱心永流传
第九周第三章
孝
第一课
百善孝为先
第十一周第二课
尊师敬长
第十三周第四章
诚
第一课
说话要算数
第十五周第二课
真诚待人
第十七周第五章
信
第一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十九周第二课
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