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西关中学 董民亮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2)了解磁感线可描述磁场。(3)能探究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简要说明:本节目标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确立的。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有不同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把“探究过程”作为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探究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教学难点:
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简要说明:本节课把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作为重点,这是改变传承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磁”,如磁化杯、磁铁等,你们知道哪些有关“磁”的知识或故事?
生甲答:磁铁可以吸引铁。生乙答:指南针可指南北方向。
生丙答:《海尔兄弟》中有一个故事:他们在海中航行时,靠近一个小岛,奇怪的是,小岛把船吸过去了,怎么也挣脱不开。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把电线绕在船上,接通电源后,小船与小岛互相排斥,小船离开了小岛。
生丁答:我国古代用罗盘指示南北方向。师: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有关磁的问题。(板书:
一、磁场)
二、新 授
师: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磁石了。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作的。你们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磁体,它们都有共同的性质。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体探究出它们的共同性质吗?
(说明:让学生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手中有各种磁体、铁屑、铁钉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评估。)师问:你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甲答:磁体能够吸引铁屑、钢钉。
生乙答:用磁铁吸引铁屑时,发现有的地方吸引的多,有的地方吸引的少。师问: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同学们观察一下,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生答:有两个磁极。
师问:这两个磁极怎样命名?
(说明: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多种命名的方法,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最后让学生认可一种最合理的命名方法。)
生甲答: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
生乙答:南极也可叫S极,北极也可叫N极。(板书:1.磁现象:磁极:N极,S极。)
师问:既然磁体有两个磁极,那这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磁体探究一下。
(说明:让学生讨论。先猜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再讨论实验方案,最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问: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两个磁极是互相接触后才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现象的吗?
生答:不是。两磁极不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师问:那么它们之间这种力的作用是怎么发生的呢?
师:(演示实验,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说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猜想磁针偏转的原因。)生答:磁体与磁针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
师答:对。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磁场。(板书:2.磁场)
师问:自然界中,有许多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它们的? 生甲答:空气看不见,我们通过风而知道它的存在。
生乙答:电流看不见,我们通过电灯发光、电铃发声而知道它的存在。师:磁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怎样来认识和研究它呢?(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
生答: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师问:现在桌面上有一根外面包着布的条形磁铁,怎样才能判断出它的N极?(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讨论后再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种,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生甲答:用线把磁体吊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北的一端是N极。
生乙答:将一根磁极已知的磁铁的S极靠近该条形磁铁,与S极相互吸引的就是N极。
生丙答:把一个小磁针靠近磁铁,与小磁针S极相互吸引的是N极。
师问:如果把几个小磁针放在这块条形磁体的周围不同的地方,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
(说明: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生答:磁针所指的方向不相同。
师问:在磁场的同一个位置放上不同的小磁针,它们的指向相同吗?(说明:让学生实验,观察现象。)生答:同一位置上小磁针指向相同。
师问: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指向不同,相同位置指向相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生答: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师问:那么磁场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呢?
生答: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师问:如果我要知道磁场中某一点的方向,应怎么办? 生答:在该点放一个小磁针,看看N极的指向。师问:若要检验磁场中某几个点的方向,应怎么办?
(说明:教师故意在一条曲线上放几个小磁针,让学生观察,为研究磁感线作铺垫。再在磁铁另一侧放几个小磁针,让学生看磁场的方向,似有规律。)
师问:如果要把磁场中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应怎么办?(说明:让学生讨论,回答。)生答:放更多的小磁针。
师问:我们没有更多的小磁针怎么办?
(说明:让学生把不带磁性的铁钉放在磁体一端,这时铁钉也可吸引铁屑。学生讨论:铁钉原来无磁性,可放入磁场后也具有了磁性。)
师问: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所以,我们可以用铁屑来代替小磁针,显示出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演示:在玻璃板上均匀撒铁屑,并投影放大,先让学生看铁屑排列有无规律,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投影放大,并轻敲玻璃板,再让学生观察铁屑的排列特点。)师:由此看来,磁场各点的方向是有规律的。用铁屑显示各点的磁场方向很不方便,但可以沿铁屑的排列形状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说明:让学生猜想一下这些曲线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套上仿照铁屑排列的曲线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再在不同曲线的不同点分别放上小磁针,由此得出磁感线的概念。)
(板书:3.磁感线是能形象地描述磁场方向的曲线。)
师问:同学们从画出的磁感线上可否找到磁感线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答:从N极出发,回到S极。
师问:同学们身边有许多磁体,你们知道它们周围的磁感线应怎样画吗?(说明:让学生用手中器材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所得结果互相交流。)师问: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近乎指南,另一端近乎指北,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说明:让学生讨论,交流。)
生甲答: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生乙答:说明地球两极有磁场,其他地方没有磁场。
(说明:对于乙的说法,让学生展开讨论,反驳,最后确定乙的说法不恰当。)师:有关地磁场,在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已有记载。但地磁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现在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小 结
让学生总结出研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反驳)→得出结论。
四、作 业
找一根缝衣服用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几种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看怎样做才能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1.注意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
本节课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学科的本位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如“磁针”、“磁化杯”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
3.注意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本节课让学生进行两个知识点的探究,通过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学生交流有关“磁”的知识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实验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磁场,并探究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把“磁化钢针”作为作业题,让学生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点 评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学例案,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教学思想,确立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确定,转变了教学观念,使学生保持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也能互相合作,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了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
在本节课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由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了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学习。
三、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突破“磁感线”这一难点中,本节课采用分解难点、由浅入深、各个击破的方法。即由磁场中一点磁针的N极指向开始,再在磁场中四个不同点摆放小磁针,把四点的磁场方向分别显示出来,尽管方向不同,但又隐约发现磁针N极指向似有规律。要把这个面上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可放更多的小磁针,因此用铁屑代替小磁针。由此引导学生建立起“磁感线”这个物理模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帮助学生步入自由性学习的轨道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本节课在此方面做得很优秀。
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利用自制的多用磁针盘,把磁场中的磁针、铁屑进行实物投影放大,大多实验探究放手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课件、投影片频频出现,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在不断变换刺激的同时加快了循环速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率和教学效果。总之,本节课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值得推广,供各位同行参考。
第二篇:《磁场》教学设计和反思
《磁场》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的应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分析
磁场这个概念,是本章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磁感线是人类设计的用来描述磁场的,磁场的基本元素都用它表述出来了,这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磁铁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上。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声、光、热想象的学习,过渡到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的学习,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学生对于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很不熟悉,真正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节内容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一是利用转换法,通过对放入磁场中的多个小磁针的受力情况来认识磁场;二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学生最擅长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归纳总结,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过程。为了很好的帮学生将这两个思维过程进行衔接过渡,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顾: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小树弯腰,电流通过白炽灯灯丝使其发光,让学生理解转换法的实质: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它对其它物质产生的效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的认识该种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认识它。
2、创设情景:磁铁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不同位置的指向不同。引导学生利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场是有方向的。
3、对光线这种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用带箭头的射线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常见的点光源白炽灯为例,在黑板上画出白炽灯周围的光线分布情况,向四周发散,向学生说明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射线的疏密表示出了光的强弱,离白炽灯越远,射线越稀疏,光越弱,白炽灯周围本来没有带箭头的射线,这是为了研究光的性质,让人类的知识能够通过纸质的文字图片传承下去,根据光的现象和性质进行抽象,而人为的画上去的,这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同样
也可以给磁场建立物理模型,让人类对磁场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纸质的图片文字传承给后人。
4、创设情景: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从每个小磁针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物理模型——磁感线,虚线上的每一个虚点就好像是每一个小磁针,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画上箭头,和光线类比,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铁的两级磁感线密集,磁场也强,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强;离磁铁越远,磁感线越稀疏,磁场越弱,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弱,并现场演示。教学过程设计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铁钉移动?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吸引铁钉就是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的物质进行的。
2、采用教学策略设计一,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风——小树弯腰的程度和方向;电流——白炽灯发光的强弱;温度——液柱的长度;磁场——小磁针受力后的指向。
3、创设情景一:放一圈较大的小磁针,学生观察它们的指向,然后在它们的中间放入条形磁铁,观察它们的指向,拿走磁铁后再观察指向。引导学生分析:磁场的客观存在;不同位置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不同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小磁针指向不同的方向;最后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4、采用教学策略三,以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过程为例,向学生传授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物理规律的。
5、创设情景二: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杂乱无章排列的微小铁块,被磁铁磁化后成为许多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大磁铁周围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排列的非常有规律,我们把这些小磁针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每一个虚点就好像一个小磁针,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和光线类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这种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的。
6、学生练习:观察教材图9.2-3,讨论教材想想议议
7、地磁场。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力的作用呢?得出概念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学生观察地磁场的分布情况。说明宋代的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8、教学评价:见下面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检测题: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改点的磁场方向。B、地理的北极就是地磁场的北极。
C、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D、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
2、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天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的 极出来,回到地理的 极。海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 导航的。
4、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画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
5、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四题,列举一些应用磁体的实例,并说明好处。评价反馈矫正方法:
第一、二、三题让学生集体回答,然后进行矫正;第四题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图做,让下面的学生帮忙矫正;第五题学生讨论举手作答。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的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初中物理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很好的衔接起来了。
2、本教学设计没有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动画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是学生能真实感受和看得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对已有知识的分析,结合物理情景,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分析,留给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很充足,是一节返璞归真的物理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3、本教学设计中对光线和磁感线物理模型的说明和类比是原创性的教学策略,虽然对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进行了加深,但是学生通过类比和实验验证是可以理解的。
4、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免费的课堂作业资源,选择了五道题,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反馈矫正方法,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对本节课进行了有效评价。没有表演课中常见的另外印制的评价题,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学生的年龄小,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所以学生就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家长的督促,教师的严格要求,“严”不等于打孩子,爱“”不等于骂孩子,而是对学生要有严格要求,要正确教育,指出错误,加以改正。
第三篇:第九章第二节《磁场》教学设计
第九章 电与磁 第二节 《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重点:感知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难点:感知磁场的存在。课前延伸:
1.任何一个磁体都具有吸引________的性质,都有________个磁极。分别是_____________。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磁化。
列举磁化优点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磁化害处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
5.地球上各处都能用指南针方向,说明地球周围存在______叫______。因此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极分布。地理北极附近有______,地理南极附近有______。
6.磁场的描述可以用_______描述,它都是从磁体的_____极出发,回到_____极。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场
1.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周围,会怎么样?
2.把钢针放在磁体磁极周围呆一会儿,钢针会带磁吗?看钢针能否吸铁屑。、3.一根条形磁体的外面包着一层纸放在桌上,它的N极是哪端?用一磁针来探测一下。
4.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地方(上下,平面),磁针所指方向相同吗?
各小组做一做以上小实验,思考:磁体周围空间中有什么?
结论:1.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_______。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一个基本性质:它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极间相互作用,磁化就是通过它发生的。
2.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是_______(“空间”“平面”)。3.磁体周围磁场是_______的。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为那点磁场方向。
练习一:1.磁体周围存在_______,磁体间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_发生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_____________________。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研究磁场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易认识,但我们像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通过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空气一样。通过磁体间相互作用认识到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这种方法叫类比法。想一想,研究什么现象还用到类比法? 探究二:磁场的描述——磁感线 1.演示磁场的方向
(1)如课本P64,图9.2-2在条形磁体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N极的指向,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一些铁屑,玻璃板下放一条形磁体,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2)换用U形磁铁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讨论。问题:怎样在纸上形象的画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结论:(1)依照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这些曲线的方向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2)规定: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3)磁感线只是帮我们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磁场真实存在,磁感线不存在。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空间。不只在一个平面上。
练习二:1.为了形象的表示磁场的情况。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_______的曲线画出来,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______________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_______。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_出发回到磁体的_______极。
3.磁感线是一种为研究磁体周围磁场而假想的曲线,它_______(“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和该点磁场方向_______。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_______。磁感线(“能”“不能”)交叉。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标出下列磁体磁感线方向或根据磁感线标出磁极。
探究三:地磁场
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各地的指南针都能指南北?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_______。共同研究地球的磁场,找出地磁北极在_______,地磁南极在_______。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比西方早400年发现地磁两级与地极两级并不重合。练习三:有同学提出猜想,月球上是否有磁场?请你找出教材,说出探究步骤及判断方法。课后延伸: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B.在磁场中铁屑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体周围一条磁感线的方向如图9-2-1所示,试分别确定磁体和小磁针的N、S极。
图9-2-1 3.小磁针在图9-2-3所示的位置静止,请标出磁体的磁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图9-2-2
4.一位科学家在野外考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在竖直方向,且N极朝下,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A.赤道附近B.地理南极附近C.地理北极附近D.一座山顶上 5.在一个圆形纸盒里藏放着一根条形磁铁,在盒子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涂黑端为N极),这些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9-2-3甲所示。则图9-1-4乙中能正确反映盒中条形磁铁放置情况的是()
甲
乙
6.如图9-2-4所示,一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图9-2-4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7如图9-2-5所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磁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图9-2-5 8.根据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分别标出图9-2-6甲、乙磁体的N、S极,并画出磁感线方向。
图9-2-6 9.如图9-2-7示,已知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或某点所放的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
图9-2-7(1)试在图甲中标出A、B、C三点的磁感线方向;
(2)在图乙中标出放在A、B、C三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以及磁针的N、S极;
(3)在图丙中标出小磁针将会发生转动的方向。问题随着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中国很快就要实现探月计划。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月球可能像地球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并且也有“月磁”南极和“月磁”北极。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小红的猜想。
第四篇:《磁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知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
1、磁场的概念。
教学难点: 磁场概念的形成。
教学器材: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玻板、铁屑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磁性?
二、引入课题
师问:为什么放在磁铁附近的大头针在没有直接接触到磁铁时就能被吸引呢,那么磁铁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呢?
三、新课教学
1、磁场
做课本P64上图9.2-2的演示实验,先在桌上放一些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再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方向有什么变化。拿开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可是,条形磁体并没有直接接触小磁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索、讨论:是不是磁体周围存在着某种东西呢?
老师再从前面所学到的力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引导得出:磁铁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特殊物质,是这种特殊物质对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才使小磁针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的。
从而得出: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特殊物质叫做“磁场”。
接着问: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怎样去认识它呢?如电、空气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它。如电可以通过灯丝的发光,电表的指针转动等来说明电路中有电流存在;空气可以通过它的流动开有的风来认识它。
2磁场方向 让学生自己做课本P64上图9.2-2的实验,注意小磁针所指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各小组实验的结果一致吗?从而得出磁场是具有方向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定为磁场方向。
再让学生回过来思考图9.2-1的问题,3、磁感线
师问:如何形象地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呢?能不能多摆些小磁针来感知磁场的情况呢?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到的“磁化”,从而引导学生想到用铁屑磁化使其变成一个个小磁针来显示磁场的方向及强弱。
老师演示:在一玻板上下放一条形磁铁,然后在上面均匀地撒些铁屑,再轻轻敲击玻板,观察铁屑的跳动,铁屑会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这说明: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后,成为一个个小磁针,它受到磁力的作用,从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成许多条曲线,形象直观地呈现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将条形磁铁翻个方向(轮起来),重做上面的实验;再翻个方向重做上面的实验,将磁铁的四个方向都向上做完并分别让学生其曲线情况。
进而得出:这说明:条形磁铁周围,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按一定方向排列。沿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画出一条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物理学中规定磁感线方向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
用同样的方法描述蹄形磁体附近的磁场。强调:磁感线是假想并不客观存在的。
4、地磁场
问:支撑着的小磁针放在桌面上,静止后为什么总是向南北呢?转动它后再观察。这说明什么呢?
这表明: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引导出:地磁场的概念。
不过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真正的正北极,有一个偏角,叫磁偏角。当然有关地磁场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结果,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讨论:
1、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磁体的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板书设计附后: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看起来内容不多,但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十分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的难度较大。能借助于一些直观的实验或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效果会好一些。
2、这里采用了将条形磁铁的四个面分别朝玻璃面来做铁屑形成磁感线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对“磁体周围”的理解。
第五篇: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
陈晓虎 淮南市第二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一课时, “磁现象与磁场”是开启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电磁世界的钥匙。本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决定 “磁感应强度”这一难点学习是否顺利,对以后的安培力、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节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本中首先以天然磁石吸引铁器的现象开始探讨,接着讲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在航海方面的应用作为本课的引入,回顾并介绍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然后在探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回顾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历史,进而引入磁场的概念。最后讲了地球的磁场。教材中物理学史的介绍更是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意识地培养。课本中关于电流磁效应发现过程的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前辈先哲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个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规律的愉悦,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并参与创新发现之中,要比单纯掌握结论更重要。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批判他人的观点。在学习中肯钻研,善动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能力独立探索问题。
初中已学过磁极之间的磁现象,了解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并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初中学的磁现象只是定性地描述了磁极之间的磁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磁极与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的磁现象——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并引进磁场的概念,用“场作用力”进行深入研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它的发现过程。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4.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了解不同物理现象及规律中的相似或相近的物理本质。并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并认识到该领域的历史探究过程。
3.通过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及用磁场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具:
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磁针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物体。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和磁的发展历史以及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背景。
(二)新课引入:
播放“追逐北极光”的视频。
大家刚刚看到是什么现象?极光是出现在地球两极附近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极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高中物理一个全新的板块——磁。听说很多同学得知马上要学习磁了,都很兴奋呢,找来了不少与磁有关的物体,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生活中磁现象。(如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小磁针具有指向性,同名相互排斥,异名相互吸引等。)
(三)进行新课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大家展示了很多磁现象,物理课代表,你能不能总结总结,刚刚同学们展示哪些磁现象?
总结:依据学生的展示结合初中的知识回忆并总结磁体、磁性、磁极的概念。磁性:能吸引铁质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电流的磁效应 1.电和磁的联系
大家来看最后一条性质,同名排斥,异名吸引(板书),看到这个性质,大家有没有想到类似的内容。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相似点。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电现象和磁现象还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学生回答:两种电荷,两种磁极;同种(名)排斥,异种(名);吸引轻小物体,吸引铁质物体等。
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很多的相似点。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磁铁,你们找磁铁到什么地方找?今天肯定有同学的磁铁是从用电器上拆下来的,很多用电器内部都有磁铁,比如音响,收音机,电脑等。电器的使用离不开磁铁,电现象和磁现象又有如此相似的地方,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我们今天看来,电和磁间的相互联系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比如电磁铁,电磁炉,电磁波,电磁感应等等。我们翻一翻历史,电现象和磁现象自古就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可以说电和磁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回顾一下电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给我们列举几个磁现象的应用。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从俩位同学介绍中可以看出电和磁在生活中都应用广泛。提出问题:电和磁是什么时候才被真正联系起来的呢? 学生回答:
在此之前,包括很多大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和磁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学论》一书中断言电与磁是截然不同的现象;1785年,库仑虽然说电与磁有相似性,但也断言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还有安培、托马斯·杨等众多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截然不同的现象。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坚持认为电和磁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其中就有一个人最终发现了电和磁间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奥斯特。奥斯特当时的观点是:“物理学不再是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而是将整个宇宙归纳到一个体系中 ”。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物理学史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它们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奥斯特却始终坚信各个物理现象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不仅仅是电和磁,他要将整个宇宙都归纳到一个体系中,何等的霸气。
提出问题:奥斯特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吗?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你会把小磁针放在哪? 学生回答: 为什么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奥斯特当时却没有想到?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顾一段历史。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是1820年。在此之前,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方向有何特点?1785年,库伦发现库伦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方向有何特点?两个伟大定律中力的方向都沿它们的连线,即所谓的“纵向力”。提出问题:这种观点对奥斯特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束缚。
幸运的是奥斯特最终还是成功了,他是怎样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呢?哪位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奥斯特的发现过程。
学生回答:简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事件。
教师点评:大家是不是觉得奥斯特很幸运,偶然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但是“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他是经过了长期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下面我们来重现奥斯特的实验。2.奥斯特实验
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强调如何放置小磁针,演示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
提出问题:在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通电导体(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而我们知道的是磁体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对磁体是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那么磁体和磁体之间是通过磁场发生作用。电荷产生电场,电荷通过电场对另一个电荷发生作用,磁体产生磁场,磁体通过磁场对另一个磁体发生作用。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磁体对磁体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靠近磁铁的小磁针发生转动是因为条形磁铁通过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放在电流附近的小磁针的转动是受到了电流的作用,电流一定是通过磁场对小磁针发生作用的。
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板书)
既然电流通过磁场作用于磁体,那么磁体会不会通过磁场作用于电流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检验。实验二:安培力演示
教师活动: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演示磁体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磁体对电流的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由此可见,电流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提出问题: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之间会不会通过磁场发生作用呢?我们一起揭晓答案。实验三:演示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
3、总结
磁体和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三、磁场(板书)1.磁场的产生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教师点评:奥斯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拉第曾这样评价他:“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奥斯特打开的是一扇大门,后人可以进入这扇大门发掘里面的宝藏。法拉第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他的发现是建立在奥斯特发现的基础上,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奥斯特的发现,法拉第的发现可能会晚很多年,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发现,那么大家现在可能还在过着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生活。
4、思路扩展
电流能产生磁场,而电流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那么运动电荷也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那么磁场对运动电荷也有力的作用。我们刚才看到的极光,就是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产生的。---引出地球的磁场。
四、地球的磁场
1.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2.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称为磁偏角。
3、地磁场的应用
指南针: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的北极与地磁的南极(地理北极)互相吸引,指南针的南极与地磁的北极(地理南极)互相吸引。所以,指南针静止时,它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极指向地球的南端。极光:当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时候,太阳喷射出大量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球的磁极运动,产生美丽的光学现象。大家要想彻底了解极光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对本章进一步的学习。
提出问题:现在磁现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磁的探索不能就此停滞,奥斯特打开了黑暗领域的大门,里面还有很多宝藏等待我们的发掘,法拉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未来世界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磁现象为人类造福,或者你想利用磁现象去实现什么梦想。学生活动:讨论自己对磁应用的设想。
教师点评: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请大家把你的设想写出来,注上日期,我们将做永久保存,如果未来你的设想实现了,你也许不是发明者,但你很有可能成为首位提出者,你的名字将会被永远摘入史册。
五、小结
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3、磁场: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物质.磁体与磁体间、磁体与电流间、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会产生磁力作用.4、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六、板书设计
3.1 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同名排斥;异名吸引
2.电流的磁效应
3.磁场
4.地球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