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集锦(大全)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锦10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 走进大自然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我的家人与伙伴 十课时
走进大自然 十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 十一课时
第一课 我的一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 爱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过程:
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看图,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 人,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我的家人与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别伤着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4、在自然中进一步了解环保的知识,养成环保的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6、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8、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表现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教学重、学难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3、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品德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与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如对于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教师在教学时就应适当的'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可以灌输环境保护的思想,尤其是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更应保护花草树木,让学生形成保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六、课时划分
我的家人与伙伴 8课时 走进大自然8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 9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见下页)
20xx年2月28日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5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习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6《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
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
4、过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
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
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
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7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生活》中展开的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坚实依托,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儿童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品德教育活动的依据,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中展开的活动化、生活化的品德教育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它努力让儿童道德的学习不再在事不关己的符号学习中进行,而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
当然,儿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经历和所获得的经验是不能代表其生活的全部的。但尽管如此,这门课程将通过密切贴近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我和春天在一起
1、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逐步形成关注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习惯。
3、从多方面了解春天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掌握春季防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学习种植、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 我在健康成长
1、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爱护自己的身体,尊老敬老,健康地生活。
2、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以及正确用眼、护牙的习惯。
3、知道眼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了解有关牙齿的基本知识,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知道各种食物都能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会营养、卫生、文明地进餐,学习基本的用餐礼仪。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辨别并用正确的姿势指导自己的行为。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 欢乐儿童节
1、体会并分享节日的快乐,并从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到家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2、了解红领巾的意义和少先队员的责任,能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主动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知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4、通过筹划、组织、参与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
第四单元 小小班集体
1、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体验到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养成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关注自己的班集体,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形成对集体生活的正确态度,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在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比较全面地看待他人的优点,并乐于向他人学习。
3、知道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家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对班级的建设有一份责任。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通过活动,尝试解决班级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春天,发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自然常识,进而引导学生愉快积极、健康安全地生活。
第二单元
1、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护眼小常识并督促自己保护好眼睛。
3、了解正确的护牙方法,知道挑食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单元:
1、初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引导儿童关注外国儿童的生活,初步培养儿童的国际意识。
第四单元:
1、引导学生解决值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引导学生在讨论、调查、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认识到班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
1、从多方面了解春天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学习种植、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
1、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爱护自己的身体,尊老敬老,健康地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
1、体会并分享节日的快乐,并从各种庆祝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2、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
3、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知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第四单元:
1、关注自己的班集体,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形成对集体生活的正确态度,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尝试解决班级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课间基本能做到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小朋友在家里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虽然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采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8《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9一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别伤着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0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93人,其中女生57人,男生36人。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品德与生活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一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
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3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放眼看世界。
1、世界有多大;2、多彩的世界;3、与世界同行。(二)珍爱和平生活。
1、战争的记忆;2、和平卫士; 3、放飞和平鸽。(三)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哺育了我们;2、地球的伤心事;3、为了地球的明天。
2、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A、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
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B、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C、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D、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E、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三、教学目标
(一)、学会合作
1、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战胜困难、获得荣誉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放眼看世界
1、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的地形等基本常识。
2、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3、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
4、知道我国已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三)、放飞和平鸽
1、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⑴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义。
⑵了解为和平服务的组织,掌握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⑶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2、战争,人类的灾难
⑴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⑵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生命的摇篮
⑴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⑵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2、大自然的诉说
⑴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 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⑵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地球累了
⑴知道人中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人口膨胀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第二篇: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 下学期
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第三篇: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4课时。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一、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课 题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1家里来了客1、 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2、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3、 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 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2我随爸爸去做客3我跟妈妈看演出4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5春天在哪里6春天的种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0游戏快乐多11我与小动物12我最爱读的书13做事不拖拉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长记录袋16更上一层楼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别伤着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整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相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的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三、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新学期,你好
主题一寒假生活交流会
主题二春节知多少
主题三新的学期新的我
第二单元春天来了
主题一春天在哪里
主题二我们播种春天
主题三和春天一起玩
主题四春天的盛会
第三单元欢乐总动员
主题一“六一”大策划
主题二“六一”大行动
主题三开心“六一”
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
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主题二二年级生活怎么样
第五单元暑假来了
主题一怎样过暑假
主题二健康、安全要记牢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1.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
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
4、过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
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
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
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本单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二、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
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第四篇: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课 题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1家里来了客1、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2、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3、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2我随爸爸去做客3我跟妈妈看演出4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5春天在哪里6春天的种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0游戏快乐多11我与小动物12我最爱读的书13做事不拖拉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长记录袋16更上一层楼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2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
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
4、过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
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
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
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本单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二、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
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3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习生活有计划 13 国旗国旗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习
10 我也做研究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别伤着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4课时。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第五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1)萝卜白菜我都爱(2)我设计的午餐(3)小心,病从口入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1)我有两件宝(2)做个小玩意儿(3)打扮我的小天地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1)绥德朋友多(2)你真行(3)我们一起成长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1)你留心了吗(2)我的问题卡片(3)到哪儿找答案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1)让我走近你(2)美丽的生命(3)我能做什么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三、全册教学要求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