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时间:2022-07-23 01:2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说明

这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训练。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x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教学思路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要他们写出观察中的发现,很多学生会误以为观察就是“看”,不懂得把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写生动、写具体。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淘出蕴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观察点,引领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捕捉习作的内容,激起习作的欲望。同时在练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恰当地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准确选材,把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写具体、写生动,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观察水平和语言素养,在交流、表达中体验到观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2、描写观察与发现的一篇优秀习作。

3、与描述观察情景相关的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审题入手

1、回顾单元知识,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师: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陆游《游山西村》的情景。(指名说)

生简述陆游漫游山西村的情景。

师:山阴道上,山光水色令人应接不暇。重重山遮,道道水绕,诗人几乎疑心无路可走了。但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一个村落赫然在目,山西村便到了。陆游在探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就很难走到山西村了。

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你还有哪些感想?生联系课文《爬山虎的脚》等谈自己的感想。(略)

教师小结: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亲身的体验,往往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想、多实践,作文才能写得富有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为习作教学作好铺垫。]

2、用心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①齐读习作要求。

②指导审题。(指名说,师边板书)

A、习作内容:可以写观察事物(包括动、植物等)所得,也可以写观察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B、习作方式: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观察日记。

C、作文题目:自拟。力求做到准确、醒目、简洁、高雅。

教师小结:审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字词,明确习作的对象、范围、写作方式等,根据习作要求准确选择习作材料。还记得老师为大家总结的“审题小儿歌”吗?

(生齐背)──

学审题,多读题,关键字词要把握。

选材范围先定下,表达方式要恰当。

不偏题,不离题,题目力求准新雅。

[设计意图:审题就是认真分析研究作文题目的含义或提示语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不会审题,习作时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因此习作教学时指导审题是第一要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动笔之前,有两件事情要注意,一是认定对象,一是辨明用意(或者说‘立意’)。”]

二、范文引路,拓宽思路

师: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明确了吗?那么,现在让你根据习作要求来写一写,你准备写什么?

生1:我最近观察了三角梅,我发现三角梅的花是三瓣儿,花的颜色有很多种。

生2:我观察了校园里的杧果树,我发现杧果树的叶子现在慢慢变黄了。

生3:我观察了我家养的小乌龟,我发现小乌龟特别有趣。它很胆小,我只要用手轻轻碰一下龟壳,它的头就马上缩进去。

师:老师看出同学们都能主动去观察。但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观察必须运用五官去搜集信息,就是练习用眼睛、鼻子、耳朵、舌头、手等获取习作的材料。

观察并不是一个任务,而应是一种习惯。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试着去观察。比如周末在家喂小鸟,你对小鸟的生活习性一定会有所了解。在校内也可以观察。比如课间活动,你看到同学们在玩各种游戏,听到同学们的欢笑声……这都是观察。有了这种好习惯,你写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误以为观察就是认真地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促进学生更深一步地把握习作素材。]

师:这样吧,老师把一位四年级同学写的一篇优秀习作给大家读一读,你们仔细听一听,看看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

三、捕捉题材,及时练笔

1、师启发引导:听老师念这篇文章时,很多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看来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精彩。谁来说一说你认为这篇文章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写得更好?

生讨论。

师:好。现在大家就根据作文要求把你想写的内容先拟个题目。

2、学生拟题,教师巡视。(约3分钟)

3、小组交流,再指名汇报。

师:你想到写什么了吗?(指名说)

生1:我想写《怎样去污渍》,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

生2:我写《神奇的动物──蜥蜴》。

生3:我写《与苍蝇PK记》。

生4:我写《不怕火的蚂蚁》。

生5:我还是写三角梅,因为我家就养着一盆三角梅,我很喜欢三角梅。我就写观察日记。

师:很好。知道写观察日记的格式吗?

生5:大概知道一些。(师指导写观察日记的格式。)

生6:我写《一件有趣的事》。这是我和同学周末爬仙岳山时发现的一个秘密。

[设计意图:审题后,学生已明白了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但却不知如何准确地选材。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秀范文一读,多数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典型事例,习作素材跃然纸上。]

4、学生当场练笔,教师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自己的杰作,在这之前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份礼物──好词好句。

冥思苦想东张西望眉飞色舞抓耳挠腮

聚精会神愁眉苦脸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惊恐万状垂头丧气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紧锁

☆微笑无须成本,却创造出许多价值。

☆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他头上裹着白毛巾,身上披着老羊皮袄,腰里别着烟袋,活像童话里的老仙翁。

[设计意图:词句贫乏是一部分学生经常存在的问题。到了四年级,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已不少,但多数学生在习作时“忘了”用上。教师只不过是把学生平常学过的一些好词好句重复再现,学生一下子就触类旁通。这正是中年级的小学生,需要“扶着走”。]

四、师生评析,修改习作

1、请两三位写得较优秀的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念给大家听。师生结合点评,重点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写生动。

2、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观察与发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与发现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二、课标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并期望有所发现。引导学生学习本组内容,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6、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7、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五、教学方法与媒体: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借助相关图片及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5.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诗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游山西村》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愉一片的气象和乡间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行,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学情分析:

学生对背诵积累古诗有一定兴趣,但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宜在启发引导上多下功夫。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重点难点突破:《题西林壁》抓住“横、侧远、近、高、低”等字体会诗人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道理。《游山西村》抓住“莫笑、足柳暗花明”等字词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1)

课前三分钟:

1、检查背诵原来学过的古诗

2、学生展示

3、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二次备课: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诗。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朗读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总12)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熟读成诵。

三、作业。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2.做《配套练习》中本课练习。板书设计:

5.古 诗 两 首

题 西 林 壁

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侧(câ

châ)面

莫(mâ

mî)非

腊(là

liâ)酒

山重(chïng zhîng)重(zhîng chïng)量

二、比一比,组词语。

题()

借()

混()

凝()

侧()

提()

腊()

浑()

疑()

则()

酒()

峰()

此()

低()

洒()

锋()

些()

底()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连线。莫笑

腊月 腊酒

不要 足鸡豚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足够的,丰盛的

6.爬山虎的脚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

游 山 西 村 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学情分析:

学生有细致观察和与表达的愿望,引导学习本文,帮助学生实现这种愿望,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理清课文顺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重点)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难点)重难点突破: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的词语,动手画一画;抓住“触、变、巴、拉、贴”等动词,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画出来;体会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把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教学具准备:

1.学生搜集爬山虎的资料。2.教学光盘。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分享学生收集的描写植物的文章

2、说说文章从哪写方面描写的3、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你想不想也写出这样的文章,那你用心学习本组课文。

第一课时(总13)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读课文的情况。

三、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依次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苛求,要多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

2、精读细研。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形状、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总14)

一、检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想想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示句子,并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4、齐读。

5、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指名说。

6、指导朗读

7、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二次备课:多媒体再显示(一棵爬满墙的爬山虎)。指导学生看视频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8、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自读默想。

2、思考交流: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部分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二次备课: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七、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做《配套练习》。

3、预习第七课。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ūn yún

chïng diã hãn jì

zhú

iàn

()

()()()

chù jiǎo

bǐng

pá hān hǔ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痕迹(jì

jī)

根茎(jīng jìng)

空隙(xì

xī)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全部充实

B、达到一定的期限

C、全

D、满足

E、骄傲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2.假期已满,我准备开学了。

()3.老师满意地说:“不错,你们真能干!”

()4.会场里的人坐满了。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叶子

()的波纹

()的触角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看着()。叶尖(),在墙上铺的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7.蟋蟀的住宅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那么自然会喜欢这篇有趣的文章。引导他们学习本文,从中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体会发现的乐趣。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重点)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难点)

重难点突破:重点研读5、6自然段,通过读画标出住宅外部和内部特点。7、8、9自然段从对住宅发复修正,挖掘工具上体会工程伟大。教学具准备:

1、观察蟋蟀,并找找有关蟋蟀的资料。

2、教学光盘。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说)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二次备课: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好处,仿写一个拟人句。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总16)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做《配套练习》中本课练习。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随堂练习

1、给多音字组词。

()

()

()

()

()

()

2、看拼音,写词语。

zhù zhái

yǐn bì

fang qì

xuǎn zã

sōu suǒ

()

()()()()

juã

pāo chū

dîng

xuã

qīng xiã

()()()()()

三、课内知识完成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课文从

,等几个方面写出了蟋蟀对住宅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依靠柔弱的工具建造了有着

的门口,有着

的隧道,有着的墙壁,有着

的房间的住宅。这座住宅真算是。

3、读了课文,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吗?请你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

一写。

给“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举”这个字在字典里的义项有四个:

(1)向上托,往上抬;(2)动作,行为;(3)推荐,选拔;(4)全,整个。

1、经过讨论,同

学们一

举他参

会议。

()

2、时间不等人呀,你老是这样举棋不定可不行。

()

3、虎门销

烟,真

大的壮

举啊!

()

4、兵马

伟,举

闻名。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

隐藏)所藏身。它们(隐蔽 隐藏)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珍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

谨慎)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

暖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

舒适)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教学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意识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对观察周围事物一定有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习本文,了解魏格纳是如何观察地图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从而有新的启示。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重点难点突破:魏格纳有了发现后,面对奇思妙想后面对教授的劝解,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圈出重点语句,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教学具准备:

1.让学生也观察一下世界地图,看有什么发现。2.教学光盘。教学课时:一课时。(总17)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读名人的故事,看名人品质,谈从中的收获。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二次备课: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五、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六、作业。

⑴熟读课文。⑵做《配套练习》。⑶预习《语文园地二》。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随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

()

()

()

()

()

2、划去错误的读音。

地质(zhǐ

zhì)

兴奋(xìng xīng)

转移(zhuǎn zhuàn)

破旧(pâ

pî)

静谧(nì

mì)

比较(jiǎo jiào)召开(zhāo zhào)崭新(zhǎn zàn)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1910年时,魏格纳已经很老了。()

2.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几内亚湾的形状不可思议地吻合。()3.柯彭教授很支持魏格纳的遐想。()

猫 古时候,赵国有个人家老鼠很多,已成一大患。于是,这个人就到中山国找猫,中山国的人把猫给了他。但这猫()能捕老鼠,()喜欢吃鸡。一个多月后,老鼠是没有了,但鸡也全部被猫吃完了。他儿子感到这件事麻烦了,便对父亲说,何不把猫赶走呢?其父说,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我们真正的大害是老鼠。它们吃我的食物,毁坏我的衣服,损伤我家的器械,把墙壁掏了洞,那样我们将又饥又寒,这不比没有鸡害处要大吗?没有鸡,只是吃不成鸡罢了,而得到温饱这才是大事呢,怎么能把猫赶走呢? 1.组词。

捕()

壁()

饱()

除()

洞()

哺()

避()

泡()

徐()

筒()2.按照要求,改写句子,意思不变。老鼠毁坏了我的衣服。“

字句:

字句:

反 问 句:

语文园地二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包括以下几项活动: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通过引导学生活动,培养能力,积累语言。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本组几篇课文,学生对观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也试图有所发现。所以,他们一定愿意积极参与《语文园地二》中的几项活动,从而培养能力、积累语言。教学目标:

1.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

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3.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4.练习品评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

5.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8)

口语交际

一、观图画,比眼力。

1.指名观察教材的左图,说一说树上隐藏着多少图像。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然后再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3.指名观察教材右上图和右下图。

4.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5.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二、讲自己、谈体验。

1.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2.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举事例、激情感。

1.向大家讲述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2.说一说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

第二、三课时(总19、20)

习作指导与评改

一、擦亮观察的眼睛、描述心中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3.老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作一下指点。4.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

二、学生凝思试写。

略作思考,即可动笔;也可先列提纲,再写内容。自读自改、加工润色。

三、要求:

1.写完后无声细读,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2.反复斟酌,加工润色文中的词句,让这些词句变得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

四、集体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2.再由小作者说一说这样写的理由。3.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同桌探讨、相互评改。

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3.就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同位交流探讨。

六、借鉴意见、修改习作。

1.认真思考同学们的评改意见,修改完毕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2.借助集体的智慧认真整理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

第四课时(总21)

我的发现

一、读句子、谈体会。

1.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2.指定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学习方法。

二、找句子、学方法。

1.在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2.拿出自己写过的类似的句子,供大家品评。日积月累

一、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结合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和自己了解的其他相关内容。4.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

二、自编歌谣。

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写几句歌谣。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

第五课时(总 22)成语故事

一、理解内容、揭示内涵。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解决。“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4..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二、作业。

①做《配套练习》。②预习第三组课文。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随堂练习

填一填。

()()有神

目不转()()

()()心机

笑()颜开

心花()()坐卧(可()()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住宅

(具

()的病房

随遇(()))不工)

的1、默写古诗

《题西林壁》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4、爬山虎的脚()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

5、大体上,住所是很()的,()、(),很()。()我们想到蟋蟀用来()的工具是那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了。

3、选词填空。

假使

假说

假想

1.教授肯定了他的()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说明。

2.魏格纳提出的关于大陆漂移的(),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3.()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最伟大的工程了。湖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bàn pàn),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yí

nínɡɡ)视湖面,偶尔投如一粒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jìn jìnɡ)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彩 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在文中的()内,把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划去。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词语:

(1)互相争着、抢着绽放。

()(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

3、用“~~~”划出文中的过渡句。

4、作者是从()和(察和描写雨中的湖的。

5、文中的“礼花”是指((),“玉花”是指(()。)这两个方面观),“礼炮”是指),“掌声”是指

第三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

神奇的胖大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让他们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准备】1.胖大海的实物若干颗。2.水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观察

1.(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和平常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 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师:看什么呢?

生:看形状、颜色、大小„„

(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尝,还要充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子,请孩子们用上刚才咱们说到的好方法,仔细观察种子的样子,(板书:样子)观察时,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先要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再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最后,闻一闻,有什么气味。3.学生观察。

4.抽生汇报,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并且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师:谁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生:它只有枣核那么大。

生:它有一股草药味。

生:它像人的眼睛。

生:它的身上长满皱纹。

5.(小结)孩子们刚才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说得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种子以前有没有见过?生:没有。6.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胖大海”,听了这个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疑问。

二、体验,发现变化

1.导:是啊,这么一颗小小的,干瘪瘪的种子怎么会取这么奇特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孩子们要仔细观察胖大海外形的变化,(板书:变化)它开始是什么样的,不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变成什么样儿的了。(板书:变化开始„„不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最后„„)5分钟后,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外形的变化。

2.生开始观察。(师往各组杯子中加开水,学生兴致勃勃的观察。)

3.时间过得真快呀,哪位能干的孩子能按照刚才观察的顺序说一说胖大海外形变化的经过。抽生说。生评。

师相机指导开始的时候,杯中的胖大海像什么?最后,杯中的胖大海又像什么?注意指导时,要让学生说得有顺序,还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4.四人小组练习说话。抽生交流。

5.现在请孩子们打开杯盖同桌两个人,一个人闻一闻,另一个尝一尝,看看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比比谁的动作快。生畅谈感受。

6.其实孩子们可不能小瞧这小小的胖大海,它还有很多的妙用,你们知道吗? 生说。

师总结胖大海的作用,并板书。

三、指导方法,自主说话

1.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如果让你写一个作文,你会写一个什么题目? 抽生说。

2.咱们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完整,还得有开头,写事的文章开头要简单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哪位孩子愿意来说说作文的开头?生说。3.既然有了开头,又怎么结尾呢?结尾还要写什么? 生:写自己观察后的感受。生谈感受,师指导,语言要简洁。

4.(小结)孩子们,咱们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开头得简要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中间胖大海的特点是重点部分,要写得具体,要想把它写具体,要抓住胖大海样子的特点,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的感觉、闻的气味都要写出来。然后要按照咱们观察的顺序,把它外形的变化过程写清楚,发挥想象,把它写生动,最后简单地说说它的作用。结尾要简要地写下自己观察后的感受。5.根据提纲,口述作文。

四、总结延伸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认识了这有趣而又神奇的胖大海,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你们一定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下课后孩子们把这篇作文写在你们的作文本上。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胖大海,可我不知道胖大海是什么。老师说在药店买得到,原来这胖大海是中药。

我拿着胖大海仔细观察着,它扁扁的,身上皱皱巴巴像一个核桃。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于是我把胖大海捏开。开始,我以为胖大海非常软,轻轻一挤就开了,我没想到,胖大海竟然这么硬。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胖大海给捏开了。哇!难怪我捏不开,原来胖大海是三层的:第一层像核桃。第二层是黄色的。第三层很光滑,是黑色的。我又拿了一个捏开,发现第三层和原来的不一样,是黄色的。大概是一个老了,一个是嫩的吧!我还是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胖大海呢?它那么扁,一点也不胖。我怀着好奇心接了一杯热水,继续观察胖大海。

我把胖大海放下去,可它像个调皮的小孩不肯下水,一直浮在水面,它的周围冒着小泡泡,像给胖大海镶嵌着无数颗水晶。我用手把胖大海往下使劲一按,胖大海沉下去,可是马上又浮上来。突然,胖大海有形状变大了,就像一朵含包待放的花蕾。它旁边的泡泡还在不停的冒着。胖大海越来越大,就像一个棕色的大木耳。我终于明白它为什么叫胖大海了。因为它泡在热水中会膨胀。我闻了一下胖大海泡的水,我的鼻子刚凑过去,又赶快退了回来,真的太苦了,跟苦瓜一样苦。我尝了小小的一口,开始有点苦,我又把泡的水在嘴里晃了晃,又感觉甜甜的。最后这胖大海全散开了,像一团团棉花,水的颜色也变成了棕色。不知不觉我把一杯水喝光了,也不觉得苦了。

可别看它其貌不扬,作用可大了。它可以清火,治喉咙疼,爸爸喉咙经常疼,我要经常泡胖大海给他喝。

第四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奇妙的发现》习作教学设计

了解习作内容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明确习作目标

1.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不同对象的方法。2.能围绕中心有序地的描述观察对象,练习记事写物。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小朋友,你会观察吗?观察是我们认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主要手段。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二、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观察中的新发现,激起习作的欲望。

三、品读优秀例文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读优秀例文,然后议一议习作的特点,从而受到启发,拓宽思路。

看荷花

我喜爱荷花,每年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我都要到公园去欣赏它。

昨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来到公园。一场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我们刚进大门,就闻到从荷塘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想荷花一定开了许多,便径直奔荷塘。在荷塘边凭栏俯视,只见荷塘里开满了白色的、粉色的荷花:那白的像雪,粉红的像彩霞。有的躲在叶子背后,露出半张脸,像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荷叶中探出头来,亭亭玉立,含笑怒放;有的才刚刚含苞,像睡美人还没醒呢。那一张张圆盘似的碧绿荷叶,有的高出水面,有的贴在水上,高高低低铺满了池塘。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光,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一阵微风吹过,那荷花便迎风摇摆,犹如无数穿着绿裙子的仙女,在湖面翩翩起舞。(既写比喻、拟人写荷花的颜色、情态,又写荷花荷叶相互映衬。)这时,爸爸问我:“你为什么喜爱荷花呢?”

我说:“因为它有美丽的姿态。”

爸爸告诉我:“荷花是荷开的花。荷也叫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它不仅花可以供人观赏,到了八月莲花凋谢了,还留下了绿色的花托,结着莲蓬,里面藏着二三十颗莲子,池底的污泥中还长着鲜嫩的莲藕。莲子是可口的滋补品,还可以入药治病;莲藕可以生吃,也可以制成藕粉,是清凉食品,荷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荷花生在污泥中,艳丽而不娇娆,香气清幽,所以古人称赞它是──”(荷的用途,突出内在美。)“出污泥而不染!”我沉思片刻后说,“荷花不仅有漂亮的外表,还有高尚的精神。”(赞美荷花的高洁品质。)这次赏荷,让我对荷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更爱荷花了。师生点评习作

习作层次分明,条理井然。小作者根据观察所得,先写荷花池,接着描绘荷塘里的荷花和荷叶,然后写莲和藕,最后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巧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再现了荷花荷叶的风采,使文章更显得鲜明、生动。

精彩词句片段

奇花异草 郁郁葱葱 花树掩映 芳香扑鼻 层层叠叠 整整齐齐 古朴典雅

雕梁画柱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古香古色 勾心斗角 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密密麻麻 诗情画意 粗枝大叶 小巧玲珑 肥头大耳 亭亭玉立 以假乱真

三峡石神奇,巧夺天工。那一块块三峡石,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铁臂阿童木,有的像动画片里的奥特曼,它们个个出神入化、以假乱真;有的像威武雄壮的狮王,有的像活蹦乱跳的猴子,有的像小巧玲珑的松鼠,它们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有的像黄山迎客松,有的像长白山天池,有的像桂林山水,真是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月亮的脸越来越瘦,越来越小,像是饿久了的孩子一样,瘦得皮包骨头了。连镰刀也不像了,只剩下半个戒指那么一点儿了。哼!黑东西的野心也太大了,得寸进尺,大耍无赖,真不要脸!小星星瞪着眼,都有一肚子火,抗议着,可抗议有什么用呢?最后黑东西还是把月亮整个儿吞没了。天空黯然失色,小星星的眼睛都冒着火。

太阳花的花瓣有很多,且有好几层,那些花瓣柔柔的,薄薄的,像一层层半透明的经纱做成的美丽衣裳。虽然它很娇弱,让人不忍心去碰触,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好奇,轻轻地摸了一下,觉得那些花瓣很滑,很软。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舒展开那五彩的花瓣,尽情地展示它的美;太阳下山了,它就合上花瓣,进入甜甜的梦乡。一个酷热的下午,蔚蓝的天空渐渐地昏暗下来,霎那间风起云涌,雷电交加,大片大片的乌云在天空中极快的移动,雷声也轰隆隆由远而近,大风呼呼的刮着,只见废纸、废塑料袋、落叶被刮倒空中又飘了下来,好像一架架失去控制的小飞机;晾在室外的衣服被吹得上下飞舞,有的掉在了地上;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往家里跑,就连刚才还在外头追逐嬉戏的家禽,现在也都慌忙的各自奔向自己的窝巢。突然,又是一声巨响,“隆——隆——”。风声、雨声和雷声汇合成势如千军万马的交响乐曲。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正巧发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蚂蚁。它们个个脚步匆匆,有的的带着乳白色的蚂蚁卵,有的带着灰褐色的蚂蚁蛹,有的带着老蚁、伤蚁,还有的带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谚语,就静下心来观察验证。我抬头望望高高的蓝天,现在是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热洒向大地,而且天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好奇心驱使我沿着蚂蚁们的队伍去观察,我发现蚂蚁在往高处搬。

四、指点习作方法

师生在阅读佳作之后,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几点习作方法,鼓励学生有效迁移,以便在习作灵活运用,提高教学实效。1.明确对象,留心观察。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事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趣,值得我们观察、描述和学习借鉴呢。瞧,这里有植物——既有丝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又有苹果、桃子、葡萄等水果,也有菊花、梅花、铁树、牡丹、松树等花木;有动物——既有燕子、喜鹊、画眉、鸡、鸭等飞鸟家禽,又有狗、猫、狼、鹿等兽,也有鱼、吓、蟹、鲸鱼等水中动物,还有蚂蚁、蜻蜓、蜜蜂等昆虫;有静物——既有存钱罐、奔马等小工艺品,又有各种文具、家电、建筑物;还有日月星辰„„ 2.选择方式,有序观察。

小朋友,你可知道?观察的对象和要求不同,我们的观察方式也不一样。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纵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具有连续性。比如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观察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观察可以把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出来。二是横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多少、功能、性质、作用等,具有多面性。比如观察文具盒,可以从外形和图案、颜色、尺寸大小,内部有几层几格,以及材料等各个侧面去观察。进行多面观察,要注意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以便对观察的对象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三是变式观察,即变换角度、变换场景的观察。对观察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场合进行观察。比如,观察一座建筑物,可以在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等不同时间去观察,也可以从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呢。3.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只有细致地观察,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要让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只有用心观察,动脑思考,流露真情,展开联想,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它的奥秘,得到新的启发,也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事物的形象之美,洋溢着情感之美。有了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迪,我们的观察才有收获,习作才更有意义,我们也会更聪明呢。

五、学生动笔试写

学生动笔试写,可以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相机点拨。

第五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

高新博才寄宿小学 杨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让他们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准备】

1.胖大海的实物若干颗。2.水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观察

1.(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和平常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 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师:看什么呢?

生:看形状、颜色、大小。„„

(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尝,还要充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子,请孩子们用上刚才咱们说到的好方法,仔细观察种子的样子,(板书:样子)观察时,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先要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再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最后,闻一闻,有什么气味。3.学生观察。

4.抽生汇报,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并且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5.(小结)孩子们刚才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说得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种子以前有没有见过? 生:没有。6.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胖大海”,听了这个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出疑问。

二、体验,发现变化

1.导:是啊,这么一颗小小的,干瘪瘪的种子怎么会取这么奇特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孩子们要仔细观察胖大海外形的变化,(板书:变化)它开始是什么样的,不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变成什么样儿的了。(板书:变化开始„„不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最后„„)5分钟后,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外形的变化。2.生开始观察。

3.时间过得真快呀,哪位能干的孩子能按照刚才观察的顺序说一说胖大海外形变化的经过。抽生说。生评。

师相机指导开始的时候,杯中的胖大海像什么?最后,杯中的胖大海又像什么?注意指导时,要让学生说得有顺序,还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4.四人小组练习说话。抽生交流。

5.现在请孩子们打开杯盖同桌两个人,一个人闻一闻,另一个尝一尝,看看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比比谁的动作快。生畅谈感受。

6.其实孩子们可不能小瞧这小小的胖大海,它还有很多的妙用,你们知道吗? 生说。

师总结胖大海的作用,并板书。

三、指导方法,自主说话

1.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如果让你写一个作文,你会写一个什么题目? 抽生说。

2.咱们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完整,还得有开头,写事的文章开头要简单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哪位孩子愿意来说说作文的开头? 生说。3.既然有了开头,又怎么结尾呢?结尾还要写什么? 生:写自己观察后的感受。生谈感受,师指导,语言要简洁。

4.(小结)孩子们,咱们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开头得简要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中间胖大海的特点是重点部分,要写得具体,要想把它写具体,要抓住胖大海样子的特点,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的感觉、闻的气味都要写出来。然后要按照咱们观察的顺序,把它外形的变化过程写清楚,发挥想象,把它写生动,最后简单地说说它的作用。结尾要简要地写下自己观察后的感受。5.根据提纲,口述作文。

四、总结延伸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认识了这有趣而又神奇的胖大海,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你们一定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下课后孩子们把这篇作文写在你们的作文本上。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教案 第二单元 观察与发现(5篇范文)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致彪 一、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观察中的发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五册的口语交际课《观察中的发现》。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2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议......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罗丹全......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

    “观察和发现”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观察和发现”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

    写观察中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写观察中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园地二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