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6.画》优质课教学设计
6.画
课题
画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首诗围绕谜底“画”,抓住了事物形象生动的特征,描写了画上的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学习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认读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过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板书课题。
1.仔细看图,自由交流看法。
2.齐读课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的有(),有(),有(),还有()。
(2)远处画的是(),近处画的是()。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用时:10分钟)
1.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组织展示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把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全班展示读古诗。
2.给下列生字加上声母。
īnɡ
è
ái
惊
色
还
ēnɡ
ú
īnɡ
声
无
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先看图画再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了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了这些景物。课文主要写的景物,我们要重读。
1.图文对照,小组合作交流每行诗写的内容。
2.全班交流。
3.根据提示自由练习读古诗。
3.想一想,你在读这首诗时想到了什么画面?
四、熟读古诗,尝试背诵。(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看着插图回顾古诗内容。
2.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试着背诵古诗。
1.对照插图自由交流古诗内容。
2.自由练习读古诗。
3.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图片引出课题,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的内容,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地观察,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开火车认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
4.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描述画面内容。
3.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的颜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4.指名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5.引导理解“远”“近”“无”。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
1.自由看图说话。
2.图文对照,小组内交流对古诗一、二句的理解。
3.根据老师的提示,全班汇报对前两句的理解。
4.扮演诗人,理解“远”和“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同时找出诗中的另两对反义词。
5.图文对照,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第三、四句的理解。
6.根据老师的提示,全班汇报对后两句的理解。
7.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整首诗。
5.根据诗句填空。
例:山—(有色)
水—
花—
鸟—
6.我会说反义词。
远—
有—
去—
高—
7.启发学生思考:春天过去了,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8.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9.指导朗读第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笑—
晚—
白—
三、老师指导,书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教师逐字范写。
3.强调书写规则和要点。
4.巡视指导。
5.组织展示,评议。牌。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
1.认读会写的生字。
2.跟着老师书空。
3.自由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4.展示写字。
7.我会写。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出示作业:
抄写4个会写字。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第二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6.画教学设计
6、画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中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采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记等方法,认识“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等10个生字和走之“辶”、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来、不”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
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叫“斜刀头”。
(设计意图:从整体人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五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6)读一读5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板书设计】
6、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设计意图:将两首意思相反的诗排在一起,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画”的四句诗所揭示的奇怪现象,悟出原来这些奇怪现象只有“画”上的景物才是这样。将生字用加粗(或红色)表示更醒目,以引起学生对生字的主动注意;将“山、水、花、鸟”加点,可以给学生提示“画”的观察对象。)
第三篇:2018年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2018年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水、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一无”“远一近”“来一去”3组反义词。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记这3个字。(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间: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一来、无一天、爸一色、近一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2)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教案
6.画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教后反思: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朗读感悟。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第五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6.《一封信》教学设计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3)开火车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1)师引读。(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