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小芽》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小芽》》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能积极观察、寻找春天植物发芽的现象,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2.乐意用语言和动作等表现嫩芽的特点。
3.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能通过观察、寻找春天植物发芽的现象,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一大特征。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嫩芽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选择初春时小草、树木刚发芽时的户外场景。
2.树木嫩芽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树木是什么样子。
师:冬天时,树木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没有叶子、光秃秃)
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师: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草有什么变化?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看(鼓励幼儿自由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或猜测)
三、师幼一起寻找、观察小芽。
师:春天到了,我们走近些看一看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边走边观察周围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芽”)
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树枝)你看到的小芽是什么颜色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像什么?和你隔壁的小朋友说说你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芽的颜色、形状,自由寻找并相互交流各自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师幼总结:小芽是浅绿色的,嫩嫩的,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师:想一想,你们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小芽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小芽)
四、结合PPT,增加生活经验。
师:刚才我们在外面找了找小芽,我们再来看看春天还有哪些树上也有嫩芽?(结合PPT观赏)
师:你还见过哪些植物上有小嫩芽?它们是什么样的?来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引导幼儿回去后观察、寻找周围植物的嫩芽)
师总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小草、小树的种子都发芽了,花儿也开得漂漂亮亮的,春天真美啊!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小芽》这篇文章共2182字。
第二篇:小班教案:小芽芽
小芽芽(小班)
设计思路: 活动来源于活动设计班中的一个展示活动,活动的教育价值点非常有意义,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问题,于是我以这个活动为载体,进行了调整。首先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重点调整为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因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非常重要。于是我以这个为切入点,在第一环节中增加了“问好”这个打招呼的环节,目的一是为目标服务,目的二是为后面小芽芽的哭做缓冲。在第二环节中我将原先教师在幼儿椅子地下呈现小芽芽哭的原因的三张图片一起呈现在一张ppt上,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小芽芽哭的原因。最后故事以小芽芽在大家的照顾下开花、结果,小朋友在接受小芽芽的礼物时同时表示感谢。这样活动从一开始的“问好”到活动中的“道歉”,到最后的“道谢“整个都是围绕文明的语言习惯进行。
一、内容与要求: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萌发爱护花草的情感。
2、能用礼貌用语表达问候、道歉和道谢。
二、活动准备:
1、创设小花园的场景。
2、PPT课件(小芽芽)。
3、果子。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芽芽,礼貌问好
1、师:看,这是谁呀?(播放“小芽芽”图片) 泥土里冒出了一棵小芽芽。呀!原来是小芽芽。
2、问好。
小芽芽跟小朋友问好。小朋友跟小芽芽问好。
小结:你好你好,我们都是好朋友。
二、看看说说故事《小芽芽》
1、猜测小芽芽哭的原因。播放小芽芽哭的声效,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小芽芽哭的原因。关键提问:小芽芽为什么哭了?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都很丰富,可能小芽芽遇到了难过、伤心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芽芽为什么哭了。
2、看图猜测小芽芽哭的原因。
出示小乌龟、小猫、小猪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并讲述小芽芽哭的原因。教师结合幼儿的讲述讲述故事。
3、及时道歉,照顾小芽芽
师:小芽芽真可怜,碰到了这些粗心的朋友们,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幼儿大胆想象表达)结合幼儿的想象讲述故事。
小结:“对不起”、“没关系”,我们又是好朋友。
三、小芽芽的感谢
师:在大家的照顾下,小芽芽越长越大,越长越高,开出了美丽的花,还结出了好吃的果子。小芽芽要将这友谊的果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大家真高兴啊!教师拿出小芽芽带来的果实,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小朋友谢谢小芽芽的礼物。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教室里有没有花花草草呀?你们是如何照顾他们的?我们一起去教室里看看它们吧。
活动反思: 由于今年担任大班,所以执教小班一时有点找不到小班的语音语态,所以导致在活动中自己的语音语态有点过度,应老师的点评让我顿时醒悟。的确,就像应老师说的那样,小班只要语速放慢,碎碎念不停地重复为宜。但是反思自己的语音语貌,有点过于假过于腻,改变了我自己原有的语音语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启发,也是一个挑战,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像应老师一样先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语音语貌,在练习在不同年龄段教学时的不同处理,以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调整。不能因为自己教了大班,就不会应对小班。其次,我对这个活动虽然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修改的幅度还不是很大,仅仅将活动停留在绘本层面,这样做是完全不够的。我们的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活,所以如果能在讲述小芽芽哭的环节中适当的增加一些生活中小朋友之间发生摩擦的图片,让幼儿来说一说如何处理,如要及时道歉,说“对不起“等等,这样就能将绘本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最终都是要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服务,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生活的经验,知道在一些情境下有礼貌的语言习惯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避免矛盾和危险的发生。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一次的活动设计培训受益匪浅,不仅让我观摩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精彩活动,还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非常感谢大家能让我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宝宝的小芽芽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宝宝的小芽芽
活动目标:
1.能随着故事发展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结果。
2.能够在模仿活动中体验芽芽成长的喜悦。活动准备:
1.《熊宝宝的小芽芽》语言CD(盒带)。
2.《熊宝宝的小芽芽》教学国土、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6页。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春天到了,天是蓝蓝的,云是白白的,草是绿绿的,花是红红的,播种的季节到了。
2.倾听故事,体会熊宝宝期待小芽芽长大的心情。
(1)教师讲故事,讲到“长啊长,长大了”时,请幼儿猜想会长出什么来?
(2)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猜想小芽芽会长成什么,体会小芽芽漫长的生长过程和熊宝宝对果实满怀期待的心情。
(3)谈话:瓜果都没有长出来,熊宝宝心情怎样?它会做什么?
3.观看教师教学资源,理解故事内容。
4.游戏“小芽芽长大了”。
(1)教师请幼儿扮演小芽芽,蹲在小椅子背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芽芽”慢慢长大,小手、脑袋、身体逐渐露出椅背,最后长大(站直)。
(2)教师扮演熊宝宝,将:“大萝卜”(幼儿)拔出来。
5.请幼儿一边听语言CD(盒带),一边欣赏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6页,尝试讲讲故事。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感知物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物体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蚂蚁头饰每名幼儿一个。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3.环境布置: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二)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三)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四)说一说: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五)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延伸活动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拾落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拾落叶设计意图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将数学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按一维及简单的二维分类,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做法。同时,结合秋季特点,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落叶,将生活与游戏相结合,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活动目标1.继续学习按外形颜色的一维特征分类,初步探索按外形、颜色二维特征进行分类。2.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观察的细致性。活动准备1.树叶:黄绿两种颜色,光滑、锯齿两种外形。2.五角星:黄绿两种颜色,课前贴在小朋友手背上。3.音乐《小树叶》:一首较低沉,一首较活泼。4.各种标记。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师生表演《小树叶》入场
二、第一次拾落叶1.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真害怕.我们把它拾回家吧!(由《小树叶》歌词内容过渡到拾落叶,很自然。所选音乐较低沉,小朋友情感也受其感染。)2.提要求:每人拾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3.幼儿拾树叶。(拾的时候,幼儿郜很小心地拿在手里,好像怕把它们弄疼了。对个别幼儿老师适当提醒动作要轻。)4.说说你拾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细致,回答较多:有黄有绿,有的边上光滑,有的边上有锯齿,有的像手掌,有的像小船。气氛热烈,有的与小朋友交流,有的与老师交流。)5.看外形标记放树叶。看看小树叶的两个家有什么不同?对了,这是边上光滑的小树叶的家。这是边上有锯齿的小树叶的家,看看你的小树叶应该放在哪一个家里。
三、第二次拾树叶1.提要求: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五角星,请你看手上五角星的颜色去拾一片相同颜色的树叶。2.幼儿拾树叶。3.游戏“躲猫猫”:老师和你们来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你们躲在树叶后面,让老师来找。师唱:许多小宝宝,快呀快躲好,一会儿老师就来找,我的宝宝快躲好,找呀找呀找呀找,宝宝找到了。没找到的宝宝在哪里?(小班幼儿很喜欢玩这种“躲猫猫”的游戏,幼儿用树叶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兴奋地等老师来找,当问到没找到的宝宝在哪里时,幼儿开心地叫着笑着。在活动中插入这一游戏,增加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4.按颜色分类。(示黄、绿篓子)你的树叶应该放在哪个家里?请你轻轻地放过去。
四、第三次拾树叶1.提要求,按两维特征分类。那里还有许多树叶在等着小朋友去拾呢,请你仔细看好这些是什么树叶的家。绿色的边上光滑的小树叶的家,绿色的边上有锯齿的小树叶的家,黄色的边上光滑的小树叶的家,黄色的边上有锯齿的小树叶的家。请你把树叶送回它的家吧!2.幼儿拾树叶,每次拾一片送回家,直到全拾完。
五、听音乐送小树叶回家你们看那边是大树妈妈,小树叶在想妈妈呢!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小朋友七手八脚地抬着小树叶放在大树旁,然后随着快乐的《小树叶》音乐跳舞。这里所选音乐足活泼的,让小朋友充分感受到帮助小树叶后的愉快情感,教师同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