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
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制作了两个不同表情的面具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在同时又出示了制作的材料用幼儿来制作。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五官长在什么地方,来引导幼儿去观察不同面具的不同特征。我在材料里准备了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耳朵和鼻子和不一样的眉毛。去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做一个能夸张的表现人的表情的面具。当幼儿戴上自己做的面具后,幼儿的那种开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个活动虽然幼儿热热闹闹的讲、做显得很次序井然,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
1、讲解于操作方法可以更童趣点、合理点。
我重点讲解了五官的摆放位置,特别是眼睛和鼻子摆放正确的位置。可以让幼儿在摆放时和自己对比等等。
2、注意幼儿已有经验的整合。
3、对幼儿相互合作引导不够。活动中一些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幼儿可以请求已经完成作品的幼儿的一些帮助,教师没有安排快速的幼儿帮助他们,以至于动作快的幼儿很快,而慢的幼儿则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贴好的情况发生。
4、幼儿操作的时间过于简短。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由于教师给幼儿的提问过多,导致幼儿操作的时间有限,应该减少提问的时间,多一点让幼儿探索的机会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 纸 剪刀 松紧带 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说课
一. 活动来源
我们贵州黔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傩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傩戏是少数民族进行祭祀和表演的一种形式,除了具有祭神驱鬼逐邪的意思外,还充满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祈祷。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摊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而傩戏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凶猛的野兽,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这些充满了神秘和传说的傩戏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中班幼儿着迷于这些神秘的传说和面具,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认识我们贵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将傩戏这种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 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幼儿发展目标有这样的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就是希望幼儿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三. 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欣赏傩戏面具的特征,每一个面具都具备了人的五官,但在五官的基础上夸张变形成了突出的眼睛、粗大的眉毛、张大的嘴、尖利的牙齿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动物的特征和装饰的花纹。幼儿如果能掌握傩戏面具的这些特征,就会对傩戏的独特文化内涵有所更深的了解。
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能把自己对傩戏艺术的感受表现出来。为了不给幼儿的表现以限制,我没有安排示范的环节,就是希望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傩戏面具。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我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希望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发展,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傩戏面具艺术的魅力。
第二篇:傩戏流程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中国(贵州)“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暨中国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板底乡2015彝族“火把节”活动流程安排
时间:2015年8月8日 14:00—20:30
一、百草坪祭山活动 14:40—16:40
流程:布摩念经开场—鸣枪、放礼炮—念经迎祭—转山(主祭布摩领队—撮泰吉人员(曙光队负责)—助祭布摩—摇旗人员—摇铃铛人员—群众来宾)—念经回神—第2次鸣枪—弑杀牲畜(杀白鸡,准备:牛头、猪头、羊头)—念经(不低于5分钟)—撮泰表演上香—敬献祭品(祭品:牛头、猪头、羊头、酒;人员:暂定山神)—布摩念经—布摩、陈劲松等3人上香(第3次鸣枪)—撮泰上香(祭台下)—所有参与人员上香。祭山仪式结束。
地点:小百草坪。祭山活动包含迎祭,转山,回神,弑杀牲畜,向天地山神献祭品等。
人员:布摩1人(负责祭山具体事项),主祭布摩1人,布摩学校全体师生至少30(全部着布摩服装)、撮泰吉演员、各村群众演员600人(300人拿旗,300人摇铃铛)、唢呐10队、长枪4把。
道具:3台祭台,大鼓3个(建议打鼓人:龙再先、李贤安、文臣)3个装满五谷杂粮的大升子(1大2小),1张方桌,一块桌布,400面旗子,4把长枪,三个大砂锅、香、酒,牛、猪、羊、鸡(血)。
祭山活动具体由安洁负责。
二、迎 宾(17:40—18:30)
流程:祭山活动结束,前往板底古彝寨—迎宾仪式—参观阿西里西广场—参观撮泰吉扫寨活动—酒礼舞—参观板底古彝寨民居。
1、第一道迎宾:银门
“银门”设在百草坪垭口,圆木搭建碉楼,张贴红纸毛笔书写大幅对联:、、、(内容待定)横幅标语:欢迎您来到彝族母语之乡—神秘大板底
说明:由于时间关系,银门不设迎宾。
2、第二道迎宾:金门(20分钟)
(1)、第二道迎宾门为“金门”,设臵在步行街路口处,用竹枝搭建,从两侧拉彩旗(带)装饰。门楣正中书写彝汉文红底黄字“金门”,横幅标语:欢迎您来到戏剧活化石—“撮泰吉”之乡。张贴红纸毛笔书写大幅对联:、、、(内容待定)。
(2)、来宾在步行街路口下车,车辆前往老政府大门旁停放等候(安排车辆引导)。板底乡党政领导引导来宾通过“金门”
接受敬酒,前往阿西里西广场。
(3)、金门内:男女迎宾敬酒人员着民族服装,唱歌敬酒迎宾:罗晓芬(组长)、龙委、文友军、龙江华、龙华、龙俊超、龙光艳、罗钰、中小学部分男女学生(100人)。咂酒2桶、酒碗100个、小酒坛5个、倒酒4人。
(4)、“阿卖恳”队伍在阿西里西广场左侧演出,待来宾全部撤出广场后前往主会场(龙曼负责)。
(5)、民族广场内:大屏幕播放《神秘大板底》宣传片。
(6)、广场右侧:喝酒、罗外,8—10个男老人,着民族服装或披白羊毛毡、包头、大烟杆吸烟,面前放小酒坛1个,酒碗每人1个(龙再先负责)。
(7)、广场前放臵3坛咂酒,分别插3—5根咂杆;3坛咂酒后面、广场浮雕背景前:“撮泰吉”演员表演“撮泰吉”(龙再先负责)。来宾进入广场后,撮泰吉表演队并迅速前往文智家老房子进行扫寨、要鸡蛋(3个鸡蛋事先煮熟并用草绳栓困好)等表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提着鸡蛋一路戏耍前往老政府大门口十字路口,并把鸡蛋放入事先放臵好的火盆内,惹嘎啊布并带领表演队绕火盆三圈,嘴里念念有词。
(8)、在阿西里西广场不作停留,主要领导引导来宾随撮泰吉表演队、一路步行参观板底彝族民居至第三道迎宾门;沿途:每家1幅彝文对联(罗晓芬负责)。
(9)、此路段:“银门”入口——罗平家门口岔道——政府大
门口岔道处,每个岔道口及沿线需公安执勤人员共30人(需公安局支持警力,此段迎宾结束所有人员便迅速前往海草赛马场),确保道路畅通有序,禁止拥堵。
第二道迎宾门的人员调度、往返、道具收发由迎宾组负责。
3、第三道迎宾:铜门
设在老政府大门口岔道,门楣正中书写彝汉文红底黄字“铜门”,横幅标语:欢迎您来到火把狂欢高地——《阿西里西》故里。“铜门”两侧立两根圆木门柱,张贴红纸毛笔书写(或布标)大幅对联:、、、(内容待定)、(政府大门对联)
说明:由于时间关系,“铜门”不设迎宾。
三、彝族民俗活动(18:30—19:00)
流程:千人铃铛舞—撮泰吉等10余项民俗活动同时进行。
全面展示内容丰富绚烂多彩的板底乡彝族民俗活动。
1、开场舞:板底小学学生环湖跳千人铃铛舞,负责人:罗晓芬。来宾进入会场并开始。
2、下列各项活动同时进行:
(1)撮泰吉表演。待来宾进入停车场下车后,从树林舞狮敲鼓出来,反复在主会场扫寨3次,扫寨完毕在主会场左前方草
地上全过程表演(板底对负责);同时,曙光队的撮泰吉表演队需在海草赛马场活动板房前的草地上全过程表演。
(2)摔跤,各村6人。具体由文兴祥负责,前5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600、500、400、300、200元。
(3)翻毛蛋(村民、学生不少于20人),道具20个。具体由罗晓芬负责。前3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150、100、50元。
(4)、打鸡毛毽(村民、学生不少于10人),道具10副。具体由王智负责。前3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150、100、50元。
(5)、对山歌,人数不少于40人(板底村、新华村、雄英村、曙光村各负责人数不少于10人)。具体由罗高云、孟学江、李贤安、陈兴龙负责召集组织。
(6)、磨儿秋,人数不少于10人。具体由龙再先负责。前3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150、100、50元。
(7)、打秋千,人数不少于10人。具体由安永负责。前3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300、200、100元。
(8)、酒礼舞。具体由龙漫负责。
(9)、赛装表演,人数不少于30人。具体由文志超负责。前6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600、500、400、300、200、100元。
(10)、斗鸡,各村负责提供斗鸡1只。具体由松健康负责。前3名设立奖项,奖金分别为500、300、100元。
(11)、比火把(参赛方式:个人制作或村集体制作均可),奖金分别为1000、800、500元。由王江波负责。
四、演出和晚宴同时进行(19:00—20:00)
流程:板底彝族特色晚宴—300面旅游旗臶绕场游行—板底乡领导致欢迎词—舞台节目演出—万人齐唱敬酒歌(200人主唱)、集体敬酒。
1、演出活动(安洁、陈旭东负责)之前,由晚宴(刘刚负责,共80桌)筹备组负责把所有用餐桌凳按根据地形规范摆放好,每桌按10人计划,餐桌上摆放好1坛咂酒,10个碗,并摆放10套板底宣传片,齐备汤菜,拉警戒线隔离,杜绝闲杂人等混入。
2、主持人请各位来宾入座,县、乡党政领导引导来宾就座,各部门、村委、执勤人员要自觉参加维持秩序,杜绝闲杂人等趁乱混入。
3、音响控制台的联络由龙江华、龙光艳负责,要求熟悉所有节目,提前把各个节目所需音乐碟片送到音响师,确保不影响演出活动。
4、舞台背景墙顶上面正中插会旗,两侧各插3面(旗面为虎、虎、鹰)。舞台上、靠背景正中放臵高架(有站台)大鼓一面,两侧2个鼓,共需3个鼓架(1高2矮,彩绘装饰。陈旭东负责),两侧依次各放臵3个咂酒坛,酒坛内各插有3根咂杆。
5、所有来宾入坐后,乡直各部门、村委人员便围坐在外围,以便维持秩序和进出服务,演出队伍舞台两侧候场,现场调度组成员舞台两侧就位。
6、演出开始,陈兴龙举着“神秘大板底”旗臶先上舞台正中央站定,接着李贤安、龙再先、文臣三人分别举着印有龙、虎、鹰图形的旗臶排后,百草坪的300位旗手上台依次站定,主持人上台,并请板底乡党委书记陈劲松同志致辞。第一个节目(迎客歌)完,陈兴龙引领所有旗手从舞台左面下台绕湖奔跑一圈,回到舞台右面指定点放好旗臶(注:旗手上台为文艺晚会开始和结束时间),舞台演出不停止继续进行。
节目顺序为:
1、歌 曲: 龙 艺 《迎客歌》;
2、舞 蹈: 龙 顺 荣 《铃铛舞》;
3、歌 曲: “阿西里西”组合 《大板底姑娘》;
4、舞 蹈: 板底中学 《阿西里西》;
5、歌 曲: 乌撒部落 《草海之夜》;
6、舞 蹈: 板底中学 《撒麻舞》;
7、歌 曲: 火焰奇迹 《彝人之歌》;
8、月琴合奏: 龙江华等 《草海琴声》;
9、舞 蹈:龙光艳等 《欢乐彝寨》
10、歌 曲:阿姿阿巴、阿西里西组合《乌蒙情歌》;
10、敬酒歌 : 全体演员合唱 集体敬酒 《彝山杜鹃红》、《牛角盛美酒》、《干一杯》、《阿老表端酒喝》、《月亮星星伴你走》。
注:第9个节目结束,主持人上台宣布文艺演出结束,旗手和全体演员便同时上台,主唱敬酒歌,台下万人合唱。准备:敬酒碗100个,50斤咂酒,200面旗子,点火人员通道。
舞蹈排练安排:龙顺荣负责排练《铃铛舞》;龙光艳负责排练《阿西里西》;龙炜负责排练《撒麻舞》;龙江华负责排练月琴弹唱。
舞台服务:场景职能组负责。
五、篝火晚会(8:00—8:40)
流程:晚宴文艺表演结束后、迅速清场。布摩诵经祈福—布摩取火种—六组持火把骑马绕场—群众火把绕场—童男童女点火仪式—乌蒙欢歌联欢。
1、晚宴清场。龙再先、陈兴龙、松健康、王江波等四人各负责10张桌凳餐具清场;张银奎、杨玉军、李洪光、李祥等四人各负责5张桌凳餐具清场;陈军负责5张桌凳餐具清场;王智负责10张桌凳餐具清场;罗晓芬负责5张桌凳餐具清场。
要求:以上各负责人必须在10分钟内将各自所负责的桌凳
清场至指定地点,以便篝火晚会开始。
2、火堆设臵:在海中间支架筑台、用铁皮铺设,设臵1个直径3米的大火堆,6个大火盆。
具体事项由李剑平负责。
3、布摩取火仪式。布摩(待定)于舞台正中,六组(着长衫、系腰带、面部装饰、背那史旗、手持火把)、童男童女(着盛装、手持火把)第二排,其他布摩依次成第三排站后,布摩念诵经文,敬酒祝福,并点燃其面前火盆(在舞台前沿放臵6个小火盆,待六组点火用)。布摩火盆点燃后,六组依次上前取火,下舞台左侧指定位臵的骑马(安排6人牵在指定位臵,陈兴龙负责)绕湖一圈,回到舞台右侧下马(原在左侧6人迅速到右侧把马牵走)步行上舞台,分别点燃6盆火,从左下。其余手持火把人员在领队的带领下依次上台取火,并在领队的带领下依序绕湖,领队在环湖相遇处,带领队员跑内圈回转继续绕湖,直至该两队所有队员围湖首尾相接,方停止绕行自然站成内外圈。待两圈站定不动后,全场肃静,童男童女开始取火,并从舞台正中央预先安放好的梯子上缓步而下,顺着地毯通道走向湖中央主火盆(注:要用射灯移动照亮童男童女),将其点燃。之后,围湖而站的两圈人员依序将手持火把放入指定火盆。
点火出场顺序:篝火晚会(陈旭东负责)开始。各村支书主任负责组织人员排队(支书主任站前面领队),站在舞台前:王智、龙顺荣带领中学生分别站在舞台左右两侧为第一组,左上右
下、右上左下。(各组必须交待好路径)即:左侧第一组为王智,依次为第二组:清河村;第三组:安坪村;第四组:雄鹰村;第五组:新华村;右侧依次为第一组:龙顺荣,第二组:板底村;第三组:曙光;第四组:新胜;第五组:登底。另:干部职工组从洗选产方向点火把进场,小学组从公厕旁边点火把进场。(火把颜坤、王曦等人负责)此过程各组自由高唱板底民歌。
4、乌蒙欢歌音乐响起(龙光艳负责),狂欢开始。舞蹈开始。
5、篝火晚会进行40分钟左右,活动结束。
6、清场。(所有组委会人员)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欣赏《傩戏面具教案-师讯网推荐
美术欣赏《傩戏面具
相关领域:社会 美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 纸 剪刀 松紧带 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一. 活动来源
我们贵州黔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傩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傩戏是少数民族进行祭祀和表演的一种形式,除了具有祭神驱鬼逐邪的意思外,还充满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祈祷。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摊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而傩戏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凶猛的野兽,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这些充满了神秘和传说的傩戏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中班幼儿着迷于这些神秘的传说和面具,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认识我们贵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将傩戏这种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 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幼儿发展目标有这样的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就是希望幼儿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三. 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欣赏傩戏面具的特征,每一个面具都具备了人的五官,但在五官的基础上夸张变形成了突出的眼睛、粗大的眉毛、张大的嘴、尖利的牙齿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动物的特征和装饰的花纹。幼儿如果能掌握傩戏面具的这些特征,就会对傩戏的独特文化内涵有所更深的了解。
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能把自己对傩戏艺术的感受表现出来。为了不给幼儿的表现以限制,我没有安排示范的环节,就是希望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傩戏面具。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我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希望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发展,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傩戏面具艺术的魅力。
第四篇:傩面具教案
湘西民间美术之傩面具
张鑫
教学目的:
1.了解认识傩文化傩面具 2.傩面具的作用及特点 3.传承湘西民间文化之傩面具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傩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2.傩面具中凶神的制作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彩色笔、颜料、马勺纸、麻绳等 教学过程:(18分钟)新课导入:
一、播放视频:跳傩舞
简单认识傩文化,从中找到傩文化的最大特点:傩面具
二、傩面具的作用:
1.祭祀用品(代表作品:傩公傩母)
2.傩堂戏中娱人娱神(代表作品:民间世俗小人物)3.驱鬼逐疫(代表作品:凶神、人神合一、人畜合一)
三、傩面具中凶神的特点
1.造型、用材: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偏长)多用木雕刻。2.五官、脸:a.双眼突兀于脸颊,眉毛多用锯齿纹 b.鼻头肥张,鼻梁缩短(菱形纹装饰)c.血盆大口,嘴角尽量向耳根延伸 d.粗长獠牙悬于嘴外
e.伴有头饰胡须,额头多用曲云纹
3.用色:多用红色(朱砂),黄色(雄黄),黑色(石墨)。
四、傩面具的制作,课堂作业(20分钟)两人一组制作。
五、反思及点评(7分钟)1.点评作业
2.展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老司城遗址、土家摆手舞,土家茅古斯等),传承湘西民间文化继承意志。(端午节被韩国继承注册)。
第五篇:傩舞面具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教案
课题名称:傩舞面具
班级:2009级
姓名:王淼文
学号:20094106139 指导教室:蓝学会
傩舞面具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傩舞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教学难点:了解傩舞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
教学过程:
1.让学生欣赏傩舞面具
2.讲解傩戏的起源:傩戏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被称之为中国戏剧和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傩戏,由古代民族社会图腾崇拜发展而来,源自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盛行的一种“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
3.引入主题:表演傩戏时需要面具。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傩舞的形式。4.说明面具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面具是一种全球性的古老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性质的象征符号。面具是人类思维遗失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是在史前人类独特的心理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孕育诞生的。它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同事,原始实惠的狩猎活动、部落战争也是促使面具萌芽的重要因素。
5.傩面具的出现:要知道什么是傩面具,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语的语言,二十侗台语族的语言。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傩起源于原始宗教,在缘故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威胁没有抵御能力,一旦遇天灾人祸,只能用傩祭,这事一种原始宗教祭祀的巫术活动来祈告神灵,驱邪逐魔,弭灾纳祥。傩面具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动物的面具,第二阶段为鬼神的面具,最后一个阶段是传说中英雄人物的面具。傩面具的出现与远古时代的自然宗教的产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6.傩面具的艺术风格
虽浑厚、粗犷,但工匠制作是不乏精雕细刻、将就色彩,拙朴的民间造型手法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画出了民间神话中的神灵、鬼怪及传说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丰富,性格鲜明,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傩面具是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对神明崇拜的产物。
最后总结:深入挖掘、研究傩文化,同时注意保存傩文化的原生态,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愿傩这朵瑰丽的文化奇葩灿烂绽放、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