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优秀教案(5篇材料)

时间:2022-08-27 01: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言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言优秀教案》。

第一篇:寓言优秀教案

寓言优秀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优秀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动的小故事。通常情况下学习寓言,必须先了解这个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语文课里学习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两点外,还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语言因素可以学习、训练和借鉴。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课三则寓言,包括了《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和《南辕北辙》,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三则寓言内容不同,蕴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侧重点。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在位时,每次都要300人的乐队一齐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高的待遇。齐湣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过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现。教学上可侧重创造性复述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诸如300人一齐吹竽时的场面、声势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请求参加吹竽队时的表情、话语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时的具体表现和混不过去的狼狈相又各是怎样的?等等。

《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他把宝珠装在用名贵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装饰得十分美观。郑国有个人出高价买下盒子,却把放在里面的宝珠还给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这则寓言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故事内容,后面是作者的议论。而寓意的揭示可从作者的议论中去体会概括。而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导。即:珠宝商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郑国人肯出高价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南辕北辙》讲的是有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当朋友提醒他时,他还自恃优势,强词夺理,继续背道而驰。其寓意是:办事要行动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再好的条件也是徒劳的。本则寓言多对话,故应侧重于朗读的指导。应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时的不同语调、语气。

二、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办事要行动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读、写、默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后读读写写中指定的有关词语。

3.会用然后、越越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滥竽充数》。

【教学主要步骤】

一、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自学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课后读读写写中指定的词语。

二、检查交流,抓好基础训练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滥竽(jiānlàn)腮帮(sāisī)

买椟(màidú)北辙(zhéchè)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脾()断()雕()

牌()继()难()

3.全体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整齐和流利。

三、解题读文,整体感知内容

1.竽指什么?滥什么意思?谁在滥竽充数?他混过了吗?

2.椟指什么?既然买下了为什么又要去还掉?

3.辕指什么?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辕借指什么?南辕北辙的结果怎么样?

四、分篇读文,揭示蕴含哲理

1.学习《滥竽充数》

①自由读本则寓言。

②填表:

③比较表格中的内容,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学习《买椟还珠》

①珠宝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哪些词句写出了这个盒子的考究?

③郑国人出高价买椟还珠的原因是什么?

④从作者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南辕北辙》

①寓言中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

②为什么说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就越远?

③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抓住特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1.对《南辕北辙》进行朗读指导。

2.对《滥竽充数》进行想象训练。

六、布置作业,做到读练结合1.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南辕北辙这些成语?

2.听写生字新词。

3.用然后、越越造句。

4.在课外找一本寓言书来读一读。

寓言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寓言优秀教案3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寓言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盼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盼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倒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同学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优秀教案5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片吗?

师: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寓言两则》。(指导“寓”的写法)

师:我们当时讲过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新的寓言两则之一 “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师:读了课题,你能猜出“亡羊补牢”讲了些什么吗?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好

师:那有谁知道“亡”和“牢”是什么意思?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来我们要了解一个字的意思,不光可以通过字典这个好朋友,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补牢”猜出“亡羊”的原因吗?“亡羊”和“补牢”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用 “谁 干什么 怎么样”来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羊又丢了,(),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生: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幻灯出示)

师:在这句话中“圈”是多音字,还读什么?组词?

生:quan圆圈

师:(链接幻灯出示)齐读

师:(幻灯点红“窟窿”这个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教我们读读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读,洞

师:这两个字很复杂,上边都有“穴”字头,写“窟”的时候要注意“穴”要盖住下面的“屈”。请同学们仔细观擦“窿”字,你想提醒大家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别忘了少写一横

师:再看看这个“叼“字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养羊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所以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师:同学们看到养羊人因为羊圈破了第一次丢了心爱的羊,(板书:第一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看来你们都很关心养羊人。

师:其实关心养羊人的不只你们,还有谁?

生:街坊

师:街坊是什么人啊?那街坊看见了是怎么说的?

生: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出示幻灯片)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生:劝 赶快

师:街坊劝他干什么?

生:补牢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街坊,一起来劝劝这位养羊人吧!

生:齐读

师:你看你们和街坊都这样关心养羊人,那养羊人听劝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那他又是怎样想的呢?(点评:通过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养羊人根本不听劝告不补羊圈。(板书:不补)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养羊人,你看,好心的街坊苦口婆心,而你却无所谓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真心实意,而你却漫不经心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你却毫不在乎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分角色体会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的满不在乎,好吗?现在男同学就是街坊,女同学就是养羊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吧!

师: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口钻进去,叼走了羊。街坊知道了很着急非常关心地说:

男生:(“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是呀,可是养羊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女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养羊人不补羊圈,你认为这样对吗?

生:错

师:(板书:错)

师:你从文章中哪儿看出他“错”了?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生: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才第二次丢了羊。(板书:第二次)

师:这就是养羊人“亡羊”的整个过程。(指着板书说)

师: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段,划出有关句子。

师: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幻灯片出示)你能用(“要是……就……”或“如果…就……”)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师:同学们,养羊人看到自己心爱的羊儿被可恶的大灰狼叼走,他很后悔:

师: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是啊,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修补了羊圈(板书:修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正当养羊人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是啊!正因为养羊人赶快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改正了错误(板书“改”),所以从此,他的羊

生:再也没丢过。(幻灯片出示)

师:看来养羊人现在后悔还不晚,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会养羊人的后悔吧!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养羊人“补牢”的整个过程。

师:反过来想想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生:羊会丢光

师: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知错就改)(板书:“知”“就”),就(不算晚)。(板书:”未为晚矣”完成板书)

师:(总结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寓言“亡羊补牢”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听街坊劝告,(不补)羊圈,做法(错了)。第二天,羊又丢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补好)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明交流

生:汇报

师:这些都可以用它来概括那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师:同学们,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不仅在《战国策》,在《庄子》《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中,也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正等着你们课下去看呢!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 补牢 —— 未为晚矣

第一次 不补 错

第二次 修补 改

寓言优秀教案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板书设计 :

明明知道 碰→响→发

掩耳盗铃 掩 伸 偷

没想到碰 → 发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自渎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

五、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两则寓言,在教学第一则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系实际。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寓言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寓言优秀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两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纪昌学射》是通过一个叫纪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飞卫学射箭。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纪昌通过眼盯梭子、虱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诉学生“学习要好基本功”。《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师: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后来,纪昌学射的结果怎样?

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

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学习“飞卫教”的句子:

⑴ 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⑵ 读句子:

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

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3、学习“纪昌学”的句子:

⑴ 纪昌是怎样听从飞卫的教导学习的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⑵ 学生仔细读句子:

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

(躺、睁大、注视、站、聚精会神、盯等词体会纪昌学射认真、刻苦)

师板书:盯梭子 盯虱子

⑶ 纪昌练眼力的结果怎样?

(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板书:针刺不眨眼 虱大像车轮

四、总结课文,体会寓意

1、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纪昌学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飞卫教学有方法,经验丰富)

板书:练眼力 百发百中

2、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

板书:练好基本功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盯梭子 针刺不眨眼

练眼力 百发百中 练好基本功

盯虱子 虱大像车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扁鹊治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讲述故事《银针救太子》:

师:战国时期,有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叫扁鹊。有一天,扁鹊行医路过虢国,虢国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原来他们的太子突然去世了!扁鹊觉得十分奇怪,请求进宫察看,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说一说,你们了解扁鹊吗?

板书:扁鹊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

板书:扁鹊治病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

三、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课文

1、认读生字词: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 汤药 骨髓 无能为力

强调“睬、髓”是平舌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蔡恒公 扁鹊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找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的句子,体会蔡恒公的人物特点:

出示句子一: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⑴ 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很生气,不以为然)

⑵ 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

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句子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子三: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四: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一次次来给蔡恒公治病,为什么蔡恒公会不相信他呢?

(蔡恒公认为自己没有病不用治,他还觉得扁鹊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

指导学生读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讨厌扁鹊的语气。

2、细品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体会扁鹊的为人:

过渡:尽管蔡恒公不相信扁鹊,不理睬扁鹊,但扁鹊为什么还会三番五次地劝告蔡恒公,为他治病呢?找一找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⑴ 学生自由读句子。

⑵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扁鹊三番五次劝告蔡恒公治病?

(从“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要不治还会加深”;“再不治会更加严重”体会扁鹊的诚心。)

⑶ 学生体会后,读一读这几句话:

指名读──齐读。

3、说一说,你怎样看待蔡恒公和扁鹊这两个人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蔡桓公: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令人尊重……

4、学习课文第五段:

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看到了蔡恒公,他为什么就跑了呢?

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了。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读这一段话。

五、总结全文,体会寓意

1、最后,蔡恒公浑身疼痛,病死了。蔡恒公怎样才不会死?

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让学生体会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恒公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收集《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恒公

拜见 没有病

又来拜见 不高兴

再一次拜见 非常不高兴

五六天后 死了

〖资料袋

扁鹊,姓秦,名越人,尊称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寓言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寓言优秀教案10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题: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

2、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二、感知三则寓言大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

3、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4、每人选择其中一则故事朗读,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

(3)每则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5、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1)指名三组有感情地朗读三则寓言。

(2)指名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

6、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抓住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3、课文中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给同学、家长讲一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3、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哪里有什么狼?)

3、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理解寓意

(一)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1、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2、拓展:(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2)男女生分组读第(3)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总结

1、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本课通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六、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葡萄:诱人狐狸:谗得直流口水(揭示道理是什么?)

“牧童和狼”

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狐狸和蝉”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2、选读〈伊索寓言集

教学后记:《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寓言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加强理解表述的正确性。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人们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伴随我们的今生今世。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得”与“失”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外国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国的寓言多存于《庄子》、《韩非子》等。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皎洁(jiǎo)心旷神怡(kuàng)(yí)

2、释词:

慧心:这里指智慧。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愉快。

举世无双:整个世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举,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迭,屡次。

三、整体感知

1、听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复述课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题词。──“得失之患”。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教师略加点拨:

问题组:

1、白兔的赏月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有关词语。

前:“尤爱”、“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后:“一扫而光”、“紧张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这是对比的写法。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乐趣。

──白兔拥有了月亮后,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害怕失去,因而紧张不安,产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赏月的乐趣。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感悟语言:

⑴体会词语的精美。

──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悠闲)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有)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请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句中加点词能否换成括号内的?为什么?

“闲适”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比“悠闲”更能反映出白兔的无忧无虑。而“绷”的强度更甚,充分体现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态。

⑵体会句子的精美。

对称。如:“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五、拓展延伸

1、试想一下,是否“一无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以上各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读一读,写一写”有关练习。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如此,大家还须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周国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体会它给我们所带来的警示。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禀告(bǐng)掳(lǔ)

2、释词:

禀告:向上级或上级告诉事情。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三、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1、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四、研读赏析

1、研讨赏析:

预设问题组,学生解答:

⑴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王子开始时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来他经历了厄运,并且没有被厄运吓倒,挺了过来,从而变得坚强起来。

⑵“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都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⑶“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①王子听到天灾人祸的消息时。

②“我”听到王子的遭遇时。

③后人见到“我”遭受厄运时。

反复出现,构思奇妙,耐人寻味,揭示了这种故事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从生活中举出实例,说说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坚韧的意志?(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指正。)

参考: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如长跑并非厄运,但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战胜脆弱。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的两篇寓言,分别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确立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寓言优秀教案12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学射;纪昌学射。

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寓言优秀教案13

一、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

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

二、新授:

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文指齐宣王所喜欢的那种奢侈铺张的场面。“场”读轻声)

②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指名答。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

③本段最后一句话“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⒉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要用夸张的语调读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那几句话)

①他看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指名回答。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

②“待遇”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报酬)

③“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架势来蒙骗人或吓唬人)根据这两句话,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南郭先生吗?这句话生动的描写出南郭先生装模做样、弄虚作假的丑态,最后一句话则说明了他很会作假,作假成功,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④就是这样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居然能在吹竽队成功的混了下去,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指名回答。客观: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主观:他很会作假。稍作引申:制度的缺陷,选拔制度,岗位制度等)

⒊像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人,难道真能永久的这样混下去吗?我们接着看课文的三、四两段。(指名读。“挨”读“āi”)

①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指名回答。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②“脾气”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性情好恶)

③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指名回答。齐湣王不喜欢齐奏,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⒌师生共同小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

师: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作业:

⒈课后熟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也可安排拓展内容)

四、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寓言优秀教案14

14、古代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板书课题。

②谈话导入。

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

(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

③其他导入形式。

或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学生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或讲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小故事,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

或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让学生交流介绍有关《古代寓言二则》的资料,直接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①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畅,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②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决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③听读:播放两则寓言的录音朗读,组织学生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这一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把握句读的基础上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语句意思,对文意理解上出现的疑问可巧妙设悬,暂不作答,以激发学生兴趣。

(3)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①各协作小组结合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

②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白纸上。

③教师汇总各小组疑难问题,并投影共性问题,班级交流,集体释疑。

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文意对疏通理解方法作一些必要的指导。

(这里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师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质疑解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解疑释疑能力,应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到的文言基本知识可加以适当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4)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也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涵呢?(以下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①配音。

“有声有色,耳目一新。”视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仔细观看《揠苗助长》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为故事同步配音。

a.请选择配音活动的同学,每4人组成临时小组。

b.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

c.播放《揠苗助长》动画,组织学生练习配音。

d.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②动笔作画。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画蛇添足》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

a.组织选择这类活动的学生发挥想象,认真创作。

b.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作品表现力度,以及是否有创意作点评。

c.教师投影名家典型作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欣赏、比较、点评。

(5)创新设计———创设情境,提升对寓意的理解。

①表演采访(采访农夫本人:你为什么会拔苗?现在你后悔吗?)

②揭示寓意: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板书:规律)这位农夫错就错在他 ?(相机板书:违反)还错在他急于求成。(板书:急于求成)

③继续采访:(采访农夫本人: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④续编故事:(出示)

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交流评价。

(6)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交流,并作适当点评。

(7)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一针见血,隐含着广博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同学们以惟妙惟肖的配音、动感十足的画面、相得益彰的诗文,进一步把睿智的思维演绎得多彩多姿。让老师看到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智者,那么,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收获呢?请同学们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并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2.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寓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3.实践活动。

(1)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并练习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以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2)依据你搜集的寓言故事,创作一幅漫画,并在画中适当的位置配以精练的文字,以准备参加“漫画作品展览会”。

板书设计: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画蛇添足

将苗拔高 强求速成 画完蛇能喝到酒 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 反而弄糟 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 弄巧成拙

寓言优秀教案15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通过小鸟与青蛙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言,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坐井观天》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坐井观天的成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寓言两则井河口渴

①小声自由读,把带拼音的字读准。

②老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

③你怎么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④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认读效果。

(2)指导写字。

①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真观察,注意书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渴、喝两个字右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③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再读课文。(出示挂图)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读句子(投影)。

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说天无边无际,大极了。青蛙不信,还说小鸟弄错了。

(4)到底谁错了?

①讨论。

(小鸟是对的,青蛙是错的。)

(5)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小鸟说大话?

①讨论理解。

②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教师引导学生说几句大话。)

③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教师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井观天,认识的天空只有井口大。)

(6)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青蛙:自信、愚蠢。小鸟:真诚,善意。)

②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③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五、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如果青蛙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跳出井口,后来可能发生什么事?

(3)最后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个故事:

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六、作业

读编青蛙跳出井口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亡羊补牢》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故事?

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说互听。

3.检查学习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正音。

沿:yán不读yàn。

渴、喝声母不同,渴(kě)

养:窿、坊是后鼻音。

悔:(huǐ)是h,不是f。

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圆圈(quān)

(2)自由读,开火车读,找出句子测读。

4.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字生字卡片。

认真观察,注意指导。

丢:与去要区别。

叼:最后一笔是。

补:是*字旁,不能少一点。

(2)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题目的意思

(1)提问:亡是什么意思牢指什么?

(2)说说题目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能提到课文中的内容即可。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养羊人几次丢养?(两次)

(2)什么原因丢羊?(羊圈破了个窟窿)

(3)街坊怎么劝他的?

①指名读街坊的话。

②指导朗读:要怎么读才能体现街坊劝他的诚意呢?

(要用关心的语气读)

全班齐读。

(4)养羊人是怎么说的?要怎么读?

(不以为然的口气,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全班齐读。

(5)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说,为什么用又字?

②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了不丢羊,你认为最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养羊人,应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

3.你想跟那个养羊人说什么?

六、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片吗?

师: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寓言两则》。(指导“寓”的写法)

师:我们当时讲过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新的寓言两则之一 “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师:读了课题,你能猜出“亡羊补牢”讲了些什么吗?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好

师:那有谁知道“亡”和“牢”是什么意思?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来我们要了解一个字的意思,不光可以通过字典这个好朋友,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补牢”猜出“亡羊”的原因吗?“亡羊”和“补牢”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用 “谁 干什么 怎么样”来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羊又丢了,(),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生: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幻灯出示)

师:在这句话中“圈”是多音字,还读什么?组词?

生:quan圆圈

师:(链接幻灯出示)齐读

师:(幻灯点红“窟窿”这个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教我们读读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读,洞

师:这两个字很复杂,上边都有“穴”字头,写“窟”的时候要注意“穴”要盖住下面的“屈”。请同学们仔细观擦“窿”字,你想提醒大家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别忘了少写一横

师:再看看这个“叼“字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养羊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所以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师:同学们看到养羊人因为羊圈破了第一次丢了心爱的羊,(板书:第一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看来你们都很关心养羊人。

师:其实关心养羊人的不只你们,还有谁?

生:街坊

师:街坊是什么人啊?那街坊看见了是怎么说的?

生: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出示幻灯片)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生:劝 赶快

师:街坊劝他干什么?

生:补牢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街坊,一起来劝劝这位养羊人吧!

生:齐读

师:你看你们和街坊都这样关心养羊人,那养羊人听劝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那他又是怎样想的呢?(点评:通过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养羊人根本不听劝告不补羊圈。(板书:不补)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养羊人,你看,好心的街坊苦口婆心,而你却无所谓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真心实意,而你却漫不经心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你却毫不在乎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分角色体会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的满不在乎,好吗?现在男同学就是街坊,女同学就是养羊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吧!

师: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口钻进去,叼走了羊。街坊知道了很着急非常关心地说:

男生:(“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是呀,可是养羊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女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养羊人不补羊圈,你认为这样对吗?

生:错

师:(板书:错)

师:你从文章中哪儿看出他“错”了?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生: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才第二次丢了羊。(板书:第二次)

师:这就是养羊人“亡羊”的整个过程。(指着板书说)

师: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段,划出有关句子。

师: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幻灯片出示)你能用(“要是……就……”或“如果…就……”)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师:同学们,养羊人看到自己心爱的羊儿被可恶的大灰狼叼走,他很后悔:

师: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是啊,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修补了羊圈(板书:修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正当养羊人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是啊!正因为养羊人赶快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改正了错误(板书“改”),所以从此,他的羊

生:再也没丢过。(幻灯片出示)

师:看来养羊人现在后悔还不晚,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会养羊人的后悔吧!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养羊人“补牢”的整个过程。

师:反过来想想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生:羊会丢光

师: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知错就改)(板书:“知”“就”),就(不算晚)。(板书:”未为晚矣”完成板书)

师:(总结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寓言“亡羊补牢”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听街坊劝告,(不补)羊圈,做法(错了)。第二天,羊又丢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补好)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明交流

生:汇报

师:这些都可以用它来概括那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师:同学们,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不仅在《战国策》,在《庄子》《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中,也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正等着你们课下去看呢!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 补牢 —— 未为晚矣

第一次 不补 错

第二次 修补 改

第三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第四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第五篇: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寓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生齐读)寓是个生字,大家都会读了,真不错,谁也能再来试试?(指名读)

2、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寓言?(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简单地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以前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一篇,诗歌是一首一首,寓言我们叫——一则一则。(板书:)还有日记也是一则一则。

4、课文里讲了两则寓言,分别是——出示卡片: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谁能读读?(指名读,齐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到这个词,你马上想到了哪个词?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揠的意思就是——拔。联系以前学的词语,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2、揠苗助长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己读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检查字词:

有几个词语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你会吗?(出示词语:巴望 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指名读,同桌读

4、整体感知:

(1)词语会读了,现在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想课文大概讲了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2)读了课文,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先自己试试。

出示填空:古时候有个人,看到(),就()。第二天,禾苗都()。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当时种田人的心情怎样?

2、指名答,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

巴望:

(1)你知道巴望是什么意思吗?(希望,盼望)它在希望什么,盼望什么呢?

(2)他希望第一天去看,就看到——

他盼望第二天去看,就看到——

他眼巴巴地盼望第三天就看到——

(3)像他这样天天希望、眼巴巴地盼望就叫作——(巴望)

焦急:从这个词语又能看出什么呢?(非常着急)

3、现在,你能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评价:好焦急啊,禾苗长得太慢了。瞧你皱着眉头,已经开始想办法了吧!

4、瞧你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读,愿意听吗?(师朗读,故意漏去“好像”)

(1)你觉得我读得怎样?为什么不能省去“好像”呢?

(2)师小结:这个人太着急了,天天去看。事实上,禾苗长高了吗?长高了,只是我们长得比较慢,天天去看,不容易发觉。植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长得很高。就像我们人一样,刚出生的时候,是婴儿,只有这么大,要爸爸妈妈经过八年、九年的抚养才能长得像现在这么大,不可能刚出生,第二天,第三天就能长这么大。这事可不急不来。

(3)现在如果你就是田里的禾苗,你想对这个种田人说些什么呢?

5、你看老师多粗心,露了一个词,意思就不同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可别像老师一样读错了。(齐读)

四、研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2、指名回答: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呢?

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时,他在——

下午两点钟,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他在—— 我们可以看着书上的这幅画来说。

傍晚,太阳有点儿偏西了,他在——

一直到太阳落山了,他还在——

3、就这样一直忙了半天,他会觉得全身怎样呢?——像这样我们就可以叫做——(筋疲力尽)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4、他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回答家里却怎么说呢?从他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你也能像种田人一样来说说吗?

评价:瞧你,多高兴,认为自己的辛苦没白费吧!你边说还边喘着粗气呢,真辛苦!

五、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种田人的力气真的没有白费吗?他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

2、那个人听儿子这么一说,赶紧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禾苗真的已经都枯死了,如果你是田里还幸存的一株禾苗,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呢?

说的多好啊!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做错事。

六、总结全文,学习生字

1、这个有趣的故事学完了,现在请你连起来读读整个故事,想想揠苗助长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刚才我们说了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故事我们学了,那道理你知道了吗?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表示这样意思的话,比如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揠苗助长”的事情吗?你想对那些人说些什么呢?

3、学习生字:费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教学反思:

教案的设想总是非常美好,但经过实践后,才发现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学生已经很熟悉了,文章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像“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学生都可以理解,而我在词语理解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对学生的帮助、提升不大。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上,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活生活中也有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再让学生也来说说生活中还有没有揠苗助长这样的事情。这样能使整节课显得更加丰满,更适合寓言这一体裁的教学。

下载寓言优秀教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言优秀教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言优秀作文

    寓言优秀作文 寓言优秀作文1 今天,村子里的所有动物都知道明天晚上大家都会去参加舞会,动物们都非常开心!都在准备明天穿的舞裙!孔雀丽丽当然就不用穿了,因为它的尾巴就像五颜六......

    《人生寓言》两则 教案(优秀范文5篇)

    第8课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寓言二则教案

    《春风》教学设计 高焕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

    人生寓言教案

    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寓言的含义。二、感受优美的语言。 三、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 一、寓言含义的理解。二、优美词句的感受。教......

    解读寓言教案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设计意图 这篇作文安排在学生刚学过寓言《黔之驴》、《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之后。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 1.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

    寓言四则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寓言四则》教案 第一课时:《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