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2-08-29 18:1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言》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言》教学教案》。

第一篇:《寓言》教学教案

《寓言》教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难点/重点: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学七嘴八舌)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各抒己见)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教师也不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教师用书)

《寓言》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寓言》教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了解《伊索寓言》。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四、细读课文,鉴赏提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五、自主学习,阅读《蚊子和狮子》。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八、布置作业。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九、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十、课后反思。

《寓言》教学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

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

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

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的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寓言》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附:板书设计

《寓言》教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a.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b.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寓言》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

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

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寓言》教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则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

道理,结合例子,获得效益。

2.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语言说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狐狸和葡萄》

1.指导看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它变得怎样了,又是怎样做的?

“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象一下,它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呢?

3.结果怎样?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齐读第三段,体会寓意。(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

《牧童和狼》

1.默读第1、2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后交流)

2.齐读第1、2段,体会牧童前后“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听后有什

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类似的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事情吗?

4.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说谎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蝉和狐狸》

1.学生讨论:“圈套”指什么?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2.细读第2段,思考:怎样骗的?(划出表现狐狸行骗的词语)

3.默读3、4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

4.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

什么?

5.齐读第5 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6.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三.总结、1.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经验教训。

四、作业:自学《我读书我快乐》。

附: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葡萄:诱人。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

《牧童和狼》:

狼没来

牧童: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蝉和狐狸》

狐狸:想吃蝉,设圈套

蝉: 善于观察、思考,存有戒心

(聪明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分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

3、结果怎样?

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

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

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

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

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在清楚了寓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续写寓言,既是对寓言内容的巩固,又很好的提供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信息反馈

教后随笔

《寓言》教学教案1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活动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对字词有哪些质疑?学习生字,释词掌握识字方法,理解重点词识字释词。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两则寓言各讲了件什么事?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读文交流,汇报成果了解寓意。

活动4.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飞卫让纪昌分哪两步练习眼力呢?读文讨论讨论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

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教学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略)

《寓言》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寓言》教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

一、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

二、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三、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

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

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

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

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四、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

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

 五、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

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六、以同样的步骤学习《落难的王子》,提倡同学间的合作

文章中只写了一个场景来表现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设计出吻合其性格的其他场景?当时的王子的表情和动作、眼神应该如何表现?厄运落到他的头上的时候,王子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你将从哪些方面去注意?等等。

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的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疑难问题: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极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等。

蕴含的道理: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七、请学生自告奋勇地有表情地朗读两则寓言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周国平著的其他寓言,并体会寓言的寓意。

2、课外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xx年版)

《寓言》教学教案15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

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

1、概括复述要点。(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片吗?

师: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寓言两则》。(指导“寓”的写法)

师:我们当时讲过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新的寓言两则之一 “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师:读了课题,你能猜出“亡羊补牢”讲了些什么吗?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好

师:那有谁知道“亡”和“牢”是什么意思?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来我们要了解一个字的意思,不光可以通过字典这个好朋友,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补牢”猜出“亡羊”的原因吗?“亡羊”和“补牢”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用 “谁 干什么 怎么样”来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羊又丢了,(),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生: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幻灯出示)

师:在这句话中“圈”是多音字,还读什么?组词?

生:quan圆圈

师:(链接幻灯出示)齐读

师:(幻灯点红“窟窿”这个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教我们读读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读,洞

师:这两个字很复杂,上边都有“穴”字头,写“窟”的时候要注意“穴”要盖住下面的“屈”。请同学们仔细观擦“窿”字,你想提醒大家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别忘了少写一横

师:再看看这个“叼“字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养羊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所以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师:同学们看到养羊人因为羊圈破了第一次丢了心爱的羊,(板书:第一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看来你们都很关心养羊人。

师:其实关心养羊人的不只你们,还有谁?

生:街坊

师:街坊是什么人啊?那街坊看见了是怎么说的?

生: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出示幻灯片)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生:劝 赶快

师:街坊劝他干什么?

生:补牢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街坊,一起来劝劝这位养羊人吧!

生:齐读

师:你看你们和街坊都这样关心养羊人,那养羊人听劝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那他又是怎样想的呢?(点评:通过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养羊人根本不听劝告不补羊圈。(板书:不补)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养羊人,你看,好心的街坊苦口婆心,而你却无所谓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真心实意,而你却漫不经心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你却毫不在乎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分角色体会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的满不在乎,好吗?现在男同学就是街坊,女同学就是养羊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吧!

师: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口钻进去,叼走了羊。街坊知道了很着急非常关心地说:

男生:(“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是呀,可是养羊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女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养羊人不补羊圈,你认为这样对吗?

生:错

师:(板书:错)

师:你从文章中哪儿看出他“错”了?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生: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才第二次丢了羊。(板书:第二次)

师:这就是养羊人“亡羊”的整个过程。(指着板书说)

师: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段,划出有关句子。

师: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幻灯片出示)你能用(“要是……就……”或“如果…就……”)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师:同学们,养羊人看到自己心爱的羊儿被可恶的大灰狼叼走,他很后悔:

师: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是啊,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修补了羊圈(板书:修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正当养羊人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是啊!正因为养羊人赶快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改正了错误(板书“改”),所以从此,他的羊

生:再也没丢过。(幻灯片出示)

师:看来养羊人现在后悔还不晚,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会养羊人的后悔吧!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养羊人“补牢”的整个过程。

师:反过来想想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生:羊会丢光

师: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知错就改)(板书:“知”“就”),就(不算晚)。(板书:”未为晚矣”完成板书)

师:(总结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寓言“亡羊补牢”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听街坊劝告,(不补)羊圈,做法(错了)。第二天,羊又丢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补好)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明交流

生:汇报

师:这些都可以用它来概括那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师:同学们,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不仅在《战国策》,在《庄子》《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中,也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正等着你们课下去看呢!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 补牢 —— 未为晚矣

第一次 不补 错

第二次 修补 改

第三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第四篇:寓言《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第五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下载《寓言》教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言》教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

    一、 导入新课1、 (板书:寓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生齐读)寓是个生字,大家都会读了,真不错,谁也能再来试试?(指名读)2、 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寓言?(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简单......

    寓言两则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揠苗助长》)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

    寓言优秀作文

    寓言优秀作文 寓言优秀作文1 今天,村子里的所有动物都知道明天晚上大家都会去参加舞会,动物们都非常开心!都在准备明天穿的舞裙!孔雀丽丽当然就不用穿了,因为它的尾巴就像五颜六......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五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

    30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懂得对意外的......

    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教学教案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寓言故事......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一、课题: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9 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认“竭”字,会写“盼、疲、竭”字。理解“揠苗助长、盼望、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终于、精疲力竭、白费、”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