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理科第一轮总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的目标
第一轮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即系统地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结合,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
二、第一轮复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认真研读高考考试标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考试标准上对于高考所要考查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题型比例和题量都有明确的说明,甚至对题目的能力要求,做题目用多少时间都有说明。教师只有熟悉考试标准,复习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其次,要熟悉和研究近几年新高考试题,掌握高考试题的结构与特征,明确哪些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已经出现,那些还从未涉及过,哪些知识点常考常新,逐一排查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框图,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变成清晰的几条线,而不是模糊的一大片。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熟练提取,力求做到提起一根线带起一大遍。
第三,在复习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核心,注重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试常识和艺术的渗透。立足基础,突出通法,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充分展示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和思想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自我完善,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使整个复习过程成为锤炼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的过程。
三、复习策略
1.吃透大纲,把握复习方向
(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内容
2019年高考,能力立意,考察数学思想,倡导理性思维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会改变,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率,所以教学时应做到既要紧扣新大纲,抓好三基,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高中数学主干内容有:函数和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排列、组合与概率和概率与统计等。
(2)新旧对比,加强整合力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对教材新添内容的考察难度成逐渐加大趋势,例如向量、导数已由以前在决解问题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考倡导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复习应该特别关注新增内容与传统内容的“交汇点”,重视其形成,理清其脉络,分析其内涵、外延和交汇特点。
2.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益
(1)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基础知识复习,以课本为依托,按照《考纲》做好考点知识的梳理,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而把其它资料作为辅助材料。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规范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题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解答题要求:语言精练、字迹工整、完整规范。考生答题时常见问题:如立几论证中的“跳步”,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应用问题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4)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能力
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整体着眼,局部入手,重点突破,逐步深化原则,如对学生感到很棘手的解析几何,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综合问题,采取分散难点逐个击破的做法。适度关注创新题。高考数学考查学生的能力,势必设计一定的创新题,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平时学习注重数学建模、直觉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策略创造能力的培养。某些压轴题往往要求考生具备多角度、多方向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的确压轴题得高分难,但得基础分的机会还是有的。
四、复习方法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课一般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情景设计看不懂。
6、不熟练,时间不够。
7、粗心,或算错。
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
(三)强化定时训练,及时反馈矫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训练是必要的。
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但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2、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5、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要知道高考题是要自己完成的,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四)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做到一快一慢
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做到审题要慢解题要快,注重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五)从考试中学会考试,提高应试技能
(一)“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复习计划进度表(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 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简易逻辑
第二章 函数(4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奇偶性及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 6、二次函数及方程的根
7、函数的最值 8、函数的图象
9、函数综合应用
10、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11、导数的应用
第三章 数列(3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4、等差与等比数列
5、数列求和 6、数列的应用
第四章 三角函数(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三角函数的图象
5、三角函数的性质 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7、解三角形 8、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
第五章平面向量(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向量与向量的运算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 4、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图象的平移
5、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不等式(1天 模拟考试1次)
1、含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5、不等式的应用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直线的方程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简单的线性规划 4、曲线与方程
5、圆的方程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3、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3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空间几何体 2、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两个计数原理 2、排列、组合3、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4.抽样方法
第二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课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迫,为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数学复习,结合2008年高考,我们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五、复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9月——10月集合简易逻辑、函数部分知识。10月——10底结束函数11月—11月底数列、不等式12月初——12中旬三角
12月中旬——12月底平面向量解析第一章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1)每天布置适量作业。(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3)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2.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3.充分发挥每一节课的效益,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要给一定的课时让学生看书自学。4.晚自习老师讲课不得超过二节课。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
一、计算过于繁杂的题目。
1月解析第二章及立体几何2月初——2月中旬排列组合、概率3月——4月统计、极限、导数、复数
总之,为我校的高考数学成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自己应尽的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2006—2007学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南,着重落实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进入高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且还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文科高考内容.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题组教学,探索讲练,自学辅导,启发教学,并根据内容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教学措施: ①搞好对大纲、考纲与教材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学生,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③改革传统教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与创新精神。
六、时间安排: 7月16日—8月24日
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
9月3日—9月9日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9月10日—9月16日
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概念
9月17日—9月23日
同角关系式与诱导公式、和角与二倍角公式、化简与求值 9月24日—9月30日
三角函数式的证明、图象与性质、yAsin(x)的图象 10月3日—10月9日
三角函数的最值、向量的概念及初等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0月10日—10月16日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解斜三角形及应用 10月17日—10月23日
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1)10月24日—11月2日
不等式的证明(2)、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的解法(2)11月3日—11月9日
不等式的应用、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1月10日—11月16日
有关对称问题、线性规划、曲线和方程 11月17日—11月23日
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 11月24日—11月30日
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2月1日—12月10日
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轨迹问题、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2月11日—12月17日
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2月18日—12月24日
两个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12月25日—12月31日
空间的角、空间的距离、棱住与棱锥
1月1日—1月10日
多面体和球、折叠问题、两个基本原理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1月11日—1月17日
排列组合基本应用题、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一)1月18日—1月24日
二项式定理(二)、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月25日—1月31日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统计、导数 2月1日—2月4日
导数及其应用 2月5日—市调研考试
综合练习
七、几点说明
1.每周一套周末练习;2.每周星期四上午8:30开始为教研活动时间.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
2006年8月3日
第四篇:2013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 指导思想
高三数学已进入第一轮复习,为了2011届高考取得好成绩,第一轮复习达到理想效果,根据《两纲》,紧扣教材,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第一轮复习计划
二. 复习要求
1.在第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对双基进行梳理,使之到达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规范训练,使学生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对各种题型注重通性,通法的讲解。
2.第一轮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计划要细而实,避免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3.在抓双基复习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使学生解题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4.强化运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时安排适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规范的解题训练,从而减少非智力失分。
三. 具体措施
1.资料的选用,学生统一用一本资料即《三维设计》,老师拥有两种以上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资料进行具有针对性选择,改编和重组,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佳。
2.学习研究《两纲》,研究学习2011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对2010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和部分省市试卷进行细致分析,学习考试中心对2010年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3.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作用:利用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总结上周复习效果,训练落实情况,制订好下周复习计划,训练安排。同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使复习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周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负责本周教案,训练试题编制)。从而使复习,训练效果最佳。
4.备好“两课”(即复习课、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力求做到:
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 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⑤发展性:传授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
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评讲课应该做到:
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多难;
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5.考练结合。每周一次单元检测;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月一次月考;每次认真批改、评讲,要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题量难度适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听有所获。
6.总而言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自身要加强业务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10年9月
第五篇:2018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钢城四中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备考计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数学复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争取在今后的考试中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一.教学指导原则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在复习课中要认真落实 双基,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
2、高中的“重点知识”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
重点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向量、概率及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等。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练。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为主体进行复习。
3、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
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5、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重点打造尖子生同时全力进行辅弱工作,对临界生进行辅导,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作出全面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注重落实知识点的疏理; 2.加强学习方法和考试的指导; 3.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三.具体措施
1.资料运用
教材、理科《高考调研》、文科《赢在微点》 2.对学生要求
① 课前预习:至少能把课本阅读一遍,并自己完成《高考调研》中的回归教材、夯实双基部分 ② 课堂要求:上课认真听讲,有必要的记录笔记,课堂内容尽量当天消化记忆 ③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多联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规律,在思考、总结、深化上多下功夫。
3.对教师要求
① 认真钻研课标、考纲和教材,抓住主干知识,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②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全国高考卷,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了解高考动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上课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讲练结合;课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反思
4.测试安排 7、8、9、10月每月进行两次测验,穿插单元检测和综合测试;11月以后每周测试一次,视具体情况安排。
三、教学参考进度:
第一轮的复习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主,为以后的专题复习做好准备。7月 6 日— 7日 数列的基本概念 7月 8 日— 9日 等差数列 7月10日—11日 等比数列
7月12日—13日 递推数列的通项的求法 7月14日—15日 数列的求和 7月16日—17日 数列的综合应用 7月18日—19日 数列章节训练、评讲
7月20日—21日 极坐标系、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7月22日—23日 曲线的参数方程 7月24日—25日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7月26日 布置作业放假 8月10日—11日 八月新起点考试 8月12日—13日 试卷点评 8月14日—15日 暑期作业评讲 8月16日—17日 直线的参数方程 8月18日—19日 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8月20日—21日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8月22日—23日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8月24日—25日 评讲作业及练习8月26日—27日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8月28日—29日 二倍角公式 8月30日—31日 三角函数的图像 九月
9月 1 日— 2日 评讲2015年九月调考试卷 9月 3 日— 4日 三角函数的性质
9月 5 日— 6日 评讲2016年九月调考试卷 9月 7 日— 8日 九月调考 9月 9 日—10日 改卷及试卷评讲
9月11日—12日 试卷评讲、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9月13日—14日 9月15日—16日 9月17日—18日 9月19日—20日 9月21日—22日 9月23日—24日 9月25日—26日 9月27日—28日 9月29日—30日 十月
10月 1 日— 2日10月 3 日— 4日10月 5 日— 6日10月 7 日— 8日10月 9 日—10日10月11日—12日10月13日—14日10月15日—16日10月17日—18日10月19日—20日10月21日—22日10月23日—24日10月25日—26日10月27日—28日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作业评讲及习题训练 集合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逻辑联结词与量词 章节训练及评讲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国庆放假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二次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幂函数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应用 综合测评、评讲试卷 函数的图像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模型及应用 变化率与导数
导数的应用
(一)——单调性 导数的应用
(二)——极值与最值 导数的综合运用
10月29日—30日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0月31日 综合测评 十一月
11月 1 日— 2日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11月 3 日— 4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11月 5 日— 6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1月 7 日— 8日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11月 9 日—10日11月11日—12日11月13日—14日11月15日—16日11月17日—18日11月19日—20日11月21日—22日11月23日—24日11月25日—26日11月27日—28日11月29日—30日十二月
12月 1 日— 2日12月 3 日— 4日12月 5 日— 6日12月 7 日— 8日12月 9 日—10日12月11日—12日12月13日—14日12月15日—16日12月17日—18日12月19日—20日12月21日—22日12月23日—24日十一月调考 改卷、评讲试卷 复数、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简单的线性规划 基本不等式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 综合测评、评讲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球与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空间点、线、面间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空间向量及运算 空间向量的应用 综合测评、评讲试卷 直线方程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的方程
12月25日—26日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2月27日—28日 椭圆 12月29日—30日 双曲线 12月31日 抛物线 一月
1月 1 日— 2日 综合测评、评讲试卷 1月 3 日— 4日习题训练、作业评讲 1月 5 日— 6日 1月 7 日— 8日 1月 9 日—10日 1月11日—12日 1月13日—14日 1月15日—16日 1月17日—18日 1月19日—20日 1月21日—22日 1月23日—24日 1月25日—26日 1月27日—28日 1月29日—30日 1月31日 二月
2月 1 日— 2日 2月 3 日— 4日 2月 5 日— 6日 2月 7 日— 8日 2月 9 日—10日 2月11日—12日 2月13日—14日 2月15日—16日 2月17日—18日 n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曲线与方程 最值与范围问题 定点、定值问题 作业讲评
综合测评、试卷讲评 算法与程序框图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 综合测评、试卷讲评 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案例 两个计数原理 排列与组合
综合测评、试卷讲评 排列组合综合应用 二项式定理 随机事件的概率 综合测评、试卷讲评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综合测评、试卷讲评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月19日—20日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2月21日—22日 正态分布
2月23日—24日 综合测评、试卷评讲 2月25日—26日 不等式选讲
(一)2月27日—28日 不等式选讲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