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上饶县七中
刘晓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本章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 打下一个基础,学习有关动物运动系统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本质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巩固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在探究实验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模拟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重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及相互关系,需其他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2、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强,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时期,以人体为例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的积极性会较高,便于学生接受。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凤爪(鸡爪子)、解剖刀等。
学生:两块硬纸板(或硬塑料板)、两根皮筋、剪刀、图钉(或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通过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兴趣,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所表现的如:捕食、求偶、迁徙等行为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是依靠哪些身体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带着这些问号,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三、新课教学: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指导观察哺乳动物家兔和人的骨骼图,重点观察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基础。
设疑: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结的?
每四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对照教材上的关节模式图解剖观察鸡爪子。培养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实验安全。
小结:骨与骨之间是通过关节来连接的,它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其适合运动的特点是:既牢固又灵活。
进一步提问:人体有哪些关节?根据你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哪些关节在体育运动中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结合学生自身的体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小结过渡: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活动的连接,它为骨的运动提供了可能性,那么骨运动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呢?(学生能回答出肌肉)准确地说是附着在骨上的肌肉,也就是骨骼肌,大家想知道它的形态结构吗?
播放动画:动态展示骨骼肌的结构(肌腹、肌腱)和收缩、舒张的形态变化(收缩:变短变粗;舒张:变细变长)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肌肉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刺激消失时舒张开来。有人把肌肉比喻为拉车的绳子,因为靠绳子只能向前拉而不能向后推。如果让车倒退,还需要在车后面另拴绳子。因此,任何一个关节的活动都需要两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设疑:骨骼肌为什么能使骨动起来,它是怎样着生在骨上的?下面用我们手中的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用两根橡皮筋代表一组相互配合的肌肉,用两块硬纸板或塑料板剪成骨的形状代表两块骨,两骨的连结处用一个图钉或细铁丝固定代表关节。
四人学习小组动手探究,分工明确,各尽所能。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小结:动物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牵引骨围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播放屈、伸肘flash动画,动态展示屈、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协调配合,同时学生做屈、伸肘动作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疑: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各种运动吗?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观看录像、小组讨论,总结出动物的运动不仅要靠运动系统还要靠神经系统的支配,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各种运动。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回顾,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五、练习巩固
精选习题,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为了探究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小民让妈妈买来去毛的生鸡翅,用来观察骨、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关系,请帮小民完成他的记录。
1、用两只手捏住鸡翅的两端,向内、向外做伸缩运动,发现 _______(可以完成、不能完成)伸缩运动。
2、用解剖刀和解剖剪除去鸡翅上的皮肤,会看到________ 是附着在骨骼上的。
3、捏住鸡翅两端,做伸缩运动,肌肉会在_______的牵引下,围绕着 ______运动。
4、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小民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市一O一中学
第二篇: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的运动是依赖一定的结构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理解运动的形成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动物骨骼,肌肉和关节,并结合自身的构造,增强对运动系统的理解,提高判断逻辑思维。2.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系统和运动形成,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正确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
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过程
四、课前准备
课件,运动结构和形成视频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列举一些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图片,引出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而运动需要依靠一定的结构。
(二)新课: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
(1)以哺乳动物为例,我们要运动迅速,是趴着快还是站起来跑的快?(引导学生说出骨)我们的手臂想要做出各种动物,是骨头自己要动的,还是有东西拉着动呢?(引导学生说出肌肉)如果我们的手肘关节不动,让手臂上的骨头直接动,能成功吗?(引导学生说出必须有关节)(2)教师再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
(3)其中骨起到杠杆作用,关节是支点作用,肌肉是动力作用 2.关节
(1)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的。其中关节囊分泌滑液储存在关节腔里
(2)关节的灵活性:关节软骨和滑液
关节的牢固性:关节囊和韧带 3.骨骼肌
骨骼肌至少分布在两块骨上,中间粗的是肌腹,两端细的是肌腱。4.运动的形成
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 5.屈肘和伸肘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动物想要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如果同时进行,则为非运动状态。
如:当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当双手拎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运动员做十字吊环立在半空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三)小结
(四)练习1.课后练习
2.练习册该节练习
七、板书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二)运动系统的组成
(三)运动的形成
第三篇: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
江西省崇仁一中 李陆水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由于有关人的运动的内容安排在“体育与健康”中学习,“体育与健康”课基本不会上,这给这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使用直观教具,注意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②掌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③说出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领悟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②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揭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②难点:总结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领悟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教具准备
家兔的骨骼标本,关节的模式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1.教学法;实验观察法 2.重难点突破法 教学过程
一、引课
同学们知道2008年8月8日在我国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什么体育盛会?(第29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的骄傲,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健儿矫健的运动身姿。说到人的运动,我们一定会想到动物的运动,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跳跃、奔跑等。那么动物的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动物的运动。(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问: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不要求学生一定回答正确,只要能说出一二即可)。2.教师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不活动的连结
运动系统 骨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关节
骨骼肌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崇仁一中
李陆水
(二)观察与思考①
1.对照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重点观察前肢骨和后肢骨,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
2.学生讨论后教师介绍家兔骨骼标本的前肢骨和后肢骨。
(三)观察与思考②
1.教师出示关节模式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关节的结构。2.教师介绍关节各部分的结构: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3.思考与讨论: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4.教师归纳总结: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四)观察与思考③
1.教师出示“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2.教师归纳总结:
一组肌肉的两端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这有利于肌肉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完成动作。
(五)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如吊车臂与车体之间)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也都有关节)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是)4.举例说出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动关节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处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佩带护腕、护膝等。)
(六)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骨骼肌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不能运动。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引。出示挂图,介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肌腱:两端较细的乳白色部分
① 结构:骨骼肌
肌腹:中间较粗部分
② 功能:
问:骨骼肌的功能是什么?该功能是如何产生的?
师: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崇仁一中
李陆水
2.屈肘和伸肘动着的产生
肱二头肌收缩
① 屈肘
肱三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
② 伸肘
肱二头肌舒张
体会: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议:在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归纳:肌肉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来完成运动。4.提问:产生运动是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教师归纳: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七)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问: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
2.师:哺乳动物靠四肢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悟:生命在于运动。
动物的运动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而我们人的运动又何止这些呢?人在发育未成熟前多运动、勤锻炼,可以使各种器官长得更健全,功能更完善;成年后运动可以使人更强壮,且做到劳逸结合,以便更好地迎接新一天的工作;老年人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肥胖症、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疾病。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生命在于运动。青少年在学习之余不要忘了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便能更好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先有学生分小组讨论教材P.31第1、2题,后由教师讲解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知道了运动系统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一步领略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总结了运动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明确了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领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五、课外作业
模拟制作: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崇仁一中
李陆水
第四篇:动物运动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 播放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 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 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组讨论
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经验 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解剖和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2.改进措施
关节结构的观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哺乳动物的关节。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七、点评
1.优选媒体资源,展示运动之美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届雅典奥运会“亚洲飞人”刘翔飞跃跨栏的一瞬、女排姑娘顽强的最后一扣、射击冠军王义夫紧扣板击、篮球“巨人”姚明一记重扣„„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再次拨动师生们激动的心弦。为国争光,体育强国,运动之美,力的炫耀。荧屏又翻动着猎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争斗、大象与它的孩子们欢快地洗浴、海面游动的鲸喷溅着高高的水柱、丹顶鹤在空中展翅飞翔„„这些图片材料是要告诉学生们──人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运动的和谐,运动之美。2.探究关节的秘密,开启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标本,看看骨与骨的连接,耸耸自己的肩膀,摇摇自己的臂膀,交叉双手转一转手腕,脚尖触地晃动一下脚踝,感受的是关节、骨与肌肉的关系。托起手中的解剖盘,白白的“凤爪”任尔挑选。轻轻地划开鸡爪上的皮肤,剪开肌腱,触摸光滑的软骨,了解关节的结构,感受它的牢固、柔韧与灵活。稍然地实现着“做中学”。3.模拟制作体验过程,关注评价激活思维
两片天蓝色塑料薄板,两个橡皮筋,几个图钉,试一试模拟探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关系。若要模拟制作的成功,先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伸肘与屈肘动作。耐心地体会,细致的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两块骨骼,图钉相当于连接骨的关节,橡皮筋联合起来模拟伸肘与屈肘动作时的骨骼肌运动情况。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请上台来一一叙述制作的道理,有不合适的地方,先由本小组同学给予纠正,后由老师予以评价和指导。重在过程与能力建构,认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4.认知过程为美的追求,思与想的系统升华
动物具备了关节、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种运动吗?回忆动物世界的精彩,吟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丽诗篇,明白了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需要能量的供给,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这样才能实现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感性认识的体验,理性思维的提升。
第五篇: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48)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阐明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概述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4、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方法,尝试用语言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重点:
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各抒己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了动物的运动,并触及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录像机、记录单等记录评价
二、概括总结:肯定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延续感性认识的思路,将动物的运动方式概括成几类。
三、小组总结。布置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怎样来判断具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属于那一类呢?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四、归纳概括:充分肯定学生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如何去观察、发现动物运动时的特点,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运动方式的资料(必要时可以重复连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特点。运用投影仪,使学生将重点知识整理在笔记上。Ppt链接地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ppt
五、课后拓展:人能不能飞起来?如果能,怎样才能飞起来? 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绘制图纸,qq群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