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开展有效教研、创设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推动力,以校本教研品牌建设为主线,以聚焦课堂为立足点,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全面推进我校教研工作品牌的建设。结合我校教研、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
积极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我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提高年建设,特成立“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导处主任担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组员,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工作目标
1.以《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为标准,认真落实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确保我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力争教学管理方面再上台阶。
2.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优良教风,架设教师专业成长舞台,建立教师的校本培训机制,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桥铺路,创造机会,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优良学风,促成学生养成良好读书写字习惯,营造和谐校园,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潜力,丰富课外活动,有效实施大课间活动和兴趣活动计划,在继续保持学校兴趣小组不断获得佳绩的基础上,推行经典诵读,配合“阅读之星”的评比,让好书伴随学生,努力营造学习型的校园文化氛围。
4.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各年段专项练习跟踪工作。加强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工作的指导与检查。注重学科教学的培优补困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以校本研究为抓手,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办学品味。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把教科研和提高课堂效率联系起来,真正使教科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教导处:
认真开展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规范的研究,执行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确保在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要“开好”每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聚焦课堂,以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学效益,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落实课堂教学常规
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并把这“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1.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依靠集体的智慧,深化集体备课的高效性。继续采取同学科跨年段“同题异构”“同体再购”的我校集体备课基本模式。
2.上课要“实”。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快乐,学校主抓领导要时刻关注学科的教学动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推门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管理。
3.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不留成堆作业,充分体现层次化、有梯度,教导处要随时对各科作业情况进行检査、指导、监控。
4.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培养教师对课堂生成的驾驭和应对能力的提高。
5.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有创新。
6.反馈要勤”。即实行课堂教学知点反馈及课堂小结反馈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补救,严格把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7.考核要“严”。即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把落实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关。
8.批改辅导要“细”。即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详批、详改,各任课教师要建立学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辅导。结合“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培优补困”的具体措施,在使全体学生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兼顾优生的拔高和困生的辅导。
9.检查评价要“公”。即公平、公正地检验、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果,把检查评价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10.负担要“轻”。即最大限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多为学生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导处通过检查学生作业,了解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作业量情况,一二年级坚决杜绝留家庭作业,严格控制教师组织或采取其他的方式为学生购买或定教辅用书。
(二)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发挥学校教研组的职能作用,落实每周一次的有效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追求最高效,体现有较高专业水平,有记录、有感悟、有启示。
2.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使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与活动组织有序、高效。制定教研组的考核细则,学年末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评比。
3.学校要充发挥好每个学科备课组的作用,对数、语两个备课组进行严格监管和督导。确保备课组每周一次的公共教研活动按时进行,高效运作,做到“六有、四定”,“六有”: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4.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集体备课要做到“三研究三统一”,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习题,并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及时反馈,共同提高。具体督促检查办法:1.开展抽查课(推门课)活动,课后评价,及时反馈,发现并及时纠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教学中的创新及先进经验,使备课、上课、听课成为有机整体。2.每月一次不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按照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和把关,指导教师写出既规范又实用的教案。3.组织好各段练习工作,并认真组织好练习分析,质量分析及测试后反思。4.定期检查教师听课、测试、批改等情况,做到有记录,勤反馈,及时总结。
(三)以新理念为指导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与更新。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导处要结合学科教研工作,加大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指导力度,不定时间,多种形式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继续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学科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及专题研讨活动。集体备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教师集体备课环境,规定时间、场所及负责人。业务领导分学科参与督促检查指导,重在教法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教导处主任总体指导和督促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具体负责校本教研活动。备课过程中同学科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充意见,最后,由中心发言人形成完整教案,同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再根据自己教学特色及学生实际进行完善,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时重点检查教师的完善过程和教学反思完成情况。
2.业务领导参与备课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a要充分体现创设愉快教学情境;b教法灵活突出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c师生活动设计要科学,有序合理;d习题配置合理,有层面、有梯度,突出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e内容分布科学合理适量。
3.继续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形成比“教”比“学”的风气。组内研究应是同组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先说课后讲课,再评课,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制定自己本学期一节精品课计划。精品课教案要写成详案,并且写明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出传授学习策略,培养学习习惯。
教科室:
(一)围绕核心工作,深入推进研究
学校在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把课程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并确立了课程体系建设为学校的核心工作,通过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社会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的建设与评价研究,深入推进学校的研究工作。
1.顶层构建“三层、四类”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广博的学识基础,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内涵,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了“三层、四类课程体系”。三层是指:面向全体的基础类课程、面向分层的特色类课程、面向个体的研究类课程。四类是指:所有课程分属四个门类,分别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交往。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发展目标为核心,以多领域建设、特色发展为策略,将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科结合、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相接轨的课程建设思路。
2.建设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课程体系
(1)请进课程专家进行课程理论培训
(2)走进课程建设先进校观摩学习研讨
(3)召开系列主题研讨会,制定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3.聚焦重点课程建设,突出学校特色
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研究蓝本,共同研讨跨学科融合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各学科之间的理念、方法、知识相互渗透,使课堂教学带有相当的综合化倾向和“研究性”色彩。
(二)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课题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外在形式,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载体,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切入点。学校鼓励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以问题为课题立足校本开展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带动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善于反思、总结和提升的实践者。一是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区级以上规划课题的研究。二是积极争取区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实验校,为老师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搭建平台。三是规范课题管理。抓好开题、过程研究跟踪、阶段小结交流、中期汇报、结题、推广工作。聘请专家为课题组开题、中期诊断、结题进行有效指导,保障课题研究科学有效。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在任务压力的驱动下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在磨练中理论水平逐渐提高,实践能力逐渐增强。思想的转变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使了育人水平的提升。以我校承担课题的英语组而言,在课题的研究中,课题成了组内发展的纽带,是以课题为平台的全组每个成员的教科研意识的增强,是每个成员在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的共同体。英语这个学科也逐渐成为了我校的优势学科、品牌学科。
(三)强化学科团队,培养“研究型”队伍
学校成立专家指导团,建立了青蓝文明岗,以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为核心,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使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辐射效应最大化,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依托优质师资资源,建立研训一体的培训机制和工作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最终实现“成群体,上档次,出名师”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四)注重成果梳理,提升科研价值
学校不断激励老师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梳理研究成果,编辑出版科研文集,及时推广宣传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
总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围绕学校的核心工作找准推进的抓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科研的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双减政策”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