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合集)

时间:2021-10-27 11: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纸(课前打印好)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课件《它们一样多吗》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PPT课件

6、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二、小鸡和我们玩完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呢?——PPT出示对应排放的花朵(上排6朵花,下排6朵花)。

提问:花儿们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花朵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那你来告诉我红色的花和紫色的花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为什么呢?(都是6朵)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6)

小结:尽管这两排花朵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6朵。

三、花儿和我们做完数一数的游戏了,还有其他小动物也想来玩一玩,——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那你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为什么?(都是7只)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出示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四、小猴子跟我们玩游戏累了,我们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3、2、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五、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屏幕,PPT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香蕉,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3个,第三排是橘子,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香蕉的数量和橘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4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香蕉和橘子后面的圆圈涂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操作材料,在我们的材料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笔把每组数量一样多物品后面的圆圈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材料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教学反思:

《它们一样多吗?》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难点则是让幼儿很清楚的明白理解数量的守恒这一概念。通过上这节课我才发现,孩子们会因为大小,排列的顺序不一致,导致错觉将数量一样的物品认为是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游戏,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组的物品数量不变时,不论他们的大小,排列顺序怎样变化,其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通过自己的教学及老师的点评,我收获很大,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在课上语言的连贯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我多多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387字。

第二篇: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故事导入:

今天老虎大王在森林里召集了很多小动物,还想看看谁最棒。首先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摆放的两排小鸡(每排5只)

师:原来是小鸡啊!小鸡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我们面前。老虎大王说,想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这两排的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

小朋友:一样

师:老师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一样,老师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数完以后把相应的数字贴在小鸡的后面。

师:他数的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得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都是5个。

2.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队伍

师:现在呀,小鸡们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把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好了,睁开吧,看看小鸡们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

小朋友:第二排变长了(变多了)。

师:他说变长了,确实是变长了。那是不是还变多了,老师也不知道。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数。

师:他数出来两排都是5个,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原来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虽然有一排变成了长长的队伍,但是两排小鸡的数量还是一样多。

师幼一起说: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师:小鸡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3.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猴(每排6只)

师:接下来要出场的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猴啊。小猴们也排成了两排踏着整齐的步伐过来了。小朋友看一下这两排的小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朋友:颜色不一样。师:老虎大王又想考验一下我们的小眼睛了,它说,两排小猴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

小朋友:一样多。

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帮忙数一下。师:他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这两排小猴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师幼一起说:两排小猴的数量一样多。师:小猴们也夸我们小朋友很厉害呢。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三排小动物

师:快看,下面谁出来啦,它们已经等不及了,想要一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是小白兔、小狐狸和小乌龟呀。这三排小动物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出一样多”。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看到这里有三排小动物,其中有两排小动物的数量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并且说出它们的名字。首先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这三排小动物的数量。

师:这位小朋友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的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

师:数完以后我们发现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3个。师幼一起:小兔子和乌龟的数量一样多。

二、课堂练习

师:所有的小动物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呢!可是老虎大王它有点不服气。它还想最后考验一下我们。老虎大王准备了许多画纸,每一张画纸上有三排水果。它还说,要是哪位小朋友能从这三排水果中找出两排数量是一样多的水果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是最聪明的。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小朋友:愿意。

三、评价幼儿作品

师:老师这里有两位小朋友的给水果涂色的画纸,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画得对吗?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说。

师小结:原来啊,苹果有四个,草莓有三个,菠萝也有四个,所以我们需要把数量一样多的苹果和菠萝涂上颜色,草莓的数量和其他两种水果的数量不一样,所以不能涂。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要判断两样东西是不是一样多,一定要数出它们的数量,光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三篇: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活动一

活动名称:感知5以内数量(数数有几个)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并用点子表示数。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进行少量判断的经验。材料准备:教具:感知5以内数量一套。

学具:分图形做标记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实物),这上面有什么?有多少?数数有几个?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它,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

b、请1——2位幼儿上来画点子,画好后放在实物卡下面。

c、在玩游戏时,卡片是几,就用几的点卡表示,并且一边数一边说:“*个小鸡我用*个点表示”。(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我们还要玩前面的游戏“分图形做标记”“按规律排列”。(3)常规提醒

幼儿操作时边玩边做,做完后材料收拾好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用点子正确表示。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游戏参加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自己的新活动。(3)表扬学习中按要求活动的幼儿。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1-5(身上的数)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方便后面小朋友操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感知过1-5的数量。

材料准备:教具:1-5的实物卡一套,1-5的数字卡一套。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数量为1-5的实物卡6套,1-5的数字卡6套)数数有几个一组、排序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1)学习新游戏:

教师逐一出示1-5的实物卡:“这张卡片上有几个东西?”(1个)“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来表示?”(1)(出示1的数字卡)

“1像是什么?1表示什么?”(依次认识数字2-5,以同样方法)(2)提出操作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要相对应。(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操作的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卡拿出对应的数字卡认一认、读一读、数一数。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2)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

(3)教师小结:表扬能主动收拾,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三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6、7(小鸡捉虫)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巩固认识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遵守分组操作的规则,爱惜操作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数字1-5 材料准备:教具:数字卡6、7 实物卡6、7 学具:认识数字6、7:数字卡1-7各六张,实物卡1-7各六张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排顺序一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6的实物卡:“这张卡上有几样东西?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这是数字几?”(6)“6像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方法认识7)(2)提出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一读认一认。(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读数字是几。

3、评价小结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表扬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四

活动名称:去掉不同类的,找出相同类的(盖住不一样的)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不同的类别,并去掉不同类的物体。

2、能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分类物体的基础。

材料准备:教具:“去掉不同类(盖住一个不同的及盖住两个不同的)各一张实物卡。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认识数字6-7(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去掉不同类的(二组)(吃,穿,玩,用,洗涤用品类)。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实物卡,(水果类)这里面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哪样东西不是水果?怎么办? b、提出今天的游戏名称及要求:

引导幼儿辩认出是哪类物体,找出不同的物体,用瓶盖盖住。如果是两个不同类别的,就用瓶盖盖住两个。

c、请一位幼儿来,演示玩法,并进行操作过程。如:这是洗涤用品类,汽车不是洗涤用品应盖住。(2)介绍小组活动内容:

除了玩新游戏“去掉不同类”我们还要玩“认识数字1-5”“认识数字“6-7”(3)常规提醒: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玩后将材料放回原处再离开。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的游戏。知道幼儿正确区分别类。找出不同类的。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活动的人数。(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新活动。(3)表扬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幼儿。

活动五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它是谁)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能说出名称和区分,并做标记。

2、乐意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见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长方形若干、纸、笔、分类盒、其他形状。

学具:认识长方形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像什么?”(2)师:“这个长长的,方方的,叫长方形。”

(3)出示其他图形和长方形在一起,提醒幼儿进行区分做出标记。(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分组活动:

重点指导新游戏,指导幼儿找出长方形,认一认,并和其他图形分开,做上标记。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2)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六

活动名称:认识拓展ABB(智慧宫)活动目标:

1、学习按半范例按照ABB模式排列物体,感知物体的排列顺序。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以方便后面同伴使用。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学过按一一规律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大圆4个,正方形8个,半范例

学具:按规律排列两组(排形状,排花片各一组)

大小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两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出示圆形和正方形以及排序板:“圆形和正方形要排队,先站1个圆形,后面站两个正方形,按照这种顺序一直排下去。”(2)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叫“按规律排序”。(3)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和操作方法、规则。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按ABB规律排序,提醒幼儿收拾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表扬会排,能主动收拾的几位幼儿。

活动七

活动名称:认识前后、里外(快乐游乐场)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里外、前后位置,初步感知方位。

2、能仔细观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每天前后排队

材料准备:塑料筐、篮球、排球、玻璃瓶、乒乓球、羽毛球、动物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认识前后:

(1)篮球在前,排球在后:“桌上一个篮球,一个排球,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2)玩具小兔在前,小狗在后:“小狗和小兔排着队来了,小狗站在哪,小兔站在哪?”(3)请两幼儿排队:“XX站在哪,XX站在哪?”

(4)小结:“两个物体排在一起或两个人站在一起,排在前面位置的是前,排在后面位置的是后。”

2、认识里外:

(1)筐里一个篮球,外面一个排球:“篮球在筐的什么地方?排球在筐的什么地方?”(2)玻璃瓶里一个乒乓球,外面一个羽毛球:“乒乓球在哪里?羽毛球在哪里?”(3)筐里放小狗,外面放小兔:“小兔在哪里?小狗在哪里?”(4)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3、小结。

一个物体被放在或包在另一件物体的里面,我们讲叫做里,放在或摆在物体外面,我们叫做外。

活动八

活动名称: 7以内数比多少(比多少)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并愿意尝试和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会对应摆放物体。

材料准备:教具:筐一个,里面装有2种实物各20个,骰子1个(点数是7以内),排列板1 个,小盘子2个。

学具:7以内数比多少两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1-7一组 去掉不同类的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比多少”。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仔细看我们是怎么玩的。

(2)教师一边出示小筐一边说:“这个小筐里有两种东西,(问合作游戏的小朋友),你选哪一种?(幼儿选择)那另一种就是我的,你用你选的东西游戏,我用我选的东西游戏。”(3)师:我们每人拿一只小盘子,把自己选的实物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4)师:谁先投骰子?

师生共同商量,然后按顺序轮流投骰子,投到几就在筐里取几个自己选的东西,一一对应放在排序板上进行比较,边比边说:“几多几少”,多的一方,就将多出来的实物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作为赢来的东西,剩下的就放在筐里。直到有一方筐里取不出那么多的实物为止。(5)两人最后可以比一比谁赢的东西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师:这个新游戏叫什么名字?几个人玩?怎么玩? 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合作玩“比多少”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一一对应比多少,会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游戏。

3、活动评价:

师:你是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

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规则,判辩谁赢,讨论:如果两人要比的实物一样多时怎么办(送回筐中)。

活动九

活动名称:7以内的数量排序(小猴子摘水果)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能根据实物卡片上的数量匹配相应的点卡。

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感知过7以内的数量,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背景图两幅;1——7的水果卡片;1——7的点子卡片。

学具:水果卡片12套;点子卡片24套;小火

车卡片6套。活动过程:

1、小猴子摘果子(出示一片树林)

(1)师:小猴子家里有一个果园,它在果园种了许多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果树?(梨树、苹果树)

(2)师:秋天到了,这些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些水果全部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但是每个盘子里只能放一种水果。(请幼儿上台摘水果)

(3)师:这次听听小猴子让我们摘什么水果,分别摘几个?(请帮我摘6个梨子,7个苹果)

2、给水果排队

(1)师: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7盆水果按数量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个别幼儿操作,提醒幼儿要排在红旗的后面,红线的上面)

(2)师小结:像这样按1个柿子,2个石榴,3个橘子,4个芒果,5个琵琶,6个梨子,7个苹果排队的一个比一个多,我们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顺序排列。(3)师:水果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水果的数量,送相应的点卡。

3、分组练习

(1)第一组:给水果排队“请你给这些水果排队,排好后送上相应数量的点卡。

第二组:开火车“请你把车厢按照点子的顺序排在火车头的后面。

第三组:数数有几个三角形(复习)

第四组:给最多的打勾(复习)(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1)展示幼儿作品。

(2)引导幼儿示范自己的排列方式。(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排队的?)

活动十

活动名称:1——20数数(毛毛虫)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从1——20,知道20里面有两个10。

2、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好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平时有数数的经验。材料准备:教具:吸管若干。

学具:数数1——20一组;7以内数量排序一组;去掉相同的一组;7以内数比多少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吸管若干),教师这里有许多吸管,到底有多少个呢?用什么方法知道? b、请1——2位幼儿上来数一数吸管有多少个。(幼儿上台操作,手口一致数数)

c、师:一共20根吸管,20根吸管里面有几个10呢?(幼儿再次上台操作)教师介绍游戏:先数20根吸管,然后再数10根吸管,看看有几个10。(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数数”,我们还请小朋友玩一玩,7以内数量的排序,比多少,找不同的游戏。(3)常规提醒

下朋友数数时手和口要同时进行,数到20为止。游戏玩好后,用皮筋将吸管捆在一起,便于下面的小朋友玩。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数数,指导20里面有2个10.3、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一个幼儿上来再演示一遍。(2)表扬活动正确操作,守规矩的幼儿

活动十一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梯形在哪里)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的元素的图片或物体

学具:1.找梯形:不同形状图片,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画有梯形和其他图形的操作单,彩笔

3.送梯形回家:营造草地情景,上有各种图形、贴有梯形标记的小筐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房子,认识梯形。

(1)师:“这房子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顶是什么形状?(梯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出两者异同:“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两条边一样长,梯形四条边不一样长。”(3)出示各种图形,幼儿找出梯形,并能说出基本特征。

(4)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出示相应图片或实物)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找梯形,把藏在筐里的梯形找出来,数数几个,放上数字卡。(2)给梯形涂色:在操作单上找到梯形,把它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3)送梯形回家,把草地上的梯形宝宝送回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点数梯形数量。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在哪里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2)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二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变式(多变的梯形)活动目标:

1、能用梯形拼出一幅图案或在梯形上添画,创作新的造型,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2、能发挥想象力,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梯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学具:1.梯形拼贴画: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有各种图形、数卡 3.梯形画:画有梯形的纸、彩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梯形画,引发兴趣。

(1)师:“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数数这幅画上有几个梯形?”(2)请幼儿讲述。(3)讨论:我想拼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自己想拼一个什么画?怎样拼?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梯形拼贴画:用梯形拼成一幅画或图案。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给梯形涂色,数数有几个梯形,在旁边放上相对应的数卡。(3)梯形画:根据画纸上梯形的大小、方向想象它像什么,进行添画,创作出新的梯形。(4)教师重点指导拼贴梯形和梯形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专心创作。

3、交流操作结果。

(1)师:“你画了一幅什么画?梯形变成了什么?”(2)展示部分作品,请幼儿介绍。(3)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三

活动名称:高矮排序(娃娃排队)活动目标:

1、会比较7以内物体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序。

2、能主动参与新活动,并按要求操作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经能分辨出高矮。

材料准备:教具:高矮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娃娃图片。

学具:娃娃排队一组;数数(1—20)一组;7 以内数量排序一组;数数有几个一组。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7个娃娃),有几个小娃娃?他们想排成一队,请小朋友来帮他们排排队,好吗? b、请1——2名幼儿为娃娃排队

师: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讲出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c、介绍新游戏“娃娃排队”,提出排队的要求,在排序板上,看清标识,给娃娃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队。(2)介绍其他组游戏

师:除了娃娃排队游戏,还有梯形变式,数数(1——20),7以内数量排序等。(3)常规提醒:小朋友操作游戏后,将材料摆放好。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排队。

3、活动小结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幼儿上来演示一遍。(2)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活动十四

活动名称:ABC、AABB模式 活动目标:

1、能按半范例以ABC、AABB模式排列物体,感受物体不同的排列顺序。

2、爱惜游戏材料,遵守操作的规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排过ABB模式

材料准备:教具:半范例板ABC、AABB模式,各种图形若干

学具:ABC、AABB排序各一组、半范例板12个、各种图形若干

按数量分类记数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ABC半范例板:“这上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按照它们的顺序,后面应该排谁?”(2)请幼儿讲述、排序(3)以同样方式排列AABB模式

(4)提出操作要求:先看到范例板上几个形状是什么顺序,然后按此顺序排下去。(5)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玩法。常规提醒:不随意下位,主动遵守规则。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提醒幼儿仔细看范例板,正确接排。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操作自己的排法。(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五

活动名称: 7以内按数量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能按7以内的数量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数量,认识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独立完成作业,做完主动收拾活动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7以内数字

材料准备:教具:3-7的数字卡各一张、实物卡各3-4张

学具:按数量分类,计数一组:3-7的实物卡各3-4 张共6套、3-7的数卡各6张、分类盒6个

梯形涂色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实物卡:这些图上哪些图上的东西数量是相等的,请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一起。

(2)请幼儿讲述操作,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给图片分类。

师:“这些图片上的东西有几个?(3个)如果用数字表示,可用数字几?(3)”(以同样方式提问4-7的内容)(3)介绍名称与要求:

按数量分类记数:要先把图片分类,再用数字表示数量。(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鼓励幼儿先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再用数字表示,提醒幼儿做完收拾好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六

活动名称:7以内数量守恒(送信封)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物体。

2、按要求收拾活动材料和还原。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有关7以内物体的分类。材料准备:教具:信封、实物卡片若干。

学具:高矮排序一组;ABC、AABB模式排列

一组;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梯形变式一组。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7以内的实物卡片)这上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b、请1——2位幼儿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

师:请你找一找哪些卡片是7个?(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排列形式)c、介绍新游戏“7以内数量守恒”玩法

师: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把它放入数字“7”的信封中。(2)介绍其他组的游戏

除了新游戏,今天我们还要玩“高矮排序”“梯形变式”“ABC、AABB排列”等等。(3)常规提醒:活动完后将材料放入筐中,再去玩其他的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判断7的数量物体。

3、活动小结

(1)请一位幼儿上前来演示游戏的玩法,大家来判断。(2)表扬动脑筋,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十七

活动名称:拼图乐(图形组合)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2、发挥想象力,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各种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若干。

学具:拼图乐一组 排顺序一组

分类计数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1)学习新游戏。

①出示拼好的范例:这是什么?用什么拼成的?上面都有哪些图形? ②幼儿观察画面,说出几何图形名称。

③介绍要求: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玩新游戏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

(3)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十八

活动名称:按特征分类计数(海陆空)活动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能按规则操作材料,结束时收拾摆放好。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进行过有关分类的练习。材料准备:教具:按特征分类并计数一组

学具:拼图乐一组 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 按特征分类一组 ABC、AABB模式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出示图片)师:这上面有什么?(鱼、鸟、狗等),你能找一找在天空中飞的动物有哪些?在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在海里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b、请1——2位幼儿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的动物出来。c、教师介绍新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师:新游戏名称叫“按特征分类计数”,游戏玩时,将动物分类找出放入分类盒中,并插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介绍其他组游戏

如:拼图乐,7以内数量守恒,ABC、AABB模式排列的游戏。(3)常规提醒

先玩新游戏,玩好后将材料收拾摆放原位再跑组。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分类并计数。

3、活动小结

(1)请1——2位幼儿操作新游戏玩法。(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第四篇: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变成一样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在幼儿已有的数的学习经验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认识。通过添上1和去掉1使物品数量变得一样多的学习,为日后幼儿学习数的合成分解以及加减法奠定基础。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变成一样多 活动目标:

1.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1和去掉1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活动重点:

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活动难点:

学习用添上1和去掉1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活动准备:

1.三角形的积木6个,正方形的积木5个。2.铅笔、书本若干、幼儿用书。3.1-7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1.游戏“上下楼”,7以内的接唱练习。(1)幼儿练习数字1-7的顺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7级楼梯,自下而上分别标上1-7。

(2)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幼儿进行从1-7的顺数,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尝试进行7到1的逆唱。3.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同时说出1-6中任意一个数字,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进行接唱练习(可以只接唱一个数)。例如: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说3,幼儿就说4,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同时说出2-7中任意一个数字,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进行接唱练习(可以只接唱一个数)。例如: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说5,幼儿就说4。

2.探索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三角形的积木6个,正方形的积木5个,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是否一样多,什么形状的积木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它们一样多呢?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添上1和去掉两种方式都可以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3.按数取物的检查练习。

(1)教师:小马虎取东西总是不太准确,要么多1,要么少1,请小朋友来检查。

(2)教师:老师请小马虎去5个苹果(教师出示数字5),小马虎很快就取了回来(教师出示4个苹果),请小朋友来检查一下,取得对不对,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几个?还应该再取(送回去)几个?

(3)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铅笔、书本等物体的练习。4.打开幼儿书本,完成练习。(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要求。(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 活动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活动准备:

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图片演示,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图片羊、猫和鸡,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轻谁重?

2、让幼儿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从重到轻、从轻到重)。

3、演示动物图片,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⑴教师将图一: 一只羊等于三只猫

提问:一只羊和几只猫一样重? ⑵出示图二:

一只猫等于三只鸡。

提问:一只猫和几只鸡一样重? ⑶出示图三: 一只羊等于? 提问:那么一只羊和几只鸡一样重?(根据孩子的回答把9只鸡摆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图片,继续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⑴直接出示三张图片: 请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先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一只西瓜和几只菠萝一样重? ⑵出示第四张图片: 那么两只菠萝呢?

二、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探索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材料,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载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及教学反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 活动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

    大班数学教案:水一样多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一样多吗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2、标有刻......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内容,由哪种材料容易吸水,纸的观察,古代的造纸过程和我们来造一张纸,四个部分组成,我把它整合成了三个......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认识了材料的硬度和柔韧性这些物理性质之后的一个有关材料吸收性以及纸的观察和造纸的实验,这节课我只......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与感想 李加佐 《它们吸水吗》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4课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曾庆华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一张纸的特点;第三个活动是我来造一张纸。记得以前的教材是没有第一个活动的,第二个活动是一节课,第......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评语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评语 你是一个聪明、好学、懂事的孩子。你非常的优秀!你现在的表现欲望很强,同时你的表现力也相当不错!每当老师看见你在台上精彩表演时,老师都很为你感到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