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欢教学设计
《平面中的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学校 刘 欢
一、教材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说明教材版本,学科年段(册),单元(章、节);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认识方向》的第二课时平面中的东南西北。
2.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关联性);
《平面中的东南西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位置”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够找到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典型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注重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社会实践活动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观察平面图的方法。(2)教学对象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地区、学校及班级的特色;
学生所在学校是华南地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公办九年一贯制的翰林学校。二年级四班在班主任刘欢老师的带领下,形成很有特色的班集体。学习中勤奋刻苦,勇攀高峰,生活中相互关心,知己知彼。劳动中任劳任怨,干脆利索。困难中相互勉励,笑对生活。师生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班主任老师解放思想,将班级的活动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班级经常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竞赛、翰林之星、趣味数学等,尤其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探索知识的能力强,用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强,是个班级学生能力能够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2.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春游活动)、寻宝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
3.分析学生已有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按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从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4.分析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迅速的在平面图上确立方向这是这节课的教学困难。基于这样,我设计了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来突破这一困难。
(3)教学环境分析
《平面中的东南西北》是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例题是在一幅学校的平面图中填出学校四个方向都有什么,我正好结合本学校校舍的位置展开教学的,使抽象与具体事务相结合。学校的多功能教室也正好位于学校的正中间位置,坐北朝南,这样的教室位置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也可也通过多媒体,在这里运用智慧教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他们不仅知道生活中蕴含着奥妙的数学知识,心里还可能高呼,我喜欢学数学。真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智慧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经历在现实的情景中确定和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 2.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方向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平面图上正确辨认东、南、西、北,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会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平面中的东南西北》这一数学问题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我紧紧抓住发现问题(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寻找方法(在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在情境中导入。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学校刚刚举行了一次什么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心吗?还想再去吗?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要举行一次实践活动,它们想邀请你们也来参加,想去吗? 师:这次活动的地点就定在游乐园(板书:游乐园)。小动物们为了和小朋友们一同去游乐园,他们邀请我们从学校出发,集合地点就定在学校的南大门。
【设计意图:动物王国的小动物邀请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方向知识和经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并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探索
接下来是:“在活动中探索”。这个部分,我把原教材中简单的一幅平面图改成翰林学校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二个活动平台:(请使用选答器)
师:小朋友学校的南大门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太阳每天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呢?你能用小手指一指东方在哪吗? 指一指:除了东,还知道哪些方向? 活动一:情感体验,初识方向 ①做一做
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身旁的小朋友说一说。
揭示课题:东和西是一组相对的方向,南和北也是一组相对的方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从而引入课题(板书:平面中的东南西北)(请使用选答器)
②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老师指方向,小朋友们说,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反过来,老师说方向,小朋友们指。
师:小朋友们能指一指学校的南大门在哪边吗?我们就在那里集合出发。【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连在一起的时候,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是一种告诉,本环节中以情境模拟的方式,通过 “做一做”、“比一比”等富有情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方位知识条理化、结构化。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活动二:交流信息,辨别方向。① 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学校的东南西北面都有什么的信息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校的东面有操场,北面有大门和停车场,西面有篮球场,南面有植物园和乒乓球场还有南大门。)② 看一看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信息找的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观察一幅图(屏幕出示学校平面图),看一看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师:对,箭头下面写一个北字,这是方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③ 找一找 师:学校北面在这幅平面图的哪一面?北面在这幅平面图的上面。你能通过找到这幅图的北面来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又是怎样确定的呢?北面和南面是相对的,平面图的下面就是学校的南面。北面的左面是西面,右面是东面。(请使用选答器)④填一填
师:请同学们请把搜集的信息填到你的答题板上,然后作答上传,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幅平面图,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分别填到平面图的哪一面?请几个同学上来填一填。
师:我们一般在观察地图或平面图时,我们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来画图和观察图。那么在平面图和地图上我们观察时要先找到方向标,也就是确定北面,平面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观察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务到语言描述再到简洁语言表示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也为第二学段学习“其他四个方向”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与小动物一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课程概念。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在实践中发展
接下来是:“在实践中发展”。这一部分我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给学生提供了二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机会。实践活动一
①情境。师: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在学校的南大门集合,想不想到我们美丽的学校平面图上去找一找学校的南大门在哪里呀?看,老师今天就带来一张学校的平面图。你能很快找到学校的哪个方向吗?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白板演示)② 探究。为什么南大门在学校的平面图下面呢? 知道了图的上方为北,你能说出其它的三个方向吗?
③应用。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学校的哪个方向都有什么吗?请用手指边指边说。电子白板在这里还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不仅突破了重点,而且分担了难点。
④拓展。请你找出你喜欢的两个地方,说说谁在谁的哪个方向?可能会出现西北这种方向,教师稍微点拨一下,并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在下学期解决,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热情。【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平面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想取得对数学问题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参与学习。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收获的不只是问题的结论。在本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到运用规则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位置与方向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智慧教室在这里还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不仅突破了重点,而且分担了难点。】 实践活动二
分析小动物家住址的平面图。
师:这是小动物们家住址的一幅平面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中的四个方向吗?
师:小动物从各自的家出发怎样走才可以到游乐园呢?小松鼠住在小兔的哪面?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小松鼠住在小兔的西面,小兔住在小松鼠的东面。你能这样说一说其他小动物住的房子的位置关系吗?说给同桌听,看谁说的多,说的对。实践活动三 寻宝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帮助小动物们策划怎样去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和小动物再做个寻宝游戏好吗?就请你帮助喜欢的小动物寻到宝物。
【设计意图:学生在智慧教室里选择作答寻宝。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位置与方向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总结:
今天,我们陪着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在智慧教室里的学习,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动中建立空间
观念。他们不仅知道生活中蕴含着奥妙的数学知识,心里还可能高呼,我喜欢学数学。真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智慧教室里的智慧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第二篇:9.《日月潭》教学设计 刘欢
《日月潭》
备课人:刘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环、绕、茂、隐”等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纱 ”等12个生字;积累“环绕、茂盛、隐隐约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环、绕、茂、隐”等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纱 ”等12个生字;积累“环绕、茂盛、隐隐约约”等词语。
2、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日月潭的传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日月潭。(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课件出示要求:⒈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一遍),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⒉标出自然段。(生读完后,师检查)
2、借助拼音认识本课词语。(台湾省 环绕 茂盛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四个队各叫一个学生读 看谁得好 读的好的加星
并让读得最好的学生带读)
3、去掉拼音识词语。(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师出示词语,学生大声地读出来。
4、认识本课生字。(环
绕
茂
隐……)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开火车读。
5、出示文中句子,学生齐读。①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②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③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日月潭的位置在哪里? <1>日月潭位于()的高山上。
A 台北附近
B台中附近
C 台南附近
<2>日月潭(),(),周围有许多()。2、1.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争取把句子读通顺。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指名读 齐读)
<1>日潭像(),月潭像(),这个比喻句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划一划,填一填)
<2>…….像…….写一句话。
3、日月潭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句子:清晨……中午……)用图片解释“隐隐约约、朦胧”的意思。
4、你认为下面说法对吗?(对的打√,错得打×)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②日月潭很浅,湖水碧绿。
③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④清晨,湖面上飘着厚厚的雾。
5、我会记(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齐读)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6、拓展:你还知道台湾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出示本课会意字:建 省 形声字:岛 展 纱(沙 砂)环(还 坏 怀)绕(浇 烧)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行半包围结构:岛 展 建
第二、三行左右结构:纱 环绕 胜 隐约(左窄右宽)第四行上下结构:省 茂盛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绕”书写时左窄右宽,右上角没有一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环”字最后一笔为长点,不要写成捺。“建”字最后一笔要舒展。
3、学生练习,老师批改。
第三篇:感谢信.刘欢
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地测工程系地勘331101班的刘欢同学。
很高兴能写这封感谢信,因为信里的一句一字都代表了我们贫困生的心声,深表我对你们的感谢及敬意。助学金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了我们向前冲得勇气和信心。我会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以此作为对学校对社会的回报。以后我会想你们一样,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的语言就是感谢。将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国家助学金确实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问题,不用整天靠借钱过日子,星期天也可以减少外出打工的时间,能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专业技能.只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很刻苦的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没有挂科。我对自己非常的严格,遵守学校的每一条校规,坚决维护学校,班级的荣誉,努力做一个对学校,对班级有用的人。近一年的学习,由于我的刻苦努力,国家的惯坏和学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我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对于我来说是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是对我最大的动力。
我看到,我院各界领导都高度重视助学金的品审工作。这段时间,他们也严格按照规定及相关政策,集体讨论,民主评论,切切实实吧国家的助学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优秀学生和贫困学
生。公平公正的选出每一位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充分说明学
院领导再认真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看到这一切,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我想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想你们深深感谢。我一定会
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我想,贫困不是我们的错,但拿着国家的钱如果再不好好学习,那就是我们的错。我要比别人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那实
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去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
至此我再一次感谢国家,社会,校园对我们贫困生满满的关
爱与帮助。非常感谢。
地勘331101班:刘欢
2012年10月31日
第四篇:刘欢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2012年暑假,我参与了蒲公英驿站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本次实践内容是做公益家教,面对着一个个小学生,看着一个个活泼的身影,我们更是激动无比,感觉仿佛回到了我们的童年。听着他们一声声老师老师的叫着,感觉自己多了份责任,我们必须把他们教好,这也是我们的义务。
私下,我们几个讨论了很多,主要就怎么教、怎么教好、怎么教好每一个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首先,我们是过来人,我们也有过我们的童年,对于他们的心理,有着一定的了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人之初,性本善,从一开始,每个人心都是好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只是一些人、一些事,使得他们改变,使得他们堕落。一开始,每个学生都是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他们改变。比如成绩上不去,从而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关注,会使某些学生惹事儿,以得到老师的重视。
还有就是成绩不太理想的人可能会变得很内向,不爱说话,不懂的不主动询问,甚至当你主动告诉他该怎么做是对的,他会不懂装懂,从而使他成绩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内向,面对这种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对其给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面对学生,我们应保持微笑,让他们觉得我们很和蔼,使可以真心交流的。对于整体,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告诉他们,你们是最棒的,对于个别,我们应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是有人关心他的,下课没事儿和他们聊天、谈谈心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们。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知道我们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我在实践期间问过每一个学生,你们学习为了什么,大多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少数人说是为了某个理性在奋斗。
看着这一群小学生,我下来子想想好了教学预案,想让他们都爱上学习,问不是指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为了使他们爱上学习,我每天给他们找时间讲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感觉他们都挺感兴趣的。讲完小故事,我问他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从而猜测他们的心理,然后再告诉他们一些小道理。让他们一步步的爱上学习。
我们来的目的不仅是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而且要使他们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严师出高徒,没办法,上课的时候该严格还是得严格,写课后的作业该做的还是得做。
不同时候,面对学生的不同心理,不同态度,该严则严,该松则松。这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当初老师的辛劳,生气不能发火,这使得我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对于老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实践,让我对老师这一职位了解得更多了,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思维、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我以后的生活、工作的方面都将会有着重要意义。
刘欢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刘欢的作业
魏晋南北朝时的寺院经济
姓名:刘欢 学号:0121112498 前言: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大量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寺院的大量修建。寺院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人民的青睐,那么就引出了一个新名词“寺院经济”。本文一共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寺院经济。主要是从:佛教的传入、寺院经济兴起的原因、寺院经济得以繁荣的条件以及寺院经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诠释寺院经济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
佛教大约是从东汉时传入中国,有天竺僧人用白马驮经书入中国后成白马寺的记载,但是佛教真正兴盛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永嘉之乱到隋文帝一统中国,在短短二百七十年间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一些数据中就不难发现,据公元477年的人口统计北魏帝国估计有6478座寺院,僧尼共67258人。公元512到515年间寺院增长一倍多。到了北魏王朝末年,寺院还达30000座之多。僧尼总数200万人。东西魏分裂、周齐峙时,两国僧尼总数几达三百万左右,占当时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的南方寺院数字约在1768—2846座之间,僧尼总数目约在24000—82700人。由此可见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人们一般都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时传入中国的,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几百年间,佛教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地位,既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采纳,也没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仰,更没有像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只是一直流传于民间。佛教只是作为一种心理精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佛教作为一种夷狄之教”,很长时间都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排挤,排斥.但是在魏晋南北朝之时出现了短暂的大一统局面,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佛教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逐渐的遍布于人民的生活中,充斥了人民的思想.佛教得以广泛的发展,随之而兴起的则是寺院.因佛教地位的提高,佛教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寺院的大量兴建。
寺院经济兴起的原因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社会动荡,四分五裂的战乱年代,国家之间的争战,使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百姓生活贫苦,艰难,渴望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百姓最渴望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因此,佛教就应用而生了,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需要一种能够维护自己统治的政治思想。统治者通过利用佛教来禁锢老百姓的思想,使其思想麻痹麻木完全听从于统治者的安排,效力于统治集团,最后达到统治集团的高度专制,更加有利于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再就是:先两汉时期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是儒学和黄老之学佛学缺少发展空间。魏晋时正值战乱,五胡乱华,佛教收到了广大底层民众的认可。其次人口流动也必然引起思想融合交汇,佛教与儒、道两家融合,产生了一种新佛学,被广大士族所接受。后来如程朱理学也吸收了佛学的思想。南朝统治者也借佛教巩固其统治,当时士族地主多信奉儒学,而一些统治者是寒族地主出身,借由佛教这个工具来对抗士族思想;在北方一些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也利用佛学来作为稳固各族,巩固统治的工具,就这样佛教也被统治阶层所承认。因此,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得以广泛传播,并且最终成为国教,达到发展的黄金时期。
南北朝时,伴随着佛教的的”国教化”寺院的经营遍及我国南北各地,出家僧人的数量也较以前愈剧增加,佛教的广泛传播带来了寺院经济的发展.佛教突破性的发展,引起了寺院经济的大量兴建,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带动寺院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得以考虑,推动寺院经济出现的原因,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宣扬.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地位升高,受到统治者的大力宣扬,推广,并修建大量的寺院,从而寺院,僧侣都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并享受这国家的免税政策,且寺院自古以来就占有大量的土地.拥有大量的土地,是寺院进行经济贸易的资本.从而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的封建地主阶级形式——寺院经济。
寺院经济得以繁荣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寺院经济繁荣的表现有:《洛阳伽蓝记》中所述:“绮疏连亘,户牖相通,珍木香草,不可胜言”①,“庄严佛事,悉用金玉,作工之异,难可具陈”②,“佛教僧房,皆为胡饰,丹麦炫彩,金玉垂辉”③。从这些史料中大体可以得知魏晋南北朝时,寺院的豪华和奢侈以及富庶,说明了寺院经济的富实和繁荣。
魏晋南北朝,民族纷争,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其寺院经济则处于黄金时期,寺院经济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寺院经济为何在如此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蓬勃发展呢?而且我们必须思考寺院经济是如何繁荣,如何收敛大量财富的.(一), 有大量劳动力为其劳动。从北方躲避战乱而流亡到南方的大量流民被寺庙所吸收成为其附庸劳动力。而且也有一些不堪国家沉重徭役的农民装扮成僧侣逃过一劫。当时处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期,战事频繁,从而产生大量流民,而寺院则见机吸引大量流民为寺院劳动力.况且当时政局动荡,政府无力吸收如此庞大的流民群.寺院当时作为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经济实体,并且拥有大量土地,所以流民就成为寺院最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为寺院创造大量经济财富,推动了寺院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的民族不灭,脱离苦海,到达极乐,普度众生,认识自我,脱离苦恼获得极乐等思想,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出路,佛教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的支柱.渐渐地人们都大多信仰佛教,因此人们普遍愿意到寺院里去布施,许愿,还愿等.普通老百姓的施舍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寺院经济的繁荣发展.再者,上层社会的人也普遍到寺院里去施舍.上层社会贵族官僚的施舍,成为寺院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上层社会佞佛施舍成风。魏晋时期贵族生活糜烂,奢侈成风.南梁武帝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梁武帝萧衍迷信佛教并以此麻痹人民,下令广建寺庙。甚至曾舍身同泰寺,要群臣用亿万钱为其赎身。这无疑助长了寺院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统治者的恩赐也是寺院经济的一大来源.佛教成为国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对寺院的恩赐,实际是支付宗教为其统治服务的报酬.梁武帝对寺院经济贡献极大,他曾三次舍身,让公卿大臣以钱“亿万奉赎”。《历代三宝记》说“高齐大君,二十六年,寺院的兴起,主要是统治阶级大力资助的结果,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寺院自身参与商业活动。寺院本身就具有大量土地,可以自耕,出租,又吸纳了大量的流民,又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从而创造巨大的财富,寺院再利用得到的财富去置购土地,和放高利贷,以此来收敛大量财富。而且当时,寺院大量的兼并和占有土地,在土地上进行商业活动,为此就又可取大量的利润。
(五),寺院与商业活动的关系。寺院参与商业活动,使其呈现世俗化的一面。但是,其世俗化不会是„„,我们不能因其具有世俗性而排斥和批评寺院。换个角度,寺院参与商业活动,直接影响的是,推动了寺院经济的繁荣发展。间接地作用,传播了佛学。但佛学在人们的心中地位上升了。从而促使佛教迅速广泛地融入中国社会。
(六),魏晋南北朝时,寺院享受经济特权。寺院与政府存在着特殊关系,独立于国家编户之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①依附民制度合法化。北魏时允许寺院拥有僧祗户和佛图户。僧祗户是向寺院缴纳定额地租—“僧祗粟”的依附农民。寺院并不将交上来的谷物全部归由自己使用,一部分用于放高利贷。政府也为其收息活动提供保障。佛图户制度是招募刑徒和官奴为寺院服役。② 寺院可豁免赋役。寺院及其依附者独立于国家编户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的经济实体。于是,寺院经济得到了更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其繁荣。
(七), 佛教曾经由丝绸之路被商人传入中国,所以佛教自传入中国起就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早期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带有某种商业性质,这最初的商业活动就给寺院经济奠定下了基础。
寺院经济的影响
①寺院占据了过多土地和劳动力,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阻碍;②寺院吸收了大量流民作为其附属农民,给国家的户籍制度造成很大困难;③国家缺少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赋税减少,寺院必然要和统治阶层产生冲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周武帝宇文邕曾两次大举灭佛,给寺院经济沉重打击。再者,④影响了生产力发展,使军队战斗力下降。但是换个角度想问题,⑤寺院经济尤其积极的一面,促进了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中在短暂时间内战乱纷繁,政权更替的一段时期.在这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孕育了寺院经济,从其的出现,繁荣到毁灭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制度,以及老百性的生活和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一心为了加强他们的专制统治。所以说寺院经济的出现和他的命运是由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注释:①《洛阳伽蓝记·瑶光寺》中华书局,周祖谟校译。
②《洛阳伽蓝记·长秋寺》中华书局,周祖谟校译。
③《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中华书局,周祖谟校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